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是一本由[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5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洛丽塔》精选点评:●我感到它在我的阅读史上留下了褪不去的吻痕。●虽然故事看明白了,但大量精华的内心描写却是
《洛丽塔》是一本由[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5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丽塔》精选点评:
●我感到它在我的阅读史上留下了褪不去的吻痕。
●虽然故事看明白了,但大量精华的内心描写却是不知所云。
●最可怕的是 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 他都爱她。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Vladimir Nabokov《Lolita》P1)
●这版翻译不好
●前几年本来买了本想读的,可是觉得翻译很不好没读下去,就送人了。这次终于借来读完了,翻译还是有很多生硬甚至莫名其妙的地方,前半部分看起来更有感觉。惊世骇俗的恋,爱的禁区。
●纳博科夫为这本书特意写了篇申明,避免被卷入诸如“美国与欧洲谁强奸了谁”的政治话题。而事实上,这类争议必定难以规避,尤其是结合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之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俄国作家总喜欢在书里频繁地夹杂法语及德语,即便变更了国籍以英语写作。另外遗憾的是,读完了译文版才发现大家都不推荐这个译本,而我很肯定这本书不会再读第二遍了。
●觉得挺没意思的
●库布里克的电影是纯爱系呀,想不到原著是工口系;不过很少场面描写,总体还是很和谐的。很长,这几天看的好努力才看完了。
● 初中时看的,当时看完觉得好羞愧,然后愤怒地想家里什么时候冒出来这本书。。
《洛丽塔》读后感(一):洛丽塔
要是从洛丽塔的角度思考,觉得她挺惨的。年纪轻轻却遇上一个恋童者,早上被干3次。还有就是想要一些小孩该有的东西,却要以性来交换。
换言之,从亨的角度想,其实他也没有错,他的恋童不是他的错,他爱一个人没有错。因为爱,去杀掉情敌,也没有错。人的感情最真挚。
《洛丽塔》读后感(二):一些摘录
——关于Lolita
随后我明白了那令人心酸、绝望的事并不是洛丽塔不在我身边,而是她的声音不在那片和声里面。
——关于美国的故事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重读了一遍。里面有粘在上面的些许骨髓,有血,有美丽的的绿得发亮的苍蝇。
——关于我
在故事的这个或那个转折处,我觉得我那难以捉摸的自我总是在逃避我,滑进了比我乐意探测的更深邃、更黑暗的海洋。我已经把我能掩饰的东西都掩饰了,免得伤害人们。
——关于《局外人》
我想我会在审判时用上所有这些笔记,当然不是为了救我的性命,而是为了挽救我的灵魂。
《洛丽塔》读后感(三):洛丽塔的“被摧毁的一生”
其实《洛丽塔》不像传言中那么猥亵,因为主人翁竭力用他神经质的敏感和被迫害的妄想习惯来给自己做“真爱的”、“无私的”情感立场辩护和伪装;同时“洛丽塔”也不可能像传言的那么“洛丽塔”地性感与美好,因为真实的女主人翁多洛蕾丝只是一个任性的小女孩,与真正的“洛丽塔”——他的创造物,多少有些距离,若是亲眼所见,必定这多少也会让读者失望……也恰恰是这样,才让我们的注意力被转移,而忽略了冰山一角下多洛蕾丝从12岁7个月开始“被摧毁的一生”,作者纳博科夫最高明的地方就是贡献了一个“被千万人美化与意淫过的、而原型却又这么内心被扭曲不堪后掩盖的”人物形象与符号。 博学多才的纳博科夫,了不起!
《洛丽塔》读后感(四):结束了
很不幸,发现我这个版本是所有版本里面评价最低的,默默骂一句复旦的老爷子你坑我呢= =
第一次尝试每天读上几十页而不是一口气读完一本书,虽然今晚还是没忍住一口气看完最后那一百页读罢之后表示,啊,我的大学终于开始在书中开始了。不能不说在我感叹一个人处在一个不热爱人际不想跟任何人交流时间点上看到这本书的最后篇章,啊,真的是十分感慨那一片时光的流逝与那种物是人非之感,那种我内心深处总是会触发的对往事那一丝温暖画面的无比怀念,唉。
让我学好英语吧,我想看英文版。
《洛丽塔》读后感(五):如果有洛丽塔来审判,亨伯特会是什么结局?
全书以男主的角度写,前部分欢快,愉悦,最后那部分更多带着审判,激烈和精神失常的意味。 读的过程中,前面一部分其实会比较少去针对男主亨伯特对洛丽塔所做的一切,因为在他的眼里,洛丽塔是性感少女,是很美妙,让他心动,让他爱的一个人,所以诚然是一个非常欢快的角色,让人觉得性侵两个字荡然无存。这是这本书与《房思琪的失恋乐园》不同的地方,后一本的主角,是受到侵害的女性,里面有很多性侵场面的细节描写,有很多接近于崩溃的心态描写,让人读完之后,一股对禽兽的恨意。而在这本书里面,似乎能感受到,亨伯特对洛丽塔,深刻到骨子里的爱,尽管这属于乱伦与性侵。就像读完渡边淳一的《情人》那本小说,当他客观的描述情人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读起来似乎就没有那么多针锋相对,似乎就更加能去理解当事人是怎样的心情。
主角亨伯特承认,他做了禽兽一样的行为,毁了一个少女的童年,带她进入了淫欲的世界。他应该被审判,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判死刑,如果洛丽塔是审判官,我想她不会判处亨伯特,她如今有丈夫,马上就要有孩子,亨伯特的确是她童年当中的一根刺,但她目前的生活,也需要亨伯特,拿着钱去支持,让他们一家远渡出国。洛丽塔虽然年纪很小,但成熟的速度非常快,因为生活所迫也变得更加世故。这是我的猜想。
这本书的缺点,翻译得太差了点,作者说他用俄语写了一本,我想两本的意味应该完全不一样。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