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了解立命之学读后感(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发布时间: 2025-02-10 00:48: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8

了凡四训讲了什么道理了凡四训讲了什么道理如下: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

了凡四训了解立命之学读后感(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了凡四训讲了什么道理

了凡四训讲了什么道理如下:

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关于《了凡四训》的介绍:

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准确性。

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立命之学”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该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是书成于公元1602年,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其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

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

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此白话绘图本的出版当有助于阅读了解,于个人品德修养与世道人心改善或许不无小补。

《了凡四训》的启迪

《了凡四训》为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它属于一种宗教的倡导(佛教),还是属于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态度? 不要为我复制《了凡四训》的原文或者是白话文,只是希望能用简单通俗的话语为我说说《了凡四训》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启迪?
读这样的故事,有两种奇怪的感觉一直交错,因为我一直判断不出来了凡所说的事是真是假。一方面觉得了凡语气诚恳,没有必要说谎;但是另一方面我又知道中国的知识分子,常常为了阐述某些道理,会把很多事情想当然地胡说,其实并没有去真正求证。
当年,孔子不谈性与天道,不语怪力乱神,怕这些东西影响他的学说,给学生反而带来更多的迷惑。读了凡的传奇经历,让人觉得孔子真是太高了。夹杂了神怪的东西,对于相信这些的人来说,固然可以坚定他们的信仰,使得他们相信故事的内容。但是对于不相信神怪的人,比如我们,则要更加怀疑这些故事和内容,会起反作用。
panorama曾经用过“性格决定命运”这句,感叹人生。后来被我给续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思想又是什么决定的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前世来生,所以只能再加上“命运决定思想”,陷入了一个循环怪圈。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或许能够改成“信念改变心态,心态改变未来”了吧。无论如何,云谷会禅师说的那些话还是比较在情在理的。
所以我认为是属于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态度

《了凡四训》的启迪

《了凡四训》为我们的生活中带来什么样的启迪?它属于一种宗教的倡导(佛教),还是属于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态度?不要为我复制《了凡四训》的原文或者是白话文,只是希望能用简单通俗的话语为我说说《了凡四训》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启迪?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可惜很多研易之人,并没有重视这点.千方百计骗取他人钱财,易德败坏者时有听闻,真是愧对易经,愧对老祖宗.此种人,不惟难逃数之所拘,而且会自减福报.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苟且偷安.自己起这些改过的念头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大动作,当然也没有大福报,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本文标题: 了凡四训了解立命之学读后感(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84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地球的红飘带读后感50字(《地球的红飘带》后感)七天读后感100字(小学五年级下册读后感作文500字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