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曼斯菲尔德的回忆叙述当我第一次用磁场来观察晶体时,彼得·曼斯菲尔德从未料到自己会在30年后摘得世界医学桂冠上的明珠。“从来没有企及诺贝尔奖...
彼得·曼斯菲尔德的回忆叙述
当我第一次用磁场来观察晶体时,彼得·曼斯菲尔德从未料到自己会在30年后摘得世界医学桂冠上的明珠。“从来没有企及诺贝尔奖,从来没有料到自己会帮助亿万患者,”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曼斯菲尔德和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共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这位英国科学家表现出这样的实在。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堆满资料的一间办公室内,从事了一辈子物理研究的曼斯菲尔德表现出自己的坦然。“回头看走过的路,我从没有想过会有数亿人借助我们的研究而得益。每天你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仅仅就是工作。”这位70岁的老人语速缓慢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涉足医学界,”曼斯菲尔德说,他儿时的愿望是制造火箭,可惜15岁那年就辍学打工。所幸的是后来又上了大学,此后就一直对火箭抛光术深感兴趣。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曼斯菲尔德开始利用磁场研究晶体。他还记得自己那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痴迷于观察固体的纵切面影像,“那确实就是我后来将研究转向医学的开始。”
此后,曼斯菲尔德及其工作组便将观察对象转向动物组织的切片影像。当时,他们中没有人有任何的生物基础或经验,一切从尝试开始。“我想,如果是今天,没有人会同意我们在动物身上进行这样的实验,毕竟,它有损健康,无论是实验员还是试验品,”曼斯菲尔德说,当时几乎没有医疗器械厂家愿意为他们制造设备,因此,他们自行研制的许多机器后来都获得了专利权,也为工作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30年后的今天,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已经广泛成为人体内部器官诊断的最安全手段之一。截至2002年,全球共有6000万人接受了核磁共振检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