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读后感(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

发布时间: 2025-02-13 09:19:2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南京南京观后感《南京南京》读后感思路可以围绕沉重的主题去写,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的一个过程,最后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正文:今天看完《南京南京》...

南京人读后感(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读后感思路可以围绕沉重的主题去写,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的一个过程,最后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正文:

今天看完《南京南京》,心情很沉重,五味杂陈,电影全程都是以黑白的画面呈现,1937那一年,日本人占领南京,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被俘虏。

陆剑雄协同战友对日军进行激烈的枪战,但是以他们微弱而顽强抵抗最后还是被压制了,女教师姜淑云倾尽全力救更多的中国同胞,然而还是被控制,不甘屈辱,要求日本人角川杀了她。

贝拉的秘书唐先生,委曲求全,为了保护家人而做出了错误选择,为此也付出了代价。舞女小江,女性的外壳下注入了一份刚强。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角川,他虽然是日本人同样也是杀害中国人,但是他看过了很多人,事之后,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有好几刻,我眼泪不自觉的冒出每一帧都是惨无人道,足以让各种铭记这段悲惨历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场景搭建

为了还原真实的南京城,剧组在长春斥资3000多万,复原了南京这座800亩的废墟城池。标明了南京城应有的结构,大小比例、房屋的位置等,于是剧组将重要场景的位置确定并一一还原。

由于资金限制,剧组没能复原一个更大的南京,也没能如早期绘制的效果图那般,拍摄一幅南京城的俯瞰画面 。而为了片中枪声的制作,主创花了一年的时间做了仔细考证,并搭建了一个"声音实验场。

南京南京电影读后感

南京南京电影读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从技术上讲,确实算得上中国电影的进步代表,曹郁的摄影我尤其喜欢,音乐也不错,演员的表演也个个出彩——但仍也不能回避它的价值观有问题,我不知道这样的问题该安在导演头上,还是中国制片方甚至是电影审查机关的头上,《南京!南京!》能过审,而且还是“2009年建国60周年推荐影片”,可我在电影院看了两遍却一点儿也找不到它应成为“推荐影片”的原因,倒是觉得日本的电影审查机关应把它列为“推荐影片”——不过,话说回来,《南京!南京!》里的角川正雄现象,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刚刚爆发不足半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起)就有日本兵在南京因为杀了中国人而自责地开枪自杀,这可能被日本人看成是对武士道精神的侮辱,有所谓的专家不是说,《南京!南京!》里所有的影像都是有当时的历史素材做依据吗?那我就想问问,角川自杀那个画面,历史上的依据在哪里?

  确实有一些日本鬼子因为在南京和中国犯下太大罪行而自责甚至可能为了赎罪自杀的事,但有史可查的,全都是在战后,《东史郎日记》我也通篇读过,老头子确实在真心忏悔,但就是忏悔到东史郎的程度,他亦没有选择以自杀以向中国人民谢罪。

  所以,角川正雄的自杀,实在是《南京!南京!》的一个大败笔,败到电影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

  所谓的普世或者普适价值,并不是指全世界只有一种价值观,而是互相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南京!南京!》选择了一个以参战和参屠日本兵的视角展示那段大屠杀史实的电影方式,但那个日本兵的骨子里却流着中国人的迂腐、矫情和自恋的血,您拍屁股想想,如果《南京!南京!》里的角川可以成为一种侵华日军的典型,日本人能在其后中国呆上8年吗?恐怕8个月都呆不足吧。

   《南京南京》观后感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

南京大屠杀作文读后感

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这是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在70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它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这便是后来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深入探究此事,写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南京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屠杀》(中文译本为《南京大屠杀》)。这本书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全面严谨地论述并分析,是一本极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对提醒世人勿忘这次亘古未闻的空前惨剧,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作用。
   日本人对南京的洗劫,是一个可怕的事件。集体屠杀士兵、杀缪并强暴数十万平民,兽行的发生违背了所有的全部战争法则与惯例。如果就其残忍程度与暴虐规模来说,也是世界历史上此类事件中排最前面的。
   南京大屠杀一直保持一个模糊时间的状态,不同于在日本出现的原子弹爆炸,或是在欧洲上演的犹太人的大屠杀。南京屠城的恐怖景象,事实上很少被亚洲之外的人们所知晓。正因为如此,许多日本的政治家、大学教师以及工业界的领袖们,他们不顾大量事实的存在,死死地一口咬定,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过。他们不想让西方国家知道他们丑恶的罪行,于是,他们开始了对历史别有用心的歪曲。他们数十年来系统地从他们的教科书中,肃清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参考书目,搬走了展览馆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销毁原始的资源资料,而且从大众文化中去除任何有关此次大屠杀的痕迹。
 
  任何想使记录不会掺水的尝试,必须遮住阳光,于是就见不到作为一个民族,在面对整个这一时期他们行为纪录的时候,日本人在想尽办法安排、培育和维护他们的集体“健忘症”。他们还在精心培育的神话中,把国家的角色伪装起来,声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受害者,而不是战火煽起人。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原子弹,造成日本人民的大恐怖,帮助这种神话调换真相。
    但是,想想看,我们难道就没有错吗?  
  在一次被俘虏的过程中,我们有一支很强的武力——超过两个日本团,为什么一点也不曾尝试抵抗,就轻而易举地变成了俘虏?这么多部队的长官,他们都跑哪里去了。两个日本的军团,在我们7000名俘虏已经被解除了武装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决定奋起反抗,他们的部队就会消灭的!为什么我们不发起反抗?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投降?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逃避!
 
  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这天大的耻辱啊!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请关注南京大屠杀读后感栏目。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一】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耻辱,也是在日本历史书上最黑暗的一个篇章。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上海保卫战中失利,日军直奔南京。原本平安祥和的中国首都南京一下被日军先锋队的炮火扰乱。

  在日军从上海进军南京的时候,一路打,一路杀。遇到村庄的时候乱杀无辜百姓。他们把抓来的男人做苦工,照理来说已经够残酷的了,他们还把做完苦工的男人成群结队得五花大绑,拖到江边用机枪扫射,有的幸免没死,军校们就用军刀刺死他们。有两个军官遇到人就砍,还在比赛谁杀的多。

  当时,美国因发现日军的炮火已紧逼南京,所以派大量的船只来把居南京的外国人统统接走。只有一小部分有爱民族的善心的外国人留了下来。留下来的人与日本申请建立安全区,但日本军不同意。

  随后日本摄影师来到,竟不拍日本人滥杀无辜,强奸妇女,而拍把一些糖果分给中国人吃,以此给全世界人民造成假象:日本是善待中国人。中国人却不知情,只顾把肚子填饱。日本竟然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来换取全世界人民的信赖,难道他们不觉得自己已经昧了良心了么!

  最后统计,日本人从上海到南京,用不同的手段,包括枪决、活埋、刀刺共计杀了30多万人,共引发强奸案件共2万多起。现在,日本人修建了敬国神社,认为20世纪发生的南京大屠杀纯属中国人的编造和虚构,并把那历史教科书最黑暗的一章撕掉,焚毁。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二】

  随着低沉悲壮的话音,电影《南京大屠杀》落幕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的轰炸机群疯狂地轰炸了南京。此刻间,南京到处是火海,到处血流成河,到处是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当天下午,日本军的铁蹄踏进了南京城,他们像野兽一样窜进了总统府的屋顶时,我的心在嚎叫,我的血在沸腾,气愤得不由捏紧了小拳头,恨不得一拳把他们打倒在地。看到他们降下了青天白日旗,升起了狗皮膏药般的太阳旗,我真恨不得向那日本侵略军大吼一声:'这儿是我们的中国南京,不是你们的日本东京,不是你们想来撒野就能来的地方!你们从哪儿来就滚到哪儿去吧!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日本鬼子一进南京,就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你看他们杀人的手段多残酷:他们用刺刀挑死连乳牙也没长全的婴儿;他们用火把一个老百姓装在麻袋里,扎紧绳子,浇上汽油烧;他们还集体枪杀,活埋等罪恶手段屠杀了三十多万中国同胞。

  这些杀人不眨眼的绘子手,一边杀人,一边装出'好人'的模样在无耻地宣扬;给你们最'民主'的待遇,给你们带来'繁荣昌盛'的春天。为了欺骗世界人民,他们千方百计想毁灭用鲜血写下的杀人罪证。这是一帮卑鄙无耻的团伙!这是一个罪恶的冬天!

  电影看完了,内心的感慨也说了,世界也和平了。可最使我担心的是:想不到五十年后的今天,在日本总有一部分反华分子公然否认了日本曾经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历史,否认了在南京屠杀了三十多万中国人的事实。但是我坚信,反华分子的下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中日两国人民要做好邻居、好伙伴,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心愿,谁也阻止不了的历史潮流!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三】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看完《南京大屠杀》的心情,应该是失去理智的愤怒吧!我不想用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些曾经深深伤害中华民族的人,因为那样只会显得我们比他们更加的鄙陋;或说他们不配糟蹋中国文字,用中国文字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是浪费!我沉默,确切的说应该是愤怒到了极点!

  姑且抛开他们的教育不讲,即使再变态的教育灌输,也不至于杀人成魔,忘记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吧!我不想评价像裕仁天皇这样霸道的统治者是怎样指使一帮庸民做坏事的,只要为人,总该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吧?飞机,大炮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废铁;而人呢,那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良知,真的可以被使命抑制或邪恶所替代吗?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良知,有一颗柔软的心,而我不想去说谁谁谁失去了良知或心。因为一个民族失去了良知,那将是多么的恐怖。

  我当然也明白不能一昧的强调别人的过错,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当时中国武器足够先进的话,领导人足够机智的话,结果应该会不一样吧?完全可以威风凛凛,大义凛然的昂起头,大声的告诉他们:'我们不接受侵犯!'然而当时我们多少会有些底气不足吧! 牢记历史,振兴中华。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少年的我们,有义务与责任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总有一天,中国会让所有国家和平相处,平等相待。战争的硝烟,该远离这颗美丽的星球。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篇1

  当看到日本鬼子的长刀插进中华民族的胸膛时,我的心快要碎了;当看到侵略者以杀人取乐的场面,我为之愤怒!为什么,为什么日本人要侵略中华民族,为什么要杀人灭口?仅仅是为了杀人取乐吗?

  永远忘不了1937年12月13日,日本的轰炸机群疯狂地轰炸南京。顷刻间,南京到处是火海,到处血流成河,到处是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一进南京,鬼子们就实行了“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

  你看他们一个个,让我感到这根本就是一群禽兽不如的家伙!瞧,一个鬼子手提中国人的头颅,站在死人堆里,脸上是面无表情,但不难看出,这是自豪!这是“灿烂”的微笑!

  让我更愤怒的是,日本的高级首领到现在还在对日军侵华的事实感到朦朦胧胧。在他们的课本中,压根儿就从未出现过“侵略”二字;他们说“日军侵华”这件事根本就是虚伪的。难道,难道我们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们,都是假的?难道我们30多万被日军集体枪杀,死不瞑目的人们都是白白牺牲的吗?

  电影看完了,我想:我不会做个背叛祖国的人,会时刻铭记我是一个中国人,要铭记国耻,做个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人。虽然,如今的中、日两国做了好邻居、好伙伴,并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心愿,但永远不能忘记这段日军侵华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篇2

  本书详细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是如何发生的、在南京发生了哪些暴行、拉贝等人对难民的救援、对历史的反思及检讨。作为一个沉重的故事,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被翻译成15种文字,让许多普通人知道了这件事。

  看了知乎的问题,说这本书作为史料存在一些事实错误,成为日本“虚构派”和“中间派”攻击的对象,甚至抓住其中错误大做文章,使得我们在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既不能不提,又不能讲太多,免得自相矛盾……

  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想要把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沉重的历史事件写出来而没有错误,是很难的。一位老师曾经说,源流辨析就是要说清楚盐是怎么咸的。这话乍一听很矛盾,细想之下又确实是这样。许多学者在说清楚上,搞了大量备注和前言后绪,写了许多普通人读起来很吃力的书,这些书不存在事实错误,可是读到的人很少,影响力也就小。所以,私以为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普通读者了解这一事件,尤其作者用英语写作,让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普通人了解该事件,这也是许多学术论文达不到的。在阅读的时候保持思考,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辩证的看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篇3

  暑假中,我带着沉重的心情看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震惊了,日本士兵的种种暴行使我不能容忍。更让我愤怒不已的是,在这场大浩劫过去之后,日本却极力想掩盖历史的真相。

  在南京大屠杀中,有无数平民,战士被残忍杀害。日本士兵、军官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行为规范,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行动。在大屠杀行动中,日本竟用飞机在安全区上空洒下无数海报,海报上写着:快回家里,给饭吃。信赖日本军人,可得救助。还画着一幅画:一个满脸堆笑的年轻日本士兵,一手抱着一个中国小女孩,一手把一桶米给她的母亲,边上父亲的手里还捧着糖。于是,无数中国平民回到自己家中,可迎接他们的不是粮食和什么笑容可掬的日本士兵,而是一挺挺机关枪,我不禁为那些听信谣言的平民叹息,也对日本士兵的奸诈手段感到厌恶。

  日本不仅在中国屠杀,在他们自己国内的学校里,老师也在给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有一位老师让一个日本小男孩解剖一直青蛙,男孩被吓哭了,老师却说:“一只烂青蛙有什么好哭的,再说了,你以后还要杀中国佬呢!”

  更有很多日本人对中国南京历史的无知,其中有一人回答:“南京是什么?一个朝代吗?”

  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祖先经历过的一切,不忘南京的血战……珍爱和平,开创祖国的未来。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篇4

  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全书。心情好沉重,以至于看一个章节要缓上几天…………读者尤是如此,那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沉重也是翻了好多倍吧。

  在南京和朋友去过几次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影像和书面资料看了触目惊心,但对于南京大屠杀,我始终知之甚少,毕竟历史课本上,我单单记住了被屠害的人数多达30万。

  感谢张纯如,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大屠杀的资料写出这本沉甸甸的书,让我对这个事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同情那些惨遭杀害的人,尤其是看到那些我熟悉的街道地名,心里更加难受,无法想象!!我敬佩那些伸出援手的外籍人士,是他们解救了许多人并竭力保护他们免于再次伤害。然而,我也感到深深的失望,对临阵撤逃,弃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国民党军队失望,对顺从地被押送到屠杀场的青壮年男子的失望(我总是想,如果有人出来反抗,群众集结起来一起抵御日军,结果会不会好一点……)。战后日军不仅赔偿还篡改史实,真的不能忍。明明是一场有预谋的征战,从小的军国主义的仇恨教育,人性早已扭曲。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呢?这不是该体现大度善良的时候啊,为什么不要赔偿,为什么没有给灾难中的幸存者多点关心多点爱…沉默啊,哎,历史已成历史,但没法原谅。

  愿世界和平!

本文标题: 南京人读后感(南京大屠杀读后感7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89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课外书读后感大全40(课外书的读后感)书看完要写读后感吗(有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就写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