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是一本由白谦慎著作,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精选点评:●最近很多困惑的问题都看到了很全面的讨论●从第十章开始精彩了●娟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是一本由白谦慎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精选点评:
●最近很多困惑的问题都看到了很全面的讨论
●从第十章开始精彩了
●娟娟发屋 读之前我还以为这是个成语
●提出的问题很好,本来以为是分析书法,但却是在反思“何为经典”。或许我们可以把吹捧古代“穷乡儿女”却对身边的类似写作不闻不问的人看做是咖啡馆左派吧。
●作者題簽本。讀完以後的感受,確如他自己所言——「一本問號很多的書」。由頭到尾,提出的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有一點伽達默爾的「解釋學」眼界,問題也許會清洗明確得多。
●很早之前看过,能把这个题材写好的,真是少见,平民与精英,把理发店的娟娟发屋招牌和波士顿博物馆的牌匾放到一起引发多层面的思考,什么是书法,如何定义好
●有些问题是庸人自扰,不过审美意趣与利益是两个问题。
●从碑学到二十世纪考古发现,更多的古代书迹被包括到书法的范本中审美域在扩大,什么样的书写才能最终进入经典系统?何为经典?什么是好?审美标准是否有高下之分?这本书提出的很多问题确实值得深思,有意思。
●有意思,有收获。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光聊理论不过瘾,干脆写了篇小说表达“一连串的问题”,写的好看,在第十二章,王小二的“普通人书法”(想看更多)
●论证严谨又不失风趣 虽然探讨的问题比较陌生 还是能引发思考 带来阅读的愉悦感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读后感(一):書法遺傳的白描
《以古為徒和娟娟髮屋》里,白謙慎先生對列代書法的傳播精神與書寫病灶提出了批量考證:自秦前碑拓到漢後名家,再到民間屁娃這一縱向線索,簡扼地為書法傳播真相代書時,為『敦煌書法』到『民間書法』傳襲歷程取證翻案。
書寫技法以非功利性目的開始傳播,輒以探討何謂『書法之源』下的全民反思——反思雖顯漏紕乏力,尚亦能穿越理解為白先生對『傅山』世界仍是欲罷不能。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读后感(二):终极的终极是什么
像是事物的发展爬升到一定程度而下落的趋势。在衣服易破易损的时代,人们追求布料的结实耐穿而造成牛仔裤的流行,当牛仔裤结实到不能再结实,就出现了“破洞裤”,毕竟不能在其耐用性上大做文章,于是只有反其道而行之,通过破坏原有的形式来求新求变。
书法艺术技法臻于完美之时(假如这一状况真的发生),那么再向“终极“追寻的目标又是什么?正如绘画的目标,若只是画得像,那么照相机的出现便可以说已经摧毁了这一艺术形式。追求“古朴”似乎还只是初级阶段,而那些“喷墨”“泼墨”“丑书”,可能正是在寻求突破这一层障壁。但是如果做出了这样的突破,恐怕就与传统书法不再是同一种门类,化身为所谓的先锋艺术,超越字形的束缚,成为需要解读和描述才能欣赏的,只剩下黑白与线条却丧失含义的抽象存在。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读后感(三):重读一遍
循着清季以来碑学发展的思路,今世书家在继续重构着“民间书法史”,进而完成实现“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的伟大使命。不独康有为极力揄扬的“穷乡儿女造像”被纳入书法经典的谱系,那些在龟甲兽骨、钟鼎彝器、竹木缣帛和片纸残卷上有幸留存下来的古代无名氏文字遗迹都被作为取法的对象,其中本处于历史和社会“边缘”的非名家书迹向“中心”发起了挑战,书法经典面临着泛化与解体的危机。然而,在古人书写的“字中之天”被今人频频师法和加工的同时,我们几乎不曾闻见当今普通人的趣味性书写为书家所激赏和仿效。其实,从来没有什么“民间书法”,“民间书法”也不存在什么“平民精神”,这些概念在逻辑上并不能自洽,它们只是利用了审美规律的政治修辞,是意欲解构传统和经典的霸权工具,是将经典的光环和神秘性褪去的政治谎言。必须言明的是,政治的平等不能抹煞艺术和文化在价值上的本质差异,历史主义对经典的颠覆或许终将把我们引入一个丧失基本的意义和价值判断的世界。厌倦了经典法式的既定束缚,在古代的非名家书迹中寻求视觉和心理上的新鲜与刺激感,以意趣和自然等概念工具疏离经典的稳定规制,不失为一种促进多元化审美变革的艺术追求。但不幸的是,这一源于不熟习书写技术者的书写趣味似乎拒斥临摹和二次创作,若视之为某种特定的视觉特征,自觉和主动地追求意外的稚拙之趣,其本身已与崇尚自然的艺术主张背道而驰。单论这种不规整的意趣,书法家写不过作为普通人的王小二,而任意一位未学或初学书法者皆有可能在自然书写中写出这种意趣。如果人人都是书法家,那么书法家什么也不是。基于对取法传统这一路径的依赖和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维护,书法家始终在恪守一条古训——“与古为徒”。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读后感(四):《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书法批评著作,更是一本文化反思著作。它最大的意义其实不在于表达了什么观点,而在于提出了哪些问题,引发了哪些思考。
自唐以来的书法家都是以名家墨迹为学习范本,这被称为“帖学”,而到了清代,“碑学”兴起,碑刻书迹也被纳入书法学习的典范之中,其中一些不成熟的非名家作品甚至被奉为“神品”。既然书丹者功底一般、刻工技艺普通的字能够具有书法美,那同样的,当代那些不懂书法的人写的字,会不会也具有书法美?这样的字到底美在哪里?
作者举了一些例子,通过分析店铺招牌、路边标语等书法门外汉的书写和书法初学者的作品,证明了当下的某些书写,和古代的魏碑造像、敦煌残纸一样,都是“不规整、有意趣”的。而这样的审美趣味书写者自身是体会不到的,只有内行才看得出。
这就产生了一个更深入更本质的问题:为什么书法家不学习当代不善书者的书写?为什么当代这些书写不能进入书法的殿堂呢?到底什么是书法的经典?
这里除了物以稀为贵,还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现实中的利益和保护这种利益的社会体制不鼓励这种学习”,如果仅仅以这种稚拙的意趣和审美来衡量书法作品优劣,而不考虑技法,会使原本就不甚清晰的书法与写字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一旦书法门槛变低,外行们大量涌入进来,不懂书法的人暴得大名,无意而成的作品成为名作,那么书法圈将会一片混乱。因此书法界在这一点上只有坚持“与古为徒”。
其实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些混乱的端倪了,当杜尚不再画画,提了个马桶当作艺术作品放进博物馆,当曾翔、沃兴华从传统书法转向“丑书”,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一般人已经很难判断哪些是艺术、哪些是瞎搞了……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读后感(五):今人不见古时月
1释名?
与古为徒而不盲目吹古(古人遗迹有好有坏,并非存古皆佳) 娟娟发屋虽有意趣而实不可学(素人写的,门外汉写的,外国人写的,孩童写的字,有意趣无古无今,少法度亦无古无今) 2何为书法经典?
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书法,私以为解作书写法式为是,譬如宋书有《营造法式》,营造是过程,法式是标准,相应的,书写是过程,法式是标准,营造有标准,书写有法帖是一理也。 有些人想打破书法与非书法的界限,譬如现代艺术,想打破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我想在这之前,应该懂得名实问题,界限标准问题,首先得承认的事任何艺术或者技术门类是有一个门槛的,像考试中的及格线,这也是人人心中的一个最大公约数,0-59同一个区间,60-100同一个区间。就是说先分是不是,再说好不好。不是里也有层次高低,是里也有层次高低。 3民间书法?的定义,不论阶层,不论文化背景,学历水平,只论书写形式过不过关,水平如何,这是很好的论点。 4民间精神?
脱离了文华精英,政治精英的书法,质量得不到保障,诚然如先生言,文人不是墨客,墨客不是文人,文华与点墨本不了分家却已经分家,相反的,却也打破了阶级壁垒,加上技术的发展,书法学习得以在各个阶层发芽研习,推进了书法的普及,没有了深度,拥有了广度,这一点同汉字的普及产生的影响如出一辙,民间精神是最艺术的最大公约数,其及格线,至于文人相轻各有追求那是艺术家自己的事情。 5批评/反思?
学术性探讨书籍之所以无聊就是因为长编累牍的讨论名词,解释名词,不断的援引类比推理,再交叉提问解释,结论还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甚至无关痛痒,需要历史时间群众的检验,不像数学家给你一个定理,给你一个公式,OK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