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扶贫学习笔记幼儿园扶贫学习笔记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
幼儿园扶贫学习笔记
幼儿园扶贫学习笔记“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记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带学前班的时候,班上有个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发育较慢,语言表达能力差,每天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挂着两条鼻涕来上幼儿园。看着这样一个孩子,实在难以让人喜欢。我刚接触他的时候他连“老师”两个字都叫含糊不清。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爸爸在他半岁时就弃他母子而去,妈妈又没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家境贫穷。李小明由于长期缺乏父爱,他的母亲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和他交流,导致了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欢和他玩。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关心、呵护他。为了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经常有事没事的找他说话,一开始往往都是我一个人在说,他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看到这种情况我真有点气馁,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和他谈心,找他说话,渐渐的他能和我进行简单的交流了,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了,教的生字也能读出来了。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虽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琐碎的,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可谓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
从教三年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记得刚踏入幼儿园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脱贫攻坚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住村故事的观后感
住村故事观后感 (一)
当《住村故事》的旋律再一次回响,当一张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一幕幕互帮互助的场景、一出出感人至深的扶贫救困事迹在屏幕上向我们娓娓的诉说着住村故事的时候,住村故事观后感。说实话,因观片产生的共鸣,获得的满心的温暖瞬间像洪流找到了出口,不自觉的眼泪夺眶而出。
片中的他(她)们多像是久别的亲人、朋友,有拉不完的家长里短,道不尽的大事小情,诉不完的对未来美好的祈盼。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扶贫帮困、言传身教,这其间包含着太多的真情、真心、勇气和无私奉献。看着《住村故事》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这一祯一幕不也是我们周围,我们身边,天天发生着的事吗!
"访惠聚"三年,在全疆各地州、各县市、还有乡村,无论是干部口中,还是群众口中,说的最多的就是两个字-"变化",这"变化"让干部和群众距离近了,这"变化"让干部和群众一起想事情、干事情,这"变化"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惠农政策顺畅的在基层落实,扎根千家万户,解冻着曾经的冰冻,灌溉着曾经的干涸,滋润着彼此的心田。
在额尔齐斯村,同样也天天演绎着干部与村民间的住村故事、鱼水深情。为村民协调、出资修桥、铺路,担保草种,联系出售鲜奶和奶制品,帮助村民清理林带、清理水渠,打压井,平整耕地,抹墙面,挖羊粪,买水泵、装水泵,为困难户送去煤和柴火,帮助转场牧民送去御寒衣物、药品,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等等…,这些住村故事又何至三天三夜可以说完。
正如片中反映的,正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住村干部不辱使命,他(她)们克服家庭上的、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一心放在住村工作上,踏实工作,真心为民,树立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的良好形象,真心为他(她)们点赞!
住村故事观后感 (二)
王昆
20xx年6月18日,阿勒泰公路局住村工作组齐聚一堂,认真观看自治区拍摄的纪录片《住村故事》,该片反映了"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天山南北一万多村落的细微变化,客观讲述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住村情怀,正如艾青所说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令我着实感动的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许小宁同志,他作为住依麻木乡工作组总领队,面对严峻的稳定形势,硬生生的走出了一条宽阔大道。当他接过张春贤书记授旗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知道,压在肩上这份党赋予的责任。住村工作刚开始,"两委"班子和村民就向他要项目、要资金,争取政策,可是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如何搞好稳定和防渗透工作。正如一位村民所说村里无缘无故失踪7个人,这无论从发展的角度和工作的角度都是令人堪忧的。
可是许领队明白要发展也要稳定道理,党员队伍带不好,稳定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成了他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精心组织各项会议和活动,首先拉近了和群众的关系,其次要帮助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为了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他们还建立了一座暖心食堂,方便其工作后用餐。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许这也是最好的体现吧!
凡事预则立,通过各类规章制度上墙,警示和鞭策着村委成员,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行,尽管前方的道路可能是荆棘密布,但在许领队的坚守下,大家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团结。甚至认识到以前工作中存在不足和问题,通过加强和工作组之间的沟通,发现问题了,及时整改了。这些点点滴滴都记录在了工作组许领队的工作笔记当中。他还积极联系外部单位,为村"两委"班子争取外出参观和学习的机会,有了对比,才能发现差距,才能有改变的动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里现在是民族团结、瓜果飘香。
而我作为住村工作组的一员,也被这种精神所感动,观后感《住村故事观后感》。虽然村里的环境相对稳定,但是村委的凝聚力还是不够,导致很多工作和措施无法正常安排实施。那么制度和规章的建立就势在必行,然后这些上墙的"紧箍咒"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看如何落实责任,如何将村级事务的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除了有严格考核办法外,还应具有一定奖惩措施,帮助基层工作者建立应有的集体荣誉感,都为把为村里的发展尽一份责任当做分内之事,才能更好的服务与群众,进而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口碑,也只有这样
住村故事观后感 (三):一份沉甸甸的激励
那些泪水、那些笑容、那些拥抱,那些闪现在镜头里的人和故事,真实得让人惊叹,真诚得让人落泪,真情得让人心醉……
三集电视纪录片《住村故事》,以距离泥土最近的镜头,讲述了奔赴天山南北"访惠聚"工作组住村工作生活。那些来自乡村、携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基层温度的记录,是我区千千万万住村干部生活、工作的故事缩写,走在基层大地铿锵的脚步,是回荡在峥嵘岁月的历史足音。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分享《住村故事》播出后在广大住村工作组中产生巨大反响!
1
鼓干劲 长底气 提心气
6月20日至22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住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工作组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收看了《住村故事》纪录片,并结合4个月住村工作实际,交换意见、交流感悟、畅谈体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纪录片多角度、多维度的向社会各界集中宣传展示了"访惠聚"住村工作组通过真情付出、不懈努力,所做的一件件感人事例、树立的一个个先进典型、取得的一个个丰硕成果、收获的一个个真心点赞,展现了各级住村干部牢记使命、心系百姓、敢于担当的公仆本色,展现了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展现了求真务实、无私无畏的扎实作风,具有很强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也为大家鼓了干劲、长了底气、提了心气。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访惠聚"住村工作组总领队、住玉斯屯克和田村工作组组长刘见明说:"纪录片是住村工作和住村精神的缩影,事例深刻感人,亢平等一个个住村干部的肺腑之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表达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充分展示了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使我们深受感动和启发,精神倍感振奋,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我们第三批"访惠聚"住村干部一定要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好榜样,在前两批住村工作基础上,始终围绕总目标,瞄准工作重点,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持续用力,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把"访惠聚"活动引向深入,确保收好官、出实效。"
2
激发做好"访惠聚"工作的动力
新疆人民出版总社住和田县英阿瓦提乡阿孜乃米其特村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认真收看新疆电视台播出的《住村故事》三集"访惠聚"纪录片,第三批工作组以身边的第二批住村工作组的先进事迹激励自己,对照检讨自己,树立标准意识,决心高标准做好下半年的"访惠聚"住村工作。
在认真组织收看和讨论了《住村故事》三集"访惠聚"纪录片后,9名工作组成员一致认为,纪录片中反映的第二批"访惠聚"住村工作组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他们心系百姓、敢于担当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他们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他们求真务实和无私无畏的顽强作风。
大家一致表示,纪录片中反映的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第二批住村工作组的先进事迹,就是我们身边的典型,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是激发我们做好今年下半年"访惠聚"工作的不竭动力和鲜活教材,要传承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好作风,面对只剩半年多的住村时间,要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要求的"访惠聚""三项"住村重点工作和"1235"工作目标,把"访惠聚"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好,把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开动脑筋,拓宽思路,自我加压,把最大的劲使出来,对照"访惠聚"工作目标把各项住村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3
用真心真情真行动干好工作
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努力把"访惠聚"活动用真心真情真行动推向深入——这是自治区经信委住库木库萨尔村工作组集体的心声,他们一边看,一边流泪,一边回忆走过的119天,为民服务的情景历历在目,7名成员观看纪录片《住村故事》后,讨论了交流观看感想和心得。
当看到自治区信委住库木库萨尔村工作组组长瓦力、刘洪波为民扑下身子真情为民干实事时,当看到他在住村两年离开库木库萨尔村时,老百姓真心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时,工作组成员都意识到,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从点滴入手,锁事抓起,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才能使住村工作取得新成绩。
观看完完毕后,自治区经信委住村工作组组长柳奇说:看到瓦力、刘洪波临走前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看到工作组走时村民对工作组的依依不舍,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对群众真情付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也激励着我们,一年住村工作,要真情付出,主动作为,通过为民办实事、解决基层矛盾和困难,密切干群关系。
4
不辱使命 敢于担当
自治区环保厅住乌什县4个工作组组织全体组员观看了"访惠聚"纪录片《住村故事》,共讨论12次,写观后感30篇。
纪录片以原生态镜头展现了工作组成员日常生活的点滴画面,真实的记录了第二批住村工作组深入基层后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生动的展示了典型工作组的先进事迹。大家纷纷表示,《住村故事》中亢平、瓦力、张继跃等住村干部们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自治区党委开展"访惠聚"活动的意义重大,夯实了基层基础,拉近了党与群众的距离,凝聚了民心,增强了群众抵御非法宗教活动的信心,反对民族分裂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