安娜·卡列宁娜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6-20 10:55: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本由(俄)列夫·托尔斯泰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8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安娜·卡列宁娜》精选点评:●两条线,安娜这边是在极其残酷的现实中做了最理想化的事儿。而列文那边则是在极其理想化的

安娜·卡列宁娜经典读后感有感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本由(俄)列夫·托尔斯泰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83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娜·卡列宁娜》精选点评:

  ●两条线,安娜这边是在极其残酷的现实中做了最理想化的事儿。而列文那边则是在极其理想化的田园风光中做了最实际的人生抉择。这么看来,安娜好像是列文脑海中的蠢蠢欲动的烈火,在设想中烧了一把。最后发现一切都归于虚无和生活。还有有人给安娜丈夫卡列宁抱不平,但是全书看来,虽然安娜算不上好女人,但是卡列宁也确实太过懦弱了,卡列宁这种人把面子看得太重,不惜粉饰一切,逃避一切的行经,也不怪安娜瞧不起他。最后说下翻译,不太好,有些语气词很生硬,不像真人会说的话

  ●隔几年再读,渐渐能体会出一点。人性的饱满和真实在于多元,善恶也好,感情也好,责任也好,站在旁观者的制高点上去点评再简单不过,但处于人性本身之中的迷乱却又众所周知的理所当然,很那去用二元价值观去对什么做出评断。不过这次读过才发现了列文这个主角,他代表了作者局外人的视角和生活者的思考。正如文末列文所领悟的那样,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万有法则:真、善、爱。

  ●版本太多了

  ●文豪作品就是有思想~读起来并不顺畅

  ●高中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我总是记不清他们的名字

  ●托翁心理描写好棒 安娜自杀前那段看得我胸口起伏 伏伦斯基原来这么爱她 但是所谓大师智量翻译起来一口洋泾腔是怎么一回事 一句话一个的呀好的呀看得自身一身鸡皮疙瘩

  ●推荐!书中关于安娜·卡列宁娜内心世界的描摹相当出彩,值得反复阅读。

  ●15年,高三,每天午休都会躺在床上看20分钟,9-11月,两个月时间看完 我的高三,我的最佳

  ●到底猴年马月才能看完...虽然知道用这样的心态阅读是不对的,但这书真的厚的考验人啊...看了半个多月才看到第三部。2019.11.05// 还剩下一点2019.04.18// Done! 2019.04.28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一):特意跑到智量翻译的这个版本来评论:D

  这里不是什么客观的长评,纯粹某只闲的没事干爱念旧的家伙借地方私心表达一下自己的偏爱:D

  草婴、周扬和谢素台、力冈、智量四种译本我都看过。即使前两个版本得到了极大的推崇,但我还是坚持自己最喜欢的智量译本。

  如草婴的译文:“这就是他所害怕正视的深渊”,

  智量的译文:“是他不敢对之望上一眼的深渊”

  草婴译文:“这对卡列宁来说是一种不习惯的精神活动”

  智量译文:“这样的精神活动对阿历克塞•亚力克山德洛维奇来说是格格不入的”

  等等……

  智量在翻译人名上不够机灵,但他的语言风格感觉更悲凉,是我所倾心的。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二):安娜必须死

  托尔斯泰在写完《安娜·卡列尼娜》时不由自主的哭了出来,被问到原因时,他回答说,安娜死了。普通的作家安排书中的人物,而伟大的作家则是跟着书中的人物走。但安娜的结局只能是死亡吗?书中没说出来,但书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处情节都在暗示:这份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的前后两个家庭都看似幸运,第一个家庭光鲜亮丽,丈夫卡列宁是高官,儿子谢廖沙活泼可爱,地位显赫,衣食无忧,第二个家庭则更是理想,伏伦斯基年轻帅气,在这份感情中安娜找到了压抑已久的作为一个女人的幸福。与此相对,奥勃隆斯基与朵丽名义上是夫妇,实际上感情已经因为工作,孩子,婚外情而名存实亡,只是作为一个家庭而不是一对相爱的夫妇;列文与吉蒂几经波折终于在一起,却又陷入了精神危机中,最终只能皈依宗教来寻找精神的慰藉。但安娜的两个家庭也都充满了不幸:卡列宁热衷于仕途,对感情没有丝毫的在意,即使安娜出轨,他首先想到的也是维护自己的名誉,而拒绝同安娜离婚,让安娜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而当安娜承受着整个上流社会的指责与排斥时,伏伦斯基却没有坚定的站在安娜一旁。伏伦斯基不是不爱安娜,当听到安娜得了产褥热时,他甚至羞愧的自杀:安娜死后,伏伦斯基整整六个星期不说话,也几乎不吃东西,最终参加了志愿军去与土耳其作战,但愿求得一死。但伏伦斯基在面对爱情和上流社会时,他还是选择了妥协,即便有安娜相伴,伏伦斯基依旧沉迷于上流社会的生活中,每天出去玩乐而冷落安娜,并且在看到同学已经飞黄腾达后甚至认为爱情妨碍了他的仕途,安娜背弃了整个上流社会来到伏伦斯基身边,结果伏伦斯基仍是上流社会的一员。两个家庭里,安娜有过一般家庭的幸福,却也承受了太多其他家庭的不幸。 安娜与列文是书中的两条线,两人都是理想主义的化身,见面时也彼此非常欣赏,但两人最终的结局却不同:列文选择了上帝,安娜选择了爱情。“爱情是理性与感性的平衡”,而在这段爱情里,安娜的感性压倒了理性,甚至走上了纵欲的道路,局限于满足爱情的欲望,甚至只是爱爱情本身,而与此平衡的,不是理性,而是传统的道德观念,一方面狂热的追求爱情,一方面不断用传统否定自己,当二者冲突到顶点时,毁灭也只能是唯一的方式。爱情不能满足需要时,选择上帝,或是选择死亡。 “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安娜的悲剧来源于时代,也来源于自己。安娜与伏伦斯基的爱情在火车站开始,最终在火车轮下结束。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三):充斥矛盾的世界,充斥矛盾的人生

  在单位前辈的推荐下,从家中尘封的书架中抽出了这本厚达800多页的世界名著。故事背景是在19世纪中期的俄国,对于那时候的世界,我脑海里没有明显的印象,查询度娘得知正是北美南北战争、中国鸦片战争、普法战争、意大利独立的时代,名人代表有李鸿章(哈,我排他第一)、俾斯麦、达尔文、马克思、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拜伦《唐璜》、狄更斯《雾都孤儿》、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等。

  安娜的世界是俄国贵族的世界,餐桌上摆满了鱼子酱、生蚝、法式鹅肝、伏特加等各种珍馐美馔,舞厅里晃动着公爵、侯爵、伯爵、小姐、军官的胖俊身影,一派歌舞升平。通读整书,个人觉得安娜并不是老托想要描写的主角,她仅能算一条主线:一个有夫之妇追求新鲜刺激完美爱情的心灵苦难记。关于安娜,除了她惊世骇俗的娇容外,留给我的全是她内心的苦闷世界,矛盾、纠结、多疑、怨恨、自虐、不忿……自她从了伏伦斯基,好好的人生就废了。她的行为我也说不出是对是错,也许造成她最终卧轨自杀的是当时的社会,但她敢于私奔,又不敢离婚;深爱情郎,又处处挑衅;挑战世俗,又在意世论,终归是个找不到人生位置的悲剧人物。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列文,他是老托借以化身来抒发内心世界的角。作为一个身处历史变更阶段的地主阶层,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既作为地主享受着农民的剩余价值,又想改善农民的贫困与地位作出努力。他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独立思想、不盲目信奉基督教,踏实肯干的杰出青年,却又抵制学校,漠视医院,抗拒慈善事业。忠于妻子,却又性格敏感;抗拒堕落,却又享受物质,一个为生活所累,为内心所缚的家伙,我不喜欢他!

  整书下来,卡列宁、奥勃隆斯基、尼古拉,还有一堆叫不全名字的家伙,没有一个是让我赏心悦目的,男的个个古板、死拧、狡猾、老爷作派;女的人人矫柔造作、虚假爱哭。更不能理解的是,不管男人女人,动不动就羞愧脸红,没说几句就热泪盈眶,痛哭流涕,真不知道这脸红和眼泪是真是假。

  花了近两个星期将此书读完,当然期间夹着国庆七天乐,但所耗时间也不算短,看完了,就看完了,书中虽然有对艺术、哲学等讨论,但那终究是老托丰富小说的佐料而已,不能解渴。看来,日后还是多看应用科学类的书为妙,所谓经典名著,只是当作开胃小菜,偶尔品味一番。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四):安娜卡列宁娜

  http://towerjoo.github.io/blog/2019/04/09/An-na-ka-lie-ni-na/

  在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后,终于有幸拜读了俄罗斯另一位文学巨人托尔斯泰的大作《安娜卡列宁娜》, 读了一个多月,逐个字眼,逐个情节,于是终于在昨天翻过了最后一页,轻轻地在多看的末页的打分处打上五星,坐在 阳台上的藤椅上,心口很是郁积着一些想法,而此刻竟无法与说,望着不远处南北奔行的汽车,已经泛绿的秦岭山, 心中不能平静。

  故事

  老婆说她读过两遍,于是在我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就有了交流的对象。我时常感慨俄罗斯人的开放,于是我告诉老婆:“卡列宁 居然对于安娜如此的包容,倘若置于当下,自己的老婆和别人同居,那自是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的。”但这或许就是事实,至少 那时俄罗斯的贵族尚知道这种包容的必要,而今,我们却失却了那份追求幸福的勇气与魄力,而只是隐忍着,将就着,退缩着, 终是抱憾终身;或许我们会麻木到熟悉这种将就,进而习惯,于是初心难觅,只余下每日的空度人生。

  除了安娜,卡列宁,沃伦斯基的关系,列文或许才是托尔斯泰所要着力书写的对象,或者说是自己的化身。列文也算是一个斗士, 拷问自己的心灵,拷问终极问题,拷问人生的意义,当寻觅不得时,甚至欲了却这无意义的生命,即使与吉蒂终结良缘,有了孩子, 也还是不忘初心,不忘对于生命的探索与拷问。末尾时,终于如醍醐灌顶般,列文知晓了,宗教信仰的意义,知晓了理智的局限, 知道了生之意义。

  至于安娜,悲情之余,也算是顺理成章。当一个貌美如花,有无限魅力的安娜,受于伦理道德之限,无法出入社交圈之时;当喜欢 和人喝茶畅谈八卦,却无人问津,只能空守寂寞,阅读厚重书籍之时;当由于爱子无法相聚,而又无法爱当下的女儿,陷入无限的 思念之时;当昔日的爱人,变得如此的不近人情,而又冷漠寡情之时,安娜走到了火车站的月台,想起了过往,想起了悲剧的自己, 想起了无穷的仇恨,而此刻的选择或许能够拯救这逐渐淡化的爱情,或许这样才能唤醒爱人的柔情,或许也是一种惩罚,一种出口, 一种态度。于是安娜成功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余下的是沃伦斯基无尽的自责,和永难平复的心情。

  感想

  《安娜卡列宁娜》之所以伟大,不只是托尔斯泰为我们所描绘的故事情节,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生命、人生、意义的反思,是对于世俗 与幸福、个人追求与命运枷锁博弈的探索,如此若干的终极问题,以及自己的态度与理解,终是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了不单是人物的悲惨 命运,还有对于个人初心的回顾、对于人生意义的拷问、对于个体的关怀等等。

  放眼于世,大凡伟大的作品,必然不单于有精彩的情节故事,更重要的是对于更为永恒、更为持久、更为终极问题的探究和追问,于是 文学之余,尚有哲学的余温萦绕手畔。

  参考资料

  《安娜卡列宁娜》

  《白痴》

  《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五):作为基督徒的列文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的那个礼拜的周五跟同学去教堂做礼拜,没有了之前一次那股新奇劲,便有些无聊了。照例是先唱福音诗歌,而后听人讲教义。然而总是觉得基督教徒和善友好,互相之间关系融洽,也许是信仰的力量吧。翻阅了下《圣经》,其实字数也并不多。——题记

  《安娜卡列妮娜》看了整一个月。(那一月来只有极少数天没有READ,否则少则十页,多则五十页,将半百万字读完,也是蛮仔细的)在最后一部分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列文从一个无神论者向一个基督徒靠拢。列文之前并不信教,因为科技的发展状况以及《圣经》中诸多不能使他满意的内容。可是当他目睹亲生兄长死去,自己的女儿出生,以及与底层农民的长期相处,于他而言,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所带来的惶恐虚无简直促使他走向自杀的道路。他渐渐认识到:上帝必须存在,上帝安排了世界固有的原则,向善的原则,而此正是人类赖以和谐生存的基石。假若心中没有上帝,就会堕落,茫然,干出恶的事来。他之前如同小孩不知丝绸不易,总是在最危急时才想到祈祷。对上帝的信仰,就是对善的信仰。当他渐渐认识此点,热泪盈眶,这与同学与我所讲有些人做祷告时落下泪来如出一辙。可见信仰的力量远超过我的理解。至于列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又是处于何种地位呢?我想,宗教可以不同,但其核心都是“善”,这无非是“上帝”的不同呈现形式罢了,究其根本,这其实是“客观唯心主义”。于我自身而言,虽不能定死地确定自己是如何的世界观,但总觉得世界观的阐述如同一道物理题目,有多种解法。世界是不可认知的。然而还是偏向些“主观唯心主义”,即世界是为我的意识而存在的,自己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了。

  托尔斯泰这部小说,从内容上看,展现了十九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以及下层劳动人民立体的生活图景。我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民主思想落后俄罗斯一个世纪。那时的俄罗斯远不是教科书中所写的“黑暗统治”。整个社会还是相当开明的。

  主要内容还是在探讨人性上,列文对吉蒂的爱情,一波三折。(要把吉蒂想象成自己心中女神的形象,看起来就会投入了)托翁对此描写得十分细腻。如列文初次向吉蒂表达爱慕之情时,善良的吉蒂的回答,与她矛盾的内心相得益彰。还有后来得知吉蒂答允自己的求婚之时,列文兴奋的状态,让人被人物积极调动情感起来。另外,美丽的安娜与伏伦斯基的爱情,以及与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的矛盾。这远没有之前自己认为的对错分明。其实严格讲来,没有人是坏人,是完全做错的。安娜追求真爱,伏伦斯基善良的同时也渴望自由,并且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爱着安娜,亚历山德罗维奇大体也是个正派的人。可是不可避免地,安娜卧轨自杀,只因怕失去伏伦斯基的留恋,而伏伦斯基也因安娜之死丧失生活的信心,亚历山德罗维奇也落到一个凄苦的境地。篡改一句托尔斯泰的话“幸福的人都彼此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也可以深深体会到托尔斯泰的悲悯情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安娜卡列妮娜》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部“言情”小说,伊凡诺维奇与瓦莲卡那段隐隐约约,稍瞬即逝的爱情写得多好。有时有些小说家,如托尔斯泰,确实伟大,叙述中没有强烈的对错分明,如对阿尔卡秀伊奇的描写,也不能很明显得得出他是一个败家子的结论,本质上他也是善良的。

  ——2019年3月于宁波

本文标题: 安娜·卡列宁娜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78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现在好像很难心动了”《鲑去来:我的美国留学往事》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