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那少年》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04 12:07: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0

《丢掉那少年》是一本由倪一宁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一):终不似,少年游。丢掉那少年看完了。快递配送的那天上午,我什么也没干,就一直一个人傻乐地等着快递;拿

《丢掉那少年》的读后感大全

  《丢掉那少年》是一本由倪一宁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一):终不似,少年游。

  丢掉那少年看完了。

  快递配送的那天上午,我什么也没干,就一直一个人傻乐地等着快递;拿到书后先火速看完了后记,毕竟后记和序,是我认为作者最直观的对于自己作品的感受。

  前一阵在豆瓣简介上就知道陈一湛出车祸了。对于陈一湛和韩统的爱情故事,我一直觉得太美了,但也离我太远了。

  就像一宁说的那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在青春期谈恋爱的。

  我就是角落里的那一批人,他们鲜明的青春都和我无关。

  但还是感慨,真的很感慨,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一段感情,是不是只有让她彻彻底底地消失,才能画下句点。

  感觉书里增加了很多周密的部分。

  之前看公号的时候,只觉得周密是一个骄傲的人。印象最深的是苏青青说他:一身逆鳞,像竖起的一千把尖刀,刀刀都直取她性命。

  我一直觉得这个比喻很好,曾经也拿它比喻过喜欢的男孩。

  只是没想到书里多了许多关于周密的龃龉的部分(个人感受,也可能是我想多了?也可能是关于周密的心理活动描写多了些,所以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周密?)。

  怎么说呢,之前我也觉得虽然韩统陈一湛的故事最明亮最青春,可是周密和叶蓁蓁的百转千回,才有更多的回味的余地。可是看书的时候我感受不到这些了,感受不到这些说不清楚的、除了你我也实在想不出还能和谁在一起的、其实也有点非你不可的浪漫。

  也可能真的是公众号读了太多遍,所以看书时只关注到了那些增添的、改动的部分。所以觉得书里两个人仅仅是恰好地重逢、在一起,再分开。

  青春期以后,我真的很少再看言情小说了。最初知道一宁也是在2019年,朋友在朋友圈分享了关于春娇救志明的文章(依稀记得好像叫“最后一次啦,我会乖乖的”)。顺手点开,就被里面的文笔折服。看看作者,叫倪一宁。噢,再看看她的其他文章,不错,关注了。

  那时我大一,也恰巧陷在一段甜腻却焦灼的初恋里。也干过不少把一宁“高深莫测”的话发给对象,让他摸不着头脑的事情。现在想来真的觉得好好笑,又有点冒着傻气的矫情。可能我本质也是个文艺青年吧。

  刚开始喜欢一宁的时候,我几乎是逢人便安利,后来就舍不得了,直到现在看到一宁的公号有7、8个朋友关注,我心口依旧堵得慌(哈哈哈哈别打我);也从用微博大号关注一宁,挪到了小号。就这样一直喜欢到了现在,一宁一直是我的宝藏女孩。

大约也是2019年,那时候一宁还很喜欢在微博上抖机灵(褒义),发很多长长的但很耐看的小故事小感悟,当时我正在经历人生中第一场恋爱,时不时也会和自己的心境做对比,觉得这个人,懂我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二):当时明月在

  那天你无意说起自己老了,开始长皱纹。我说要么早点睡,要么擦眼霜。衰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倒是有点心酸,原来少年也是会老的。 在《丢掉那少年》的这个故事里,我喜欢每一个角色,性格的成色各有不同又动人,或多或少也能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缩影。我也喜欢故事的结局,已经很久没买过实体书,这本倒是下单的很及时,因为我希望看到在可见的结局里,每个人的归宿。我小时候的玩伴都陆陆续续的结婚了,一个有了小孩的同学昨天还在跟我说,“你23了,加油”。说实在,我在家都没有过这么大的催婚压力。多少岁算少年?16岁,18岁?有一年冬天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我的青春困住了我,我永远活在认识你的21岁里。我觉得这句话伤感又无奈。 昨天跟老同学聚餐,这已经是这两年的常规项目。朋友坐在我旁边,说刚陪完领导又招呼大家,临走时硬是问好几个车坐几个人,娴熟的姿态让我觉得大家是真的长大了。‘真的长大了’这个感觉这些日子来,我常常觉察到。我们最近一次吃饭,你竟然学会给人夹菜了,会说这个好吃你多吃点。说不震惊是假的,我们以前一起吃火锅,你只调自己的蘸料,好吃的自己吃饱了就看饭馆里的电视机。我因为太过好奇还问你为什么会这样,你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就是自然而然。这就是长大。在我心里,少年最重要的气质是不可一世,是混不吝。这不是说二流子的那种,我有次跟你说,你的心态是我最羡慕的,有种看大家玩,自己下不下场全凭喜好,非常轻飘飘。 这个故事看得我百感交集,本来憋了一肚子的话,打着打着就觉得没必要再说。快分开的时候,我们站在篮球场吵架,上一秒还站着好好说话,下一秒我就蹲在地上哭,你就是静静地坐着,淡淡地说别哭了。这个瞬间每次想起都像失重,就是比如你去坐跳楼机,慢悠悠地升到高处,哐当一声坠下来的感觉,只有缓不过的神和大把大把的空旷。因为怎么拼凑,都想不出人跟人怎么会走到这步。虔诚的跟菩萨说,你要让这个人去到想去的学校,我愿意每月初一十五吃素。尽管你也嘲笑过我喜欢搞这些怪力乱神的事情,但我扎实的吃了几年的素,大年初一也没例外。 “我这些年,喜欢过不少人,因为他们换过居住地,养成过相似的习惯,培养过共同的爱好,甚至他们激发过我的好胜心和创作欲。我一直觉得是我在向爱人靠近,因为我喜欢的人总是在前面,所以我往前跑,但猛一回头,发现一些喜欢过的人驻扎不动了,一些已经远离了我的视线。”这是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虽然写在后记里。我那天跟朋友说,越来越意识到自己本质上是个很懦弱的人,下意识的逃避看起来很难的事,很怕别人失望,所以很多事情要么觉得这样就行了,要么觉得算了。比如改简历都是朋友再三督促,因为我总觉得我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我的经历匮乏,我很怕丢朋友的脸。我在22岁的尾巴上,终于意识到一直以来推着我往前走的不是责任、也不是个人梦想,因为那是很虚幻的东西,实际上是我希望能够活出一种骄傲,世俗意义上的那种。因为我希望分开很久后,你想起我这个人觉得还不错,这无关胜负。我们那个时候尝试一起相约看书,选来选去选了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你还像模像样的拿了我的阅读器回家,说是翻了翻《万历十五年》,我觉得这就够了。前不久我的一个小号被封,翻来翻去的觉得可能是这条触动了敏感的神经。“喜欢的人说他这次假期有空想读读宪法。我问他你是不想找生财之道”。有真的非常只想躺着的时候,就想起你跟我说,我觉得你会xx自由。可能是真心,可能是客套,但这句话确实在推着我往前走。 在所有的悲伤和道别还没登台的时候,有次我们在投币唱歌的那种小房子里唱歌,还有不安和试探。你说你唱一首,你唱啊。我的拿手曲目是万水千山总是情。但我想了想,唱了我不熟的《开不了口》,因为不怎么会唱,实际上是你唱完了大部分。我也一直不再听《爱情》,莫文蔚唱过很多情歌。有段时间个签我写:怎么会夜深还没睡意。这些心思,也都会隐匿在月色里。“有生之年,常常开心。前途坦荡,工作顺遂。平安健康,享受当下。最后,希望你常常感知到如果宇宙外有一束光,恰好这束光照在你身上的幸福感,因为你的存在是特别。”这是生日时我给的祝福。时间是遮羞布,记忆也是。我未尝不明白人隔近了看,都是普通人。只是我选择了一种印象,这个印象里有人总是得天独厚。自己也还是要往前淌的,这也是丢掉那少年。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三):宇宙里没有什么不是暂时的

  放到周杰伦的《开不了口》,觉得很适合陈一湛和韩统。从“没有你烦我有多烦恼”到“爱才送到你却已在别人怀抱”,和最后的“整颗心悬在半空我只能够远远看着”。本来以为韩统给陈一湛发红绿灯时候看到的烟花,是故事再提起的序曲,却没想到原来她早就想好了要亲手划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从高中就有在看这个连载,最喜欢的描述是“你看啊,月亮升起来了,但你还是消失在,无可辩驳的黑夜里。” 当时看完还截了这个句子发了个云里雾里的朋友圈。(难怪别人总说看不懂我的朋友圈)

  以前看的时候以为“消失在无可辩驳的黑夜里”说的是陈一湛终于嫁给了别人,无论韩统再怎么穿越云层,大家都不是当年人了,再没有从前的身份重来一遍。以为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结局。一刀斩开了从前那些繁复杂乱的回忆,开始新的故事,比起不能在一起的痛楚,更深的感觉是“如释重负”。

  但原来不是。

  《重庆森林》里说:“在每一个东西上面都会有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都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但人的感情其实不会过期,反而会在时间的不断冲刷下揭开心里最深处掩藏的价值。

  以前觉得“分别”太很性感了,越是大动干戈地说情谈爱,结束时候就越适合摆出九曲回肠的伤感阵势。哪怕是没这么深刻的感情,也喜欢套上“早有命运安排”的口气,给自己凹个造型。以为恋爱里最难过的事是分开,分手了就会把那个人有关的一切都清空扔掉,傻瓜式地表现出自己的不在乎,甚至是冷漠。但后来读到“每一次分别就是死去一点点”,才惊觉原来恋爱里最难过的不是分别,“你消失在了无可辩驳的黑夜”说的也不是一个结局,是月亮升起来后我看到的没有你的人生。

  韩统每个女朋友都或多或少地像陈一湛。他就是典型的——“我很爱你,在每个时候;我也爱她们,在她们像你的时候。”虽然确实觉得韩统真的太渣了,包括后来连酒店Wi-Fi那里,简直恨不得给他一拳,但是看到和小女友在停车场那一段,又觉得心一下被按住。很多年以前,分手是要大闹一场,要清理宣告离开彼此的生活。但很多年以后,是一起走短短五十米耗尽所有的力气不想再有半点瓜葛。

  总是会想如果再来一遍就好了,我是真的想给韩统一个机会,或者说,如果真的能给从前没有想通的人一个机会就好了。可惜人总是在想要弥补的时同时,清晰地知道人生一直都是单箭头。

  韩统和陈一湛的故事让我最难过的一点是,陈一湛后来笑着对韩统说“我以为你喜欢我,就会抓住我。”但其实也不是。你喜欢我,但你怕我。可能你喜欢我胜过喜欢其他任何人,但没有超越你自己,这本来没有关系,可是你把喜欢我放在了你的对立面。所以无论你多喜欢我,我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哪怕再喜欢,你给的喜欢也带着倒刺,越往心里越疼。

  觉得男生的劣根性在于实在多情,有的多情而不自知就更为可恨。韩统冒冒失失地什么都没理清楚,就想要和陈一湛重新开始,登时就觉得心里空了一片。

  前两天再读,看到韩统拍烟花说“为你”的时候,觉得经常性地分不清男生突然冒出来的令人心头一动的话到底是出于真心,还是仅仅是随口一说。想起大半年之前,把一本书给一个男生,本来是打算两本书都给他,但其中一本没看过就打算自己留下看。后来一起出去的时候就讲到,说留了一本书自己看,不然又要找他拿一次很麻烦。现在努力回想当时的场景觉得很模糊,可是心突然一动的感觉又很深刻。只记得他微微低着头,好像认真又好像开玩笑地说:“为什么不下次再来找我拿呢?” 登时心里就刷屏似的涌出钱钟书那句“爱情往往是从借书开始的。”

  韩统想要一手抹平分开的时间,却没想过陈一湛在这些时间里经历过怎样的起伏挣扎。有时候觉得自己太像陈一湛了,无论是曾经不断地翻找所有的社交网络,妄图和一个早就消失的人,产生一点微弱的联系,还是梗着脖子哭得五官都皱起来了,对韩统说“你能不能放过我”。不过像我的话连当面哭这种事都会转到幕后了,那我至少还能努力保留住陈一湛不要了的半点骄傲。

  陈一湛找了别人当家人,韩统结婚了还是四处沾花惹草,故事分成两条路一马平川地过下去。但偶尔还是会想到吧,诺大的宇宙确实没有什么不是暂时,但你知道,我喜欢你就不是,不管后来怎么样,我喜欢你就不是,就不是。

  ——你喜欢我的话,为什么不抓住我呢?

  ——拜托你,在原地等我,哪都别去。

  (突发奇想写这个写到现在,觉得一宁写爱情故事真的太合我意了。好多说不出来的话截图一宁写的故事,就是心里在想的,balibali出版8⃣️!)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四):爱情里,没有彻头彻尾的好人

  马家辉曾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事后孔明。

  这话说的靠谱。“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后悔,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感情上尤其多。

  可即使老人们再如何痛心疾首,仍然有人前赴后继的找死。

  无他,一来,抱着自己总不会这么倒霉的侥幸心理。二来,并没有真正想清楚,当前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也无法想象自己未来的感受。

  人的思维和体验总是有限的,如果不多装一些外挂,就只能在井里坐一辈子。

  我想,这就是人为什么要读小说、或者要看电影的原因。

  比如,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我们能多读一些现实类青春文学,而别总是把浪漫主义奉为真谛,那后面的感情生活里,真的能少吃不少苦。

  最近在看的《丢掉那少年》,就是这么一本反类型的青春小说。

  不单讲青春校园的单纯青涩,也不光讲都市言情的死去活来,而是把视角延伸到王子公主“幸福”地在一起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人性幽微。

  当作者倪一宁把男女主角的心理活动摊开在读者面前时,我时不时会觉得揪心无力。揪心的是真实,无力的是现实。

  不胜唏嘘之后,最终想到,这大概就是小说的意义。

  看远离自己时代和环境的故事,可以丰富人生。而看贴近生活的故事,则可以在别人身上得到共情,看到那个不了解的自己,从而找出许多问题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看到书中人那些或惨痛或悲伤的教训,有些坑,你就真的不会想再尝试了。

  一本好的青春小说,不仅仅是用来缅怀过去,更不是让人认怂接受现实。而是在苍凉中破开一条道路,跳过一些坑,理解一些不甚美好的真相,再去过正确的日子。

  在看过《丢掉那少年》后,有三个坑,我特别想和大家唠一唠。

一、习惯用一种麻烦,去覆盖另一种麻烦时,总有一天人生会翻车

  故事的主线,始终围绕着叶蓁蓁和周密。

  在外人眼中,他们的爱情始于高中,兜兜转转十几年,居然还能结婚相伴。更光鲜的是,周密事业有成,是游戏公司的合伙人,而叶蓁蓁是时尚博主,人漂亮,自己赚的还不少,简直是一出偶像剧。

  却少有人知道,这二人是失散之后又复合的。复合的麻烦就在于,两个知根知底的人重新在一起实在太容易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怎样避开冲突,把那些解决不了的麻烦掩盖起来。可藏的越多的人,任其腐败发酵的结果,是终有一天会爆发。

  叶蓁蓁,就是这位自食其果的女主角。

  她是泡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家里条件不错,关键是被父母宠成了小公主,比如吃蟹只吃蟹黄,因为剥蟹曾经割了手,从此,父亲就包揽了剥蟹的活儿。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也不为过。

  可被宠大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能忍受的挫折阈值也就尤其低。在别人眼里芝麻大的事儿,在他们的眼里就已经值得大呼小叫。

倪一宁的形容很到位:她的痛苦在旁人看来那么轻浮,可是那点痛苦已经足够她受的了。

  扛不起挫折的人,最容易走的路,不是直面问题,而是制造新的问题和场景,来转移焦点。

  就像叶蓁蓁,在和周密分手后,到结婚前,她曾有一个求而不得的情人。她解决求不得这件事的方法,不是放下、消化。而是尽快相亲,好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她遇见了回头的周密。用一段看起来可行,却处处要打补丁的婚姻,去压住逝去感情的棺材板。

  叶蓁蓁身上,有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典型特点,不太能经受挫折。有时候被父母吼几句,都觉得是难以承受的压力。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里,曾谈起过挫折教育的问题。在被鸡毛掸子打大的我们父辈的身上,是有一种直面问题的精神的。可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更多的却是逃避的影子。

  工作做不下去了,我们宁愿忍受没钱带来的麻烦,也不愿解决工作本身的难题。感情出问题了,我们宁愿忍受未来难熬的日子,甚至愿意用生个孩子来加大麻烦,也不愿直接冲突,破坏掉当下如履薄冰的平衡。甚至连要迟到了这种程度的问题,在我们心里,也难免期盼过地铁坏掉这种不用冲突和反省的“解决方案”。

  可是,麻烦放在那里,永远是个麻烦。当我们习惯用一种麻烦,去覆盖另一种麻烦时,人生里,就只会剩下不正确的日子,早晚有一天,会因为麻烦超载而翻车。

  解决掉麻烦吧,哪怕短期痛苦,总好过一辈子扭曲。

二、婚姻里最重要的,不是爱,不是合适,而是尊重。

  小说里最刺痛我的一幕,是周密对他和叶蓁蓁复合的评语。

  他说,叶蓁蓁是被他捡回来的。

  “捡”。什么时候才会说捡?不要了丢弃了、觉得配不上了、觉得自己是救世主的时候。

  往小了说,他是在形容重遇叶蓁蓁时,她狼狈的形状。往大了说,这是他对叶蓁蓁的态度。与其说叶蓁蓁是他的妻子,不如说,她只是他想要的高级生活里的一个标志性物件。所以,他愿意宠着她,像个宠物那样。

  往后相处中的点点滴滴,无一不在加深刻画这一点。比如说,他从来不觉得叶蓁蓁有事业,即使叶蓁蓁赚的一点也不少,他却始终觉得,她不是职场中人,天真得像个孩子。

  婚姻的本质,说的残酷点,是一种交换。而交换最重要的,是公平。

  一方低到尘埃里,一方总在俯视的爱情,即使开出花儿来,也会很快凋谢。更何况,这种不平等,并非真正资源意义上的不平等——人总会高估自己,低估别人。

  尊严和爱,其实在大多数时候是平起平坐的,这是人性。没有人愿意无休止地被践踏。

  看过许多婚姻里的人,特别喜欢否认对方、或者通过贬低伴侣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这有点可悲,不能尊重另一半的人,往往是因为他实在缺乏自信。

  爱情难长久,因为激素分泌总有停下来的一天。合适这个词又太宽泛,没有权衡的标准。因此,这两者实际上都难以成为评判婚姻的标准。

  可有一点,在判断能否走进婚姻时,我觉得尤其重要。那就是彼此是否互相尊重。

  哪怕难以理解,也能给予信任和尊重的人,至少是适合做战友的。而在遇到困难时,最可贵的不正是能与你背靠背的人么?

三、爱而不得,才是爱情的常态

  蒋方舟曾说,她在很早之前就接受了两种事实。

  一个,是不要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的弱点太多。另一个,是得到爱的是幸运儿,爱而不得才是常态。

  年少时总觉得爱情纯粹,是人生必需品,可后来才发现,爱情真的是一种奢侈品。爱上、或是被爱,都是一种幸运。

  在这本小说里,同样让人清楚地看到这点。几乎没有人在爱情里是彻头彻尾的“好人”,几乎没有人能幸运地得到对等的爱情。

  爱很大,生活更大。我们可以期待最美好纯粹的爱情,却也必须告别天真。人性的明明暗暗,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爱是一种选择,选择了美好的部分外,也会附赠一大堆现实。譬如原生家庭,譬如人性自私的一面。而这些,都没得选,必须收下。

  如果无法明白这点,那婚姻就定会出现摇摇欲坠的那一天。

  值得庆幸的是,人生从不是一锤定音的,我们也有大把时间可以去修正错误,去避过大坑。

  正如《丢掉那少年》的作者倪一宁所说:“我并不祈祷前方一定水丰草美,是奶与蜜流淌之地,我只祝愿自己一直跑得动。”“这才是真正的丢掉那少年。”

  《丢掉那少年》读后感(五):《丢掉那少年》撕开渣男本来面目:“我劈腿,但我是个好男人”

  2020年魔幻的开局,注定让这个年特殊的年,载入史册。

  不知不觉,就到了暮春时节。

  可随着疫情被控制,不断复苏的除了各行业旺盛的生命力外,

  谁也没有想到,还有报复性反弹的离婚率。

  这次疫情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

  有人说,婚姻不是天堂,就是地狱。

  而这次因新冠“被迫”在家,让许多原本看似幸福美满的婚姻,变成了地狱。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可太多人都还没来得及分辨清楚对方好坏,

  就稀里糊涂地走进了婚姻这座围城。

  如果恰巧遇上的是渣男,那不管是否进入婚姻,也必定让你苦不堪言。

  最近在看倪一宁写的小说《丢掉那少年》,

  书中的女主角叶蓁蓁,正是一位在开始时,做出了不好不坏、中规中矩的选择,

  最终却打破婚姻围城的“成长者”。

  而书里的几款男人,都很值得拿出来讨论。

  他们并非坏人,甚至还显得挺优质,可只要遇上一个,就能让人痛不欲生。

  原来,遇人不淑,比单身可怕一万倍。

极度自我中心的非典型性“渣男”

  叶蓁蓁是经济独立的时尚博主。

  她的老公周密,是一个在很多意义上的好男人:

  身为游戏公司合伙人,他事业有成;

  感情上,他没有情人小三,也不主动撩闲,办公室还挂着老婆的题字。

  简直是个五讲四美优质丈夫,满足了许多小姑娘对“好男人”的期待。

  更让人羡慕的是,二人是高中同桌,少年时期就产生了情愫。

  又有物质基础,又有感情基础,这样青梅竹马感情建立起来的婚姻,看上去自然,又和谐。

  但看似甜蜜稳定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用一句话总结:

  周密爱叶蓁蓁,爱得很势利。

  周密和叶蓁蓁曾分开过很长一段时间。

  甩掉叶蓁蓁的原因很现实,他的父亲在官场越走越高,他能展望的未来越来越远。

  当现实照进爱情,冷漠自私的爱人,学会了权衡。

  更可悲的是,之所以后来“捡”回叶蓁蓁。

  一是由于父亲落马,贵公子跌落了云端。

  二是因为,叶蓁蓁只见过他最好最盛的样子,

  所以,他宁愿放一个叶蓁蓁在身边,像个宠物那样养着,却不会真的去“费心”。

  说简单点,捡回一段感情,是在捡回一段自我,与爱人无关。

  所以,叶蓁蓁的大部分生活,是一个人完成的,一个人筹备婚礼、一个人做选择、一个人想心事。

  老公,可能就像个合租伙伴。

  李玫瑾曾说,

  中国传统性别文化下,诞生了许多自我中心的人。

  周密很典型。用动物型人格来形容,这是自尊极高的鸵鸟型人格。

  他们极其需要对方的崇拜、需要对方围着自己转,

  却从来不曾尝试去理解、欣赏、尊重对方,而是习惯性地否认对方的聪明能干。

  他需要确认自己的心理优势。

  一旦失去心理优势,他们就会恼羞成怒。想要从这样的伴侣身上获取尊重,太难。

习惯性劈腿的回避型“渣男”

  第二位“渣男”代表,是故事里的韩统。

  一个帅气又多金的富二代。

  韩统是个懂女人的人,体贴入微,该调教还是该哄,拿捏的门儿清。

  但韩统的每一段感情都不长久,很少超过一年,女友就像流水线似的换。

  而每一次换女友,几乎都是一个原因,喜新厌旧,可以称作是“习惯性劈腿”。

  实际上,大部分的出轨,都不是动物性的。

  出轨本身,是一种逃避和转移。

  用韩统做例子,他的女友换来换去,始终有点陈一湛的样子,不是指外貌,

  而是性格上泼辣的、活泼的部分。

  也就是说,他其实一直在追寻前女友的影子。

  说他深情吧,他又是主动分手,害怕被捆住,追寻新刺激的人。

  可说他花心吧,却又一再地念旧,放不下“真爱”。

  对真爱的愧疚感和求不得混杂在一起,变成一个无法解决、也无法面对的问题。

  最后,就选择了不断用新感情来逃避。

  大多数习惯性出轨的人,都习惯了回避本质问题。

  但这也导致他们在所有感情中,为防止受伤,都浮于浅表,

  所以,他们难以保持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

  曾有个自认渣男的人剖白自我道: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她不会在我心里待多久。

  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求什么,一开始就设定好了自己能付出多少,

  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抽身而出,

  久而久之,他们已经丧失了经营长期关系的能力。

  就像一场游戏,浅尝辄止。

  薄情正因投入不多,他们并不担心会伤害到对方。

  千万别觉得自己能成为让浪子回头的人。

  遇到这样的人,你投入了真情实感,也许最终收获的是一辈子的阴影。

  在我看来,韩统更像是当代PUA的典型。

  何为PUA,通俗来说是“搭讪高手”。

  早期的PUA培训是教男人如何通过技巧与心理学知识,去接近自己喜欢的人,

  而如今PUA早已变味了,它变成了骗财骗色的手段。

  记得《和陌生人说话》的访谈节目里,主持人陈晓楠采访22岁PUA上瘾者林晨,震碎了我的三观。

  在PUA的眼里,如果爱情是场游戏,那我一定要玩到最强王者。

  他们在乎的是推到女人的数量,榨取钱财的多少,剩下的,皆是浮云。

  正如何炅所说:

  如果你突然遇到了一个人,和你完美适配,那这个人有可能就是有目的的接近你。

  因此,女孩们抱着警觉之心,其实也是保护自己。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浪子”

  如果说遇到韩统这样的花花公子,会落得个红旗不倒加彩旗飘飘的局面。

  那第三位“渣男”代表Leon,就是彻头彻尾的浪子,永远没有回头的一天。

  画家、有气质、有情调,会玩暧昧,不主动、不拒绝,也绝不负责。

  Leon渣的明明白白,所以渴望亲密的叶蓁蓁,在Leon身上输得一败涂地。

  这是一个斑鸠型的人物,冷漠又理智,自私地盘算着一段关系中的得失。

  他们会倾向于与多位异性建立关系,始终让自己处于能占便宜的位置。

  他们不愿冲突,也不会在意对方感受。如果你说要分手,他们会淡然地说“祝你幸福”。

  而如果他需要人的帮助,会主动上前招惹。

  而且,他从来不隐藏自己渣的本质,愿者上钩。

  这类型的人,在处理情感上,就犹如在处理一桩商业事物,冰冷而自私。

  让人充满无力感。

  没有自虐倾向的人,还是不碰为妙。

  世界上不同性格的人形形色色。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渣”。

  这是人性格特征里带出来的弱点。

  认清楚自己能接受的是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选择真正的合适的人,才能避免悲剧。

  如果真的不慎遇到“渣男”,及时止损才是上上之策。

  就像作者倪一宁说的:

  离婚率飙升也没什么不好的。劳苦功高不是好词。能分得开,说明大家都能独自站立。

  爱情,是甜蜜而危险的,不要因陷入一段狼狈的关系中,就自怨自艾,人人都会犯错,

  在感情中逐渐认识自我,不再用世俗的眼光做标尺,

  人生的路,真是很艰难,丢掉那少年的误解或不堪,

  也希望更多的女孩能变得坚强而勇敢,自爱又清醒,收获自己真正的幸福人生。

本文标题: 《丢掉那少年》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8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与人,一场缘!《审丑》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