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

发布时间: 2022-11-17 04:00: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86

怎样的短篇小说才是好的?18年7月看完了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异常喜欢,一直对它念...

怎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

怎样的短篇小说才是好的?

18年7月看完了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异常喜欢,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心里计划着要针对这部作品认真写一篇书评,然而却迟迟没有动笔。不可否认,懒肯定是其中一个原因,但还有一点是自己有些不知从何下手。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到底怎样的短篇小说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优秀的短篇小说?

我们都知道,短篇小说虽短,但其创作难度并不亚于长篇小说,有时甚至更见作者功力。

爱伦·坡曾在评论霍桑的短篇小说集《重述的故事》时,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技术娴熟的艺术家构思出一个故事的时候,如果聪明的话,他不会让自己的想法去适应故事情节,而是精工雕琢,创造出故事情节来实现独一无二的效果——因此作家认为这样的效果能最好的帮助他实现脑海中这个美妙的故事。如果这故事的第一句话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那么他的第一步便失败了。整篇小说里不应有一个字会直接或间接地背离脑海已有的那个故事蓝图。经由这种方法,再加上精心构思和娴熟的技巧,最终,这幅画卷得以慢慢展开,在作家看来它不啻于一件艺术品,他能从中获取极大的满足感。这故事背后的理念完美无瑕地传递了出来,因为作者心无旁骛……”

总结和概括一下,我认为优秀的短篇小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语言方面:语句流畅,描写精准,可读性强,最好能让人一口气读完,根本停不下来;

2、结构方面:精心构思,精雕细琢,最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3、情节方面:使人印象深刻,最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个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欧·亨利式结尾”和莫泊桑的《项链》了;

4、立意方面:寓意深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并能引发长久的思考和讨论。

由于短篇小说篇幅的限制,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中,时间、地点可以简洁明了地点出,人物其实也不太需要花过多的笔触去进行描述。我认为,此刻我们不需要去纠结,这个人物在这篇短篇小说里,到底是“圆形人物”还是“扁平人物”,到底塑造得是否完美和立体。我们只需要去感受,这样的描述是否最“稳、准、狠”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想表达的含义,至于方式方法则可以百花齐放。

比起时间、地点、人物来说,更重要的是怎样在这短小精悍的篇幅中,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清楚和到位,并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效果。同时,环境的因素也没有像长篇小说中起到那么大的烘托作用,某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甚至是吝啬于去进行一些环境描写的。

在《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这本短篇小说集里,王安忆的序和里面的7篇小说同样精彩。序中说,爱因斯坦一派认为理论的最高原则是以“优雅”与否为判别的,优雅就是“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能再行简化”。王安忆认为这句解释同样可用于虚构的方式。因此,好的短篇小说就有了一个定义,那就是“优雅”。

王安忆对各国短篇小说特点的分析非常有意思。她认为,以莫泊桑、都德等作家作品为代表的法国短篇小说也许是受洛可可风气的影响,都非常精致,就像拥有无数切割面的钻石那样,“将一个小世界切成无数棱面,棱面与棱面折射辉映,最终将光一揽收尽,达到饱和”。

俄国人的短篇“鼎力足,东西小,却压秤,如同陨石一般,速度加重力,直指人心”。真是非常精准的概括了,瞧瞧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作家就知道了。此外,美国的短篇小说,从欧·亨利的“甜美的伤感的变法”,到了后来的塞林格、雷蒙德·卡佛,演变得越来越极简主义。意大利的短篇则与他们的民族传统有关,充满了童话与寓言的色彩。

那么,代表加拿大尤其是加拿大地域文学的,短篇小说巨匠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这7篇小说,又有什么新奇之处呢?

首先,“优雅”这个词,这本书当之无愧。无论是从语言的优美、雅致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爱因斯坦“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能再行简化”的标准来看,都非常符合。

7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样都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这里有美丽而又凶险的大海,也有幽深而又黑暗的矿场,当地大部分居民都以捕鱼或采矿为生。故事大部分与生活的艰难以及亲情有关:有因为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卖掉家里忠实的老马而愤以斧子狂砍家里辛苦养殖的鸡的孩子,有为了摆脱挖煤命运而离家谋生的18岁少年,有不远万里来看望去世前妻的父母和自己生疏的儿子的失意中年男子,有回乡怀念自己壮志未酬并终年被困于此的父亲的中年大学教师,有回家看望奶奶却意外目睹了奶奶去世的绝症患者……

每个故事都很简单,但每个故事都是既充满了柔情温情深情,又萦绕着几丝血色的残酷。

随便拿其中一篇开头的景色描写作为例子,一起来感受一下有多美,当然翻译的文字水平也确实非同凡响:

“暮色渐浓,夕阳给万物抹上金光。没有棱角的灰石向着它们念想的欧罗巴赫然耸起,也漾在这片晚照中。落日信手点染的,还有未长成的云杉、往低处藏躲的地衣、精致而不失刚健的蕨类、根茎如神经般虬结的苔藓、瘦小而强硬的越橘。灰暗的雨飑斜斜地从海上扫来,又骤然远去,不由分说得如同趁人不备的劫掠者;所过之处,所向之地,尽管仓促,都转眼间湿透了。此时,透彻的水珠捕获余晖,把彩虹的万般旖旎都收纳承托起来。”

其次,虽然这几个故事都发生在加拿大偏远的布雷顿角,但你在阅读时并不会觉得距离故事中的人物过分遥远。即使都是一些非常个人,甚至是私密的成长体验、生活经历的描述,它们仍能轻易地引发我们的情感震动与共鸣。

正如梭罗所言:“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在这本集子的每个故事中你都能体会到生命里那令人窒息的几分绝望,但这绝望不显山不露水,仿佛隐藏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下,又像矿产悄悄躲藏在矿井之下深不见底,显得如此的平静。麦克劳德不是那种直接撕开血淋淋的伤口给你看的作家,他是以一种这么温柔,这么优美,这么浪漫的姿态,将这些残忍的现实一点、一点的透露到你面前,让你在感受绝望的同时,却也能找到几缕希望的曙光。

最后,结合前文罗列出的几个判断维度,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语言方面的优秀无须赘述了;结构是相对比较薄弱的,没有很复杂的设计与独创性,但整体仍然比较清晰、精巧;情节和寓意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情节中没有很多为了“偶然”的“偶然”,但有合乎情理的“必然”,从而引发的对生活、生命的思考还是很有一些质感与深度的。

当然,这些评判标准还是显得有一些“简单粗暴”了,我们对任何文本的评价与分析,都还是不能脱离于文本本身,一定要基于“具体文本具体分析”这个原则。

最后,再推荐一些其他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短篇小说集给大家: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

卡夫卡:《变形记》

契诃夫:《变色龙》

莫泊桑:《项链》

塞林格:《九故事》

毛姆:《赴宴之前》

伊恩·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床笫之间》

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大教堂》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杜撰集》、《沙之书》、《阿莱夫》

怎样才算一本好看的小说?

小说是提供读者阅读的,如何“好看”?自然成为衡量评价的尺度之一,“好看”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实质上涵盖了思想深度、审美艺术、阅读倾向和情趣,小说作者有意识地把握小说构成的要素,对于创作而言,将会事半功倍。


  小说要想写得好看,首先有故事。
  故事是一篇小说高度凝炼之后的内核,是小说的心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故事在一篇小说中的重要。有的刊物开辟的栏目就叫“好看小说”。其前提是好看的小说应有好看的故事。
  小说家是艺术家。正如音乐家是用优美的乐章思维一样,小说家是用故事来思维,他的人生观、个由此体现出来。读者想要知道引起自己兴趣的人物命运如何,事件的发展趋势、结局是什么,情节会满足这种要求。故事应该能够表现人物格的发展,能够和题材相适应,合情合理;情节像不断引导读者兴趣的路标,一步一步带领读者进入自己的艺术殿堂,进入你所要求的那种心境。你不能轻易让读者看出你的意图,要不断设置障碍,甚至误导读者,声东击西,一会儿让读者最不愿的事情发生,一会儿又让读者意料不到的事情出现,千方百计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他看不出上了小说家的圈套。


  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好理解,有些意识流小说或心理小说等,情绪化东西四处弥漫,似乎不容易理解。其实,这类小说也是有故事的。它的故事虽然只是一种意向、情绪上的扑朔迷离,但包裹着心理内核是能感受出来的。一切外在的东西就由此繁衔出来。这类作品中故事可能是在一个你不熟悉的或没有料到的平面上,它们可能写的是心理的、情绪的或内在的事物。
  直觉与思想也很重要。
  作家的文化底蕴是衡量作品深度、成败、高下的尺度,主题思想的体现往往与文化底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完善。一部小说打动读者的也往往体现在这方面。


什么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

以前写小说,总是拿过来就写,心里想着什么情节就一股脑的写出来,从来不考虑小说的艺术性。最近通过思考,觉得小说不是生活的简单呈现,应该多考虑如何才能艺术地反应生活。

前几天有感而发,想写一篇关于单位里某个同事如何蝇营狗苟的故事。于是,拿过来就写了一段,发现特别苍白,好像家庭妇女在嚼舌根。于是,赶快删掉了,重新思考想反应的主题是什么,如何设置情节,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

于是,思考自己读过的一些小说,发现小说都是富于感染力的。如何通过细致的描写来产生艺术感染力是提笔前要思考的问题。

比如,《红楼梦》从甄士隐的梦境写起,写到贾雨村,再写到林黛玉,先由冷子兴侧面介绍贾府,再进入贾府进行描写。整体来说,有一个特别合理的布局。然后在人物的刻画上也是抓住了每个人物的特点,避免了千人一面。

于是思考自己以前写过的小说,确实忽略了细节描写,一味的讲故事,没有详略,也没有情节的跌宕起伏,像流水账一样。

很喜欢那种个性化的小说,比如《挪威的森林》。整篇小说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不是义愤填膺地讲故事,而是在淡淡地描写,似乎没有什么感情色彩,让读者在情节和描写中自己感受。好的作者应该是展现,不是强加给读者什么结论。

小说还要注重个性化的表达,要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不能太啰嗦,也不能太直白,要有自己的语言魅力。

像王朔,被称为痞子文学,语言总是一针见血,让人读了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像王安忆,描写特别细腻,善用铺陈;像林清玄,文字如一杯松子茶,温润淡雅,富有禅意。

总之,小说要通过一个点,以点代面,以碎片代生活,艺术地呈现生活。
小说与小说有比较,好的小说为众多小说所不及,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上还是语言风格上都占有优势,细究起来,几十上百个作家对一物说一句话,其中的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小说读后会想这小说我也能写出,有的小说读者竟觉得我能写出这样的话吗?鸟有千万,叫的声不一。

如何判断一本小说写得好不好?

(一)小说中的人物情感

文无定法,很难有个好小说的行业标准。不过有些基础标准绕不过,比如标准之一,我归结为八个字:始于情感,终于人物。

什么叫“始于情感”?就是对笔下的东西有感觉,有情感,有某种冲动,不是搬个理念或者技巧来哗众。

什么叫“终于人物”?就是要落实于人物,把人物写得鲜活、结实、丰富,不能成为一些华丽的影子和流行的标签。没有这一条,玩结构、堆情节、秀文体,就都成了空中楼阁,画鬼容易画人难。

(二)一个故事应达到的效果

我们在编故事的时候,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一,开头吸引人,造成观众期待和悬念。

第二、故事的节奏要紧凑。当代人生活节奏快,故事情节不要太拖沓。

第三、人物性格有独特性和鲜明性。

第四、人物关系有戏,有冲突,有张力。

第五、故事和事件要接地气。看的人会怀疑其真实性,事情要符合逻辑,严密。

第六、情节有变化,跌宕,意料之外。不要看头知道尾。

第七、信息量要足够大,这是是否好看的重要标准。好莱坞电影,丢掉几个镜头,可能都看不懂。

第八、有最后的危机和高潮。如果不这样,观众会很失望。

第九、有刺激,感动触动冲击震撼。

第十、主题要有一定积极意义,符合大众需求。

(三)如何判断一本书到底好不好,值不值得阅读?

1、文字是否通顺

2、题材是否有新意

3、情节是否吸引人

4、金手指是否有亮点

5、人物是否鲜明 

6、主线或者短期主线是否明晰

(四)什么样的小说是优质小说?

1)人物,人物设定是否鲜活,让人印象深刻。

2)主线,主线是否明确,是否贯穿始终。

3)架构,架构是否合理,是否能支撑整篇文章的进展。

4)节奏,现代文的节奏一般来说是比较快的。

5)言情戏,感情戏是否纠结和波折,能否抓住人的眼球。

6)高潮点,高潮点要密集,要一波一波地向前推进。

7)爽点,是否能使读者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8)创新,小说情节独树一帜,能够吸引眼球。

什么样的小说算是好小说?

逻辑严密,故事清晰的小说是好小说。

首要的原则当然是,它包含生动的对话、相对真实的人物性格和清晰的故事发展。作者讲述的故事应该合情合理而且有条有理,故事应该有开端、中间和结尾,结尾必须是开端的自然结局。情节要具有可能性,不仅仅要有利于主题发展,还应该是由故事自然产生的。

小说中的人物要有个性,他们的行为应该于他们的性格,决不能让读者议论说:“某某人是决不会干那种事的。”相反,要读者不得不承认:“某某人那样做,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简介: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等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本文标题: 怎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506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推理小说使用同样的手法叫抄袭,而其他类型小说有相同核心情节却被称为致敬金庸为什么在新修版《射雕》中修改了对黄蓉样貌的描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