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读后感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他的英名早已传遍了世界的千山万水。他以博大的气概和伟大的英...
郑和远航读后感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他的英名早已传遍了世界的千山万水。他以博大的气概和伟大的英勇精神,带领明朝庞大的船队,载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历经千辛万苦七次出使西洋,共用了整整28年时间,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经到达过非洲的红海一带,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人数最多、行动范围最广的远洋航行活动。他沿途一路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文明礼貌带到了落后的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地区,它的影响深远,使明朝与海外各国广泛建交,发展了多种形式的海外贸易,是中国外交史上历史性的突破,那里至今还保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印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次没有侵略的远航,这可比哥伦布的远航强多了。
郑和这位海之骄子,奋斗在海上,成功在海上,最终也殉职在海上。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每当我们面对着浩瀚的大海,每当我们发出深切的呼唤时,总能想起郑和那载着文明的金碧辉煌的大船,浩浩荡荡地行驶在大海上的壮观景象,他的一切丰功伟绩流传千古、他的百折不饶、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世人。“海强则国强,海静则国宁。”郑和让一个和平、强大、雍容大度的礼仪之邦—中国从海洋中崛起。也正是郑和开拓进取精神指引下,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航海事业中,他是多么伟大啊!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应该向郑和学习,以他为榜样,学习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做时代的先锋人。我还梦想着将来能做一名友好使者,把友谊、和平、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郑和这位海之骄子,奋斗在海上,成功在海上,最终也殉职在海上。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每当我们面对着浩瀚的大海,每当我们发出深切的呼唤时,总能想起郑和那载着文明的金碧辉煌的大船,浩浩荡荡地行驶在大海上的壮观景象,他的一切丰功伟绩流传千古、他的百折不饶、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世人。“海强则国强,海静则国宁。”郑和让一个和平、强大、雍容大度的礼仪之邦—中国从海洋中崛起。也正是郑和开拓进取精神指引下,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航海事业中,他是多么伟大啊!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应该向郑和学习,以他为榜样,学习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做时代的先锋人。我还梦想着将来能做一名友好使者,把友谊、和平、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郑和远航的读后感主要写什么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的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以下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内容,只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即可。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个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很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下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内容,只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即可。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个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很灵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郑和远航的读后感怎么写啊~~~~~~~~~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谢了~~~~~~~~~~~~我急用郑和远航:东方文明中的世界主义(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02月01日 13:56 舰船知识网络版
郑和家族目睹并经历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盛衰,10代人生死,从布哈拉到古里,象一部世界迁移的史诗。郑和远航结合阿拉伯世界的航海传统、贸易精神与中华帝国的政治武功是整个东方民族海上冒险的一次辉煌总结。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中亚布哈拉的普化力国王或教长所非尔,率5000多人和5000多匹驼马来中国朝贡,并申请归诚。神宗封他为宁彝候。五世孙赛典赤赡思丁赶上伟
大的忽必烈时代,被封为咸阳王,驻镇滇南。他为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半穆斯林半蒙古人的名字:马伯颜,马表示默哈穆德,伯颜则跟那位攻陷南宋首都临安的蒙古将领伯颜的名字一样。马伯颜的儿子曾去麦加朝圣,人称马哈只。哈只是伊斯兰教中对去麦加朝圣者的尊称。1482年,洪武皇帝出兵平定梁王。这场战役间,受人尊敬的布哈拉裔香客蒙难,他11岁的儿子成为许多被明军掳走的儿童之一。20年后,我们再看到这个孩子时,他已成为永乐皇帝宫中一名显赫的大内太监,名叫郑和。这个名字是皇帝赐给他的, 其中有苦难,也有荣华。
布哈拉的所非尔是郑和的十世祖。他的家族从一个外国人变成在中国的色目人再变成地道的中国人。1405年, 当雄心勃勃的永乐皇帝脑子里闪现遣使出洋的念头时, 他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郑和。他是他身边的亲信,家世上又有世界主义色彩。在一个安土重迁、尊农抑商的民族中,似乎只有番属的后代才能够四处游荡。他们追逐世间的利益也追逐风中的黄沙、海上的浪涛,他们是辛伯达的后代,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从布哈拉到古里。
陆上的布哈拉犹如海上的古里,都是丝绸之路上的万商聚会之地。从所非尔赶着驼马领着族人从布哈拉出发到郑和在古里去世,郑和家族10代人生生死死,象一部世界迁移的史诗。所非尔的时代,中亚是亚欧大陆的通道,许多条商路穿行在沙漠与绿洲、高山与草原间,撒马尔罕、布哈拉都是繁华的大城市,汇集各路商贾各色商品。1220年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帝国,繁华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变成一片废墟。蒙古统治期间,这些商路城市又迅速复兴,马可•波罗路过布哈拉的时候,发现它是“整个波斯最美丽的城市”。蒙古帝国衰落,察合台汗国不过是个强盗窝点,中亚战乱频仍,统治者朝立暮覆,帖木耳是个天才的残暴土匪。
他知道定居者需要和平,游牧者需要战争,于是他就对内实行和平,对外不断发动战争。他征服了从地中海到巴尔喀什湖的广大地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了最后一次繁荣。撒马尔罕成了世界之都,布哈拉城里有来自波斯、印度、俄罗斯、中国的商人,最大的商队有1000峰骆驼。然而,这已是最后的辉煌。帖木耳之后政治分裂与宗教分裂再次切断了这条古老的商路,而且再也没有恢复起当年的显赫。世界格局变了,东西交通转到海上。大陆战乱割据,南海道丝绸之路在这期间飞速发展,洲际贸易从重建的埃及亚历山大港一直到中国的泉州。郑和开始远航的时候,已不是南海道丝绸之路贸易高峰的开始,而是高峰的结束。因为另一条海上贸易之路,好望角路,在郑和之后不久就取代了它。郑和家族10世间,目睹并经历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盛衰。
郑和的种族、家族、传统与信仰,都使他更容易与外洋番邦交往。他可能信佛教,从道衍和尚受菩萨戒,在南京牛首山碧峰寺与锡兰山寺都有大量的供奉;他也可能信伊斯兰教,他是“马哈只”的儿子,似乎还有伊斯兰教教名;他也信妈祖,祭天妃宫。当然,他最信的还是天子。这是中国的传统,世间可以有多种宗教,但只能有一种政治。
郑和很可能懂阿拉伯语,他的家族与航海有许多联系,100多年前忽必烈远征日本、爪哇,庞大的蒙古帝国舟师中,或许有他某位祖先或赛典赤赡思丁的兄弟?泉州港是世界都市,四百多年来一直是番商荟萃、放洋出番之地,南宋时大食商人蒲寿庚曾提举泉州市舶司30年,在那里, 郑和或许能找到自己的亲戚或族谱。1965年,泉州发现一块阿拉伯文墓碑,死者叫赛典赤杜安沙,是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 。这位“不幸被死亡击中”的回回人很可能是郑和曾祖父的兄弟或堂兄弟。远航西洋,要在泉州造船,征摹水手,祭天妃宫,去清真寺祈祷,装载景德镇、德化的陶瓷……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南海到印度洋、 阿拉伯海、红海,至少八个世纪之前, 阿拔斯时代,大食番商就开始乘坐锡兰山水手驾驶的阿丹大舶往来于广州、泉州、占城、满剌加、爪哇、古里、忽鲁谟斯、阿丹、天方或麻林之间。郑和不论是在泉州造舶放洋还是在沿途各港口登陆,都可以见到中国客商、穆斯林水手。
远航,在陌生的港湾停泊,从华夏文明进入印度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郑和的世界主义身世或许能使他感觉不到异乡风物的殊异。有关记载大多说这些遥远的国家地区与中国“民物咸若,熙嗥同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主义目光,在三种差异如此之大的文明之间看到闻风向化的类同?世界上可以有多种信仰,但只能有一种政治。
明初的中国社会,仍保留着一些蒙元时代遗留下来的世界主义色彩。郑和船队有异域身世的,还不仅是郑和一人。船队的第二号人物正使太监王景弘,亦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回人。他生长于闽南,或许比郑和更精通航,郑和客死古里,是他将庞大的舰队带回中国。他的航海日记<<洋更>>据说成为日后舟子出洋的秘本。 郑和远航有异族情调。船队中有许多伊斯兰教徒。那位1423年率分艘船队访问阿丹的宦官李兴, 在也门史料中是用伊斯兰教名称呼的, 第四次出航前,郑和前往西安羊市大清净寺请伊斯兰教掌教哈三同行,通译回语。详细记叙出使经历的<<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也是“善通番语”、信伊斯兰教的回回人。他生在浙江会稽(绍兴),祖上或许就是跟随伯颜大军进入行在城的色目人。从华夏中土至西洋番邦,这些色目人的后代或许不会感到异乡风物的陌生。“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无论你转向哪方,那里就是真主的方向。”
古里是个好地方,碧波拥起的港湾,沸沸扬扬的码头,城中高耸的清真教堂,壮丽的印度教寺庙。万邦际会之地,才是真正的故乡。临终之际的郑和,或许不会感到客死异邦的凄凉。清晨海鸟的飞影与夜晚燃烧的星星,随时都可以带走他的灵魂。
郑和来自一个有世界主义色彩的家族,郑和的舰队里,可能有西域贵族、大食番商的后商,有占城的舟师,蒙古族的千户、掌旗。这样一个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创造的奇迹,也是整个东方民族的奇迹。华夏文明为它提供了帝国的政治使命、军事装备、物质基础,伊斯兰文明则为它准备了航海技术,贸易精神。为了这28年的航行,郑和家族准备了10代人,整个东方民族则准备了至少1000年。
参考资料:http://jczs.sina.com.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02月01日 13:56 舰船知识网络版
郑和家族目睹并经历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盛衰,10代人生死,从布哈拉到古里,象一部世界迁移的史诗。郑和远航结合阿拉伯世界的航海传统、贸易精神与中华帝国的政治武功是整个东方民族海上冒险的一次辉煌总结。
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中亚布哈拉的普化力国王或教长所非尔,率5000多人和5000多匹驼马来中国朝贡,并申请归诚。神宗封他为宁彝候。五世孙赛典赤赡思丁赶上伟
大的忽必烈时代,被封为咸阳王,驻镇滇南。他为自己的儿子起了一个半穆斯林半蒙古人的名字:马伯颜,马表示默哈穆德,伯颜则跟那位攻陷南宋首都临安的蒙古将领伯颜的名字一样。马伯颜的儿子曾去麦加朝圣,人称马哈只。哈只是伊斯兰教中对去麦加朝圣者的尊称。1482年,洪武皇帝出兵平定梁王。这场战役间,受人尊敬的布哈拉裔香客蒙难,他11岁的儿子成为许多被明军掳走的儿童之一。20年后,我们再看到这个孩子时,他已成为永乐皇帝宫中一名显赫的大内太监,名叫郑和。这个名字是皇帝赐给他的, 其中有苦难,也有荣华。
布哈拉的所非尔是郑和的十世祖。他的家族从一个外国人变成在中国的色目人再变成地道的中国人。1405年, 当雄心勃勃的永乐皇帝脑子里闪现遣使出洋的念头时, 他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郑和。他是他身边的亲信,家世上又有世界主义色彩。在一个安土重迁、尊农抑商的民族中,似乎只有番属的后代才能够四处游荡。他们追逐世间的利益也追逐风中的黄沙、海上的浪涛,他们是辛伯达的后代,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从布哈拉到古里。
陆上的布哈拉犹如海上的古里,都是丝绸之路上的万商聚会之地。从所非尔赶着驼马领着族人从布哈拉出发到郑和在古里去世,郑和家族10代人生生死死,象一部世界迁移的史诗。所非尔的时代,中亚是亚欧大陆的通道,许多条商路穿行在沙漠与绿洲、高山与草原间,撒马尔罕、布哈拉都是繁华的大城市,汇集各路商贾各色商品。1220年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帝国,繁华的撒马尔罕、布哈拉变成一片废墟。蒙古统治期间,这些商路城市又迅速复兴,马可•波罗路过布哈拉的时候,发现它是“整个波斯最美丽的城市”。蒙古帝国衰落,察合台汗国不过是个强盗窝点,中亚战乱频仍,统治者朝立暮覆,帖木耳是个天才的残暴土匪。
他知道定居者需要和平,游牧者需要战争,于是他就对内实行和平,对外不断发动战争。他征服了从地中海到巴尔喀什湖的广大地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出现了最后一次繁荣。撒马尔罕成了世界之都,布哈拉城里有来自波斯、印度、俄罗斯、中国的商人,最大的商队有1000峰骆驼。然而,这已是最后的辉煌。帖木耳之后政治分裂与宗教分裂再次切断了这条古老的商路,而且再也没有恢复起当年的显赫。世界格局变了,东西交通转到海上。大陆战乱割据,南海道丝绸之路在这期间飞速发展,洲际贸易从重建的埃及亚历山大港一直到中国的泉州。郑和开始远航的时候,已不是南海道丝绸之路贸易高峰的开始,而是高峰的结束。因为另一条海上贸易之路,好望角路,在郑和之后不久就取代了它。郑和家族10世间,目睹并经历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盛衰。
郑和的种族、家族、传统与信仰,都使他更容易与外洋番邦交往。他可能信佛教,从道衍和尚受菩萨戒,在南京牛首山碧峰寺与锡兰山寺都有大量的供奉;他也可能信伊斯兰教,他是“马哈只”的儿子,似乎还有伊斯兰教教名;他也信妈祖,祭天妃宫。当然,他最信的还是天子。这是中国的传统,世间可以有多种宗教,但只能有一种政治。
郑和很可能懂阿拉伯语,他的家族与航海有许多联系,100多年前忽必烈远征日本、爪哇,庞大的蒙古帝国舟师中,或许有他某位祖先或赛典赤赡思丁的兄弟?泉州港是世界都市,四百多年来一直是番商荟萃、放洋出番之地,南宋时大食商人蒲寿庚曾提举泉州市舶司30年,在那里, 郑和或许能找到自己的亲戚或族谱。1965年,泉州发现一块阿拉伯文墓碑,死者叫赛典赤杜安沙,是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 。这位“不幸被死亡击中”的回回人很可能是郑和曾祖父的兄弟或堂兄弟。远航西洋,要在泉州造船,征摹水手,祭天妃宫,去清真寺祈祷,装载景德镇、德化的陶瓷……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南海到印度洋、 阿拉伯海、红海,至少八个世纪之前, 阿拔斯时代,大食番商就开始乘坐锡兰山水手驾驶的阿丹大舶往来于广州、泉州、占城、满剌加、爪哇、古里、忽鲁谟斯、阿丹、天方或麻林之间。郑和不论是在泉州造舶放洋还是在沿途各港口登陆,都可以见到中国客商、穆斯林水手。
远航,在陌生的港湾停泊,从华夏文明进入印度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郑和的世界主义身世或许能使他感觉不到异乡风物的殊异。有关记载大多说这些遥远的国家地区与中国“民物咸若,熙嗥同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主义目光,在三种差异如此之大的文明之间看到闻风向化的类同?世界上可以有多种信仰,但只能有一种政治。
明初的中国社会,仍保留着一些蒙元时代遗留下来的世界主义色彩。郑和船队有异域身世的,还不仅是郑和一人。船队的第二号人物正使太监王景弘,亦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回人。他生长于闽南,或许比郑和更精通航,郑和客死古里,是他将庞大的舰队带回中国。他的航海日记<<洋更>>据说成为日后舟子出洋的秘本。 郑和远航有异族情调。船队中有许多伊斯兰教徒。那位1423年率分艘船队访问阿丹的宦官李兴, 在也门史料中是用伊斯兰教名称呼的, 第四次出航前,郑和前往西安羊市大清净寺请伊斯兰教掌教哈三同行,通译回语。详细记叙出使经历的<<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也是“善通番语”、信伊斯兰教的回回人。他生在浙江会稽(绍兴),祖上或许就是跟随伯颜大军进入行在城的色目人。从华夏中土至西洋番邦,这些色目人的后代或许不会感到异乡风物的陌生。“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无论你转向哪方,那里就是真主的方向。”
古里是个好地方,碧波拥起的港湾,沸沸扬扬的码头,城中高耸的清真教堂,壮丽的印度教寺庙。万邦际会之地,才是真正的故乡。临终之际的郑和,或许不会感到客死异邦的凄凉。清晨海鸟的飞影与夜晚燃烧的星星,随时都可以带走他的灵魂。
郑和来自一个有世界主义色彩的家族,郑和的舰队里,可能有西域贵族、大食番商的后商,有占城的舟师,蒙古族的千户、掌旗。这样一个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船队创造的奇迹,也是整个东方民族的奇迹。华夏文明为它提供了帝国的政治使命、军事装备、物质基础,伊斯兰文明则为它准备了航海技术,贸易精神。为了这28年的航行,郑和家族准备了10代人,整个东方民族则准备了至少1000年。
参考资料:http://jczs.sina.com.cn
七下西洋读后感50字
今天,我读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故事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读了这则故事,使我知道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和出色的航海技术。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往和友好往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我为我国古代有郑和那么出色的航海技术而自豪。要知道,郑和下西洋远航,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了87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14年。
郑和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但是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如果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不会有郑和这样的航海成就。
我们应该多多努力,像郑和一样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来回报我们的祖国。
读了这则故事,使我知道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和出色的航海技术。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往和友好往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我为我国古代有郑和那么出色的航海技术而自豪。要知道,郑和下西洋远航,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了87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14年。
郑和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但是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如果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不会有郑和这样的航海成就。
我们应该多多努力,像郑和一样用自己辛勤劳动的来回报我们的祖国。
周记郑和远航梗概350字
周记郑和远航梗概350字 明朝初年,明成祖令郑和造宝船、招募人马、出使西洋.郑和欣然领名,率领着庞大的舰队扬帆启航,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航海.
宝船乘风破浪,日夜前进,冲过死亡旋涡,战胜大海啸、克服瘟疫等重重困难,并且与当地土著人交好,消除吐尔呼鲁国和南沙国之间的战争.宝船前往柯尔黎加,在缺水、找水的过程中,与海盗头子马拉奇周旋,顺利重出重围,到达目的地.在柯尔黎加,陶陶巧遇公主菲儿,与郑和一起粉碎了国师夏奇的篡位阴谋,用中医望闻问切只好了老国王的绝症,化解战争,建立邦交,还使船队多了一个新成员——菲儿.在扬帆回国的路上,郑和得知海盗头子马拉奇召开海盗大会要劫宝船,就将计就计,令人混入其中,里应外合,彻底清剿了亡命岛上的海盗.
郑和出色完成了打通海道,与各国建立友好邦交的任务,随船来访的各国使节以及南洋奇珍异兽也引起了举国震动,受到皇帝嘉奖.然而郑和心中却有个遗憾,因为还有更广阔的海域他并未到达.雄才大略的皇帝理解郑和的心意,命他准备再次起航,把华夏文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郑和船队再次扬帆.这是新的开拓之旅,死亡迷宫岛、魔鬼海域、磁石岛、黑暗海峡——新的挑战接踵而来,郑和船队用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还在当地留下了“郑和灯塔”、“郑和井”……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终于,他们来到一片新大陆——这里就是神奇的非洲大陆.郑和询问首领这里是否就是大海的尽头,首领摇头.郑和顿然彻悟,是否到达世界的尽头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本身.而他将率领舰队,带着天下归仁,怀仁柔远的胸襟和气度,继续探访那些未知的国度,向西洋各邦播洒和平、文明、科学和友学的雨露.海风吹拂着郑和的苍苍白发,他的舰队又启航了……
宝船乘风破浪,日夜前进,冲过死亡旋涡,战胜大海啸、克服瘟疫等重重困难,并且与当地土著人交好,消除吐尔呼鲁国和南沙国之间的战争.宝船前往柯尔黎加,在缺水、找水的过程中,与海盗头子马拉奇周旋,顺利重出重围,到达目的地.在柯尔黎加,陶陶巧遇公主菲儿,与郑和一起粉碎了国师夏奇的篡位阴谋,用中医望闻问切只好了老国王的绝症,化解战争,建立邦交,还使船队多了一个新成员——菲儿.在扬帆回国的路上,郑和得知海盗头子马拉奇召开海盗大会要劫宝船,就将计就计,令人混入其中,里应外合,彻底清剿了亡命岛上的海盗.
郑和出色完成了打通海道,与各国建立友好邦交的任务,随船来访的各国使节以及南洋奇珍异兽也引起了举国震动,受到皇帝嘉奖.然而郑和心中却有个遗憾,因为还有更广阔的海域他并未到达.雄才大略的皇帝理解郑和的心意,命他准备再次起航,把华夏文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郑和船队再次扬帆.这是新的开拓之旅,死亡迷宫岛、魔鬼海域、磁石岛、黑暗海峡——新的挑战接踵而来,郑和船队用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还在当地留下了“郑和灯塔”、“郑和井”……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终于,他们来到一片新大陆——这里就是神奇的非洲大陆.郑和询问首领这里是否就是大海的尽头,首领摇头.郑和顿然彻悟,是否到达世界的尽头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本身.而他将率领舰队,带着天下归仁,怀仁柔远的胸襟和气度,继续探访那些未知的国度,向西洋各邦播洒和平、文明、科学和友学的雨露.海风吹拂着郑和的苍苍白发,他的舰队又启航了……
本文标题: 郑和远航读后感450字(郑和远航读后感 郑和远航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87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