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摆排阵读后感?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继普希金之后的又一高峰,一生都在思考俄罗斯的出路问题,最后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离家出走,他的作品代表了“...
父亲摆排阵读后感?
父亲的画面读后感
或许父亲没有母亲那样能言善辩,也没有母亲温柔体贴,但他严肃的爱与母爱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爱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精彩逗人的表演,拥有的只是流入我们心底的那股暖流。 父亲是阳阳儿时的滑梯,从父亲的腿上上来下去,一遍又一遍,百玩不厌;父亲的怀抱是他的游乐场,他常常躲在父亲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里面有银白色的长毛,很温暖,很舒服。小时候,我的游乐场是爸爸的肩,骑在爸爸的肩上,去碰电灯泡,再把妈妈叫过来,自以为了不起地幼稚地说:“妈妈,看,我高得能碰到电灯炮了。""妈妈着急的对我招招手说:“下来下来,别整天围着你爸,让他歇会儿。""然后,我就爬到妈妈背上,让妈妈驮。 每一位父亲都是最疼爱自己的子女的。每到夏天,就有蚊子到处飞,“嗡嗡”的声音吵得人难以入眠,每到这时阳阳的父亲就要去“献血”,他走去阳阳的房间,然后等蚊子来叮他。纹子吃饱了,喝足了,正准备凯旋而归时,“啪”的一巴掌,毁灭了蚊子的希望。阳阳看了很奇怪,便问他:“你为什么等它吸完了才打它?”爸爸捏捏阳阳的脸说:“等它吃饱了,就不太飞得动了,才打得住,打到了就不会再去叮你了。"阳阳听了这话,心中又是感动又是心疼,父亲竟然为了自己不顾一切,要知道世界上的多种疾病都是由蚊子传播的。要是夫亲为了自己而病倒的话,该怎么办?
父亲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父亲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父亲读后感1父亲的爱,是那巍峨的大山;父亲的爱,是那醇醇的烈酒;父亲的爱,是寒冬里一把遮风挡雨的伞;父亲的爱,是长夜中一盏燃起光亮的灯。
在秋假中我读了《父亲》一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13岁时迷恋甲壳虫乐队,要去参加比赛。可没有音响,又没有钱,不过同往常一样,父亲总有办法实现他的愿望,那就是和儿子一起做。参加比赛那天,竞争者对他的音响很是注意,当他坦白招认这是自己和父亲自制时,他们不屑的眼神变的十分羡慕。最后,虽然他们乐队最终没能获奖,但他获得了真正的“胜利”,那就是亲情,音响有价,亲情却是无价的。
是啊,每当我有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总是耐心的教我,他给我的感觉像天,广阔得能让我自由的飞翔;他给我的感觉像地,博大得可以让我放心依偎。更多的是给我和妈妈一个家,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一个充满爱的港湾。
是啊,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的时候,爸爸甚至比我还高兴,一件事要宣传好几遍,有时候,我埋怨他的嘴像大喇叭,不过他好像没听见似的,还沉浸在喜悦之中。
每当我不乖,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看,被你爸宠的!”是的,爸爸是很宠我,但决不是妈妈说的溺爱。因为爸爸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责备,什么时候可以玩笑。
父亲,您的爱像是被埋在很深很深的水里。你不像母亲,有那么多的美誉。从古至今,有多少赞美您的歌,有多少赞美您的佳句。您总是那么默默无闻。父亲,我们伟大的父亲,您为了家,为了妻子,为了一家老小操碎了心。
有一首3岁小孩都会唱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我觉得应该改一改。世上真的只有妈妈一个人对我们好吗?不,父亲,父亲和母亲一样好!
父亲读后感2寒假里,我读了《父亲》这篇文章。文中讲的是一位即将逝去的老人躺在医院里,终于见到了远方的儿子,我心中是何等的安慰。老人和军人一直在医院中互相传递着希望与力量,父子之情是深似海洋啊!我都感动得流泪了。可是当老人离开人世后,军人却从容地说老人不是他的父亲!我诧异万分:一直坐在病床边悉心照料老人的军人,不是老人真正的儿子!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老人在临死前军人充当了他的儿子。这位军人是多么善良,他的品格是多么高尚啊!
然而,生活中也有象这位军人一样,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也很多。在1996年的泰国,有一位妇女,一天她去收废品,不小心被根铁棍砸伤,昏倒在乡间小路上,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玩耍时看见了她,小男孩看着头破血流的妇女,果断地背起她,一步一步走到乡村医院,他对护士说:“护士小姐,请救救她……”说着,便疲惫地躺在了地上……事后,护士问小男孩:“她是你的母亲吗?”男孩说:“不,我不认识她。”这位男孩的事迹在泰国传开了,不少人称赞小男孩乐于助人。没错,男孩和军人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军人如此,孩子也如此,他们都有着美好的心灵,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人,他们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路过十字路口,远远地看见一位老人吃力地拉着装满货物的板车上坡,突然,颠簸中的货物翻倒了,板车一咕噜滑了下去,老人也摔倒在地上,我连忙跑过去,扶起老人,帮他装好货物,又拉着板车把老人送到了家,老人感激不尽,夸我是雷锋式的好少年,我心里顿时像吃了蜜一样甜。
一个人心里想着别人,总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心真情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甘愿给别人付出真情与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勇于奉献,热爱生活的善良的人。
“人间真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献给他人一份爱心,留给自己一个春天,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单,只要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真情可以到永远。
愿生活中处处开满真、美、善的鲜花!
父亲读后感3我在写这篇读后感之前,从没有读过《父亲》这篇文章,但是对于《背影》,我印象深刻。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慈祥、温和,又沧桑衰老,是我对于《父亲》全部的想象。
芃是一个大孩子了,我一直对他过于严格,自认为这都是爱,可是结果是,他并没有变得如我想象的那样。在别人眼中,他应该很优秀了,可是为什么我总是不满意呢?这一定是我太吹毛求疵。芃在所有老师眼中都是优秀而缺乏自信,后者让我总是自责,我太不成熟了,以至于我的幼稚和任性伤害了他。
芃很久以前就开始读梁晓声的《父亲》一书,并且在班级上朗诵过。妻说到这件事情时,引以为豪,而我却觉得被挂在了他们的班级上展览一般,很不舒服。偶尔翻阅了一下这本书,看到梁晓声笔下的父亲是那样粗暴、自私和封建,我的心不断下沉,无可奈何。
我同芃一起写过一次亲子共读,成绩不错。孩子要上初三了,我想用心写一写,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记录。芃长大了,不爱说话,不爱表达,脾气很大,这让我很揪心。想起他很喜欢《父亲》这本书,我提议,我们的亲子共读就选它。芃一口答应了。我还没有好好读过《父亲》;这本书不厚,打开扉页,《父亲》只是这本书中的一篇短篇小说。我翻了几页,马上皱起了眉头,压力山大。
我爱我的父亲。他是普通的庄稼汉,普通到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他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坚忍不拔,他跟我相处的点点滴滴,幸福甜蜜,往事一下子涌上心头,我想写他。可是梁晓声笔下的《父亲》确是相反的格调,让人怨恨、鄙视和逃避。我无法读下去了,开始后悔最初的草率和义气用事。我该怎样用一种矛盾的心理去写品读梁晓声的父亲,去赞美我的父亲,去告诉芃儿该如何把握人生?一想到这些我就迷糊,就想拖延和逃避。可是时间很快过去了,暑假要结束了,我必须做出选择。
有一天傍晚,我冲芃儿发了脾气。妻很生气,我后来心里充满了自责。躺在地垫上,我一口气看完了《父亲》这篇小说,如同一个晚上经历了几十年的坎坷和磨难。“父亲”走了,梁晓声成熟了,而我也终于完成了这个暑假的心愿——“读完一本书”。
开始写读后感是在一个下午,湿热难当,没有开空调。《父亲》开始部分的家庭纷争和沉重气氛,严重影响了我的情绪,所以,我的读后感里充满了排斥、反感和批评,认为这篇文章不应该给少年儿童阅读,因为他们不了解那个年代,没有吃苦耐劳的经历,无法理解父辈的艰辛和挣扎,娇嫩而胆小。文章写了不到2段,我便写不下去了,文笔的格调错了,太意气用事了,这不是亲子共读,反而成了怨妇的唠叨。我不能这样写。所以,我关了电脑,同老婆说,我写不下去了,必须改写别的题目,然后同芃商量。芃说,“随便,写什么都可以,书架上的.书我都读完了”。他很随意的说着,让我心里更是没了分寸。
上班,下班。这期间我已经写了几篇别的杂文,可是,读后感仿佛一扇石门,充满诱惑又十分沉重。我无法静下心来选择或者阅读一本新的书籍;脑海里一直在构思着《父亲》的意境,这让我无法好好休息。终于,我又打开了原来的存档,接着写《父亲》如何反省和成熟起来,如何用心良苦和劳碌一生,“父亲”对于家族的传承和生命的延续,是怎样的意义…… 由于文章被耽搁了很久,所以,前后出现不连贯和内容重复,后来,不得不一再改写,最后,请妻子帮忙阅读、建议、更改。“读后感”最后终于定稿了,因为改写了太多遍,我都害怕再次打开那个文档。
然后告诉芃,我写完了,还是《父亲》的读后感,让他快点写他的那一篇。芃儿说,早就写好了,存在了某个U盘里。他不愿让我看,所以保存得很严实,以至于最后没有找到存放他那篇文章的U盘。我看着他们母子两个翻箱倒柜,真是又气又笑。
无奈,他找出原来打草稿的本子,在电脑上又敲了一遍。我想,这种默写一定没有原来的文章有深度、有意境、有味道。他敲好了,便让妈妈往邮箱里发,却不愿让我阅读或者修改。害羞、隐秘、敏感、好强,这也许是花季少年们固有的习惯吧。我尊重他的意见,然后,汇总了我和他的文档,发到他们班级的邮箱里。
通过阅读《父亲》这部小说并写作读后感,让我战胜了自己的倔强、固执、偏见和冲动,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父与子,用全部的身心去记录和诉说心语,希望有一天,这些文字可以帮助芃儿读懂“父亲”,更好把握好自己的明天。
父亲读后感4父亲,一个最熟悉的词,可是在作者的心里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碰撞出了刻骨铭心的温柔。就像一朵洁白的蔷薇,静静的、倔强的,圣洁的就像是天使。
七岁,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宠爱的小心肝,可是,过早尝试了丧父痛苦的孩子,心都被冰冻起来了。
继父无私的爱感化了她,即使这个孩子是最不懂事的,是最恨他的,是拒他于千里之外的;她看着继父的背影泪眼模糊,即使父亲曾经吼过她,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农民……可是,这又何妨呢?在亲情面前,这些终究会灰飞烟灭!
“这个小家伙叫我爷,我最高兴了。”
“我终于等到最小的来看我了。”
“留着你自己吃吧,我不愿意吃。”
……
一句句喃喃的话语,充满了疼爱,溢满了欣慰,是啊,这是如蜜浸过的、天籁般的声音。
现在的孩子们在父亲的臂弯里幸福地成长,可是,有没有想过,你为父亲做了什么?倒过一杯茶吗,扫过一次地吗,还是会握着他粗糙的双手泪如泉涌?
如果一次也没有,那么现在就开始吧!亲情永远不老,但是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亲情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如果母爱是一支盛开的百合,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气,那么父爱就是一朵白蔷薇,纯净无言。向来只知道歌颂母爱的伟大,可谁又明白父爱的含蓄。父爱这词平凡,可这种爱不平凡!
父爱像是一本书,年幼的儿女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了之后,再重新打开这本书,才能读懂父亲的那颗真诚的心。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读完《父亲》后,我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这样的震撼说不白,道不明,但是留在心头的,是阵阵心酸和丝丝甜蜜……
父亲读后感5一九四八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船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的胸口。人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青……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道:“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察觉。
这个故事,我是流着泪读完的。原来世界上有一种可以感动死神的爱,那就是父爱。
读了《父亲》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您平时怎样关心我,鼓励我…… 在我生病住院的时候,您时刻关心我,当我的体温稍有上升,您就显得焦虑不安,当我体温不变或稍有下降您就喜笑颜开,十天过去了,病魔从我的身上逃走了,我拉着您的手发现您一脸的疲惫,双眼充满了血丝。 我是一个胆小的女孩,您为了锻炼我的胆量,带我带窗前的一棵大柳树下,教我爬树,在您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了上去。我坐在高高的树杈上,心里充满了喜悦,为我自己能爬上这样高的大树而自豪,也为平时在地上看不到的风景而兴奋。就在我激动的得意忘形时,您对我说:“妹妹你怎么下来呀!”我看着地面突然变得害怕起来,刚才的激动和兴奋荡然无存,我害怕了,我胆怯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您又对我说:“妹妹,不要慌,要冷静,要动脑筋!”我还是想不出一点办法,脑子里除了害怕还是害怕……您看着我六神无主的样子,给我说了几种下树的方法,我觉得这些方法都好可我都不敢采纳,您最后还是决定我的脚踩在您的脚上,一步一步的挪下来。
在下树的过程中我又慌又怕,您一直鼓励我,您对我说:“遇事要冷静,不能急,要多动脑子想办法。” 虽然《父亲》这篇文章中的父亲是以延长生命来表达父亲对小女孩的爱,而您是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来表达,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我感受到了您对我的爱,我和小女孩都一样幸福。
父亲 读后感
父亲已离开我很多年了,但是脑海里父亲的很多事却就像是发生在昨天,是那么的记忆犹新,我想我这一生也不会忘记的!
父亲是在我十三岁那年去世的,我还记得那天中午我放学回家从一个认识的妇人口中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情景,我能肯定的是她的脸上流露出同情,但那时,或许是我对生命所蕴涵的意义还不甚了解,我不知这是为什么?我现在还能记得在当时我放学路过的菜地旁边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喉咙仿佛一下就被什么东西哽住了?我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回到家,没有见到我的妈妈,听我的邻居----一位在文革时被打成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徐爷爷说,你的妈妈已去了你父亲去世的那个地方了。
父亲是在我大姑妈家休假时由于过度熬夜而导致突发心肌梗塞,又因抢救不及时而去世的。我也记不清我是怎样的到了我姑妈家的,我和我的哥哥姐姐一起参加了我父亲的葬礼,妈妈的悲痛是无法言说的,整座山林都沉浸在伤悲与凄惨之中。在整个下葬的过程中我都没有说出一句话,到了最后盖棺的时候,妈妈哭咽着让我给父亲跪下嗑头,妈妈说:勇儿呀,你再也看不到你的伯伯了(小时候我叫我的父亲是伯伯)。我平生第一次尝到了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滋味!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从妈妈的对父亲的进述中我得知了父亲是在十二岁的那年就去了成都混迹,他做过学徒,理发,后来开了门市,再后来又因沉迷赌博而输光一切,待到了当时的结婚年龄回到我奶奶家时,已是一贫如洗,没有谁会正眼看他了,但我的母亲没有看不起他,而是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力量与勇气,在他们婚后有了我的大姐之后,我的父亲再一次的去了成都,这次他进了铁路局,成为了一名乘务员,这在当时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一门职业了,
父亲的敬业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至今仍在我所从事的领域中影响着我的工作态度。我在十岁左右的时候到过他所在的单位,还跟他一起出车,父亲在单位里的人缘极好,他的同事们都戏叫他金鱼,(因为父亲的眼球有点突出,像金鱼的眼睛),他的同事也都非常喜欢我,叫我小金鱼,其中有一个姓朱,父亲有时开玩笑叫他猪儿,还有一个叫曹伯伯,这两个人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在与父亲出车的时候,我就手拿两个小的折叠式的板凳,父亲就手提一根梯子,我还记得当时的铁路工人的制服是蓝色的衣服与裤子,帽子也是蓝色的,帽子的正中中别了一个红色五星,五星的中央是铁路的标志----一个人字,象征人民的铁路,还有两根铁轨,一根枕木。由于当时父亲所跑的车是闷罐车,火车每到一个站时,就要把梯子放下来,搭在车厢门上,让下车的旅客顺梯而下,让上火车的旅客顺梯而上,遇到年龄大的还有行动不便的旅客父亲还要用手搀扶着上下。父亲的这些工作态度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将来的工作!
父亲在休假时酷爱钓鱼,他总是叫我在他要回来的前一天给挖好蚯蚓,第二天就叫我与他一道去钓鱼,父亲在我的眼里算是一个钓鱼高手了,他善于寻找哪里会有鱼,即使在水流很急的地方也能钓到鱼,真是让我高兴不已。有一次,我们走了很远,我都很累了,但父亲却是兴致盎然,到了中午可能有二三点钟的时候,父亲问我饿了吗?我说饿了,然后父亲就掏出了两块钱叫我到最近的商店去买上饼子来充饥,我在心里喜滋滋的,我也给了父亲一份。
但父亲的钓鱼的高超的技巧并没有能留传于我,这一点让我的哥哥学了个正着。而我呢,则从父亲的身上遗传到了他喜欢下棋与看书的因子,我记得在家里父亲有好多的书籍,像:封神榜,三国演义,岳飞全传,水浒传,还有七侠五义。还有数不清的关于下棋的古谱。这些都为我的性格与爱好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离开我的哥姐还有我的妈妈二十三年了,但我一刻也不曾忘记他的音容笑貌,严厉中透着仁慈,敦厚中不乏睿智。在妈妈的像框中有一张父亲与妈妈在他们年轻时的照片,父亲看上去很英俊。还有几张是父亲在去世前一年曹伯伯来我们家时用他带的相机给我们全家照的像,父亲笑的非常开心,我常凝视着,就仿佛父亲在天上凝视着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