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欢Papi酱。她的独立、清醒和自知,在公众人物里都是罕有的特质。但这一次,我觉得Papi说了欠考虑的话。事情是这样的:Papi参加《拜托了冰箱》,聊到婚姻生活,恋爱10年,没有跟丈夫老胡回过老家。过年了,夫妻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说到这里,现场有嘉宾已经露出不解的神情。a
我一直很喜欢Papi酱。她的独立、清醒和自知,在公众人物里都是罕有的特质。
但这一次,我觉得Papi说了欠考虑的话。
事情是这样的:Papi参加《拜托了冰箱》,聊到婚姻生活,恋爱10年,没有跟丈夫老胡回过老家。过年了,夫妻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说到这里,现场有嘉宾已经露出不解的神情。
api接着说,结婚5年至今,两家亲家都没有见过。
这下换全场惊讶了。
api解释,她和老胡的婚姻很独立,没喜酒,没婚礼,没蜜月。
对双方父母来说,自己的子女才是最重要的。见不见女婿或儿媳,则是次要的事。亲家就更不需要见面了。
#papi酱结婚5年亲家没见过面#,因此喜提热搜第一。
评论区前几名是这样的。
微博发起投票问“结婚后,双方亲家一定要见面吗?”
比例就是这么悬殊。
毫无疑问,Papi的选择切中了很多人在婚姻中的痛点:幸福看起来是夫妻俩的事,牵扯的家庭成员越多,困扰就越多。至于亲家见面,更是危机四伏,不如拉倒。
我要坦诚地说,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常常混淆了独立和自私。
如果Papi描述的是个人状态和选择,无可厚非。只要不违法不伤害,个人选择都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理解。
但要将这种做法推而广之,问题就来了。
因为Papi乍看令人羡慕的独立婚姻背后,隐藏了很多前提:双方父母同意各回各家,亲家接受从不见面,夫妻就此达成共识。
任意一条,在现实里都不容易做到。
我和Papi是同龄人。按我对父母辈的理解,他们这代人的共性是爱得深沉隐晦。有需求不喜欢表达,一旦要说出口,内心早就积压了太多的情绪,很容易出问题。他们的观念又非常传统,思想不够独立,或多或少会用“别人都是怎么样的”来看待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向他们提出亲家不见面、过年自己回家之类的要求,即便得到同意,大概率也是用对我们的爱来绑架他们:哪怕内心不情愿不满意,也请把“不”字吃下去。
当我们贪图省事不想麻烦的时候,有多少人问过自己:父母是怎么想的?他们真的理解并接受这种疏远的“独立”吗?
就拿婚礼和喜酒来举例。操持这些自然麻烦,还费钱,身边很多年轻人认定这些是为别人而办的,对夫妻俩毫无意义(礼金除外),能省则省。
我们这代人想必会认同。
但在父母眼里,风风光光地办一场喜事,不仅是儿女人生重要的节点,也是自己终生难忘的回忆。
为什么很多婚礼流程包括父母发言?除了传递情感,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也是大多数身为普通人的父母难得的高光时刻。
在决定办不办婚礼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给父母一个不受干扰的选择机会,然后再等到那句真心的要或不要?
所有年轻人都知道婚礼劳民伤财,但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明白,办酒主要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爸妈。
要求父母满足儿女省心省力的诉求,是变相的“妈妈再爱我一次”。那如果父母渴望,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爱他们一次呢?
说到底,还不是自私。
日常生活也是一样。既然选择婚姻,两个家庭的接触交往就很难切断。在表达自己诉求的同时尊重父母的感受,尤为重要。
不是说父母想要的就一定合理,但全然不管不顾,一心只想自己,还标榜这是独立,真的不合适。
你不能要带娃了,啊呀父母公婆来帮一把吧。没什么事了,爸妈你们在家呆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是彻头彻尾的双标。
也许Papi的父母和公婆真的是那种不联络也无妨,只要儿女幸福就好的人。但我想,这样的老人在今天仍然是少数。
大多数希望和亲家见面,和媳妇女婿相处的老人,也应该得到尊重和关爱,不能简单粗暴地用“你们这样影响我们独立生活了”就给怼回去。这好像有点不是人。
api有一点说得很对。在婚姻关系里,和对方的父母相处,保持距离和界限是很重要的。
但我想补充一点,除了这些,别忘了保持爱。哪怕这种爱和对伴侣、对自己父母有着程度上的差别。
为了避免杠精硬杠,再重复一遍:Papi说的作为个人选择,没有问题。但迎来一片叫好,说得刻薄一点,主要还是被家庭关系困扰烦心的普通人,眼红别人拥有而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千万别忘了,省心除了自在往往意味着疏远,而亲近除了困扰时常也有温暖。
索要的一切都有代价,这才是成年人生活的本质。
别急着追捧Papi的婚姻状态,先扪心自问,我们要的是独立,还是自私?
?
分享时刻
你觉得亲家要见面吗?
茫茫人海
最不想和你们走散
置顶“傅踢踢”
和你一起在复杂的人生里
保持有趣和温暖
傅踢踢
作家 、编剧
微博:@傅踢踢
点在看、转发到朋友圈
就是对踢踢最好的赞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