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道观后感,1969年11月,一代伟人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汽车配件厂劳动,当起了普通的工人,一干就是三年多时间,直至1973年2月调...
小平小道观后感
因新建县距南昌只有十来公里的路程,于是和朋友开车到了这里,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小工厂,几栋只有一层楼的小平房被分为两排,即成为了汽车配件的车间,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房屋和树木均保持了原样,没有被修复的痕迹,只是这些显得有点陈旧的车间被改成了展览馆,记录了伟人在新建的三年及生平。
据导游介绍:当工厂的工人得知小平同志要来自已所在的工厂劳动,大家都发誓要保护好小平同志的安全,当时的车间主任考虑到小平同志已是65岁的老人,就安排他干点比较轻的活儿,先是让他用柴油清洗小配件,可老人的手不停地发抖,于是又改让他看图纸,可老人眼已经花了,不太看得清楚,于是老人便主动提出来干一点体力活,就是站着用带有打磨功能的工具,将比较粗糙的小配件打磨光滑。早上八时上班,晚上六时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了整整三年多时间,他的夫人卓琳也在同一个车间即小平同志工作台的对面,和他一起工作了整整三年。
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发,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
在新建的三年,使更多的工人看到了一代伟人身上不屈不挠、勤俭节约、爱民如子、忘我工作的高尚品格。在小平同志的工作台,工人师傅们为他准备了一条凳子,可小平在工作时从来没坐下过,他曾私下对老伴卓琳说:“我不能坐,我一坐下就起不来了”。至从小平下放到江西后,他们的收入也急剧降低,然而还得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供子女读书,于是,他一天只抽很少的几支烟,只喝少量的一点酒以解除疲劳,早餐也不过是甜米酒加两个鸡蛋,午饭和晚饭多是吃一些素菜,当他家里装水的盆子漏水以后,他就拿到车间,让工人师傅给他焊一下再继续使用。在生活中,他不仅自已不浪费和节约,也是这样要求身边的人,有一次,当他看到做菜的师傅准备把切落到地上的一块茄片放到垃圾桶里时,他止住了她,说把它给洗一下就可以了。在工作后休息时,小平同志总是和工人们在一起拉家常、聊时事,总是那么的容光焕发和神采奕奕;他总是忘记了自已的年龄;他也总是在两位警卫员的监视下上下班,从没的早退和迟到过。
在其中的一间陈列室里,展放着两辆车,一辆是拖拉机,一辆是上饶产中巴车,两辆车有着两个极不平凡的故事。一次,小平同志突然头晕眼花,瘫软在地上,工人师傅们急了,赶紧将他扶到工厂唯一拥有的拖拉机上,把他送往南昌武警医院。后来,当小平同志复出后,汽配厂的工人师傅们给小平同志去了一封信,说明条件的艰辛,小平同志于是批复责成有关部门给配件厂送去了一辆中巴车,以供工人师傅们上下班使用,据说这在当时还是江省唯一的一辆中巴车。
就在小平同志离开新建去北京时,他没有忘记和自已在一起工作了三年多时间的工人师傅们,他让夫人卓琳到厂长和车间主任家里辞别,给他们道一声感谢,当他当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后,他仍没有忘记他们,且经常挂念到工厂的发展情况,并托各方面关系以打通销路,以提高配件厂的效益。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获教匪浅,也不由自主想起了一段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纵观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也不正是如此吗?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读了《邓小平文选》大有收获。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邓小平文选》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提出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大战略家,他灵活、睿智、能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引领着全党乃至全国人民走上了快速发展和民族复兴之路。
此次根据党校学习课程的安排,我有选择性地拜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部分篇目,大有收获,在此梳理了一下:
一、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当前的头等任务。小平同志拔乱反正,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主的重大转变,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在全党中广泛学习,反复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常务实、非常及时必要。正是由于小平同志在关键时期、关键问题上能站出来坚定地表明态度,才为全国各地的改革探索撑了腰。实施证明,只有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进步发展。
二、中国只有靠自己自力更生,才有发展壮大的希望。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中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现在看来同样也是如此,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外国经验、别国模式,并不能取得成功。
三、中国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对自己有利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只有中国快速发展壮大了才能在国际社会中站住脚跟,才有话语权。80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统一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前往有“改革开放窗口”之誉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视察,并发表一系列讲话。南巡讲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中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一个事情后,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小平同志提到:“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五、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灵活处理和解决国际争端和领土争议。小平同志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从实际出发创造性提出:“一个国际,两种制度”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已回归中国。
六、中国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七、要注意培养政治接班人,保证社会主义政权永不变色。小平同志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
以上是我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粗浅感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的主要领导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精心推荐
《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平小道》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不能缺失良心;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不能缺失责任;我们可以不聪明,但我们不能缺失记忆。邓小平,这个名字已经在我们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我们从没有忘记他的锋芒气势,没有忘记他的雄韬伟略,没有忘记他的丰功伟绩,更没有忘记是他用满腔热情唤发了中国的勃勃生机。
但我却从来不曾想到,一条杂草丛生的普通小道竟能构画出建设祖国的宏伟蓝图,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竟能成为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而链接这条道路的是他,是一位坚定信念,坚守理想的老人,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小平同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每个人的人生征途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一切成就大事业的人,更免不了经历一番挫折。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经历了三落三起的人生磨难。60多岁的他从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一名被监督劳动的工人,面对地位的反差和环境的变化,他却始终不颓废、不消沉,依然充满着对人生的信心,依然心怀祖国的前途,依然牵挂着祖国的人民大众。他迈着坚定的步伐,在这条小道上苦苦思索,他徘徊了三年零四个月,也思索了三年零四个月。终于,一位时代伟人从这里挺立,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由此萌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蓝图于此勾勒。这是一条不平凡的小道,也是一条见证历史的小道,更是一条通往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人生如流水,只有在它的急流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小平同志在他被“打倒”的日子里依然奋勇前行,激流勇进,他用改革开放拉启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大幕,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我们要以小平同志为榜样,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即便不是太阳,也能在平凡的岗位发出耀眼的光芒;即便不是舵手,也能驾驭命运之舟;即便脚下踩的是条曲折的小道,也能走出幸福的康庄大道! (南昌市远程办)
;《我、外婆、小平》读后感 | 情怀
外婆善良有爱心,呵护着那个叫小平的孩子,不戳穿他的痛处,并称他为饿了的人。
小平和病患的妈妈相依为命,过着饥肠辘辘的生活,常常“光顾”外婆的小吃店,即使被人发现了他在夜晚去偷吃,外婆也是避而不见,还常常叫到店里大大方方的吃。
小平的愿望是长大后当一名警察,虽被人嘲笑,自己就是小偷还想当警察,只有外婆鼓励他支持他,在他主动像外婆承认自己在饿到受不了的时候,在店里偷吃的事情,外婆的却说,孙悟空还偷过蟠桃吃呢,就当你是孙悟空了。
还没有看着儿子长大,母亲就离开了,小平被接到省城舅舅家,外婆也就没有再见过他。
但在数年后,一个黄昏下的夜晚,外婆吃着晚饭,店里突然走进一个少年,外婆不确定的喊了一声“小平”,或许就是一种情怀和感恩,让小平还记得这位外婆,专程来看看她。
在晚饭时,还提起了考警校的事情,外婆对他说,你一定会考上的,记得穿着穿警服回来给她看,小平双眼湿润的说着,妈妈不能看到他穿警服的样子,一定要让外婆看到。
当小平再次来到外婆的小吃店时,已经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警察,外婆为他感到高兴,还说他的妈妈肯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
小平又一次吃到外婆做的饭,也是最后一次,他告诉外婆以后会很忙,可能很少回来了,外婆却问是不是当了卧底,小平没有说话,最后对外婆说,如果明年清明节回不来,希望外婆能够去母亲坟前送一束油菜花。
此后,外婆再也没有见到小平,她默默地为小平的母亲送上一束油菜花。
从那个儿时饥饿的小孩到慢慢成人,他与这位小吃店的外婆虽没有血缘关系,但小平感恩外婆,或许在他的心里,也已经把这位外婆当成自己的亲人,是一种深度的情怀。
或许真的像外婆所说,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或许他们终究会在那里相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