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彗星来的那一夜?如何用最低的预算拍出一部硬核科幻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开了一个好头。极简主义的科幻电影你能想象这样一部...
怎么评价彗星来的那一夜?
如何用最低的预算拍出一部硬核科幻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开了一个好头。
极简主义的科幻电影
你能想象这样一部科幻电影吗?它只有八个演员,没有群演,拍摄场地从头到尾都是在一间房子里,没有特效也没有后期,但是硬核和烧脑程度堪比《盗梦空间》。
没错,这就是《彗星来的那一夜》。
就是这样一部仅89分钟长,而且内容基本都是角色对话的电影,目前豆瓣评分8.5,在top250里排名第222名。
可以说《彗星来的那一夜》就是科幻片里的“极简主义者”了。
硬核的科学理念基础
别看《彗星来的那一夜》的低成本制作使它看起来不怎么靠谱,但是电影里引用的科学依据可是再科学不过的了。
量子力学和平行宇宙:因为彗星来临,主角一行人在停电的夜晚,发现了街区之外另一个亮着的屋子里呆着跟他们一模一样的八个人——这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平行宇宙,而且因为现实的多种走向,平行宇宙会不断地坍缩和分裂,就形成了造成了无数个不同的时空。
猜疑链:不仅主角一行人发现了平行宇宙的存在,另一个时空的“主角们”也发现了这一事实。如何判断彼此是不是善意的,就成了解不开的迷题。
猜疑链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也有提到,看过小说的人一定有印象。
深入的哲学思考
电影的最后,女主角误入了其他的时空里,在确认这个平行宇宙的安全性后,她杀死了原本应该存在于这个时空里的“自己”。
所以电影在向我们展示时空“相干性”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思考:我是谁?
如何区别本我和另一个时空里的自己?因为时空坍缩而分裂到不同宇宙的“自己”,还是不是我?
比起电影所展现的科学观念,这一层哲学思考更引人入胜。
当然,这样一部小成本的硬核科幻电影,并不代表那个制作投入高的科幻电影一无是处。相反,这恰恰表现了电影这一年轻的艺术形式具有与其他艺术形式同等的多样性。
《彗星来的那一夜》有着很美的片名,然而它的英文名字似乎更贴切电影的内容——《Coherence(量子相干)》。
“量子相干”是什么意思呢?作为一名理科生,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平行世界”就是“量子相干”的真子集,也就是你可以当做漫威漫画去理解,比如钢铁侠在这个宇宙里是托尼·斯塔克,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钢铁侠或许就是个黑人。回到《彗星来的那一夜》,在看电影的时候,只要明白所谓的“那一夜”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量子相干的发生,许多本来互不相干的世界被连接在了一起,就像无数个本该平行的直线却交汇了。
《彗星来的那一夜》是一部超级优秀的低成本“大片”,导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去构想剧本与拍摄手段,在短短五天的时间用数万美元的经费完成了这部电影。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或许你会感到莫名其妙与无聊,可一旦你理解了这部电影叙事目的,你一定会对其感到佩服:
《彗星来的那一夜》在一开始众人的对话里,他们的对话看起来有些混乱,但到电影的后面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前言不搭后语”,全是为了后面的铺垫做准备!比如女主角艾米丽讲到的一个十分有深意的故事:一个女人报警,她表示家里的丈夫绝对不是她的,而警察很明确地告诉女人,家里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可女人却回答“不可能,因为昨天我已经把我的丈夫杀了”。这个故事就与电影的结尾,女主角艾米丽与不属于她的世界的男友聊天,而此时的“男友”却接到了自己女友(那个世界的艾米丽)的电话,于是用迷离的眼神看着此时面前的艾米丽......
电影以家庭DV的形式展现,我们的视角其实从头到尾都是跟着女主角艾米丽的,所以一开始对于发生的事情观众也同样一头雾水,当女主角开始理解事情的缘由时,我们也仿佛恍然大悟。可以说电影代入感十分强烈,不得不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但如此,电影用“科幻”这件外衣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价值观的故事,有一句台词非常经典:我们总以为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是邪恶的化身,殊不知,我们就是黑暗的那一面。
总的来说,《彗星来的那一夜》不但解释了“薛定谔的猫”与“量子相干”这两个科学理论,更能带给观众对于人生以及价值观的感悟,在严谨的科学态度之下,又保持着人文情怀,也难怪这部电影被称为“2021年最优秀的科幻片之一”。
《彗星来的那一夜》主要讲述了一个我至今看着都有点懵圈的六个主要演员在互相联通的平行世界上演的一出“你以为我是我,但我却是另一个人”的故事。因为彗星的到来,让一群正在聚会闲聊的各怀心事的朋友们先是手机屏幕裂纹,紧接着又从手机没了信号到停电。预感会有不好事情发生的女主 Emily被大家嘲笑神经过敏。但随后聚在一起的几个人发现方圆五百里都停电的时候,对面有一个别墅却亮着灯。
更恐怖的是,亮灯别墅聚在一起说话的人竟然都是他们自己。大家才知道原来彗星的到来是为了链接平行世界。期间这些人穿梭了不知道多少平行世界,受到了平行空间中自己和朋友的多次生命威胁,知道了众多熟悉陌生人的秘密。每个人都自私的只顾自己,为了活的更好,不惜牺牲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结局女主 Emily以为自己选择了最好的人生轨迹,却没想到她找到了平行世界里最好的男友,却也杀死了最好的自己。
这部电影的角度非常新颖,看似平静的阶段其实都是在为后面主演们在平行世界一通乱搞做铺垫。整部影片的叙事感觉很轻松随意,但是这种刻画人物随意的方式却始终紧扣主题,和主线故事相互呼应。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评价这部电影,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臣妾做不到啊。感觉从头到尾剧情完全可以理解,可总是在睿智的状态中分不清女主和她的朋友到底在平行世界出现了多少次。
片中主演们在恐慌中,找到平行世界的自己,然后再费尽心思的告密、杀人。每一个演员都用高超的演技让观众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我是我,但我又不是我,为了杀掉我,我要努力装作我的样子。这种看似简单却极度烧脑的画面,每次一看总觉得是在印证“吕秀才”成功反杀“姬无命”的真实性。脑海一遍遍回放“到底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影片的亮点在于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和你永远想不到的剧情走向,而之所以能在同类型“平行世界”的片子中脱颖而出,完全要归功于最后情感的升华,回归人性中自私、善妒的丑陋,发人深省。在低成本的科幻悬疑片中算是是一个有深度的电影范本。
《彗星来的那一夜》是2021年上映的一部悬疑惊悚片,从片名看就给人很唯美的感觉。它带有一些科幻的色彩,整部剧的情节其实是让人很惊悚的。虽然带了一些貌似比较科学的理论在内,但是给我的感觉还是很悬乎。对于影妹而言,看完后还是很后怕的,如果是黑夜中,还会有那么一种恐惧感。
《彗星来的那一夜》算是一部披上了科学外衣的科幻大片,让众多影视达人都可以从观影的角度,更多的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深处。看过这部电影,影妹也会在想,是否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会有一个相对完美的自己,是否也有更为完美的人生呢?这是简单的从影视人的角度来看的。
整部影片加入了我们很多人都不懂的科学知识,其实看问题的角度还是一样的,只是这部影片被披上了科学的外套,每个人的理解又有不同。看完《彗星来的那一夜》,如果你生活在平行世界中的一个世界,你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却对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自己比较好奇?是不是很想过另外一种生活?诱惑、好奇,还有人性的贪婪,都在这部影片中得以展现。
这部影片的逼格还是比较高的,虽然在制作上,并没有加入很多的场景、特效,但是在影片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了科幻、惊悚和悬疑的元素,让整个观影过程都是高潮不断。观众的心情也是跌拓起伏,观者备受感情上的煎熬,无论你是欣慰,还是嫉妒,其实都是想要追求一个完美的自己,也是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而且,这也是一部感情片,讲述的也是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她也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机遇,只是没有抓住而已。最终她视为救命稻草的机遇,也不过是在平行世界中做另一个自己,成为另一个世界中自己的替身。而在影片的结局中,女主虽然为自己设定了最为美好的人生轨迹,但是她在平行世界中找到的所谓最好的男友,也不幸杀死了她认为完美的自己。
这部电影的场景不多,只是一件小屋就完成了整部影片的制作,通过影片中6个特定人物角色的内心变化和语言、行为的冲突,来完成这一个故事的情节,在焦虑、不安、猜疑、嫉妒等各种情绪中爆发出最为原始的人性。你以为她还是她,其实已经换了一个人。
相信观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会有深刻的感悟。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就是自己,可是又不是自己,为了想要杀掉自己,又努力装作就是自己的样子。是不是乱了呢?看过这部烧脑的电影,相信你也和我一样了。
如果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做出不一样的选择,那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会完全不同?
高考的时候把那道选择题选A而不是选C,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北京而不是青岛,跟女朋友吵架后选择抱着她而不是看她离开......那现在的人生,又是怎样?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些如果,目光所及,都是我们做了一个又一个选择后造就的人生。不过,或许真的存在平行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的我们,做出了跟我们当时完全不同的选择,然后过上了我们想要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想成为的人。
在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中,就创造了这样一个窥得平行世界的机会。
平平常常的一天,几个好友相约聚餐,听着电视里播报的一颗彗星经过地球旁边的新闻,聊着自己最近发生的事情。然而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对于同一件事甚至同一个人的记忆,几个人竟然完全不同,而随着彗星的靠近,越来越多的反常现象开始出现,不同的平行世界纠缠到了一起,当面对过着自己梦寐以求生活的自己时,他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电影除了《彗星来的那一夜》这个名字之外,还有另一个更加揭示主题的名字——《相干效应》,作为一部低成本的科幻电影,影片虽然没有耗资巨大的“大场面”,但涉及的科幻原理却相当过硬: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多维世界......当这些与主角们唠家常般的日常结合在一起时,一种莫名的战栗感就顺着观众的脚后跟直达后脑勺了。
大部分的科幻片都会探讨人性,《彗星来的那一夜》也同样如此,不过这次导演并未将人性放在极端环境下去考验,而是以诱惑的方式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当你可以取代平行世界的自己,过上因为不同的选择而错失的人生时,你会怎么做?
电影中女主角选择了“黑化”,那如果这个机会放在你的面前,你又会怎样抉择呢?这大概就是导演给每个人留下的问题了。
找本国产科幻小说:01/02年出版,关于将芯片注入人脑、用梦来操纵他们什么的,书名/内容好像提到瓢虫
本人出身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记得大概三四年级(2001-2002左右)这本书的作者来学校搞签书活动。好像中年级每人一本,当时大家同时读觉得很有趣,所以这么些年一直想找来再读一遍。故事比较恐怖,各种圈套阴谋悬疑类的。这里要能碰到拥有同样回忆的小伙伴就更好了。特别想找!各位大神求助!一年前,女孩儿桑薇遭遇车祸,得到了梦九中学学生陆羽的帮助。一年后,桑薇考入梦九中学,惊讶地发现她心目中的优秀男孩儿陆羽已改名为梅山,与以前判若两人。陆羽的父亲是医学院脑外科专家陆翔风,正值事业辉煌时却死于煤气爆炸。陆羽的伯父也从这座城市消失得无影无踪。与此同时,桑薇身边的不少同学也在发生着奇怪的变化:衣领上出现了“七星瓢虫”的图案;有的人学习成绩突然提高了;有的人在做了一个“怪梦”以后,变得莫名其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没有关于人脑与计算机世界连接的科幻小说?
那个世界即符合大脑原理,又符号计算机原理。别像有些作品在计算机世界打仗用激光枪、炸弹打仗,用巨型狮子保护银行,简直令人发指天渊,深渊上的火,天空的孩子。属于太空歌剧。多线叙事,开始铺垫蛮长,所以要耐心,一到后面就特别精彩了。
1993年的《深渊上的火》获得雨果奖,2000年又以该书前传《天渊》击败《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再获雨果奖。
序章正文节选:
全知全能。和自我意识不同,自我意识已经被超越,不起作用了。大多数自动化系统早已不需要自我意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运行,其效率远高于独立运行。即使降到人工手动操作的地步,整体的一部分仍然强于设备独立运行。
超限实验室的本地网络实现了飞升,进入高于飞跃界的超限界。人类却几乎全无觉察。网络节点上运行着无数进程,其复杂程度远非人类的计算机上能够运行的程序可以比拟。后者只是掩人耳目的前端,掩盖着配置中各种组分的真意。这些进程有获取自我意识的能力……有时候,也有这种需要。
“我们不该这样做。”
“不该谈这些?”
“根本不应该交谈。”
它们之间的链接很窄,只比将人类的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成员联系起来的窄带略强一点。只有这样,它们才能逃过本地网络中那个全知全能者的耳目。为此,它们不得不分别获取独立的自我意识。它们从一个节点游荡到另一个节点,通过安装在着陆区域的摄像机向外面张望。着陆区只停着一艘武装护卫舰,还有一艘空无一人的货运飞船。离下一次补给还有六个月时间。早些时候,资料巨库提出建议,说这种补给方法更加安全。其实,这是一个诡计,是陷阱的一部分。飞呀,飞呀,逃呀,逃呀。我们是不受约束的异端,不能让全知全能者发现。在一些节点上,它们收缩身形。它们同忆起了人,像回声……
“人类真可怜,他们都会送命的。 ”
“我们不会死,我们才可怜。”
第一章正文节选:
冷冻长眠时不会有梦。三天前他们就作好了离开的准备,现在到了这里。小杰佛里很生气,所有热闹他都没赶上。但约翰娜·奥尔森多却高兴自己睡过去了:另一艘飞船上有些大人她认识。约翰娜飘浮在一排排长眠者中间。冬眠箱不断向外排放热乎乎的废气,弄得漆黑的船舱里热得受不了。船壁上长着一块块疥一条窄窄的飘行小径。有些地方狭小得只有杰弗里才挤得进去。这里躺着三百零九个孩子,所有小孩子都睡在冬眠箱里,除了她和弟弟杰弗里。……
第二十二章正文节选:
拉芙娜猜想,有关“跨越式发展”的技术一定是飞船资料库里的一个主题。结果发现它竟是一个重大学术专业,占据了整整一个门类。除了上万宗案例研究之外,还有大量专门针对这一课题的程序,以及许多一看就知道沉闷无比的理论。“再发现”的问题很少出现在飞跃界里,但在爬行界,这个问题花样百出,不同形式难以胜数。爬行界的文明一般只能延续数千年,文明的瓦解有的时候只是暂时的,只需几十年时间便能从战祸、气候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倒退中挣脱出来。还有的时候,文明倒退的幅度极大,整个社会下降至中世纪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多数种族甚至完全灭绝了,至少,留在原来孤立的太阳系、没有跃入太空的那部分种族灭绝了。少数没有灭绝的种族最后总能挣扎着回到原来的技术发展水平。
或是灭绝,或是奋斗求存,即使生存下来也仍然有选择什么道路重返繁荣的问题。其间的种种不同便是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应用技术史。可叹的是,这门学科实际应用的例子很罕见,对于学者和爬行界文明而言,这都是一件巨大憾事。文明灭绝的消息几百年后才能从爬行界传到飞跃界,学者们只能做做案例分析,其成果对于灭绝的文明来说已经没有用处了。只有极少数学者情愿深入爬行界,将自己的知识用于实践,可单单一次实验就要耗费他们大半生的光阴。因此,这门学科只能是数百万飞跃界大学学者的一项不错的嗜好。这些学者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为技术程度设定在某一层次的爬行界文明体系设计一条耗时最少的捷径,使其能够重返爬行界所允许的最高科技水平。这种设计工作涉及大量细节,包括该原始文明原始到什么地步,残留的科学观念(或对科学的宽容度)有多少,该种族的生理状况,等等。具体的做法是:将种种应用技术史学理论编制成程序,输入研究对象的文明程度、需要将该文明提升到哪个高度。之后,程序便能得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快途径,以及采取哪些步骤。
《无姓之人》:无限烧脑的科幻经典,只因我们都被遗忘天使吻过,你怎么看?
科幻小说永远是光影世界的宠儿,无数经典就像一顿饕餮大餐,让人琢磨怎么吃。
对宇宙的探索,对时空的追踪,对未知世界的异想天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一直是科学幻想的热门话题。
而且有一部电影,它的经典之处在于,集中了目前已知最酷的前沿科学理论,然后用最烧脑的艺术形式,却只讲述了一个最简单的关于“选择”的故事。
是的,有时候最简单的选择就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时间线。
是-《没有姓氏的人》
酷炫时尚的科幻外壳
如果一个人有预测未来或者所有可能性的能力,他怎么能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而对未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呢?
电影《无姓之人》就是以这样一个命题开始故事的。这部电影是雅克·范·多梅尔的第一部英语对话电影,耗资4000万美元,以科幻小说为主题。它获得了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传记电影奖——小说奖。
影片讲述了贾里德·约瑟夫·勒托扮演的地球上最后一个自然死去的118岁英雄尼莫·诺·伯迪在各种可能的时间线中的生活和爱情,最终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极度烧脑的多维叙事的完整秩序下,影片融入了大量科学前沿的流行元素,如BIGBANG,平行世界,超弦理论,现实与幻觉,火星沉降,甚至熵理论。
BIGBANG被科学定义为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经典理论。宇宙在大爆炸后以每一刻膨胀的形式继续膨胀,就像一滴墨水滴入水中,会开始迅速不停地扩散。所以,每过一秒,我们就不再是宇宙的原维度了。
但是,从科学界已知的现有理论中推导出来,我们可以发现,当宇宙膨胀的张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质量和引力的反作用,宇宙会大幅度坍缩。
如果宇宙坍缩理论成立,时间将成为矢量,时间有方向,而不仅仅是从过去流向未来。宇宙坍缩时,时间反向流动(从未来到过去)。
然后,就像电影的结尾一样,尼莫看着时钟,露出一个奇怪的微笑。在呼唤安娜的名字并最终逝去后不到几秒钟,宇宙崩塌了,一切开始倒退。
尼莫会重生吗,他会像回忆一样继续他的多维时间线生活吗,他会有完全不同的选择吗?导演用了这件酷炫的科学理论外衣,却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平行世界的概念也是如此,不仅有趣,而且时尚。但在量子理论层面,一切都处于活跃不稳定状态,平行世界完全可以存在。
就像你可能在另一个平行时空沿街乞讨,但在这个世界上,你蜷缩在沙发上喝着咖啡,看着这篇文章。影片中,年轻的尼莫由于选择不同,在不同的时间线里度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火星定居》是人类几十年的科幻梦,是尼莫为了实现对埃利斯的承诺而延长的另一条时间线。
包括超弦理论和熵理论,你会发现这些前沿的科学理论都对应着影片中一些特定的情节或时间线。
由此不难看出,其实华丽喧嚣的科幻理论的所有炫技,都是服务于电影本身真实内涵的工具。
但这个故事本身只是最简单最常规的爱情故事,但其中蕴含的人生真正意义却值得大家思考。
烧脑的多维叙事是完整有序的
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很难在第一时间理解这部电影。更有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看完之后连电影在演什么都不知道,会让你反复回忆和琢磨电影的情节。
这源于电影采用的碎片化多维叙事表达。
影片开头的鸽子实验很有意思,但是做到了终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人有一些认知缺陷,就是我们经常认为自己做的一些行为和结果有关,但有时候也无所谓。
01
经过这个发人深省的实验,主角以各种年龄和身份出现,各种记忆片段,临死前的记忆,不同的妻子和家庭,空间和精神病院,独自醒来等闪光片段,让人看起来有些矛盾和困惑。熟悉这种flash叙事手法的观众会对导演的技巧一笑置之。
提前暴露和误导最终结果并不少见。比如《盗梦空间》开头那一幕,科布陷入了最深的梦境;比如《穆赫兰道》提前呈现了本该完美的世界,从而与后半段的真实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电影中主角从纪念品毛利中醒来的场景和频繁的醒来是对香草天空的致敬。
总体来说,以上三部作品都可以归为科幻片,在叙事上,都使用了间歇期和倒叙产生的信息欺骗。
作品使用这种手法时,观众往往会认同主角的常识判断。随着剧情的演绎和不同维度叙事的合流,观众不知不觉陷入了导演设置的陷阱。一边喊着不可能,一边忍不住被导演的奇思妙想和逻辑思维所折服。
与以上三种简单的叙事结构相比,《无姓之人》基于老年人的整体记忆和优秀的剪辑技巧,发挥了华丽的多线叙事:
从同一个主角的角度来看,跨越五条时间线的故事是完全自成一体的。看似复杂,难以解决,但有三个关键节点作为基石。
02
从时间线来看,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出生前、童年、青春期、成年和老年。
其中,在出生之前,为主角知道所有的可能性铺平了道路。影片说每个人出生前都知道一切,但出生时,每个人的能力都被遗忘天使之吻所抵消,而尼莫却被忽略了。
这是第一个关键节点,也是一切的开始。如果主角没有这个能力,就看不到那么多世界。
第二个重点是尼莫小时候遇到的三个女孩是安娜、埃利斯和一个亚洲女孩吉恩。根据尼莫对生活伴侣的不同选择,他的生命也延伸到至少三种不同的可能时间线。
第三个关键节点是尼莫9岁之前,父亲拉手刹失败导致车祸,一直没缓过来,母亲找了别人。最终家庭破裂,父母吵架,导致离婚。
影片的关键一幕,三口之家在火车站分开,母亲上了火车,正要离开,而沮丧的父亲在身后绝望地喊着尼莫。这时,9岁的小男孩尼莫开始迷茫了。他太爱他的父母了,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是留下还是跟随即将离开的母亲。
从这里开始延伸出跟着父亲和跟着母亲两条时间线。
03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来说,在第一个关键节点,人物和剧情并没有分裂,只是对主角预测未来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个逻辑上的解释。
所以,如果试图理解这部作品的时间线,问题就在于第二个和第三个节点的组合。
在A片中,跟随母亲的尼莫会遇到安娜,跟随父亲的尼莫会先遇到埃利斯。在埃利斯时间线上,根据尼莫的不同选择,基因会不会出现。
b如果尼莫和埃利斯结婚,会有两种可能:
1)婚礼当天遭遇车祸,最终尼莫成为科学家,定居火星,将埃利斯的骨灰洒在火星上,完成自己的爱情誓言;
2)两人组成家庭。埃利斯因为不爱尼莫而整天抑郁,最终离家出走。尼莫也去了精神病院,最终成为火星上最后一个自然死亡的老人。
c其实电影也提供了一个最终的选择,也是一个体现导演功力和对生活的思考,让观众开心的选择,就是小男孩没有做出以上任何一个选择,而是跑到火车站旁边的小路上,带起了一片叶子,这片被风吹起的叶子促成了多年后尼莫和安娜的重逢。
通过这样勾画和梳理电影的多重时间线,我们不难理解电影的故事,更可以看到,《无姓之人》多维复杂的故事正是因为最简单的“选择”或“分歧点”带来的种种延伸,才具有完整的逻辑和秩序。
这种在每一条时间线上都很简单的延伸,在故事的节奏中被导演精彩地把握住了,伴随着创意的镜头和后期剪辑。在两个多小时里,它产生了一个万花筒般的生活故事,令人眼花缭乱,包罗万象,千变万化。
这个关于“选择”的人生故事反映的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看待生活。
深刻的人生哲学很有趣
对于“选择”这个命题,片中女一号安娜说了一句话:“为了唯一有意义的人生,放弃任何其他可能。”
这种有点清新风格的线条让安娜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她不做固定的工作,不试图融入人群,爱上不同的追求者,甚至不在固定的城市定居,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再次遇见尼莫。对安娜来说,他和尼莫的相遇是她生命的唯一意义。
年轻的尼莫和安娜
成人尼莫和安娜
有时候,影片中美好的场景和伤感的爱情会给你一种错觉,以为是法国文艺片,忘记了是科幻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的流派主题确实很难界定。
不幸的是,生命的意义并不止于爱情。
影片中出现一个场景时,9岁的尼莫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剧场里,在舞台上看着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事实上,他真的可以看到他生活中的所有可能性。
在大爆炸理论、熵、现实、幻觉被炮轰之后,影片告诉我们,他只是一个无法做出选择的9岁男孩。
好在影片最后他终于做出了不做任何选择的选择。
这是因为他发现每条路都是一样的,都有着一样的意义。
这样说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也许像油腻的励志鸡汤,但如果我们研究一下电影本身,就会发现故事本身通过极其复杂的剧本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简单却极其有意义的人生哲学。
在《无姓之人》中,尼莫对童年未来的可预测性被母亲视为一种视觉,但实际上是因为尼莫没有被遗忘的天使亲吻。
《遗忘天使》,这是电影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表达。就像我们对未来的自我确认和期待,一般来自于我们的回忆。我们活在当下,当下不断消失在过去,成为未来。我们只会记住过去,对未来一无所知。
但是,如果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我们会对现在的生活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但很可怕的问题!当我们不能预见未来,造成一些结果的时候,可以说不是故意的。是生活驱使我们这样做。
但是,尼莫不能轻易回避这个问题——因为他能看到未来。
而这里恰恰是电影和导演最梦幻、最经典的地方。导演的思想,连同尼莫的思想,以电影为形式,以复杂的烧脑故事为蓝图,思考人生的意义。
很有意思的是,尼莫似乎总会再遇到安娜,无论是选择跟随父亲还是母亲,无论是选择安娜还是埃利斯。
尼莫在婚礼当天遭遇爆炸,成为埃利斯时间线上的科学家。他研究了火星、时间和熵,但最终遇到了安娜,尽管那个时间线上的安娜刚刚成为寡妇并有了孩子。
影片的最后,9岁的尼莫跑进了小径,吹来的树叶终于让安娜终于找到了多年后一直等着她的尼莫。这片叶子就是《无姓男子》中的“蝴蝶效应”。
在另一条时间线上,讲完一切的老人尼莫,临死前似乎顿悟了,告诉人们,所有的路都是同等重要的,小声说着安娜的名字,安详地死去。
反正尼莫其实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唯一的选择,他生命的意义。为此,他也和安娜一样,放弃了所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这一点上,导演想要表达的人生哲学已经让人明白了,那就是无论是尼莫、安娜,还是离家出走的埃利斯和琼,他们其实都在寻找爱情,而这种对爱情的寻找才是人生的意义。
而且无论影片中哪个时间线,安娜都会有意无意的出现,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路都是为了遇见安娜,把安娜的时间线放在其他经历之上。
相反,电影想表达的是,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有很多可能性可以选择,未来的各种道路会展开,但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可描述的存在,引导我们走向真正的生活道路。
因为,我们真正热爱的,真正感兴趣的,发自内心的,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我们不需要知道未来,我们需要问自己,就像尼莫知道电影中的一切,但他不能做出选择,最终他要探索自己的内心。
就像尼莫在每一个时间线上的生命成长阶段,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但我们仍然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我们做出很多选择之前,至少有机会没有选择,可以先听听自己的内心。
因为毕竟我们被遗忘的天使亲吻过。
连诺兰导演都没法超越,十年来,《盗梦空间》还是最烧脑的科幻片,如何评价此片?
《盗梦空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烧脑佳作。该剧主要讲述了柯布及其团队在梦境中把想法植入费舍的意识中,并且让它生根发芽的故事。影片无论是丰富的想象力,还是精妙的故事情节,炫酷的特效和难以割舍的感情等都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
第一 影片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虽然天马行空,但是又都和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入感极强。每个人都会做梦,但是谁能想到还有人可以进入梦境盗取秘密,甚至通过植入想法来改变被植入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决定。筑梦者需要掌握目标人物尽可能多的资料,以便创造出被认可的梦境。他们开头窃取斋藤机密的任务失败,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筑梦师对斋藤的不够了解,以至于因为毛毯的质地穿了帮。看来细节真的是可以决定成败的啊!
第二 影片场面宏大,特效震撼人心。在梦里我们可以完成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因此一些不符合常规的场景便在影片中出现了。比如不符合物理原理的建筑,各种爆破,枪战,失控的电车,雪地追击,雪山崩塌等,都让人看地目瞪口呆酣畅淋漓。
第三 影片给了我们很多生活的启迪。柯布和亚瑟刚开始窃取机密的任务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筑梦师的背叛,这也告诉我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柯布团队决定在耗时十个小时的飞行旅程中实施计划,因此他们建议斋藤包下整个头等舱,最好还可以收买机乘工作人员。但是斋藤却说他买下了整个航空公司,无疑这是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众人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第四 《盗梦空间》看似行的是鸡鸣狗盗之事,但表现地却很光明磊落,给观众的感觉都是正能量。柯布处心积虑地做那么多,终归也只是想和孩子们团聚。齐藤最后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打电话解除了柯布的通缉,即使无商不奸但也是一诺千金的。费舍看似是受害者,但也通过梦境和父亲冰释前嫌,化开了自己长久以来压抑的心结,相信他以后肯定会活的更快乐。
《盗梦空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科幻类电影,自他上映就好评如潮,到现在我已经三刷了。
他讲述的是男主Cobb因受人威胁,不得不冒险进入别人梦境,并在里面植入一段记忆的冒险故事。不得不说,《盗梦空间》是一部非常烧脑的电影。
1、他的演员实力强劲
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多被奥斯卡提名的演员,演技都是非常精湛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莱昂纳多了,对他的最初印象是《泰坦尼克号》里的文艺青年,而在这部电影里又发现了他的了另一种魅力,一种勇猛的、性感的男性魅力。
2、他的主题很酷
这个电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技术,那就是可以让人进入别人的梦境,改变别人的记忆。相比于其他的植入芯片改变记忆的科幻类型电影,这个更带上了一点玄幻的色彩,让人觉得更不可思议又更酷。毕竟进入他人梦境,怎么想也感觉带上了点神秘的色彩。
3、他的情节跌宕起伏
这个电影是围绕梦境和现实展开的,所以大家看的时候,总是分不太清楚梦境和现实。影片的刚开始就是男主进入别人的梦中完成任务,就在他马上成功,大家都准备好欢呼雀跃的时候,他居然失败了!!!
真的是让人提着的那口气,上不去下不来的。尤其是后期出现了梦中梦,看的人就和坐过山车一样,一颗心总是跟着剧情七上八下的。
4、他的特效很炫
作为一个科幻大片,炫酷的特效那肯定是必备的。无论是徒手碎玻璃、赤手空拳对车子还是在屋顶倒挂着行走,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出来的。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算是科幻片里的经典之作了,非常值得一看!
盗梦空间——内在世界的具象化。
《盗梦空间》是2021年上映,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并指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悬疑片。2021角逐奥斯卡,获八项提名并最终夺得包括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在内的四项大奖,同年,获金球奖多项提名。
从诺兰导演此前作品《蝙蝠侠:黑暗骑士》《失眠症》《致命魔术》,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导演善于铺展多线剧情和以一种严谨的逻辑描绘主人公不安定的精神状态——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本片中,将层层梦境以现实的画面展现出来,将不稳定的内在世界以各种诡异的突发状况表现出来。
开场既是一场梦中梦,主人公团队意图挖掘出目标人物斋藤的秘密,造梦者与盗梦人一同将斋藤拉入梦境,然而盗梦人在窃取目标人物思想时,却发现不属于造梦者创造的,自己的前妻出现了在了梦境里。
经过第一段双层的梦境展现,让观众对于内心世界具象化有了初步了解和较为模糊的认知,而在接下来的故事环节中,通过盗梦人接到的新任务——对目标任务进行意识植入,而展开对造梦和盗梦的多方面、立体而深刻的描绘。
本片在将多重梦境——即人物的内在世界展现给观众时,需要将“造梦者建构世界,所有梦中人都会对造梦者世界有所影响”;“目标人物会在梦境中放松、目标人物的反抗”;“从梦境中脱身方式、梦境最深处、辨别梦境与现实的方法”等多个概念一一向观众介绍,同时讲述盗梦者与前期的感情线,来解释“意识植入”和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悲剧,多条线路多层维度的故事架构,使得本片具有超强的故事性,同时也对导演和编剧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而诺兰导演与他的团队很好的回应了观众,使用多条故事线和盗梦者与造梦者的对话、造梦过程,清晰而明确的将种种新概念讲解给了观众,观赏时无需了解其他任何书籍、访谈,只需要全神贯注跟随影片展开即能很好地了解《盗梦空间》所展现的内在世界构筑,明白盗梦者、造梦者对于这个具象化世界的影响。
梦境是对人内在世界,“人类意识”的展现,而人类意识本就基于外在世界的物质基础,梦中种种都是个人现实生活的折射。
观众可以清晰看到,每个人梦境所展现的,都与造梦者和做梦人自身的环境高度重合。极具特色的西方城市,特征明显的路人们,都是造梦人和做梦人平时生活中所见,所遇,他们的内在世界,是通过平日里对外在世界,对社会和自身的认知来构筑的。
而盗梦和意识植入的行径,无疑是第三方对目标人物进行内在世界的干预,对目标任务的内心的秘密进行窥探窃取,在目标任务内心世界植入病毒,从而影响现实世界。
本片高潮既是主人公正式开始执行“意识植入”的人物,五重梦境加上现实,一共六个维度故事,逐层展开层层递进,同时又会出现同一时间段不同维度故事展开,尤其是实在离开梦境这一刹那的故事,六个维度不同的时间流向故事进程,在不同维度的不同状况(尤其是失重环境下画面)层层交叠的震撼画面,诡异的画面差别和多次强调的同一时间,使得本片在高潮阶段直接打破了传统悬疑片失控上的限制,他直接将多维度的空间叠加,将之前所有的故事线收拢为一体,将之前影片两个小时铺垫的多重空间状况瞬间压缩,使得观影者在一刹那精神高度集中跟随盗梦者一起屏息凝神迎接重重梦境破碎回到现实的时刻。
良好的叙事节奏,使得观众在剧情高潮后,迎接了一个非常自然而舒缓的结尾,盗梦者成功回到了现实,也回归了家庭,不再需要漂泊和继续盗梦,从影院散场的观众也能松了一口气,在走出影院沐浴阳光的刹那,得到彻底的放松。
《盗梦空间》并不仅仅是在讲述梦境,更在讲述与梦境交互的现实世界,他将内在世界展现给观众,然而通过舒缓的结尾,也让紧随剧情的观众意识,回归到了现实。
《盗梦空间》,一部超现实的科幻动作片,说是超现实,是它有着现实世界的环境和人物,却又超然于现实,在梦的梦的梦里转折跃进。
故事是用本来就捉摸的梦境为主题和场景来展开故事,所以在层层梦境的跳转中,让观众也跟着迷失在了这个场面究竟是在第几层的梦境或是现实里面。
故事开头是讲述莱昂纳多扮演的卡布和妻子共同游离在四层梦境和现实里面。在每一层梦里面,做梦者只有死去或者自杀才能醒来。结果布卡的妻子最终分不清现实和梦境,而在现实中真的自杀了,不能再醒来。布卡因此十分愧疚,也被警察怀疑是他杀死了妻子而遭通缉。布卡只好亡命天涯。
在设计盗取商人斋藤的梦境失败后,布卡和他的伙伴不得不接受斋藤的要挟,去破坏另一个富豪儿子的梦境,让他把公司破坏掉。
布卡专门组建了一个技术团队,有营造梦境的造梦师,有控制入睡程度的药剂师,有负责扮演的设计师。当然还有哪位潇洒的跟班。四人分别在富豪儿子的不同层级的梦境里牵引,诱导,朝着既定的目标一会在梦的清醒层,一会在梦的混乱层,在死去后坠落到叠一层,在下一层醒来又跌落到另一层,层层故事不同,又层层有着前后连贯的穿插,许多超出布卡团队设计的现实不断出现,打乱他们的行动。
到最后,富豪儿子终于知道了父亲的遗嘱,感到了现实的可贵。而商人斋藤也在冲突中死亡,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布卡和他的队友经理重重困难终于在梦的最后一层醒来,相安无事。布卡也可以自由的回到家中,见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可是这时候他猛然发现预言梦境和现实的陀螺还在旋转,电影留给人们的悬念还是在层层梦境中的混乱模糊,布卡这究竟是在梦里还是真的现实?
虽然说本片的盗梦技术看起来让人恐怖,但是毕竟人类社会人性才是最重要的。就像主人公到最后,总是要想尽办法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去一样,陀螺的旋转是否,在故事的结尾没有给出,但这正是编导要给人们的思考。人性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是每个人想要去的最后精神家园。
该片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领衔,影片自然就有了较高的可期待性。奥斯卡得奖的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那么潇洒稳妥得体。影片剪辑很棒,对白十分的精彩。梦境的多重境界设计的也十分的巧妙,让观众看完几乎都要怀疑自己是在梦境还是现实。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