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一篇读后感(《童年的秘密》通用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

发布时间: 2025-02-25 19:30: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刚刚读完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对于幼儿的教育及心理发展,以及蒙氏教育来说,这本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就...

童年的秘密一篇读后感(《童年的秘密》通用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刚刚读完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对于幼儿的教育及心理发展,以及蒙氏教育来说,这本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就像我曾经说的那样,要致敬经典,但不能把经典照搬来用。

首先必须要说的就是作者本人——玛利亚·蒙台梭利。她的名号很多,但她在意大利医学史上可以说是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医生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而她享誉全球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以及在1949、1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

她的伟大和她的成就来源于那个时代,作者1870年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父亲是军人,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她是家中独女。

1870年,在我国正是清朝同治九年,那时的中国,清王朝正处于衰落的时候,各种力量交织。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蒙台梭利9岁的时候,冯特才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

蒙台梭利的学习经历先是攻读数学,而后学习生物,之后攻读医学,那个时代的意大利女人学习医学她是第一人,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要说它是意大利医学史上第一位女医生。

1886年,26岁的蒙台梭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并且开始了她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的工作,这为她后来创立蒙氏教育奠定了基础。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这也是蒙氏教育的“试验田”,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素材,但是是否具有相关的统计学支撑,我没有找到相关基础资料。

1934年,《童年的秘密》出版,也就是她创办的第一所“儿童之家”后27年,这本书面世了。这期间,心理学,应该说是科学心理学,也在缓慢的向前发展。而蒙台梭利通过观察法,对儿童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了儿童发展的一些规律。当然,这些规律,有些可能偏颇,有些却已经被证实了,而且成为了我们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

蒙台梭利,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作为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回到《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先说说自己的总体感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宗教哲学类的书,里面的内容给我个人的感觉是充斥着大量的哲学思辨,有些晦涩。同时,还有很多的宗教经典的引用,如果不了解西方宗教经典,读起来也是很费脑子。前面,提到了作者的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作者本身对这些内容的涉猎和熟悉可想而知。

再回到书的框架上,这本书一共三个大部分,分别是精神胚胎;新教育和儿童与社会。

吸引我读下去的是开篇的话——“所有的成人都应受到指责,因为他们不理解儿童,总是在爱和牺牲等名义的伪装下潜意识的压抑儿童,阻碍儿童的成长发展,而且总是和儿童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这句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而且是惊的我一身冷汗,因为在面对子女的教育上,我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压抑儿童”和“矛盾冲突”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

第一大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是在批判成人,并提出了“精神胚胎”的概念,认为儿童有极大的可塑性,成人需要依照儿童的天赋和自然属性来养育他们,但是成人却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只是阻碍作用。这和同时期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不同,与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有重叠的部分。之后作者提出了儿童具有敏感期和内部秩序感,这在后期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第二大部分新教育中,作者提到了教师的任务,蒙氏教法、儿童心理偏差等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去除成人世界的东西,安排放置符合儿童身高比例的物品,剔除教师们内心的障碍(也就是教师要找寻到自己内心的缺点),从而实现“不教而教”的目的。

第三大部分是儿童与社会。作者将工作划分为成人的工作和儿童的工作,成人在工作中追求效率,儿童在工作中则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成为他们自己,进而被社会化成为真正地社会人。对于成人而言,作者认为成人应该转变思想观念,不要认为陪伴孩子是浪费时间,而是通过陪伴向孩子们学习。

这就是我看完这本书的一些印象,说实话有很多观点是值得赞赏和认同的,毕竟在哪个时代背景下,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需要勇气的。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鞭策,虽然是向经典致敬,但是其中的一些段落确实深刻的触动着我的内心,而且也打开了我看待世界的另一扇窗。

比如:“在19世纪,也就是夏科所处的时代,精神病学研究已经发现了潜意识的存在……后来,弗洛伊德独辟蹊径开始了对潜意识的研究……可以说,正是通过对精神病人的分析、研究与治疗,弗洛伊德推演出了他的心理学理论。”我完全懵B了,在我的知识结构中弗洛伊德和潜意识是划等号的,然而通过查证才发现,夏科是弗洛伊德的老师,弗洛伊德只是把潜意识淋漓极致的展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而不是他发现的潜意识。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给了我一顿鞭挞。书中说“家长们只关心孩子通过考试,尽可能学得快点,好为他们省时间省钱。家长们根本不关心学习本身,也不关心获得更多的文化,只是响应社会的号召履行自己的义务罢了。他们认为这项义务是个沉重的负担,而且浪费钱。所以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他们进入社会的通行证。”看看当代的我们,一直叫喊着为了孩子好,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最终却是蒙台梭利在上个世纪就指出了家长们内心深处的毒瘤,我们只是想省事省钱,好让孩子尽早连滚带爬的进入社会,以减轻我们自己的负担。

再一方面,作者在上个世纪就开始鞭打当代教育了。“现代教育对这些野蛮的行为作了巧妙的改进,它源自学校和家庭合作教育的理论,该理论的原理之一就是联合学校和家庭共同惩罚和折磨学生。在学校受罚的儿童回家必须向父亲交代自己的错误,这样父亲就可以同教师一起惩罚责备他。然后孩子被迫把父亲的便条带到学校,以证明他已经向另一个‘刽子手’——他原则上和孩子受到的迫害相关——交代过自己的罪行了。这样一来,儿童就遭殃了。”现实就是当代的教育,尤其是儿童的学校教育,家庭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和学校一起压榨孩子们稀少的自由空间。而我们却乐此不疲,叫喊着是为了孩子好,即使部分家长怨声载道,却也不敢直接指责学校。

纵观这本书,其实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面对儿童的成长,家长们应该学会观察、学会引导,更要学会等待,从而给孩子们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孩子们完成他们该有的社会化程序。

朦胧间,还有一个感觉,感觉有一个老太太在上个世纪便已经洞察了儿童教育的残酷面,她曾疾呼“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口号,但后来她站在那里,默默的注视着,祈祷着成人转变思想,俯下身子,仔细观察并发现儿童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这本书书告诉我们父母和教师,认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除生理的发展外,幼儿心理的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因为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了个性,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又颇具代表性的例子,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儿童,了解儿童心理,从而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大人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甚至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可往往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成人们却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的、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还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但其中可悲的是,每个长大成人之后总会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并用对待成人的标准去教育自己的小孩,让孩子常被爱的名义伤害。这种错误往往会落到儿童的身上,并给他们带来伤害,但儿童却要承受因我们的错误而造成的后果,所以有的人用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有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愿我们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老师。懂得和理解孩子,把他们当做一名具有独立原则的大人对待尊重。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

笔记--①成人不理解儿童,总是在与爱与牺牲等名义或伪装下潜意识地压抑儿童,阻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总是与儿童处于矛盾冲突之下

②儿童是成人之父

③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

④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⑤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但精神分析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为大家带来《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欢迎阅读。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一】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一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儿童,帮助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

  此外,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孩子。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事实上,孩子们都在控诉这样的生活,可家长却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让儿童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该尽最多的努力帮助孩子创建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文【二】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这本书研究了六岁以下儿童的心理发展及特点,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分析了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对于刚刚接触幼教行业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开始了解儿童教育,让我去理解儿童、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对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概念:“敏感期”。这是儿童学习的最适宜时期。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的获得各种能力。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的最好最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环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成人往往会低估甚至忽视儿童敏感期的作用。很多孩子从进幼儿园开始,一切时间都被家长掌握,学外语、学音乐、学舞蹈,等等,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机,但是很多时候收到的效果甚微。这足以反映家长们其实并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以及对其的忽视。成人如果不了解孩子,不顾孩子的需要与发展特点,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教育孩子,那么,不管成人花多少钱、费多大劲,结果都有可能是徒劳无用的。

  当然也有些家长过于信奉敏感期,以至于采取一些拔苗助长的举动。例如在语言发展敏感期内,孩子的语言学习显得轻松、快捷,但这决不意味着灌输得越多越好,或者说是无限量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灌输几门外语等,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

  总体看来,这本书首先大力的批判了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提倡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同时对儿童心灵的秘密进行了探索,促使人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而且,本书也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尤其是对像我一样的门外汉来说,大量举例也使得这本书更加易读、易懂。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很多,让以前从未接触过幼儿教育的我突然对这门学问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认真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使得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从而成长为一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成年人。

  

   我精心推荐

本文标题: 童年的秘密一篇读后感(《童年的秘密》通用优秀读后感范文三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04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250字大全篇(读后感250字作文)伊林书的故事读后感(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