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人共同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初稿完成后,两人对初稿都不满意,打算抽时间再作修改。乙几次与甲商量,甲.乙两人共同创作一部...
甲.乙两人共同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初稿完成后,两人对初稿都不满意,打算抽时间再作修改。乙几次与甲商量
甲.乙两人共同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初稿完成后,两人对初稿都不满意,打算抽时间再作修改。乙几次与甲商量尽早修改,甲一直抽不出时间。过了一段时间,甲再未问过此事。于是,乙请丙帮忙共同修改完稿,期间丁帮忙收集过资料。搞件在未经重大修改基础上进行了润色和文字性修改,后予以发表,署名乙.丙。出书后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1.甲认为其也参加了创作,而且小说也确实和初稿绝大部分相同,因此也要求享有著作权,其要求是否合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也要求享有著作权,丁的要求是否合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合法。在本案中,小说的初稿由甲乙共同完成;乙丙并未作重大修改,不能说是再次创作,甲当然享有著作权。
2.不合法。著作权法第13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著作权法实施条件第3条规定: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视为创作。
2.不合法。著作权法第13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著作权法实施条件第3条规定: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视为创作。
写小说的时候,刚写完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写得特别好,但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会觉得写得很差,那怎么知道
写小说的时候,刚写完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写得特别好,但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会觉得写得很差,那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好到发到网上写过之后,把稿件给自己好友,自己老师,给一些业务读者,给一些专业导师,让他们给予评判修改,
自己也每隔几天修正一下,短片的话,两三周大概就不错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自己也每隔几天修正一下,短片的话,两三周大概就不错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加油^0^~
暑假要写《围城》读后感,没时间看完。求一下梗概和评价,有一些自己感想更好,抄袭的请出门左拐。最好再
暑假要写《围城》读后感,没时间看完。求一下梗概和评价,有一些自己感想更好,抄袭的请出门左拐。最好再有一篇范文。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1]围城[2]”。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拼;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苏文纨的倾心相与和方鸿渐的另有所欢,使他们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戏。暴露了苏文纨官宦小姐矜持自负、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对镜花水月的尴尬相,也暴露了方鸿渐纨绔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围绕着他们,作者还写了十里洋场社交生活的各种人物,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immy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等等,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是那样的内心空虚、百无聊赖以及庸俗不堪,这种生活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作者在这一单元里,还为下一单元的闹剧准备了新角色: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他们和方、赵结伴由沪启航南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的种种矛盾困扰和嬉戏调侃,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所描绘的现实主义画面的十分精彩的一部分。
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个单元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做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是最漂亮的旗帜,将真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自然,他们之中也还有没耗尽两肩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些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像赵辛楣,终竟有一技之长;或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乌烟瘴气的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再次冲出一个“围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这肯定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他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节选自郭志刚《谈钱钟书的〈围城〉》, 《小说鉴赏文库·中国现代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小说赏析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钱钟书善用比喻。《围城》中的妙喻有两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或者反行之,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
开篇一段中“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一句话比喻与拟人混用了,整体流畅自然而不带任何矫饰,这也是我说的第一种比喻,书中很是常见,又如五人赴三闾途中描写“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老成”用在雨上,可谓唯钱先生一人,用的好!雨丝密说水面上在“长毛”,更是形象新奇,但却又恰到好处!
更常见的是第二种比喻,也是全书中的亮点。偶尔我重拾起《围城》就是为了“把玩”这些妙喻的。
第一章中“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离得远了害相思病,竟然能够这样运用,真是妙极,使人不不得不佩服称奇。
鸿渐学无所成,为了回乡有个交代,只好买张假文凭,“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一张文凭,联想到《圣经》里的亚当夏娃,可真谓思虑深远啊!
鸿渐对鲍小姐的好象不经意地说的一句“咱们今天都是一个人睡”产生了念头,直回到船舱,“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的难受”,男人要打消那种念头确实困难,要跟女人打胎一样,那可当真难受!
在县省立中学作失稿演讲时,鸿渐说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使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失去贞操”。耳朵失去贞操是因为耳朵里进了污秽之言,这种移形换位的运用钱先生是多么炉火纯青啊!
有意招鸿渐为婿的张先生,喜欢中国语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先生称其“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这一比,比的既准确又生动,一个虚荣的假洋鬼子的嘴脸经这一比,原形毕露!
方鸿渐把信还给了唐小姐,“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失恋的世界是幽暗孤寂的,是抽象的感觉,可在这里,它成了具体的事物,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来看这一出更妙的,鸿渐去赵辛楣的洋式公寓,“没进门就听见公寓里好象正在开无线电,播送风行一时的《春之恋歌》,空气给那位万众倾倒的国产女明星的尖声撕割得七零八落——那女明星的娇声尖锐里含着浑浊,一大半像鼻子里哼出来的,又腻又粘又软弱无力,和鼻子的主产品鼻涕具有同样品性”。哈哈,女明星被这一比,真是体无完肤香消玉殒了。钱先生惯用这种裸露的不留情面的如刚针一般的讽刺。
听到辛楣说男傧相“对唐晓芙有意思”,鸿渐的心搅腾的厉害,“心像和心里的痛在赛跑,要跑得快,不让这痛赶上,胡扯些不相干的话,仿佛抛掷些障碍物,能暂时拦阻这痛的追赶,所以讲了一大堆出洋船上的光景”。变抽象为具体,以虚为实的手法,还是钱先生使得精妙。
虽然这些比喻很新奇,有时还很幽默,但是幽默时还是让人笑得不干脆,不彻底。因为总有这么一种感觉在心头:正笑别人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裸奔,忽然发现自己也只是穿了一个遮羞的裤衩而已。这有一个很好的诠释,汽车陷入了烂泥沟,不肯走了,“汽车夫就破口大骂,此刻骂得更厉害了。骂来骂去,只有一个意思: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外祖母发生肉体恋爱”。读到这一处,忍俊不禁,笑着笑着,猛然间感到这也像在说自己,笑声戛然而止!
有些比喻身后的道理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如“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做官,让人联想到腐败,其实腐败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心里本身就长着一棵腐败的幼苗,只不过做官了,肥料施得好了,苗也就长的亭亭如盖,不可抑止了!
语言犀利,讽刺尖露,诙谐幽默,妙语连篇,这是我对《围城》的评价,当然我见识短浅,概括不全也是有的,《围城》里面有很多段落章节里的几乎每句话都可玩味,慢慢品尝。
以上举的也只是九牛一毛,供余下赏析而已,真正想看出《围城》的内涵的,还是亲身去体验去领悟吧!
多层意蕴
《围城》
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游离于当时的抗日烽火之外,虽然都是留学归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结果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像主人公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庸俗贪财的学术骗子李梅亭、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等……作者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所以有人评论《围城》是“现代的《儒林外史》”。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经历的叙述,传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要理解这层意蕴,需要首先了解“围城”的含义。作品在人物的对话中作了提示。
第三章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第五章中,方鸿渐说:“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有这个感想。譬如我当初很希望到三闾大学去,所以接了聘书,近来愈想愈乏味,这时候自恨没有勇气原船退回上海。我经过这一次,不知道何年何月会结婚,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每一种理解都有道理,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小说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隔膜,与时代结合并不紧密,我们不可能像别的小说那样通过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分析去考察小说的主题。虽然有评论者认为小说一上来就点明了时间──1937年,结尾也说明是1939年,整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因此描写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官场的腐朽堕落,“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这可以看作一种解读,但是有强为之说的嫌疑。作者在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他并没有刻意突出时代性,阅读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文本阅读,切忌把对小说的理解往政治和时代上靠。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他的语言体现了钱钟书作为学者的一面,虽然有的地方似乎是在故意卖弄才情,但总体而言,并不使人感到沉闷,因为许多话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时常散发出机智的锋芒,不断有新奇的比喻和警句,这一切都可以给我们的写作以有益的借鉴。
作品评价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但钱钟书并不是要简单地演绎这个比喻,他还要下一转语,不时地消除“围城”的象征。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经说,如果让方鸿渐与理想中的爱人唐晓芙结婚,然后两人再积爱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原义;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批评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误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是在外面,而当她与曹元朗结婚并过上真正的市侩生活时——那种生活在钱钟书看来是绝对应该逃离的,她却安之若素;她曾经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她只有在成为发国难财的官倒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你用枪逼着她也不愿意出来的。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结婚后,他也有想冲出来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从表面上看,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经历与“围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所以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者说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这些人在那里舍得出来么?
读后感
第一次听到有关《围城》,是在高二上学期,英语老师讲课时突发感慨,说他最近看了一部小说,说的是城里面的人想出去,而外面的人又想进去。当时我听了莫名其妙,还不知道老师说的这本书就叫《围城》,想怎么会有这样一部小说,当时还真想马上借来看看。但那时一是没时间,二是连书名都不知道,怎么借?
后来,阅读别人的文章看到有关《围城》的内容,想起来这不是有点像英语老师说的“进进出出”吗?
所以,在高二下学期,我最终还是“偷”《围城》来看了。有人说,《围城》里面写的最精彩就是五人从上海到湖南平成的旅行故事。不过,那时我最不耐烦的就是那一段了,以致现在的印象也不深。印象最深的就是方鸿渐与唐晓芙的那段恋爱史,我现在还在想,为什么这对有情人就没有终成眷属呢?
方鸿渐初见唐晓芙时: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
如果你不相信一见钟情,其实我想人世间的情感,跟一见钟情都是有关系的。钱老先生花了这么多笔墨来描述唐小姐的美丽和纯朴,也可见方鸿渐对唐晓芙是怎样的一见如故。
当看到方鸿渐在大雨下淋着,唐晓芙在窗户上看着心酸酸的,还暗想到如果再过一分钟,就会毫不犹豫的拉他进来。可上帝还是没有给他们这一分钟,最终方鸿渐还是走了。想我那时读到这里心里也是酸酸的,想世间怎么会冒出这样一个苏小姐,自己恋爱不成,让别人也别想得逞。但我又想,也许,在整个故事当中,方鸿渐的失败都是因为他的心太软吧,而让人奇怪的是,令大家感到方鸿渐缺点之所在,也让大家能对他有那么一点同情的地方,都在于此。
里面有一首诗,为苏小姐所写,从诗就可以看出,苏小姐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而也才会有,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而且还做得冠冕堂皇。
难道我监禁你?
还是你霸占我?
你闯进我的心,
关上门又扭上锁。
丢了锁上的钥匙,
是我,也许你自己。
从此无法开门,
永远,你关在我心里。
方鸿渐对于唐晓芙情真意切还是可以看的出来,(从以下的信中就可以看出)只是方鸿渐太过于懦弱罢了,所以追求真爱才如此不可及。
晓芙:前天所发信,想已寓目。我病全好了;你若补写信来慰问,好比病后贴补药,还是欢迎的。我今天收到国立三闾大学电报,聘我当教授。校址好像太偏僻些,可是还不失为一个机会,我请你帮我决定去不去。你下半年计划怎样?你要到昆明去复学,我也可以在昆明谋个事,假如你进上海的学校,上海就变成我唯一依恋的地方。总而言之,我魔住你,缠着你,冤魂作祟似的附上你,不放你清静。我久想跟我---啊呀,“你”错写了“我”,可是这笔误很有道理,你想想为什么---讲句简单的话,这话在我心里已经复习了几千遍。我深恨发明不来一个新鲜飘忽的说法,只有我可以说,只有你可以听,我说过,我听过,这说法就飞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第二个男人好对第二个女人这样说,抱歉得很,对绝世无双的你,我只能用几千年经人滥用的话来表示我的情感。你允许我说那句话么?我真不敢冒昧,你不知道我怎样怕你生气。
对于那五人旅行,我现在的印象实在不深,只知道在路上尽现人间百态。方鸿渐与那孙柔嘉也实在没有什么典型的爱情故事。
对于方鸿渐与孙小姐的结婚,实在让人感到突然,他们并没有什么好的感情基础,也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从五人旅行中就可以看出,这些都注定了他们婚姻的失败。但细想,他们的结合也并不突然,这里只有两个青年男女,难免有点同病相怜吧。再者加之孙小姐的“挑畔”和方鸿渐的心太软,方鸿渐就只好接纳她了。婚后的吵吵闹闹也许是很多青年男女婚后的故事,他俩像是一家人,又不像是一家人,两人的个性都太强,一个人不喜欢她的姑妈,一个人不喜欢她的叔叔,谁也不肯让谁。但也许是因为责任心,方鸿渐还是希望维持这种夫妻关系,而又因为心太软的人一出手就太恨了点,方鸿渐还是将她打走了。
书中在后面一直提到那只慢走了的祖传的老钟: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6下,6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方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着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当我听到那钟声时,心里都暗自发汗。在那暗藏玄机的钟声里到底隐藏的是什么更进一层的人生哲理呢。
至今,我都还没有体会出这钟声里真正的故事。
不过,《围城》还是有缺陷的,书中在后来好像又提到了唐晓芙,但又没有出现。钱老先生好像还有写下去的意思,不过,我后来听说有《围城》的续集,但好像并非钱老先生所著,什么时候还真想看看。
上面的话,都是我五年来的感想,一直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而且我对于《围城》来说,只不过是匆匆过客,不过我想在每一次回看《围城》的时候,才更能体会到其中深藏的“钟声哲理”吧。
差不多就这样了,我自己也没看过,所以自己的感想就没有了,这些资料您就勉强参考一下吧~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拼;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苏文纨的倾心相与和方鸿渐的另有所欢,使他们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戏。暴露了苏文纨官宦小姐矜持自负、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对镜花水月的尴尬相,也暴露了方鸿渐纨绔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围绕着他们,作者还写了十里洋场社交生活的各种人物,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immy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明,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等等,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是那样的内心空虚、百无聊赖以及庸俗不堪,这种生活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作者在这一单元里,还为下一单元的闹剧准备了新角色: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他们和方、赵结伴由沪启航南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的种种矛盾困扰和嬉戏调侃,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所描绘的现实主义画面的十分精彩的一部分。
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个单元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做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是最漂亮的旗帜,将真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自然,他们之中也还有没耗尽两肩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些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像赵辛楣,终竟有一技之长;或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乌烟瘴气的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再次冲出一个“围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这肯定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他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节选自郭志刚《谈钱钟书的〈围城〉》, 《小说鉴赏文库·中国现代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小说赏析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钱钟书善用比喻。《围城》中的妙喻有两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或者反行之,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
开篇一段中“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一句话比喻与拟人混用了,整体流畅自然而不带任何矫饰,这也是我说的第一种比喻,书中很是常见,又如五人赴三闾途中描写“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老成”用在雨上,可谓唯钱先生一人,用的好!雨丝密说水面上在“长毛”,更是形象新奇,但却又恰到好处!
更常见的是第二种比喻,也是全书中的亮点。偶尔我重拾起《围城》就是为了“把玩”这些妙喻的。
第一章中“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离得远了害相思病,竟然能够这样运用,真是妙极,使人不不得不佩服称奇。
鸿渐学无所成,为了回乡有个交代,只好买张假文凭,“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一张文凭,联想到《圣经》里的亚当夏娃,可真谓思虑深远啊!
鸿渐对鲍小姐的好象不经意地说的一句“咱们今天都是一个人睡”产生了念头,直回到船舱,“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的难受”,男人要打消那种念头确实困难,要跟女人打胎一样,那可当真难受!
在县省立中学作失稿演讲时,鸿渐说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使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失去贞操”。耳朵失去贞操是因为耳朵里进了污秽之言,这种移形换位的运用钱先生是多么炉火纯青啊!
有意招鸿渐为婿的张先生,喜欢中国语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先生称其“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这一比,比的既准确又生动,一个虚荣的假洋鬼子的嘴脸经这一比,原形毕露!
方鸿渐把信还给了唐小姐,“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失恋的世界是幽暗孤寂的,是抽象的感觉,可在这里,它成了具体的事物,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来看这一出更妙的,鸿渐去赵辛楣的洋式公寓,“没进门就听见公寓里好象正在开无线电,播送风行一时的《春之恋歌》,空气给那位万众倾倒的国产女明星的尖声撕割得七零八落——那女明星的娇声尖锐里含着浑浊,一大半像鼻子里哼出来的,又腻又粘又软弱无力,和鼻子的主产品鼻涕具有同样品性”。哈哈,女明星被这一比,真是体无完肤香消玉殒了。钱先生惯用这种裸露的不留情面的如刚针一般的讽刺。
听到辛楣说男傧相“对唐晓芙有意思”,鸿渐的心搅腾的厉害,“心像和心里的痛在赛跑,要跑得快,不让这痛赶上,胡扯些不相干的话,仿佛抛掷些障碍物,能暂时拦阻这痛的追赶,所以讲了一大堆出洋船上的光景”。变抽象为具体,以虚为实的手法,还是钱先生使得精妙。
虽然这些比喻很新奇,有时还很幽默,但是幽默时还是让人笑得不干脆,不彻底。因为总有这么一种感觉在心头:正笑别人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裸奔,忽然发现自己也只是穿了一个遮羞的裤衩而已。这有一个很好的诠释,汽车陷入了烂泥沟,不肯走了,“汽车夫就破口大骂,此刻骂得更厉害了。骂来骂去,只有一个意思: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外祖母发生肉体恋爱”。读到这一处,忍俊不禁,笑着笑着,猛然间感到这也像在说自己,笑声戛然而止!
有些比喻身后的道理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如“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做官,让人联想到腐败,其实腐败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心里本身就长着一棵腐败的幼苗,只不过做官了,肥料施得好了,苗也就长的亭亭如盖,不可抑止了!
语言犀利,讽刺尖露,诙谐幽默,妙语连篇,这是我对《围城》的评价,当然我见识短浅,概括不全也是有的,《围城》里面有很多段落章节里的几乎每句话都可玩味,慢慢品尝。
以上举的也只是九牛一毛,供余下赏析而已,真正想看出《围城》的内涵的,还是亲身去体验去领悟吧!
多层意蕴
《围城》
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游离于当时的抗日烽火之外,虽然都是留学归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结果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像主人公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庸俗贪财的学术骗子李梅亭、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等……作者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所以有人评论《围城》是“现代的《儒林外史》”。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经历的叙述,传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要理解这层意蕴,需要首先了解“围城”的含义。作品在人物的对话中作了提示。
第三章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第五章中,方鸿渐说:“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有这个感想。譬如我当初很希望到三闾大学去,所以接了聘书,近来愈想愈乏味,这时候自恨没有勇气原船退回上海。我经过这一次,不知道何年何月会结婚,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每一种理解都有道理,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小说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隔膜,与时代结合并不紧密,我们不可能像别的小说那样通过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分析去考察小说的主题。虽然有评论者认为小说一上来就点明了时间──1937年,结尾也说明是1939年,整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因此描写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官场的腐朽堕落,“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这可以看作一种解读,但是有强为之说的嫌疑。作者在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他并没有刻意突出时代性,阅读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文本阅读,切忌把对小说的理解往政治和时代上靠。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他的语言体现了钱钟书作为学者的一面,虽然有的地方似乎是在故意卖弄才情,但总体而言,并不使人感到沉闷,因为许多话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时常散发出机智的锋芒,不断有新奇的比喻和警句,这一切都可以给我们的写作以有益的借鉴。
作品评价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但钱钟书并不是要简单地演绎这个比喻,他还要下一转语,不时地消除“围城”的象征。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经说,如果让方鸿渐与理想中的爱人唐晓芙结婚,然后两人再积爱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原义;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批评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误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是在外面,而当她与曹元朗结婚并过上真正的市侩生活时——那种生活在钱钟书看来是绝对应该逃离的,她却安之若素;她曾经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她只有在成为发国难财的官倒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你用枪逼着她也不愿意出来的。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结婚后,他也有想冲出来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从表面上看,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经历与“围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所以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者说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这些人在那里舍得出来么?
读后感
第一次听到有关《围城》,是在高二上学期,英语老师讲课时突发感慨,说他最近看了一部小说,说的是城里面的人想出去,而外面的人又想进去。当时我听了莫名其妙,还不知道老师说的这本书就叫《围城》,想怎么会有这样一部小说,当时还真想马上借来看看。但那时一是没时间,二是连书名都不知道,怎么借?
后来,阅读别人的文章看到有关《围城》的内容,想起来这不是有点像英语老师说的“进进出出”吗?
所以,在高二下学期,我最终还是“偷”《围城》来看了。有人说,《围城》里面写的最精彩就是五人从上海到湖南平成的旅行故事。不过,那时我最不耐烦的就是那一段了,以致现在的印象也不深。印象最深的就是方鸿渐与唐晓芙的那段恋爱史,我现在还在想,为什么这对有情人就没有终成眷属呢?
方鸿渐初见唐晓芙时: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
如果你不相信一见钟情,其实我想人世间的情感,跟一见钟情都是有关系的。钱老先生花了这么多笔墨来描述唐小姐的美丽和纯朴,也可见方鸿渐对唐晓芙是怎样的一见如故。
当看到方鸿渐在大雨下淋着,唐晓芙在窗户上看着心酸酸的,还暗想到如果再过一分钟,就会毫不犹豫的拉他进来。可上帝还是没有给他们这一分钟,最终方鸿渐还是走了。想我那时读到这里心里也是酸酸的,想世间怎么会冒出这样一个苏小姐,自己恋爱不成,让别人也别想得逞。但我又想,也许,在整个故事当中,方鸿渐的失败都是因为他的心太软吧,而让人奇怪的是,令大家感到方鸿渐缺点之所在,也让大家能对他有那么一点同情的地方,都在于此。
里面有一首诗,为苏小姐所写,从诗就可以看出,苏小姐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而也才会有,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而且还做得冠冕堂皇。
难道我监禁你?
还是你霸占我?
你闯进我的心,
关上门又扭上锁。
丢了锁上的钥匙,
是我,也许你自己。
从此无法开门,
永远,你关在我心里。
方鸿渐对于唐晓芙情真意切还是可以看的出来,(从以下的信中就可以看出)只是方鸿渐太过于懦弱罢了,所以追求真爱才如此不可及。
晓芙:前天所发信,想已寓目。我病全好了;你若补写信来慰问,好比病后贴补药,还是欢迎的。我今天收到国立三闾大学电报,聘我当教授。校址好像太偏僻些,可是还不失为一个机会,我请你帮我决定去不去。你下半年计划怎样?你要到昆明去复学,我也可以在昆明谋个事,假如你进上海的学校,上海就变成我唯一依恋的地方。总而言之,我魔住你,缠着你,冤魂作祟似的附上你,不放你清静。我久想跟我---啊呀,“你”错写了“我”,可是这笔误很有道理,你想想为什么---讲句简单的话,这话在我心里已经复习了几千遍。我深恨发明不来一个新鲜飘忽的说法,只有我可以说,只有你可以听,我说过,我听过,这说法就飞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第二个男人好对第二个女人这样说,抱歉得很,对绝世无双的你,我只能用几千年经人滥用的话来表示我的情感。你允许我说那句话么?我真不敢冒昧,你不知道我怎样怕你生气。
对于那五人旅行,我现在的印象实在不深,只知道在路上尽现人间百态。方鸿渐与那孙柔嘉也实在没有什么典型的爱情故事。
对于方鸿渐与孙小姐的结婚,实在让人感到突然,他们并没有什么好的感情基础,也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从五人旅行中就可以看出,这些都注定了他们婚姻的失败。但细想,他们的结合也并不突然,这里只有两个青年男女,难免有点同病相怜吧。再者加之孙小姐的“挑畔”和方鸿渐的心太软,方鸿渐就只好接纳她了。婚后的吵吵闹闹也许是很多青年男女婚后的故事,他俩像是一家人,又不像是一家人,两人的个性都太强,一个人不喜欢她的姑妈,一个人不喜欢她的叔叔,谁也不肯让谁。但也许是因为责任心,方鸿渐还是希望维持这种夫妻关系,而又因为心太软的人一出手就太恨了点,方鸿渐还是将她打走了。
书中在后面一直提到那只慢走了的祖传的老钟: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6下,6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方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着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当我听到那钟声时,心里都暗自发汗。在那暗藏玄机的钟声里到底隐藏的是什么更进一层的人生哲理呢。
至今,我都还没有体会出这钟声里真正的故事。
不过,《围城》还是有缺陷的,书中在后来好像又提到了唐晓芙,但又没有出现。钱老先生好像还有写下去的意思,不过,我后来听说有《围城》的续集,但好像并非钱老先生所著,什么时候还真想看看。
上面的话,都是我五年来的感想,一直藏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而且我对于《围城》来说,只不过是匆匆过客,不过我想在每一次回看《围城》的时候,才更能体会到其中深藏的“钟声哲理”吧。
差不多就这样了,我自己也没看过,所以自己的感想就没有了,这些资料您就勉强参考一下吧~
推荐你搜一本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名著导读>(高中部分),里边有内容概括,有分析,有评价。。。我以前高中写读后感全靠那本书~~ 你试试
男主角方辛渐的情感史
如果我的小说某一章节我觉得不满意,可以在更新后再次修改吗?
完全可以哒~无论是什么小说网站都支持更该文章内容的。不用担心发表了就不能改了
如果在正规更书平台不可以,网上就随便了
写了一本小说,觉得情节描述有问题,但自己修改越觉得有问题,大家可以帮忙瞧瞧吗?以下是其中一个片段:
“可是,他说你们有近十年的感情了,由不得我不信啊,毕竟我们认识不过三年……”叶子乍一听到这个故事,也挺震惊的,难怪他们父子之间感情裂痕如此大,那季桉林的童年竟是如此过来的,不仅生出怜惜之感,都怪大叔当年太滥情。rn只是,似乎,报复已经开始了。rn“他?谁?”顾毅庆没有听懂rn“季桉林。”rn“他可能是误会了,以为我从来不归家的理由是因为何汀汀。我们从相识到相恋也不过两年而已,两年里,我的确是付出过感情。”停了停,看着叶子的脸色有些不好,知道这段往事,对她的打击也不小。声音温和起来:“我也不否认当初注意到你,是因为何汀汀的缘故,但是,小叶子,你要明白,我顾毅庆喜欢一个人,绝不会因另一个人的原因。与你在一起,也绝不是交替我当作她,小叶子,你是独一无二的,怎么可能是她人的影子呢?”顾毅庆真诚的说道,叶子很优秀。rn叶子只是望着顾毅庆,没有说话。rn顾毅庆又道:“你真的就这么不相信我,还是对自己没信心?你是我顾毅庆漂泊了大半生,唯一想要用心去珍惜的女孩,你都不知道你对我来说有多重要,小叶子。”第一次,她在他眼里看到了无力感。一直以来,他深邃的眼眸于她一直是个迷,她让他无力了吗?rn叶子低下头:“对不起,大叔,我只是不相信自己而已。”想了想,还是说出了:“以前我曾经历过一段感情,分手时他说他与我在一起只是因为我和另一个人长得像而已。”叶子第一次在顾毅庆面前谈起自己的感情,虽然有点模陵两可,但希望他明白。rn“叶子,你是个好女孩!正因为他的不珍惜才让我遇见了单身的你,但你不能因此对自己没有信心,你真的很有魅力,很优秀。”优秀得让他有时候都自惭形秽了,偏偏她又从不知道自己的魅力,一副无辜的模样不知打动了多少男人的心。想了想,郑重其事地说:“我对你不是喜欢,是爱,小叶子,我爱你!”rn叶子心脏一阵阵抽紧,他对她说爱,这是顾毅庆第一次对她提爱。她也想对他提那三个字,可:“大叔……”开口却又怎么也说不出口了。rn“现在不叫我顾毅庆了?”顾毅庆表面调侃,心里却免不了一阵失望,她终究不能回报他相等的爱。“不过,看你那气呼呼直呼我名字的模样还挺可爱的。”rn叶子鼓作不悦的嘟起嘴,他竟然敢嘲笑他,又想起一个疑问:“你当时怎么问我是不是何雀雀告诉我的呢,难道她知道你的事情?”rn顾毅庆望着一脸疑惑的叶子,知道这件事情不说清楚,她肯定又要胡思乱想,只好豁出去了。rn“何汀汀是你母亲的妹妹。”rn“啊???”叶子杏目圆瞪。那何汀汀不就是她小姨了,那他顾毅庆曾经……这关系怎么有点不对呢?“大叔,你搞什么鬼啊?”叶子想到这层,“哗”一下子站起身来,气呼呼地大叫道。rn这貌似不能怪大叔吧,这小叶子,真是侍宠而娇了。rn顾毅庆像做错事般低着头,刚查出这层关系时,他心里也很吃惊,本就没打算告诉叶子。rn“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顾毅庆小心解释。rn算了,叶子望了望四周望着这边窃窃私语的服务员,觉得有些尴尬,事情都到了这一步了,坐下来,没有说话。rn“那时候何汀汀就经常跟我提起她二姐,也就是你母亲。何汀汀很是佩服她。还经常拿你们一家三口的相片给我看呢。那时候你母亲为了与你父亲在一起,毅然绝然的与何家断绝关系,就何汀汀悄悄与她联系过,她有时候去了你们家,回来时还经常跟我提起你,直夸你聪明可爱,那时的你大概五六岁吧。”提起这些,顾毅庆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那时候的他怎么会想到会与那几岁大的娃娃有牵扯呢,人生啊,真是怪哉。rn“后来,我在英国认识你以后,也就见着了你母亲,认出了她,说出当年的那段往事。她与我一至认定不将这段往事告之与你,也是怕你尴尬。”rn叶子的表情的确有点尴尬。rn“她当初能为了父亲与家人绝裂,为什么又要抛弃我们父女世界写手你是男是女是男的你这本小说的语气不行
是女的话你这本小说的语气还是不行
是女的话你这本小说的语气还是不行
我觉得人物的话太多,而且一次对话说的内容跨度太大。而且话说得很生硬,没有情绪。好多处另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没有分段,也没交代好是谁想的,很混乱。
本文标题: 时隔一周修改完小说后再次求评,大家觉得怎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3203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