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怎么衍生出来的?

发布时间: 2021-06-21 08:28: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114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包公断案中,心术不正的刘后与太监郭槐狼狈为奸,将怀有身孕的李妃哄骗住,在她诞下儿子的时...

从无到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怎么衍生出来的?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包公断案中,心术不正的刘后与太监郭槐狼狈为奸,将怀有身孕的李妃哄骗住,在她诞下儿子的时候,用剥了皮的狸猫换走,儿子带回宫里假装是自己所生。李妃被阴谋诡计所害,流落民间,后来被开封府秉公断案的包拯遇到,最后帮助仁宗认生母,揭露刘后的恶毒面目,李妃洗刷冤屈还朝。

这个故事用来传达忠孝的思想意义,确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需要知道,真实的历史和这艺术化的话本故事是完全不同的。且不说这“狸猫换太子”的戏码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刘后的恶毒形象也是后人完全捏造。历史上的刘后是对北宋发展有着大贡献的正派人物,仁宗的幼年成长也并未经历来自刘后的任何“虐待”。

那么问题来了,“狸猫换太子”这个狗血又传奇的故事,到底是怎么从无到有衍生出来的呢?

01 后世对历史的猎奇心理

虽然说“狸猫换太子”这一戏码在历史上不存在,但宋仁宗确实不是刘后所生,而由刘后抚养长大。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妃。李妃最初是刘后身旁的侍女,负责照顾刘后的生活起居,后来被宋真宗临幸而怀有身孕。

但李妃所怀的这个孩子,是被宋真宗明令允许交给刘后来抚养的。历史上的刘后是个厉害角色,根本就不需要依靠城府心机去和别的后妃争宠,宋真宗对她的专宠,可是持续好多年、甚至至死方休的。

将尚在襁褓里的宋仁宗抱回宫里,刘后便视如己出,悉心培养。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德育上,从未有疏忽,最后将他培养成一代明君。李妃比刘后去世得早,李妃去世不久,刘后便对其进行厚葬,但是年幼的宋仁宗并不知晓。

待到宋仁宗登基为帝,他不知从哪里听到的流言,说自己的生母并非刘后,而是李妃,李妃是被刘后害死的,是被迫服毒身亡。宋仁宗心怀愧疚,想要查明真相,就掘了李妃的坟墓,开棺验尸,却看到李妃面色如生,根本没有服毒而亡的痕迹,李妃下葬时所穿的服饰,也是按照皇太后的礼制来的。

这时的他才明白过来,是冤枉了刘后,李妃的确是自然死亡。

可是,为认生母而开棺验尸这种事情,在古代是尤其不吉利的,这件事情也轰动朝野,一时沦为“热谈”。正是因为这件事成了“热点”,每当后世的人提起这回事,都会以充足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扩充这件事的传奇色彩。

这也直接导致,这段历史故事成为了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的绝佳素材。

02 文学作品的持续加工

艺术创作、文学作品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但我们也不能小瞧了想象力的重要作用。“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从衍生、发展到成型,以及中途故事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完全是依靠宋朝以后历朝历代文艺工作者的想象力的。

元朝时期,有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虽然作者不详,但这部杂剧里却是以李妃为原型,第一次讲出了李美人为宋真宗诞下儿子,刘后秘密派宫女寇承御处死孩子。但这个宫女遇到陈琳,想办法把孩子藏在了妆盒里,送给南清官八大王收养,后来被立为了太子。

到了明朝,又有《金丸记》记载了清官包拯偶遇李妃诉冤情,包拯接下这个案子,经过重重阻碍帮助李妃认回儿子。在这个故事里,包拯是揭示故事中心的主要人物,包括“打龙袍”,都是塑造包公清廉公正、不畏强权清官形象的一个素材。

在同一时期,还有明代小说《百家公案》也是同一素材,第七十五回《判仁宗认李国母》也是运用同样的艺术手法,突出包拯这一重要人物的特点。

后来,在清朝文人石子裴所做的《正昭阳》,《古本戏曲丛刊》第五集影印,讲述了包拯前往陈州粜米,宋真宗御驾亲征,平定滇蛮之乱。而在这时候,刘后以自己所生的女儿,替换了李妃所生的儿子,最后包拯审理此案,真相大白,宋仁宗迎接李妃回宫,而刘后服毒自尽。

在这时候,故事情节是刘后以自己的女儿换掉太子,而“狸猫换太子”的桥段还并未诞生。第一次出现狸猫换太子情节的,是在清嘉庆年间,李雨堂所作小说《万花楼演义》。之后,清代小说《龙图耳录》的第一回就是《设阴谋临生换太子》,讲的是刘飞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刚出生的儿子。第十五回至十九回写包拯审理李妃冤案,刘后畏惧,惊恐而亡,李妃还朝。在这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初步定型了。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这一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以至于后来在京剧中《打龙袍》、《狸猫换太子》和《断后》等剧目都是非常有名的。甚至还有很多其他衍生出来的剧目,比如川剧《盘妆盒》、弋腔《金丸记》、秦腔《抱妆盒》和淮调《铡郭槐》等,都是以“狸猫换太子”为经典桥段而衍生出来的“旁根枝叶”。

03 历史与艺术不能混为一谈

知道了“狸猫换太子”故事衍生的来龙去脉,我们就能更清晰得认识到:历史和话本戏剧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或许一定程度上,话本戏剧要比历史来得更精彩、更吸引人,或许细节刻画也更能让人信服,随着流传更深入人心,但艺术就是艺术,与真实的历史仍旧有着很大距离。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法中,或许是为了突出包拯的清廉与公正,而将正派人物刘后反转成反派,将藉藉无名的李妃包裹成深明大义的形象,只为了更好地传达宋仁宗忠孝的中心精神。但我们仍需要知道,真实历史上的刘后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她对宋朝繁荣乃至后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亦值得被尊敬。

参考资料:王林飞《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演变及文化底蕴》

本文标题: 从无到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怎么衍生出来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4460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不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陈铭生,我来找你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