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的说,战列舰彻底被淘汰是什么时候二战以后战列舰基本被航母淘汰了,而且战列舰和航母差不多体型较大,需要更多的防空和护航舰艇,用...
确切的说,战列舰彻底被淘汰是什么时候
二战以后战列舰基本被航母淘汰了,而且战列舰和航母差不多体型较大,需要更多的防空和护航舰艇,用起来比航不便宜,作战能力方面战列舰又不如航母。但是导弹武器的飞速发展,彻底给了战列舰致命一击。
设想一下一艘价值数十亿的战列舰和其上数千训练有素的船员用数颗价值几百万左右的导弹就能送下海底,同时战列舰的舰炮最多打40公里而精度上不如导弹。
现代战争中战列舰为何被淘汰了?
为何战列舰在二战之后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军盲 稍微有点感兴趣个人看法如下:
A. 战列舰区别于除航母之外的其他战舰特点在于,吨位巨大,而不是舰炮大,多,装甲厚。
如果吨位不大,就不能装备大量巨炮和厚重装甲,
有些战列舰,为了能达到同类舰中最高航速,减少了船体装甲厚度,这样在安装同样多巨炮同时还能保持高航速,
所以我认为战列舰特点在于吨位巨大。这也是随着科技发展战列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说战列舰上巨炮不能超视距攻击,那完全可换装成导弹,这么大的舰,可以安装数量庞大的各型号导弹,防空,反潜,反舰都可以聚于一身 。
B. 战列舰退出,我觉得主要原因如下:
科技发展。厚重的装甲在各种反舰导弹面前,几乎可以说不堪一击。而装备了反舰导弹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在整体作战效能上,不比战列舰差很多。驱逐舰和护卫舰装备的导弹数量肯定比较少,但是对于现在海战规模来说,几乎不可能会有上百艘战舰一起参加的战斗了,所以几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各配备8-12枚反舰导弹,在反舰导弹数量上已经足够了
价格,战列舰的造价和维护费用太高了。现在各国主要发展的都是性价比比较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 研制了各型防空,反潜,反舰型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这些舰艇能比较容易组合在一起执行各种任务,同时吨位比较轻,吃水较浅,适合在沿海一带执行任务。吨位小的另外一个优点在于船体比较小,隐身效果可以做的比较好。这样降低对方雷达探测距离,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航母诞生后,经过太平洋战争中的珍珠港、珊瑚海、中途岛等多次战役,海战已经演变为航母搭载舰载飞机进行海空决战,空中的舰载机打击能力空前强悍,几乎所有现役战列舰在面对几百架飞机的狂轰烂炸之下,基本没有什么还手能力。
在二战大规模舰载机空战之前,海军中的主要打击力量是战列舰,各国海军都奉行“巨舰大炮”的海战思想,战列舰越建越大,装甲越来越厚,大炮口径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吨位的增加,战列舰的海上机动能力也相应下降,海面目标也相应增大,空中舰载机的轰炸反而更加容易,巨大的战列舰成为空中打击的浮动靶子。从造价来看,巨型战列舰的成本极其巨大,大和级的单舰建造费用为1亿3780万2000日元(不考虑物价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另外这个费用还没包括船厂改建、改造的投资),按当时日元的含金量计算,为12.134吨纯金(这笔钱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是当时日本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29%,或着国家总预算的3%;更直观的说,1940年日本全国全年民间住宅建造总投资为1.38亿日元,同年日本全国的道路建设总投资为1.35亿日元,如果换算成为1960年代的日元,约等于东海道新干线的总造价)。耗资巨大,但是在战场上却难有建树,让各国海军都对战列舰失去了信心。
二战结束后,各国海军纷纷开始制造航母,抛弃了华而不实,没有实际意义的战列舰。战列舰的唯一存在作用就是战列舰的巨型主炮可以为登陆的海军陆战队提供火力掩护。
战列舰退出历史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攻击距离短,不能实施超视距作战。
其显著特点是舰船甲板厚,舰炮口径大,有的舰炮口径达到305毫米,其至命弱点是不能实施超视距攻击,从这一点上看,若单打独斗,它可能会被小小的护卫艇或导弹快艇击沉。
二、命中精度低。
由于没有制导武器,决定了该舰攻击时命中精度低。火炮是当时最主要的攻击武器,把强大的大炮集中在舰上形成了当时最强大的武器,现代最强攻击武器非导弹莫数,如把各种攻击型导弹集中在一个舰艇上,将会是“武库舰”,而非战列舰。中国如迟迟不能研制先进的航母,可以考虑从这个方向发展。
战列舰是在二战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因为随着航空母舰的出现,超视距海战成为可能,而战列舰巨炮的射程无法到达视距以外,当航母上的飞机对战列舰发动攻击时,战列舰的巨炮无法对航母够成威胁。
求采纳,谢谢
轩筱麒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