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一调百病消的作者简介罗大伦,原名罗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业内有“中医两博士,南有刘力红...
阴阳一调百病消的作者简介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业内有“中医两博士,南有刘力红,北有罗大中”的说法。
罗博士致力于在互联网与电视媒体向百姓普及中医知识和养生经验,曾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多家媒体的邀请主讲养生。
《阴阳一调百病消》是他继《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和《古代的中医》之后,推出的最新力作。不同于前三本的风格,前三本讲的是古代医家的故事,《阴阳一调百病消》写的则是自己的养生经验。养生养的是什么7养的就是阴阳,只要阴阳一调,百病就会消失。
书中,罗博士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简单实用的养生方法,相信读者朋友能从中学到不少健康智慧。
罗大伦《阴阳一调百病消》 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 万病只有一个原因:阴阳不调
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阴阳就像天平上那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有它们重量相当,天平才平衡。一旦阴阳失调,天平向一方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所以,人要获得长期的健康,就必须时刻保持阴阳的平衡。养生养的是什么?养的就是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我们才能过上不生病的生活。
第一节 要想寿命长,全靠调阴阳
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就四个字:阴阳平衡。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一为阴,为阳。阴阳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能量,它们们一正一负,一左右,一上ー下,一前一后,相互制约,彼此依存。正因为阴阳彼此对立,相互依存,所以才有了天地、日月月和男女。人体虽然复杂,但说到底,也只存在两种能量:一是阴一是阳。这两种能量不断变化,便有了人的生、老、病、死。
《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一部《黄帝内经》,洋洋十几万言,其实说的就是阴阴阳。人的一生离不开生、老、病、死。生是什么?生就是阴与阳这两种能量在身体内聚合,获得了暂时的统一。老是什么?老是身体内出现了失调调。死是什么?死是阴阳这个统一体的瓦解。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阴阳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能量所构成的一个平衡体,在这个平衡体中,正极为阳,负极为阴,阴阴阳平衡才有了人,《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生天地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追求的则是阴阳平衡。所以,生命是一种不上不下、阴阳平衡的状态,如果这种平衡状态被彻底打破了,生命也就结束了。生命结东之后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阴阳分离了。在八宝山火葬场人们就能看到阴阳分离这种现象,阳的能量化成几缕青烟飘向天空,阴的能量化为骨灰被埋在了地下,一个头顶蓝天脚踩黄土的人就这样从天地间消失了。
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阴阳就像天平上那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有它们重量相当,天平才平衡。一且阴阳失调,天平向一方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所以,人要获得长期的健康,就必须时刻保持阴阳的平衡。养生养的是什么?养的就是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我们才能过上不生病的生活。
人身上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有的有名称,有的没有名称;有的是常见病,还有的是疑难杂症。不管疾病有多少种,有多么难治,它们的病理只有一个,那就是阴阳失调。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盛,阳气就会受损;如果阳盛,阴液就万病只会受损,所以,《黄帝内经》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阳蕴藏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肾有肾阴、肾阳,肝有肝阴、肝阳,心有心阴、心阳,脾有脾阴、脾阳,胃有胃阴、胃阳,肺有肺阴、肺阳……身体每一个部分的阴阳都必须保持平衡,一旦某一个部位的阴阳失调了,那个部位就会出现疾病。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肺、胃、肾的阴阳也必须平衡,如果肺、胃、肾的阳气偏盛,阴液不足,那么,人就会多饮、多食、多尿,患上消渴。
消渴又名三消。阳气是人体内的火,阴液是人体内的水。阳气偏盛,身体内的火大了,水就容易被烧干。肺上的火大了,唾液、汗液、泪液和血液就容易被蒸发,这日时人就会口干口渴,要不断地喝水,中医称之为上消;胃上的火大了,胃的功能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就会被消化掉,这时人就会吃得多、饿得快,中医称之为中消;肾上的火大了,肾燥精亏,肾就控制不住水,肾不摄水,人的尿液就多,总想小便,中医称之为下消。中医的三消,在西医化验检查的结果往往就是糖尿病。同样,体内阳气不足,阴液就会过剩,这时,整个人体就像是一个火力微弱的炉子,没有办法将锅里的水蒸腾起来,由于水汽不能上升,所以这个人会感到口干口渴,总是不停地喝水;同理,火力不足,水汽无法蒸腾,喝进去的水就会直驱而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会觉得喝进去的水,怎么没多久就出来了,这在中医来看是阳虚型的消渴,若经西医检查,往往也是糖尿病。
心脏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心脏的心阳不足,人体就如如同失去阳光的普照一样,陷入一片阴霾的笼罩中,变得浑身发冷、精神不振。这时,水汽便便会泛滥,出现水肿,结果,心脏的功能必然会受影响,甚至出现心源性水肿,西西医一检查,发现这已经是心脏病甚至是心衰了。同样,如果心阴不足,那就如同个液压机里,赖以传动压力的润滑油不足了,润滑油不足,机器就会出现空转的情况,就会动力不足;同样的道理,心阴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心悸气短、神疲力乏、失眠健忘等问题,西医一检查,结果往往是心律不齐,心脏病又来了。
总之,大到心脏病、高血压,小到感冒发热,一切疾病皆源于阴阳失衡。阳高寿短,阴重则病,阴阴阳失调,百病始生。为什么一些人三天两头会感觉不舒服,不是头痛,就是胸闷气短,原因就是身体内的阴阳失调了。这就像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一样,不是干旱,就是洪涝。如何才能避免这些灾害呢?国家的办法是封山育林,让生态重新恢复平衡。生态一旦平衡,大地就会风调雨顺。那么,我们的身体如何才能风调雨顺呢?办法也只有一个,就是让身体的阴阳达到平衡。一个体内阴阳平衡的人,就会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无病无灾,即使偶有病毒来袭,其体内的正气也能很快将病毒赶走。所以只有阴阳平衡的人,才能健康长寿。
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阴阳就像天平上那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有它们重量相当,天平才平衡。一旦阴阳失调,天平向一方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所以,人要获得长期的健康,就必须时刻保持阴阳的平衡。养生养的是什么?养的就是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我们才能过上不生病的生活。
第一节 要想寿命长,全靠调阴阳
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就四个字:阴阳平衡。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一为阴,为阳。阴阳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能量,它们们一正一负,一左右,一上ー下,一前一后,相互制约,彼此依存。正因为阴阳彼此对立,相互依存,所以才有了天地、日月月和男女。人体虽然复杂,但说到底,也只存在两种能量:一是阴一是阳。这两种能量不断变化,便有了人的生、老、病、死。
《黄帝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一部《黄帝内经》,洋洋十几万言,其实说的就是阴阴阳。人的一生离不开生、老、病、死。生是什么?生就是阴与阳这两种能量在身体内聚合,获得了暂时的统一。老是什么?老是身体内出现了失调调。死是什么?死是阴阳这个统一体的瓦解。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阴阳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能量所构成的一个平衡体,在这个平衡体中,正极为阳,负极为阴,阴阴阳平衡才有了人,《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生天地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追求的则是阴阳平衡。所以,生命是一种不上不下、阴阳平衡的状态,如果这种平衡状态被彻底打破了,生命也就结束了。生命结东之后是个什么状态呢?就是阴阳分离了。在八宝山火葬场人们就能看到阴阳分离这种现象,阳的能量化成几缕青烟飘向天空,阴的能量化为骨灰被埋在了地下,一个头顶蓝天脚踩黄土的人就这样从天地间消失了。
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稳定取决于阴阳的平衡,阴阳就像天平上那两个砝码,一左一右,只有它们重量相当,天平才平衡。一且阴阳失调,天平向一方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所以,人要获得长期的健康,就必须时刻保持阴阳的平衡。养生养的是什么?养的就是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我们才能过上不生病的生活。
人身上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有的有名称,有的没有名称;有的是常见病,还有的是疑难杂症。不管疾病有多少种,有多么难治,它们的病理只有一个,那就是阴阳失调。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盛,阳气就会受损;如果阳盛,阴液就万病只会受损,所以,《黄帝内经》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阴阳蕴藏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肾有肾阴、肾阳,肝有肝阴、肝阳,心有心阴、心阳,脾有脾阴、脾阳,胃有胃阴、胃阳,肺有肺阴、肺阳……身体每一个部分的阴阳都必须保持平衡,一旦某一个部位的阴阳失调了,那个部位就会出现疾病。
肝上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肝阴不足,肝之阳气就会急剧上升,这时人就会面红耳赤、头涨头痛、急躁易怒,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西医用血压计一量,很可能发现血压变高了。
肺、胃、肾的阴阳也必须平衡,如果肺、胃、肾的阳气偏盛,阴液不足,那么,人就会多饮、多食、多尿,患上消渴。
消渴又名三消。阳气是人体内的火,阴液是人体内的水。阳气偏盛,身体内的火大了,水就容易被烧干。肺上的火大了,唾液、汗液、泪液和血液就容易被蒸发,这日时人就会口干口渴,要不断地喝水,中医称之为上消;胃上的火大了,胃的功能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就会被消化掉,这时人就会吃得多、饿得快,中医称之为中消;肾上的火大了,肾燥精亏,肾就控制不住水,肾不摄水,人的尿液就多,总想小便,中医称之为下消。中医的三消,在西医化验检查的结果往往就是糖尿病。同样,体内阳气不足,阴液就会过剩,这时,整个人体就像是一个火力微弱的炉子,没有办法将锅里的水蒸腾起来,由于水汽不能上升,所以这个人会感到口干口渴,总是不停地喝水;同理,火力不足,水汽无法蒸腾,喝进去的水就会直驱而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会觉得喝进去的水,怎么没多久就出来了,这在中医来看是阳虚型的消渴,若经西医检查,往往也是糖尿病。
心脏的阴阳必须平衡,如果心脏的心阳不足,人体就如如同失去阳光的普照一样,陷入一片阴霾的笼罩中,变得浑身发冷、精神不振。这时,水汽便便会泛滥,出现水肿,结果,心脏的功能必然会受影响,甚至出现心源性水肿,西西医一检查,发现这已经是心脏病甚至是心衰了。同样,如果心阴不足,那就如同个液压机里,赖以传动压力的润滑油不足了,润滑油不足,机器就会出现空转的情况,就会动力不足;同样的道理,心阴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心悸气短、神疲力乏、失眠健忘等问题,西医一检查,结果往往是心律不齐,心脏病又来了。
总之,大到心脏病、高血压,小到感冒发热,一切疾病皆源于阴阳失衡。阳高寿短,阴重则病,阴阴阳失调,百病始生。为什么一些人三天两头会感觉不舒服,不是头痛,就是胸闷气短,原因就是身体内的阴阳失调了。这就像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一样,不是干旱,就是洪涝。如何才能避免这些灾害呢?国家的办法是封山育林,让生态重新恢复平衡。生态一旦平衡,大地就会风调雨顺。那么,我们的身体如何才能风调雨顺呢?办法也只有一个,就是让身体的阴阳达到平衡。一个体内阴阳平衡的人,就会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无病无灾,即使偶有病毒来袭,其体内的正气也能很快将病毒赶走。所以只有阴阳平衡的人,才能健康长寿。
197、第四十二章 阴阳一调百病消——万物负阴而抱阳
https://mp.weixin.qq.com/s/OTEhS-ss-i4OadXcTRwcNQ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前边我们第四十二章讲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了世界的起源,我们这个世界怎么来的。
今天讲的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话什么意思呢?老子说这世界上所有的事,万物都是负阴抱着阳,“负”背负的负,背负阴,抱着阳。大家奇怪了,老子为什么就不说抱着阴,背着阳呢?为什么叫背着阴,抱着阳呢?我们一点点来解释这个话。首先我们看这个“负”是什么意思?这个背负的负,“负”最早是凭借的意思,恃以为功,有恃无恐的“恃”,当什么讲呢?当凭借、依靠讲。“负阴”什么意思呢?阴是基础,依靠这个阴;“抱阳”是拥抱,抱着一团阳气。
在我们人体来说,人体后背属什么?后背属阳,我们经络里面阳经走到后背,肚子是什么?肚子腹面,属阴,我们阴经走在前边。大家说这不是负阳而抱阴了吗?不是,您的身体里边儿后背是阳,前边阴,但是阳对应外边儿对应是阴,所以它背的是阴。然后你腹部的经络属阴,那么对着外边,外边你抱着应该是阳,因为阴阳相对应。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解释,但是其实老子这句话我们也不能这么太严格去追究,实际这个“负”和“抱”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负和抱,负是侍,依靠的意思;抱是包裹的意思。这个负和抱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讲的是阴阳互相合在一起,我们看的八卦图,八卦图阴阳互生抱在一起,像两条鱼一样,这就是万物阴阳相合的这么一个格局。
“冲气以为和”什么意思?阴阳在一起互相冲击、互相涌摇、交汇,合成一种冲气,冲和之气。也就是说他们在一起平衡然后形成一组有生机的气,大家一定要记住,冲和之气这词,这词就老子这来的“冲气以为和”。冲当什么讲呢?当涌摇讲,“涌”是水涌动的涌,“摇”是摇动的摇。什么意思呢?是它是动的,生生不息的动。然后阴阳二气生生不息的动,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形成新的气,这是一种有生机的气,我们万物就是这么构成的,所以进入一种在动态中平衡的状态,这叫“冲和之气”。这在中国古代文化里边随处可见,一讲到冲和之气,冲气以为和,大家都引用老子这话。
就这两句话,我们能学习到什么?我们能学习到阴阳平衡,我们说阴阳平衡说得很简单,但是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就不懂得阴阳平衡的道理。阴阳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各位记住“动态”这个词不是一成不变的,你看这冲气,它气实际上是像云一样涌动的,两个气不断的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状态。这叫“冲气以为和”。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一但不懂得“冲气以为和”,保持冲和的道理,我们就会进入阴阳失衡的状态。比如说我们有时候有些不良行为会伤阴。举个例子北京大望路以前有个商场叫星光百货,我不知道现在在不在,据说已经换名了。那个地下商场,地下一层全是美食,我印象特别深,这事过了这么多年我都记得。几年前我有一次去地下商场吃饭,我吃饭的时候,看见它那里边有个店叫麻辣香锅,大家把菜买来了,在大厅里面吃,因为有好多桌子。
然后我看一对年轻的恋人吃饭,给我印象深刻,什么样呢?那个男孩瘦瘦的,就在那瞪着眼睛看着女朋友吃,为什么?我估计他吃两口就饱了,他的胃口有限或者他压根伸不上筷子,那他女朋友什么样?我当时一看,真有豪气,这女孩面前摆了两盆,因为麻辣香锅是用不锈钢的盆,那种小锅来盛的,一锅里边是麻辣香锅,里边各种东西麻辣以后炒过的放那儿,另一锅是麻辣的水煮鱼,这姑娘吃的状态那叫香,甩开腮帮子,颠开大牙,两盆来回儿吃,男朋友在对面看着她。
我觉得那个场景真的很滑稽,我想这个女孩这么能吃,胃口这么好,到底长什么样呢?我往那仔细一看,我告诉大家什么模样,满脸红色的大疙瘩,真的挺惨的,我当时心里就想,都这样了,还这么吃麻辣的,您说为什么?因为这麻辣的东西是馨香的、温热之性的,你要适当吃点还可以,比如说你湿气重了,你吃点,振奋阳气,把湿气去掉。如果阴要是不足了,你还要往里吃,天天麻辣香锅,两盆两盆这么吃,就会伤阴,因为它是温热的、辛辣的,会伤阴,阴是属于静的、润的那种液体类的物质,物质基础是阴,它会伤阴,因为你的机能会亢奋,亢奋以后消耗更多的阴,所以阴不足以后就会出现皮肤问题。
还有其它问题,手脚心热、晚上睡觉盗汗、失眠、烦燥、大便干燥等等很多问题,但是这姑娘表现出来,我一看这满脸的红疙瘩,就这种状态还吃,为什么?她就不懂“冲气以为和”的道理,保持阴阳平衡才行,不保持阴阳平衡,你偏重一方,不是“冲气以为和”,叫“冲气以为胜”,一个胜另外一个,所以这是不懂道理。这种是过分用热的去伤了阴,没有保持阴阳平衡,类似的还有什么?比如说熬夜、天天晚上玩游戏,看手机朋友圈,也伤阴,因为这时候夜里阴要开始滋生,阳休息,开始阴气用事,您过度消耗它是不行的等等。
还有另外一个类型就是过度伤阳,过度伤阳的人特别多,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男女都有,先讲女孩的例子,有一次坐飞机,天挺冷的,大秋天的,我看见一女孩,这女孩的衣服真是很奇怪,长袖牛仔服,这个衣服太怪了,长袖的,到腰、到肋骨下边这就没了,一直到腰那空白的,露着腰在外边,下边穿一牛仔裤,您说这衣服太奇怪了,袖子把胳膊遮的好好的,把腰露外面了,这女孩身材还挺好的,走路腰那么美,扭来扭去在机场走,我在后边观察,我看周边路过的男士,每一个人都多看两眼,每个人都看,我心里话每个人都夸她,这身材真好,扭来扭去的,但是我觉得大家都夸您漂亮,可是大家认识您吗?不认识,不认识您夸您漂亮这事对您有用吗?没用,因为又不认识您,夸您又有什么用?大家回头坐飞机各走各的,所以大家就是说您好也没用,这真是无我利他,舍己利人,为什么?我就爱冻着,大家看着美就好,叫舍己为人。
上了飞机坐我前面几排,我看整个飞行过程中,这个女孩俩手抱着肚子,您说她冷不冷?她也冷,为了美,我豁出来了,您说大冷天,阳气受不受伤?受伤,所以这样的女孩某一天一定会找中医去,为什么?自己身体出了问题,月经量少,肚子疼,子宫肌瘤等等问题出来了,受寒了。这样的人特别多,现在中医有一大部分的患者,女性就是这么受寒得的,这是为了美丽损失自己的健康,尤其损伤自己的阳气,这又是不懂“冲气以为和”的道理,她把阳伤掉,让自己阴胜,总是怕冷,身体阴寒凝聚,出各种问题,所以这就是不懂阴阳平衡的道理。
男士也很多,比如说,很多男士喝啤酒喜欢喝冰啤酒,我曾经给一商学院讲课,讲课之前,男士们下边私下纷纷问我,罗老师我私下问您一个问题,耽误您两分钟时间,您说我慢性腹泻怎么办?我经常闹肚子,一凉就闹肚子,过一会儿又来一个同学,老师我私下问您一个问题,你说我经常闹肚子怎么办?问的都是一个问题,五六个同学问我一个问题,就是我经常闹肚子怎么办?我说为什么呢?中年男士怎么都这样?结果等到课后一聚会我发现,这些同学遇到一起,感情非常深,商学院同学一个月上一次课,大家都事业有成,都有共同语言,在课间经常交流一下,所以慢慢结成了很深的友谊。
结果一旦一聚会,一到上课聚会的时候,下课了喝酒,高兴,一个月聚一次,喝酒怎么喝?抬来一箱冰啤酒,开了以后,一箱啤酒一碰就往下喝,这还不伤阳气吗?冰啤酒是冰凉的水直接进入到体内,这对体内是多大的冲击,脾胃受得了吗?脾胃是内脏、脏器,它平时要保持正常体温去运行的,您非往里边灌好多冰啤酒,结果它的温度下降,它的功能就会减退。
这样长此以往,阳气受伤了,脾胃阳气受伤,脾肾阳气受伤,一点点往下来,到脾肾阳气受伤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这种慢性腹泻,这种慢性腹泻,一坐凉板凳肚子疼,腹泻了;早晨起来起早点,出去一走,冷风一吹,腹泻了;吃点凉东西,吃点凉菜吃完了,又腹泻了,为什么?阳气受伤了,这个时候再混合点热在里边,邪热,阳气受伤以后,功能低下,有时候邪热在里边就开始滋生了,所以到最后往往是寒热错杂,但是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往往是以阳气受伤为先的,所以慢性腹泻里边,相当比例的人是平时饮食不节,吃的寒凉的东西吃多了导致的受伤,这就是不懂得“冲气以为和”的道理。
我们平时就要了解“冲气以为和”的道理,“冲气以为和”并不是阴阳是死的,一比一比例放那,不是的,而是在动态中,不断地涌动中,保持一种平和的状态,这叫“冲气以为和”。我们人生如果能学点国学知识、中医知识,能够经常有这种意识,我的阳有点弱了,补一补阳,阴有点虚了,我就补补阴,总保持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您的身体好了,那是自己的福分。朋友们,这些道理我们是要学习的。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我是用中医的道理来给大家分析了一下老子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理。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前边我们第四十二章讲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了世界的起源,我们这个世界怎么来的。
今天讲的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话什么意思呢?老子说这世界上所有的事,万物都是负阴抱着阳,“负”背负的负,背负阴,抱着阳。大家奇怪了,老子为什么就不说抱着阴,背着阳呢?为什么叫背着阴,抱着阳呢?我们一点点来解释这个话。首先我们看这个“负”是什么意思?这个背负的负,“负”最早是凭借的意思,恃以为功,有恃无恐的“恃”,当什么讲呢?当凭借、依靠讲。“负阴”什么意思呢?阴是基础,依靠这个阴;“抱阳”是拥抱,抱着一团阳气。
在我们人体来说,人体后背属什么?后背属阳,我们经络里面阳经走到后背,肚子是什么?肚子腹面,属阴,我们阴经走在前边。大家说这不是负阳而抱阴了吗?不是,您的身体里边儿后背是阳,前边阴,但是阳对应外边儿对应是阴,所以它背的是阴。然后你腹部的经络属阴,那么对着外边,外边你抱着应该是阳,因为阴阳相对应。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解释,但是其实老子这句话我们也不能这么太严格去追究,实际这个“负”和“抱”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负和抱,负是侍,依靠的意思;抱是包裹的意思。这个负和抱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讲的是阴阳互相合在一起,我们看的八卦图,八卦图阴阳互生抱在一起,像两条鱼一样,这就是万物阴阳相合的这么一个格局。
“冲气以为和”什么意思?阴阳在一起互相冲击、互相涌摇、交汇,合成一种冲气,冲和之气。也就是说他们在一起平衡然后形成一组有生机的气,大家一定要记住,冲和之气这词,这词就老子这来的“冲气以为和”。冲当什么讲呢?当涌摇讲,“涌”是水涌动的涌,“摇”是摇动的摇。什么意思呢?是它是动的,生生不息的动。然后阴阳二气生生不息的动,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形成新的气,这是一种有生机的气,我们万物就是这么构成的,所以进入一种在动态中平衡的状态,这叫“冲和之气”。这在中国古代文化里边随处可见,一讲到冲和之气,冲气以为和,大家都引用老子这话。
就这两句话,我们能学习到什么?我们能学习到阴阳平衡,我们说阴阳平衡说得很简单,但是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就不懂得阴阳平衡的道理。阴阳在动态中保持平衡,各位记住“动态”这个词不是一成不变的,你看这冲气,它气实际上是像云一样涌动的,两个气不断的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状态。这叫“冲气以为和”。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一但不懂得“冲气以为和”,保持冲和的道理,我们就会进入阴阳失衡的状态。比如说我们有时候有些不良行为会伤阴。举个例子北京大望路以前有个商场叫星光百货,我不知道现在在不在,据说已经换名了。那个地下商场,地下一层全是美食,我印象特别深,这事过了这么多年我都记得。几年前我有一次去地下商场吃饭,我吃饭的时候,看见它那里边有个店叫麻辣香锅,大家把菜买来了,在大厅里面吃,因为有好多桌子。
然后我看一对年轻的恋人吃饭,给我印象深刻,什么样呢?那个男孩瘦瘦的,就在那瞪着眼睛看着女朋友吃,为什么?我估计他吃两口就饱了,他的胃口有限或者他压根伸不上筷子,那他女朋友什么样?我当时一看,真有豪气,这女孩面前摆了两盆,因为麻辣香锅是用不锈钢的盆,那种小锅来盛的,一锅里边是麻辣香锅,里边各种东西麻辣以后炒过的放那儿,另一锅是麻辣的水煮鱼,这姑娘吃的状态那叫香,甩开腮帮子,颠开大牙,两盆来回儿吃,男朋友在对面看着她。
我觉得那个场景真的很滑稽,我想这个女孩这么能吃,胃口这么好,到底长什么样呢?我往那仔细一看,我告诉大家什么模样,满脸红色的大疙瘩,真的挺惨的,我当时心里就想,都这样了,还这么吃麻辣的,您说为什么?因为这麻辣的东西是馨香的、温热之性的,你要适当吃点还可以,比如说你湿气重了,你吃点,振奋阳气,把湿气去掉。如果阴要是不足了,你还要往里吃,天天麻辣香锅,两盆两盆这么吃,就会伤阴,因为它是温热的、辛辣的,会伤阴,阴是属于静的、润的那种液体类的物质,物质基础是阴,它会伤阴,因为你的机能会亢奋,亢奋以后消耗更多的阴,所以阴不足以后就会出现皮肤问题。
还有其它问题,手脚心热、晚上睡觉盗汗、失眠、烦燥、大便干燥等等很多问题,但是这姑娘表现出来,我一看这满脸的红疙瘩,就这种状态还吃,为什么?她就不懂“冲气以为和”的道理,保持阴阳平衡才行,不保持阴阳平衡,你偏重一方,不是“冲气以为和”,叫“冲气以为胜”,一个胜另外一个,所以这是不懂道理。这种是过分用热的去伤了阴,没有保持阴阳平衡,类似的还有什么?比如说熬夜、天天晚上玩游戏,看手机朋友圈,也伤阴,因为这时候夜里阴要开始滋生,阳休息,开始阴气用事,您过度消耗它是不行的等等。
还有另外一个类型就是过度伤阳,过度伤阳的人特别多,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男女都有,先讲女孩的例子,有一次坐飞机,天挺冷的,大秋天的,我看见一女孩,这女孩的衣服真是很奇怪,长袖牛仔服,这个衣服太怪了,长袖的,到腰、到肋骨下边这就没了,一直到腰那空白的,露着腰在外边,下边穿一牛仔裤,您说这衣服太奇怪了,袖子把胳膊遮的好好的,把腰露外面了,这女孩身材还挺好的,走路腰那么美,扭来扭去在机场走,我在后边观察,我看周边路过的男士,每一个人都多看两眼,每个人都看,我心里话每个人都夸她,这身材真好,扭来扭去的,但是我觉得大家都夸您漂亮,可是大家认识您吗?不认识,不认识您夸您漂亮这事对您有用吗?没用,因为又不认识您,夸您又有什么用?大家回头坐飞机各走各的,所以大家就是说您好也没用,这真是无我利他,舍己利人,为什么?我就爱冻着,大家看着美就好,叫舍己为人。
上了飞机坐我前面几排,我看整个飞行过程中,这个女孩俩手抱着肚子,您说她冷不冷?她也冷,为了美,我豁出来了,您说大冷天,阳气受不受伤?受伤,所以这样的女孩某一天一定会找中医去,为什么?自己身体出了问题,月经量少,肚子疼,子宫肌瘤等等问题出来了,受寒了。这样的人特别多,现在中医有一大部分的患者,女性就是这么受寒得的,这是为了美丽损失自己的健康,尤其损伤自己的阳气,这又是不懂“冲气以为和”的道理,她把阳伤掉,让自己阴胜,总是怕冷,身体阴寒凝聚,出各种问题,所以这就是不懂阴阳平衡的道理。
男士也很多,比如说,很多男士喝啤酒喜欢喝冰啤酒,我曾经给一商学院讲课,讲课之前,男士们下边私下纷纷问我,罗老师我私下问您一个问题,耽误您两分钟时间,您说我慢性腹泻怎么办?我经常闹肚子,一凉就闹肚子,过一会儿又来一个同学,老师我私下问您一个问题,你说我经常闹肚子怎么办?问的都是一个问题,五六个同学问我一个问题,就是我经常闹肚子怎么办?我说为什么呢?中年男士怎么都这样?结果等到课后一聚会我发现,这些同学遇到一起,感情非常深,商学院同学一个月上一次课,大家都事业有成,都有共同语言,在课间经常交流一下,所以慢慢结成了很深的友谊。
结果一旦一聚会,一到上课聚会的时候,下课了喝酒,高兴,一个月聚一次,喝酒怎么喝?抬来一箱冰啤酒,开了以后,一箱啤酒一碰就往下喝,这还不伤阳气吗?冰啤酒是冰凉的水直接进入到体内,这对体内是多大的冲击,脾胃受得了吗?脾胃是内脏、脏器,它平时要保持正常体温去运行的,您非往里边灌好多冰啤酒,结果它的温度下降,它的功能就会减退。
这样长此以往,阳气受伤了,脾胃阳气受伤,脾肾阳气受伤,一点点往下来,到脾肾阳气受伤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这种慢性腹泻,这种慢性腹泻,一坐凉板凳肚子疼,腹泻了;早晨起来起早点,出去一走,冷风一吹,腹泻了;吃点凉东西,吃点凉菜吃完了,又腹泻了,为什么?阳气受伤了,这个时候再混合点热在里边,邪热,阳气受伤以后,功能低下,有时候邪热在里边就开始滋生了,所以到最后往往是寒热错杂,但是这个病是怎么来的?往往是以阳气受伤为先的,所以慢性腹泻里边,相当比例的人是平时饮食不节,吃的寒凉的东西吃多了导致的受伤,这就是不懂得“冲气以为和”的道理。
我们平时就要了解“冲气以为和”的道理,“冲气以为和”并不是阴阳是死的,一比一比例放那,不是的,而是在动态中,不断地涌动中,保持一种平和的状态,这叫“冲气以为和”。我们人生如果能学点国学知识、中医知识,能够经常有这种意识,我的阳有点弱了,补一补阳,阴有点虚了,我就补补阴,总保持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您的身体好了,那是自己的福分。朋友们,这些道理我们是要学习的。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我是用中医的道理来给大家分析了一下老子讲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理。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调好肠胃百病消》: 一本家庭必备的健康书
还记得2021年时,我正饱受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的困扰,经历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治疗。从那时起我开始重视肠胃健康,在无意间读到了李博医生第一本科普肠胃书《胃靠养,肠靠清》,像读故事一样读完,令我耳目一新,才发现原来讲疾病的书还可以这么有趣。
后来我便成为了李博医生的粉丝,2021年读了第二本《胃靠养,肠靠清2》,曾经为这两本写下书评。从李博医生笔下看到了消化科门诊的各种故事,消除了我对胃肠慢性病的焦虑,了解了各种胃肠病与生活习性甚至情绪压力的关系,也学习了一些呵护胃肠健康的生活理念。
《胃靠养,肠靠清》——一本读出人生感悟的书
《胃靠养,肠靠清2》——一本讲故事的健康书
这几年间,李博医生以访问学者赴日本京都大学深造,发起了“甫寸医基金公益项目“,新冠疫情发生后又持续投身抗疫支援工作,接着在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做医疗志愿者……。这样忙碌的工作之余,李博医生依然笔耕不辍,今年5月又出版了新书, 胃肠科普故事书的第三本——《调好肠胃百病消》。
拿到李博医生的签名新书,满心欢喜期待又有怎样的新故事。翻开书便被开头吸引了——
口臭、打呼噜、爱放屁……。这些不都是身边常见困扰么?难道也都和胃肠病有关系? 一般人可能不会因为这些小毛病专门去看医生,殊不知原来背后都是有隐情故事的。
《调好肠胃百病消》一如李博医生的科普书风格,故事是生动的,阅读是愉悦的,而道理依然是深刻的,收获也是颇丰的。就像化身故事中不同主人公,和一位亲切的医生朋友交谈,他不仅给你看病诊断,还细致分析导致疾病的背后缘由;不仅给你开药方,还循循善诱教导健康生活的理念。
字里行间,处处感受到温情与关怀。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当生病跑医院看医生、诊疗吃药已经够麻烦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看书呢?
在这几年间,随着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广泛应用,中药对于治疗慢性疾病、调整生活习性、增强人体免疫力方面的功效,越来越被大众所认知。我的切身感受是,身边有很多人开始对中医药感兴趣,不一定是因为治病,而是为了遵循中医的养生理念。
《调好肠胃百病消》书中引用了一句话, 一盎司的预防大于一磅的治疗。 想要预防疾病,就得了解疾病的成因。比如在“做人底气太足可不好”的案例里,知道了吃饭太快容易将空气带到身体里,形成不正常的气体,从而产生屁。书中后面还说了,若长期吃饭快,吃烫饭,会大大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的风险。看别人的故事,更有说服力。
看书的好处还不止如此。靠网络搜索是便捷的,但获取到的碎片信息往往并不可靠。不然,为何“百度上说……“会成为最惹怒医生的话语呢。但看书不同,阅读可以帮助获得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这套胃肠书籍读下来,会让自己具备基础的胃肠知识,对病情有基本把握。这样和医生对话时可以避免常识误区,能有效地向医生询问高质量问题,更有利于医患和谐关系。
看书还有一个好处,知识可以减少焦虑,这话一点都不假。比如从书中了解到幽门螺杆菌的测试方法、传染途径和治疗方式。感染者就像揣着地图,心中有数,安心地好好配合治疗,克服心理上的不安也会帮助克服服药期间身体上的不适。再比如,一听到做胃镜都会觉得难受抗拒,但是当从书中知道了胃镜的种类,每一种的优缺点,就能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从心理上消除了恐惧。
“ 上医治未病 ” ,读一本好书然后践行健康理念,是规避疾病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医生将他的心血和经验都写在了书里,很多来不及开口问医生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所以,阅读是非常好的方式,帮助提升健康认知。
书中说,胃肠是第二大脑。胃肠不仅是消化器官,它还和大脑与神经系统息息相关。
“气都气饱了” “气得胃疼”“吓得屁滚尿流”……这些都形象地描绘了情绪刺激下人体的胃肠也相应出现某些应激反应。在《调好肠胃百病消》书里,具体体现在一个个用户故事里就是——
有位患者小伙,多方治疗消化不良没有效果,没有其它疾病,经诊断主要是因为精神因素引起的消化不良,包括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恐惧都是诱因。
书上说, 70% 的消化疾病都和人们的思虑相关。 究其原因还是胃肠与大脑的关系,焦虑紧张,副交感神经长期受到抑制,肠胃蠕动便会受阻,就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也是典型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肠道疾病。人在应激情绪下,脑促使胃肠的蠕动变快或者变慢,引起腹泻或者便秘。据书中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疾病, 比如帕金森及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患,都被发现与胃肠运动及肠道菌群相关。这也充分说明,胃肠与大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更不可思议的是,家长的控制与关注过高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消化功能。父母亲控制欲越强,干涉得越多,小朋友消化不良的情况可能越严重。
胃肠和大脑的关系如此紧密,所以有时候不是在治疗身体的疾病,而是需要根治心病,疗愈情绪。
“祝你吃得好、拉得爽,睡得香”,这是一句多么朴素的生活祝语。偏偏是最简单的吃拉与睡觉,困扰了不少人。
想要拉出健康的大便也不容易,有人是便秘,有人是大便偏稀不成形。书中将健康的大便称为“茶色宝石”。若每天得到珍贵的“茶色宝石”,就可以拥有自由的思想和快乐的情绪。
书中还教我们 辨识大便“三看”,看颜色、看便纸、看化验,便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身体的病变情况。 尤其对于有大便带血的人,通过简单的判断便可以得知是表面的痔疮,还是肠道疾病,还是更远端的消化道出血。
这些也是生活的智慧啊。中医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讲的就是人体新陈代谢。
“胃不合则卧不安“,中医古语里早就说明了,消化系统的健康程度也会影响睡眠。 吃太多或吃太少,人体阴阳失调,就会失眠多梦。胃肠不好,思虑就不停息,神经兴奋,很难入眠。“被肠胃病折磨得彻夜难眠”的故事里,作者分别根据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不同症状给出了治疗方案,以及“甫寸养胃助眠法”。
睡觉和吃饭看似普通,但其实是决定幸福质量的人生大事。有一个健康的胃肠,排泄通畅,睡眠质量好,也代表放下了人生的很多烦恼事。这呼应了书名《调好肠胃百病消》。
四、为什么我们会犯上“现代湿困病”?
李博医生在第一本《胃靠养肠靠清》里解释了“上火“,在《调好肠胃百病消》新书里,又解释了“湿气”。这些都是中医里抽象的概念。但是李博医生运用西医的辩证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解释得生动易懂。
他把“上火“比喻为身体的免疫系统与病原体对抗的过程,如果这个激烈交锋的过程中病原体被清除了,就不会生病”上火“,否则上火愈演愈烈。这个交锋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地方,如果战场在嘴里,那战败的后果就是急性口腔溃疡。
而“湿气”是体内一种没有及时排出的浊气。这个浊气游走在五脏六腑的经络之中,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影响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
暴饮暴食,重口味的食物、压力大、缺乏锻炼……都是造成湿气重的原因。湿气阻滞,人会感觉到头重脚轻、肢体困重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糖稀。现代人还没有追求到诗和远方,就已经犯上了“现代湿困病”。
书里有个“久治不愈的年轻小姑娘”,她连续看病吃药却没有达到效果,体内“湿气”还越来越重。医生看她的朋友圈,才发现她一边治病还一边保持熬夜和胡吃海喝的生活节奏。在医生一顿劈头盖脸的教育后,她才恍然大悟。因此,调理胃肠更是要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让身体里的“火”趋于平衡的力量,“湿气”也无处停滞。针对“现代湿困病”,书中给出了全面的解法,还贴心附上了“甫寸健脾化湿轻身茶”。
在后序中提到一位特殊患者,因为患上萎缩性胃炎打算放弃胎儿,是医生的专业让她有了信心,更是医者的悲悯仁心,化解了她的心结,最后决定放弃手术,选择生下了孩子。这是一个医患共建下的温情故事。
这本书围绕不同的人群讲了许多故事。 预防疾病的知识,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疾病共处的平和乐观,都在一个个故事里。 书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暂时放下手机,细嚼慢咽、好好吃一顿饭;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锻炼身体,平和心态。这不仅是在调理胃肠,更是在治愈身心。
我在李博医生的前两本《胃靠养肠靠清》里不仅学到了健康知识,还读出了人生感悟与反思。而这本新书《调好肠胃百病消》,让我进一步领悟到 好肠胃是好身体的底子,是与大脑情绪双向连接的开关,是消除身体百病的密码。 懂得这点,不仅能帮助自己,还能帮助身边的人,这实为一本家庭必读的健康书籍。
后来我便成为了李博医生的粉丝,2021年读了第二本《胃靠养,肠靠清2》,曾经为这两本写下书评。从李博医生笔下看到了消化科门诊的各种故事,消除了我对胃肠慢性病的焦虑,了解了各种胃肠病与生活习性甚至情绪压力的关系,也学习了一些呵护胃肠健康的生活理念。
《胃靠养,肠靠清》——一本读出人生感悟的书
《胃靠养,肠靠清2》——一本讲故事的健康书
这几年间,李博医生以访问学者赴日本京都大学深造,发起了“甫寸医基金公益项目“,新冠疫情发生后又持续投身抗疫支援工作,接着在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做医疗志愿者……。这样忙碌的工作之余,李博医生依然笔耕不辍,今年5月又出版了新书, 胃肠科普故事书的第三本——《调好肠胃百病消》。
拿到李博医生的签名新书,满心欢喜期待又有怎样的新故事。翻开书便被开头吸引了——
口臭、打呼噜、爱放屁……。这些不都是身边常见困扰么?难道也都和胃肠病有关系? 一般人可能不会因为这些小毛病专门去看医生,殊不知原来背后都是有隐情故事的。
《调好肠胃百病消》一如李博医生的科普书风格,故事是生动的,阅读是愉悦的,而道理依然是深刻的,收获也是颇丰的。就像化身故事中不同主人公,和一位亲切的医生朋友交谈,他不仅给你看病诊断,还细致分析导致疾病的背后缘由;不仅给你开药方,还循循善诱教导健康生活的理念。
字里行间,处处感受到温情与关怀。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当生病跑医院看医生、诊疗吃药已经够麻烦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看书呢?
在这几年间,随着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广泛应用,中药对于治疗慢性疾病、调整生活习性、增强人体免疫力方面的功效,越来越被大众所认知。我的切身感受是,身边有很多人开始对中医药感兴趣,不一定是因为治病,而是为了遵循中医的养生理念。
《调好肠胃百病消》书中引用了一句话, 一盎司的预防大于一磅的治疗。 想要预防疾病,就得了解疾病的成因。比如在“做人底气太足可不好”的案例里,知道了吃饭太快容易将空气带到身体里,形成不正常的气体,从而产生屁。书中后面还说了,若长期吃饭快,吃烫饭,会大大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的风险。看别人的故事,更有说服力。
看书的好处还不止如此。靠网络搜索是便捷的,但获取到的碎片信息往往并不可靠。不然,为何“百度上说……“会成为最惹怒医生的话语呢。但看书不同,阅读可以帮助获得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这套胃肠书籍读下来,会让自己具备基础的胃肠知识,对病情有基本把握。这样和医生对话时可以避免常识误区,能有效地向医生询问高质量问题,更有利于医患和谐关系。
看书还有一个好处,知识可以减少焦虑,这话一点都不假。比如从书中了解到幽门螺杆菌的测试方法、传染途径和治疗方式。感染者就像揣着地图,心中有数,安心地好好配合治疗,克服心理上的不安也会帮助克服服药期间身体上的不适。再比如,一听到做胃镜都会觉得难受抗拒,但是当从书中知道了胃镜的种类,每一种的优缺点,就能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从心理上消除了恐惧。
“ 上医治未病 ” ,读一本好书然后践行健康理念,是规避疾病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医生将他的心血和经验都写在了书里,很多来不及开口问医生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所以,阅读是非常好的方式,帮助提升健康认知。
书中说,胃肠是第二大脑。胃肠不仅是消化器官,它还和大脑与神经系统息息相关。
“气都气饱了” “气得胃疼”“吓得屁滚尿流”……这些都形象地描绘了情绪刺激下人体的胃肠也相应出现某些应激反应。在《调好肠胃百病消》书里,具体体现在一个个用户故事里就是——
有位患者小伙,多方治疗消化不良没有效果,没有其它疾病,经诊断主要是因为精神因素引起的消化不良,包括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甚至恐惧都是诱因。
书上说, 70% 的消化疾病都和人们的思虑相关。 究其原因还是胃肠与大脑的关系,焦虑紧张,副交感神经长期受到抑制,肠胃蠕动便会受阻,就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也是典型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肠道疾病。人在应激情绪下,脑促使胃肠的蠕动变快或者变慢,引起腹泻或者便秘。据书中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疾病, 比如帕金森及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患,都被发现与胃肠运动及肠道菌群相关。这也充分说明,胃肠与大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更不可思议的是,家长的控制与关注过高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消化功能。父母亲控制欲越强,干涉得越多,小朋友消化不良的情况可能越严重。
胃肠和大脑的关系如此紧密,所以有时候不是在治疗身体的疾病,而是需要根治心病,疗愈情绪。
“祝你吃得好、拉得爽,睡得香”,这是一句多么朴素的生活祝语。偏偏是最简单的吃拉与睡觉,困扰了不少人。
想要拉出健康的大便也不容易,有人是便秘,有人是大便偏稀不成形。书中将健康的大便称为“茶色宝石”。若每天得到珍贵的“茶色宝石”,就可以拥有自由的思想和快乐的情绪。
书中还教我们 辨识大便“三看”,看颜色、看便纸、看化验,便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身体的病变情况。 尤其对于有大便带血的人,通过简单的判断便可以得知是表面的痔疮,还是肠道疾病,还是更远端的消化道出血。
这些也是生活的智慧啊。中医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讲的就是人体新陈代谢。
“胃不合则卧不安“,中医古语里早就说明了,消化系统的健康程度也会影响睡眠。 吃太多或吃太少,人体阴阳失调,就会失眠多梦。胃肠不好,思虑就不停息,神经兴奋,很难入眠。“被肠胃病折磨得彻夜难眠”的故事里,作者分别根据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不同症状给出了治疗方案,以及“甫寸养胃助眠法”。
睡觉和吃饭看似普通,但其实是决定幸福质量的人生大事。有一个健康的胃肠,排泄通畅,睡眠质量好,也代表放下了人生的很多烦恼事。这呼应了书名《调好肠胃百病消》。
四、为什么我们会犯上“现代湿困病”?
李博医生在第一本《胃靠养肠靠清》里解释了“上火“,在《调好肠胃百病消》新书里,又解释了“湿气”。这些都是中医里抽象的概念。但是李博医生运用西医的辩证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解释得生动易懂。
他把“上火“比喻为身体的免疫系统与病原体对抗的过程,如果这个激烈交锋的过程中病原体被清除了,就不会生病”上火“,否则上火愈演愈烈。这个交锋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地方,如果战场在嘴里,那战败的后果就是急性口腔溃疡。
而“湿气”是体内一种没有及时排出的浊气。这个浊气游走在五脏六腑的经络之中,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影响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
暴饮暴食,重口味的食物、压力大、缺乏锻炼……都是造成湿气重的原因。湿气阻滞,人会感觉到头重脚轻、肢体困重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糖稀。现代人还没有追求到诗和远方,就已经犯上了“现代湿困病”。
书里有个“久治不愈的年轻小姑娘”,她连续看病吃药却没有达到效果,体内“湿气”还越来越重。医生看她的朋友圈,才发现她一边治病还一边保持熬夜和胡吃海喝的生活节奏。在医生一顿劈头盖脸的教育后,她才恍然大悟。因此,调理胃肠更是要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让身体里的“火”趋于平衡的力量,“湿气”也无处停滞。针对“现代湿困病”,书中给出了全面的解法,还贴心附上了“甫寸健脾化湿轻身茶”。
在后序中提到一位特殊患者,因为患上萎缩性胃炎打算放弃胎儿,是医生的专业让她有了信心,更是医者的悲悯仁心,化解了她的心结,最后决定放弃手术,选择生下了孩子。这是一个医患共建下的温情故事。
这本书围绕不同的人群讲了许多故事。 预防疾病的知识,战胜疾病的信心,与疾病共处的平和乐观,都在一个个故事里。 书中的点点滴滴都在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暂时放下手机,细嚼慢咽、好好吃一顿饭;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锻炼身体,平和心态。这不仅是在调理胃肠,更是在治愈身心。
我在李博医生的前两本《胃靠养肠靠清》里不仅学到了健康知识,还读出了人生感悟与反思。而这本新书《调好肠胃百病消》,让我进一步领悟到 好肠胃是好身体的底子,是与大脑情绪双向连接的开关,是消除身体百病的密码。 懂得这点,不仅能帮助自己,还能帮助身边的人,这实为一本家庭必读的健康书籍。
本文标题: 阴阳一调百病消读后感(罗大伦的养生经)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15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