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香》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31 09:43: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5

《橄欖香》是一本由董橋著作,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HK$98,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橄欖香》精选点评:●感觉好像在听老人家讲故事,温情也矫情●《简爱》那篇印象最深●腻了。一晚上读太多。●喜欢把岁月当醇酒喝的

《橄欖香》读后感100字

  《橄欖香》是一本由董橋著作,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HK$98,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橄欖香》精选点评:

  ●感觉好像在听老人家讲故事,温情也矫情

  ●《简爱》那篇印象最深

  ●腻了。一晚上读太多。

  ●喜欢把岁月当醇酒喝的人。不悲不喜,风轻云淡。

  ●董桥自己说过:写小说,情节要淡,情味要浓,偶尔笔调太像小说还要收一收。这本《橄榄香》里收录数十篇散文式短篇小说,文风简白,气韵清雅,惜余韵不长,回味不足,且有千篇一律之感。书中不乏对各色人物(尤其是女性)的着墨,诸如“一头浓浓的金发是丝绸,映着秋阳最后的霞光潋滟如水”,“一株挺秀的鼻子守护温润的红唇,回眸一笑顿成万古千吻的渊薮” 此类的描摹比比皆是,看多了简直起鸡皮疙瘩,让人怀疑他所自谓的“情味要浓”是否浓错了地方——恕我直言,这是二流的文笔,把整本书的“格”都拉低了。董桥尚且如此,看来浑若天成,师法自然的文章确实不是那么好写的,我对汪曾祺不禁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看这书总会间或想起暑假在工艺美术馆见过的黄花梨,<包浆老得都沉进肌骨里去了>。恰好应了他自己写的这句话。

  ●读董老的民国遗风与文人风范,哭了,笑了。

  ●淡得情浓,总想读得慢点慢点再慢点,但总是会不知不觉地就翻到了最后一页,正如故事,正如人生,总会走到尽头。

  ●与其说这是小说,不如说是随笔

  ●读董桥的散文,点点滴滴都是慢律的节奏,有一种,一路桃红扫东风,袖手空阶看蚁行。

  《橄欖香》读后感(一):人生藏品

  一打开书,就闯进董桥家的阁楼,穿过张大千的字画,坐上黄花梨太师椅,等鼻子凑上被呵护过的鹤顶红扳指,董桥突然一乐然后摇摇头。这时候我才回过神来,他这辈子最珍贵的藏品,不是这屋子里的古董,而是心里存着的那些人生故事。

  最珍贵,自然也最私人,对旁人而言就带着几分难以理解。他在烫金宣纸题上三两字,写着一人、一物、一室,将这隽永的标签贴在每个故事木箧上。打开箧子,里面的情也是古典的,爱得有分寸、恨得也体面,除了电话不断的屠君,人人都叫人喜欢。每到故事的结尾,都是少用笔墨的留白,让情味在木箧里悠长。但我又觉得这份情来得有点虚,回头重读前文才觉得,文字和情节都太平淡,那些荡开一笔的联想总觉似乎离题,不免又将这情味冲淡几分,只怕此时,先生又得冲我摇摇头。

  参透“情节要淡,情味要浓”的雅致之前,我不敢妄言读懂董桥。

  《橄欖香》读后感(二):情须淡品

  “情节要淡,情味要浓”,董桥在下笔前就与自己的文字达成了共识。于是行文也不似小说,倒更像一纸书画,一盏茗茶,一些缱绻。

  这样的字,初读如浴春风,写人忆事都似作诗,如绸缎滑过。久读却渐渐起了贪心,尝惯了辛酸苦辣,怨董桥删削地太小气,不肯多添一勺。可怨完也自知,这份淡弥足珍贵。

  免于乱世奔命的疲劳,这份雅致在世人眼前难免是虚渺的。这层隔绝,给董桥的淡里都带去几分不争的贵气。鸿儒闺秀,珍宝琳琅,相遇便说道几句,分离也淡然目送。这份淡珍贵得遥远。

  他文字的淡,是生活的淡,是云端的淡。

  心中不免会好奇,如果平行时空里的他未能免于命运的浮沉,这淡会变成什么模样流传?

  我是俗人,无缘这份雅致,可有时还是会眼红,会斗胆地去品。在精疲力倦的时候,听些阳春白雪,在叹息的缝隙里尝点云梦闲情,也是美极。

  《橄欖香》读后感(三):读公子小姐们的生活,品才子佳人几十年前的爱情故事

  周末的下午读了董桥的《橄榄香》,暗红的封面上一束淡雅的橄榄枝,透着浓浓的老派精致,正如书中多次提到董桥和他的那些朋友们聚会时常讨论的书本装帧话题一样,他的这册书,装帧也是清雅秀美的。

  连上“序”一共是35篇,35篇文章,35位朋友,每一个都有着丰富的故事背景,看似是从每一位才子回忆起,但往往最后都引到了和才子有关系的那位佳人身上,董桥笔下的佳人们,多是大家闺秀,温柔清秀不妖娆,白皮肤尖鼻子,挽着干净的发髻,读那些笔墨,董老先生似是更在意女子的品德才气的,和那些儒雅有才的老先生一样,都是从小请了先生到家里来学英文,学作诗,学画画写字的风雅人事,当然身份也是有别于普通人家的。

  读公子小姐们的生活,品才子佳人几十年前的爱情故事,爷爷奶奶辈的人,有着不亚于今日的浪漫,时常读着读着便是跟着爷爷辈追求奶奶辈时那些好笑的情节忽然笑起来。

  很多年前,父亲买了好几册董桥随笔,正所谓书非借不能读,我到今日也没翻那几册书,倒是先读了董桥的这一本,极好极风雅,几十年前的人是那样会享受生活,品茶,抚琴,练字,淘旧书,赏古玩字画。就算在动乱年代也保持着那份铮铮傲骨,要求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忘本,从小学习中文以及各种中国传统文化,相比今日的填鸭教育,那些知识对人生的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

  适合周末花半天时间享受的一本好书,4.5颗星推荐!

  《橄欖香》读后感(四):董桥的文章,初读芬芳,续读起腻,但仍受益。

  http://ningqun.shdot.com/?p=1743

  董桥的文章,初读芬芳,续读起腻,但仍受益。

  初读即被精加工的文字抓住,遣词造句莫不精心推敲,句式安排也可以营造了幽深。某些语句辞藻的倒装,有时会觉得读到了琼瑶。气氛的营造是另一个吸引读者的地方,古董文房,添香闺秀,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由不得不艳羡。即便落难公子,跌入凡间也是个漂亮的姿势。

  多读几篇多少有点起腻,对于中上层的这种描述,好像篇篇如是安排。或悠游一生,或落难柳暗花明,结局往往不缺衣食。词句的安排,浮在半空,看得头晕。看多了,也分不清描述的人物,和上一篇除了性别之外,境遇经历有何不同。

  可终究是开一代文风的大家,做人,写文章都追求清气。交往的人也以群分,世家子的阶层,终究和我等平民有云泥之别。张大千,吴湖帆并不入眼,画好文气欠佳。好的是溥心畲,有王孙贵气,又占着文气。大开眼界之余,也深深感叹。十几代的皇室贵气逼人,养成的三代贵族,也有自己阶层和玩法,世人的猜度怕还只是小巫见大巫。

  和玩儿书画的朋友一说,以为会有驳斥,没想到立刻认同。没错,书画一路,就是要有贵气。田家青在回忆王世襄先生的文章里说,九十年代后,王先生也不买什么古物了,大多玩儿些现代的精致活儿。好的东西,就是皇室贵族玩儿的,到那时价格已经望尘莫及。至于之前的,五六十年代集体往外仍的盛况,怕是不会有了,否则那段怎么会称之为荒唐岁月呢?

  《橄欖香》读后感(五):试问苦人滋味,何如插鬓风流

  爱读董桥,于是买他的书成了习惯,就如买张爱玲的书一样,虽然偏爱她年轻时在上海写的那些惊才绝艳的短篇,可每每有遗作问世,定是第一时间购得,慢慢品读,哪怕没有年少光芒四溢的才情,到底是习惯了,不读反而想得慌。

  读的第一本董桥的书是《今朝风日好》,名字就有无穷意境,藏而不露的下半句正是“或恐有人来”,又让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好像是在《故事》里,一篇《牡丹有妖》,配上剔彩牡丹香盒,怎一个惊艳了得!一改牡丹在我心中国色天香的印象,丰腴里透着妖气,魅惑得要命!

  《橄榄香》是新出的一本集子,本来去香港天地图书想要寻得《秧歌》好配齐张爱玲全集,四顾一看正好有董桥的新书,遂一并购入。《红楼梦》里香菱跟黛玉学诗,品读王维的诗说:“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不知董老这本书的名字是否与此有关,但读他的文字确实常常有口齿噙香之感,仿佛真的含着一颗香橄榄。

  但是读多了难免会觉甜腻,文刻意为之,寻常事物也镀上了怀旧的光彩,个个都像是千年的古瓷。他书中的人物都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般不需要半生碌碌操持生活,总赖祖上殷实,轻松就能过寓公千金的生活,穿梭在香港伦敦纽约南洋,红尘世俗是偶然闯入的情事,伴着老文玩字画偏居一隅也能舒舒服服,所以即使有愁也觉得是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抹风霜,一截钗鬟,是无尽风流,也是无尽落寞。

  于是他的文字对我渐渐成了精致的甜点,多读会腻,每天读个两三篇刚刚好。到底还是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清新,哪怕只是略施粉黛,也少了天然的清甜,多了一丝脂粉气。抑或是读多了都会腻,但总有喜欢的东西在,也许是为了当初那抹月色,所以还是会买,还是会读,只是不再是床前明月光或心口那颗朱砂痣了。橄榄虽香,也不好天天吃的。

本文标题: 《橄欖香》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71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你在高原读后感摘抄婚外情里,男人最放不下的情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