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读后感100字(《国史大纲》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4-16 20:21: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2

《国史大纲》读后感,《国史大纲》是一本简要的中国通史,跟我们之前读过的《中国史纲要》有一点相似,但二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在一个地方,从目录我们就可...

国史大纲读后感100字(《国史大纲》读后感)

《国史大纲》读后感

  《国史大纲》是一本简要的中国通史,跟我们之前读过的《中国史纲要》有一点相似,但二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在一个地方,从目录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史纲要》着重讲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包括这一时期的衣食住行;而《国史大纲》则更为严肃,围绕一朝政治,兴起灭亡。

  另外,作者的文风也截然不同,《中国史纲要》的作者翦伯赞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每个时期有代表的地方都会自然地提及,并配以实例和自己的讲述,像一本历史故事一样;而《国史大纲》完成于抗战年代,所以书中字字透露出了作者钱穆的忧患情绪,他像一个历史的诉说者,把最主干的部分立在那里,用迫切的话语唤醒人们去改变,更加醒目,更加清晰。

  例如书中有一段钱穆痛切警示国人的话语:国人懒于探寻国史真谛,而勇于依据他人之说,因而肆意破坏,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他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必须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读到这里仿佛感觉到,这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政治书了。读它的收获不在于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概况和特点,对问题的分析、对精神的培养、对当今的.警示恐怕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更大收获。

  有人说近现代史有许多大家,但要真想读,就读钱穆。这句话我很赞同,虽说之前也看过《中国史纲要》,虽然同是中国通史,但带给我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同样是关于历史的介绍,从钱穆的介绍中,我们除去历史,还能得到更多关于哲学、政治、价值之类的东西,他是一个真正关注学术的人,真正学养深厚,融会贯通,他把对中华民族的热忱记录于纸背,用历史作为嘴巴,讲出心底的感情,讲明未来的政治。

  价值决定人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一个人拥有怎样的人生。钱穆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学术深厚,态度也端正,只有学品人品都值得夸赞的人才可以称作大家,在我心中,钱穆是这样的一位大家,我读他的思想,渴望从中获取一丝的领悟,渴望受到他一丝的影响。

中国通史读后感100字

 《中国通史》读书心得
  尽管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向前,我们很多的过往历史,古人伟事皆已随风而逝。唯有留下那千古的佳话,耐人推敲的故事,影响社会发展的种种往事经过着这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依然让人缅怀,让人推敲,让人追味------常言道:以古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一读史书,今时今日的我们无疑可以从中收获到不少的精神食粮!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在赏鉴着历史的时候,我们更不难发现历史的记载同样有着不同的形式分享。有板有眼地据史记载的;推理延伸地分析讲述的;引经据典地品评一二的!不同的形式史书有着不同的阅读切入点研读。根据着不同的阅读需求,读者们也会有选择地查看对应类型的史书。而此刻我所要分享的便是今日来我真不断翻看的一套中国历史的读本书籍----《中国通史》。
  《中国通历》以上,中,下三个分册的形式加以推出。而全书确切而言其实又是由三位不同的史学大家张荫麟,吕思勉和蒋廷黻引经据典,更结合着近现代公认的史学大家的史料分享为依据,独一无二地编写集结而成了这样一套耐读的《中国通史》。博采而众长,引经据典而又有发挥和突破,分享剖析而又有探讨和琢磨----引领着书外的读者走入一个中国过去的探寻之路。一如本身编辑推荐的:“五千年时间长河,发散的观察视角,一以贯之的传承。”尤其是在时下这个注重国学,尊重历史的时代,这样的一部深入浅出记载中国历史的著作无疑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通篇的翻阅,我觉得这套史书有着它的亮点所在。尽管书中记载的历史也许我们在以往的史书中也曾有阅读一二,但是我更觉得本套丛书的经典在于它更是将各个阶段的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关联进行了有伸缩性的分享和解析。原本读史就是为了开拓视野,用一个发展性的,阶段性的动态社会历史有机地串联剖析。《中国通史》一书着实出彩地将一个更为生动的,有着真实画面感的历史犹如影片般逐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相较于以往很多的历史类读本,我觉得看这套丛书除了更多地有了深刻的直击感受,更多的还是那种身不由己地动容。历史于书中已经突破,且超越了文字的记载,历史于书中更多的是有着真人,真事,真佐证的那份证实。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份真,所以身为读者的我翻看书时总是不知不觉地仿佛置身于相关的历史情节。细细地翻阅《中国通史》,我们还不难发现的是书中有着大量篇幅的古文穿插,历史画面介入。这样的分享无疑让整个历史的刻画和描述多了不少的生动有趣性。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就事论事,而是那种由此及彼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交相辉映,由此更牵引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向和变迁。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00字左右)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 *** 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 *** 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 *** 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 *** 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 *** 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 *** 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

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

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 ***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 *** ,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 *** 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 *** 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

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 *** 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 *** 作为中国的合法 *** ,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

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 。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 *** 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 *** 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本文标题: 国史大纲读后感100字(《国史大纲》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49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什么读后感五年级500个字以上(五年级优秀读后感作文500字5篇)读后感(幸福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