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世而开太平,通俗的说是什么意思,不要百度原有答案哦,谢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世而开太平,通俗的说是什么意思,不要百度原有答案哦,谢
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世而开太平,通俗的说是什么意思,不要百度原有答案哦,谢各路好汉相助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但这四句话并不好讲。今特稍作解释,或者於青年学子不无助益。
句话是宋朝张宰的名句,是儒者的经典之言,是教育的最大向往,我曾在某个网页看过对这四句话的解释如下:
(1)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2)为生民立命: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3)为往圣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无论生命之光,或哲学之慧,都开显不出来。尤其唐末五代之时,华族的文化生命萎缩堕落极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师表,所谓学绝道丧,实未过甚其辞。
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於世。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这一步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满清以来,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诟诋理学,这诚是学术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4)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
拓展资料:
何谓“正心”?简单的说就是个人修身,通俗的说就是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心灵对从外物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就可专注精神,而不受外物影响,专心学问。
何谓“立命”?古语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民请命,这是对学习目标的一个诠释,以苍生百姓为重,从而尽抒兄中所学,而不仅仅止步于名利二字这就是立命之根本。
何谓“继承”?甘阳教授有本书叫《通三统》,儒家曾有中华大一统,自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历史证明了传承的重要性,从没有一个朝代会完全否定前朝的所有一切,有传承才有进步,牛顿说他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传承,绝学才不会真的变“绝学”,如今不少民间绝技的消失,就是我们传承的悲哀。
参考资料: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世而开太平
通俗来讲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
拓展资料张载(1020—1077),字子厚,其名和字取义于《周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祖籍大梁(今开封),侨居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著书讲学,传道授业,“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中期,张载讲学关中,他的学术思想被称为“关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南宋朱熹的“闽学”并称为宋代的四大学派。“孟轲死,千年间,得孔子之心传者,惟周程张朱数人而已矣。”这是中华八百年来的共识,“濂洛关闽”“周程张朱”已成为人们称谓宋代理学的口头禅。
《易大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剥》、《复》是反对卦。《剥》穷于上,是君子道消。《复》反于下,是君子道长。《伊川易传》以为“动而后见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于何见之?
于人心一念之善见之。故《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程氏遗书》云:“一日之运,即一岁之运。人之心,即天地之心。”
盖人心之善端,即是天地之正理。善端既复,则刚浸而长。可止于至善,以立人极,便与天地合德。故仁民爱物,便是为天地立心。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孟子言四瑞,首举恻隐。
若无侧隐,便是麻木不仁,漫无感觉,以下羞恶、辞让、是非,俱无从发出来。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为生民立命
儒者立志,须是今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方为圆成。孟子称:“伊尹一夫不获。苦己推而纳诸沟中。”横渠《西铭》云:“凡天下之疲癃、残疾、孤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此皆明万物一体之义。圣人吉凶,与民同患。未有众人皆忧而己能独乐,众人皆危而己能独安者。万物—体,即是万物同一生命。若人自扼其吭,自残其肢,白剜其腹,而曰吾将以求生,决无是理‘孟子曰:“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朱子注云:“立命,谓全其天之所赋,不以人为害之。”又曰:“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今人心陷溺,以人为害天赋,不得全其正命者,有甚于桎梏者矣。仁人视此,若疮?之在身、疾痛之切肤,不可一日安也。故必思所以出水火而登衽席之道,使得全其正命。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学者立志,合下便当有如此气象。此乃是为生民立命也。
3、为往圣继绝学
此理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因人为气习所拘蔽,不肯理会,便成衰绝。其实,人皆可以为尧舜。额子口:“舜何人哉!予何人哉!有为者,亦若是。”学者只是狃于习俗,不知圣贤分上事,即吾性分内事。不肯承当。故有终身读书,只为见闻所囿。滞在知识边,使谓已足,不知更有向上事。汩没自性,空过一生。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苟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吾未见力不足者。”圣人之言?切如此、道之不明不行,只由于人之自暴自弃。故学者立志,必当确信圣人可学而至。吾人所禀之性,与圣人元无两般,孟子曰:“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心之所同然者,何也?曰理也。义也。濂、洛、关、闽诸儒,探明义理之学,真是直接孔孟,远过汉唐。为往圣继绝学,在横渠绝非夸词。今当人心晦盲否塞,人欲横流之时,必须研究义理,乃可以自拔于流俗,不致戕贼其天性。学者当知,圣学者即是义理之学。切勿以心性为空谈,而自安于卑陋也。
4、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不是幻想的乌托邦,乃是实有是理。如尧之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文王之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都是事实。干羽格有苗之顽,不劳兵革。礼让息虞芮之讼,安用制裁。是故不尝而劝,不怒而威,不言而信,无为而成。《中庸》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圣人至德渊微自然之效,斯乃政治之极轨。自帝降而王,王降而霸,霸降而夷狄。天下治日少而乱日多。秦并六国,二世而亡。晋失其驭,五胡交乱,力其可侍乎?中外历史,诸生闻之熟矣。非无一时强大之国,只如飘风骤雨,不可久长。程子曰:“王者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又曰:“三代而下,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从来辨王霸,莫如此言之深切著明。学者须知,孔孟之言政治,其要只在责德而不贵力。
然孔孟有德无位,其道不行于当时,而其言则可垂法于万世。故横渠不曰致,而曰开者。致是实现之称,开则期待之谓。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果能率由斯道,亦必有实现之一日也。从前论治,犹知以汉唐为卑。今日论治,乃惟以欧美为极。从前犹以管商申韩为浅陋,今日乃以孟索里尼、希特勒为豪杰。以。。。为圣人、今亦不暇加以评判。诸生但取六经所陈之治道,与今之政论比而观之,则知碔砆不可以为玉,蝘蜒不可以为龙,其相去何啻霄壤也。中国今方遭夷狄侵陵,举国之人,动心忍性,乃是多难兴邦之会。若曰图存之道,期?及于现代国家而止,则亦是自己菲薄。今举横渠此言,欲为青年更进一解。养成刚大之资,乃可以济蹇难。须信实存是理,非是姑为鼓舞之言也。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
1、
“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
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
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为什么?有没有想过这么高大上朗朗上口的句子,为啥孔子不言,几十个贤人不说?因为他们没想立教,没想过要世人愚忠于圣人,没想过当先进精英代表。
为天地立心,就是要代天道开口,代表不移的真理;
为生民立命,是要代百姓开口,就是你要被代表;
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说要当“今圣”,圣者,不会错的人。孔子自己从来不称圣,甚至自嘲丧家狗,捧“往圣”所为者何?
为万世开太平,立教当然要许愿嘛。
所以,这和其他教捧先贤为圣,立自己(们)为教(宗)的手法没啥区别。典型的现存例子是天主教。
天道酬勤是什么意思?天道酬勤下一句厚德载物成语解释
道酬勤:
指
耕耘,
收获,
古今
外所称道
劳
自《论语》
即
苍;
道指主张;酬即酬谢、厚报;勤即勤奋、敬业;
说
意厚报
些勤劳、勤奋
厚德载物:
指
深厚
德泽育
利物
自《易经》.《周易》君
厚德载物
意
:旧
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
任务;今
用
指
崇高
道德、博
精深
识培育
才
诚
:
定
让
些勤勉
,
所收获
,
梦
,才
希望
道酬勤
君
能坦荡荡
自强
息
刚毅坚卓
发愤图强
胸怀像
广阔
美德
边
没
任何东西
能承载
厚德载物
道酬勤
机遇总
青睐
些刻苦勤
使
完
志愿
耕耘
收获
志者,事竟
,苦
,
负
真实写照
王羲
自幼勤
苦练书
著名书
家;匡衡借光读书
问
;茶圣陆羽牛背练字终于写
我
历史
第
部专门论述茶叶
《茶经》;
书
命
高尔基
苦难
读书
举世闻名
作家
印证
勤能补拙
良训
辛苦
才
闻鸡起舞早耕耘
道酬勤
志
世沉浮
电光火石
盛衰起伏
变幻难测
才使
虎添翼
勤奋
使
赢
切
命运
掌握
自
手
往往推
世界前进
并
些
资卓越
才华四射
豪杰
才
些智力平平
非
勤奋、勤勤恳恳、劳作
息
埋
苦干
付
相应
劳
汗水
才能懂
智慧硕
易;梦想
璀璨;
美
想辛苦
定平庸
想付
定平庸
想
所作
定平庸
苦难
功途
考验;
功途
历练;
功途
先驱
怯懦
必
苦难
淘汰;必
看
功
曙光;必
看
辉煌
要谨记:痴思
绳系
须知
道酬勤
德
立身处世
本
德
谓
些
德行
灵魂
力量
气
养
纯洁
道德
培养高尚
德性
能收获丰厚
精神
幸运总
光顾
些
德
士
使
实现
愿
付
报
才能修身
治
平
土
势
厚广
承载万物
君
取
要积累道德
能承担事业
道德阳光
命才
辉煌
君
厚德载物
命
能使自
限
命拉
便等于延
命
能
自
命寄托
记忆
命仿佛
加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
派
创始
、
历史
创办私
先行者、第
位职业教师、具
高尚师德
代宗师孔
凭借自
渊博
知识
处游
事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工作
创造
卓
效
教育、教
;总结、倡导
整套
确
习原则;形
比较完整
教
内容体系;提
系列
深远影响
教育思想;树立
良
师德典范
传播
儒家思想
弘扬
华文化
名垂青史;西汉史
家
文
家司马迁忍辱负重
史家
绝唱
韵
离骚
《史记》
彪柄史册;战
期
楚
诗
、政治家、楚辞
创立者
代表作者屈原提
举贤
授能兮,循绳墨
颇
选贤择能主张
朽诗作《离骚》,《
问》,《九歌》彰显
与
月争光
巍巍
格及文
才华
永存
间
自强
息
厚德载物
要
效
、行各
面
断
努力
孔
自述发愤忘食
乐
忘忧
知
至
河边
说:逝者
斯夫
舍昼夜
激励
效
自
珍惜
光
努力进取
真
智慧总
与谦虚相连
真
哲
必
像
海
宽厚
行健
势坤
应记厚德载物
道酬勤
厚德载物
轮
周
复始
断
陶冶情操
主
积极起步
反思
路历程
才能
旅程
与
俱进
获
持续
升华
贝
芬说:使
幸福
德性
非金钱
患难
支持我
道德
使我
曾****
除
艺术
外
道德
没
伟
品格
没
伟
甚至
没
伟
艺术家
伟
行
者
间桑海朝朝变
莫遣佳期更
期
伟业
于能知
于能行
勤奋、励志、修身、养性
使自
断锤炼;
断
拓;
断创新;
断进取!才能
断进步;
断超越;
断升华!并
追求
精华!
道酬勤,厚德载物
卓越
功与辛勤
劳
比
增厚美德
容载万物则应该
我
崇高
精神追求
道酬勤
意思
语解释
道酬勤
语
意思
:
按照每
付
给
勤奋
相应
酬劳
耕耘
收获
要
付
足够
努力
付
努力
算现
没
看
直接
收益
定
相应
报
与
相应
意思
机
留给
准备
说明
机遇
灵
往往
垂青于孜孜
求
勤勉者
指
道指规律
道即
意
引申
客观
规律;酬
解释
实现志愿
即酬答、
报
勤
勤奋
说
意厚报
些勤奋
所
总
意思
说:勤奋
更
报
实现勤劳
志愿
耕耘
收获
我
要
懈努力
限度
完善充实自
千
百计
提高自
竞争实力
美
光明
明
造句:
要辛勤努力
信没
道酬勤
道理
要相信
道酬勤
所
努力吧
道酬勤
付
收获!记住
喜
勤奋
厚德载物
语典故
自强
息
厚德载物清华
校训解释:
源于《周易》
两句
:
句
行健
君
自强
息(乾卦);
句
势坤
君
厚德载物(坤卦)
民
期
梁启超
清华
任教
曾给
清华
作
《论君
》
演讲
演讲
希望清华
都能继承
华传统美德
并引用
《易经》
自强
息厚德载物等
语
激励清华
清华
便
自强
息
厚德载物8
字写进
清华校规
逐渐演变
清华校训
行健
君
自强
息
势坤
君
厚德载物两句意谓:
(即自
)
运
刚强劲健
相应于
君
处世
应像
自我力求进步
刚毅坚卓
发愤图强
永
停息;
气势厚实
顺
君
应增厚美德
容载万物
译
:君
应该像
宇
运行
息
即使颠沛流离
屈
挠;
君
接物度量要像
没
任何东西
能承载
著名哲
家、哲
史家、
师
北京
哲
系教授张岱
先
华民族精神概括
自强
息厚德载物
作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师
终
勤勉
致思
问
造福祖
文化
术事业
堪称
代
楷模
厚德载物
语启示:
世沉浮
电光石火
盛衰起伏
变幻难测
才
勤奋则使
虎添翼;
没
才
勤奋
使
赢
切
命运掌握
些勤勤恳恳工作
手
推
世界前进
并
些严格意义
才
些智力平平
非
勤奋、埋
苦干
;
些
资卓越、才华四射
才
些
论
哪
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
息
即使
身体
残缺
即使
没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1,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2,茶有八德——康、乐、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从中国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丰富了这些国家的茶文化内涵。
3,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易经》,以阴阳二爻演化出八卦继而六十四卦,分别各种阴阳组合状态,直观地讲述自然、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阴阳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联结。阴阳组合得适当和有序,人和事的发展就能处于最佳状态(吉),反之,事物发展就出现不良状态(凶)。因此,“阴阳和谐”是一切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世上万事万物就处在这样一个统一的超巨系统之中而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达成整体运动,理想的状态便是“太和,和之至也”。这种注重整体与局部联系的萌芽态的系统思想,寓含着原始而朴素的协调、平衡与和谐的理念。
儒家从《易经》中引申出“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不过是天(自然)的一部分,认为“天之道”与“人之道”是统一的,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孔子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用现代哲学的话说,就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的变化发展,这是天(自然)的法则;人只有顺应这个法则,维护矛盾双方的动态平衡,以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调、共生,这要成为人的基本素质,并由此衍生出“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管理理念、“礼、义、仁、智、信"的做人准则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观(参见拙作《孔子大同演义篇》)。
道家除了更加重视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明确提出“自然之道不可违”之外,对个人自我修养的要求别居一格。道家强调在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认为“天道助弱”、“天之道”就是要“损有余而补不足”,反对以智欺愚、恃强凌弱、以少犯老,从而把扶弱济困和公平正义提到了“天道”的高度。道家经典《道德经》提出处理人际关系的“不争”思想:“不自见,故明;不自是,自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说的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迷信自己,自以为是,争强好斗。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最终获得天下人的尊重。道家的“不争”说,与儒家的“中庸中正”、墨家颇具平民色彩的“兼爱非攻”、佛家的"八戒十善”是出一辙,各有千秋。即使是崇尚法治的法家,也是为了“抱法处势”、“无为而治天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依法治国,确保社会安定和谐。法家主张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体现了原始的司法公平与公正。
佛教所说的“净土”,即世界中的一切人事物象皆庄严、清净、优美、良好,这种净土也是一种和谐的社会;“普度众生”是彻底的公平;“出家人不打诳语”就是诚实信用;佛教特别重视惩恶扬善以求公正;佛教讲“慈悲为怀”即是讲宽容、团结,处理好人际关系;另外,佛教也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布施,戒杀,放生,素食等等,具有尊重生命,提倡节约,关怀生态平衡,注重环保的深层意义,这些都是儒家和道家所不及的。本土化了的佛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内核中的瑰宝。
这里要特别提到集儒、佛、道之大成的宋代理学.宋代理学家概括了做人修身的四个基本点,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意是说:天地虽然无思维,但是天地的规律、大自然的规律都是有"心"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大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以提高人自身的思维素质;要以民为本,使老百姓有一个便于生存的环境,有一个美好的向往,有得以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不要让圣贤之道断流绝根;总之,是要为谋求千秋万代、和谐太平的社会而尽心尽力。这些,恐怕不仅仅是对知识分子而言的。
总之,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有一条主线贯通其中,那就是整体协调、稳定和谐。
诚信的定义是什么?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扩展资料:
一、相关典故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二、诚信伦理
中国人所讲的诚信主要是一种“身份”伦理,而西方人所讲的诚信则是一种“契”伦理。
在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社会里,主要是在家族、部落和村镇等狭小的范围内讲诚信,这是身份网络中的一种宗法亲情伦理。
主要要求臣民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完全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不是建立在彼此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臣民、子女、妻妾试图摆脱这种依附关系,就会受到家族和国家的严厉惩罚,以至死刑。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随着商品与货币经济的发展,提出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契约伦理。西方社会契约论者皆把诚信视为人的一种承诺、履约的道德法则,把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西方学者格劳修斯(Hugo Grotius)指出守约是人的本性,人们订立契约,就会产生民法。
他认为“有约必践”、“有罪必罚”。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从人性自私论出发,认为人生来是自私的,只会维护自己之利益。人类必须通过订立社会契约,由国家以法律指导人民的行为,以谋求共同利益。
为了保证利益的实现,就必须履行已订立的契约。他进一步认为守约为正义之源,无契约即无正义,有约而不遵行即为不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诚信
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首先,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尚的表现。其次,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信用的意思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它还是指我们过去的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它还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
扩展资料:
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人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
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诚实守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改善社会风尚、保障经济秩序良性运行的支撑。加强诚信建设,日益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
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
扩展资料一、诚信相关名言
1、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2、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3、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4、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高尔基
5、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也是道德。——贝多芬
二、诚信事例
1、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
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她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诚信
诚信的定义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
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
“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信的意思是相信。
反义词:失信
近义词:诚实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
译文: 因此,有德能的人祭祀,是为了表达他的诚信、忠心和敬仰。
扩展资料
关于诚信的名言:
1、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冯玉祥
2、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3、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英国)
4、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中)
5、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6、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译文:说的话一定是诚实的,有可信度,做的事一定是忠贞的,正义的。
7、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忠诚,信义,那么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
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在社会上是不能立足的;一个人不讲诚信,也是走不远的。
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二、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
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批判地继承了“诚”这个范畴,肯定诚实是社会公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诚实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渐明晰为:忠诚、正直、老实。忠诚的主旨是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忠诚。当然,这种忠诚不是盲目和狭隘的“愚忠”,而是认同于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正直,是指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率。老实,则特指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三、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1、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2、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四、诚信的作用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行业、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
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可以说,“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法纪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五、如何恪守诚信
我们青少年要做到恪守诚信,就要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同他人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上学或参加各种活动,一定要准时赶到。要知道,许诺是非常慎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兑现。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了自己。如果我们在履行诺言过程中情况有变,以至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就要向对方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这与言而无信是完全不同两件事,所以说树立诚信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恪守诚信的传统美德,还要把“江湖义气”与恪守诚信区别开来,认清“江湖义气”的实质和危害,不被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习俗所污染,做到恪守诚信。文字[/c]
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又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秩序。
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尊严;经商同样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市场。
(一)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古代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比如:孔子的“信则人任焉”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以诚而立”;孟子论诚信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
(二)诚信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诚信原则逐步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始自罗马法,后来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继承和发展,比如法国民法、德国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总则中的第二条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
诚实信用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可见“诚实信用”是并非一般的道德准则。在诚实信用成为法律规范的时候,违反它所承受的将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或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可以是财产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罚。因此,诚实信用又是支撑社会的法律的支点,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三)诚信是治国之计
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无信、掩人耳目、弄虚作假,社会就无从安定。古有“欺君之罪”, “欺君”不仅是冒犯尊严,而且会误导决策,祸国殃民。 “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中国古代有商鞅立木树信的佳话,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烽火戏诸侯。中国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可见“诚信”之重要。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诚信为政的体现,也是对我国优秀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落实“以德治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时代的要求。
(四)诚信是行业立身之本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讲信誉、守信用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无信不立”,对一个行业来说,同样只有守信用、讲品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行业品牌、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六、名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里看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真诚到永远——海尔著名广告语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走上社会后,我们深感信用危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但埋怨没有用,更不能等待。重树社会信用必须靠每个人的努力,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郭辉
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