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如果你已经找到一种事业出路,,既能为你提供先决条件的基础因素,又能提供动力因素,就适合做周密战略。你的目标要清晰,...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职业,你就要像新成立的公司一样找出路,此时需要有应急战略。也就是说如果你处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另外一种生活体验并随着从每次经历中学到的东西做出相应的调整,再很快进入下一轮体验中。不断经历这个过程,直到你的战略开始运转。
随着职业经历的积累,你会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并且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得很出色。
但是,如果你以为只要坐在象牙塔里,把问题从头到尾仔细地考虑一遍,有一天答案就会突然跳出来,那等待你的只会是失败。
几乎所有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你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你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将应急战略转化成周密战略。p42-43页
以上这段内容理解是:
如果你已经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时,那么你的工作状态就应该是为工作服务,努力在工作中创造价值,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即便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有其他诱惑或机会产生,但你也需聚焦于你的目标,而不偏离,因为你知道你自己要什么.
如果你目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那么你也不用放弃眼前手上的工作,试着努力去把手上的工作做好.
当你把不喜欢的工作干到好,你也会具备把一件不擅长或不喜欢的事干到好的能力的迁移.
在做的过程中也许你会爱上这个工作,在做好的过程中,你也会因为工作出色而被看见,因为你不放弃的努力状态,为你累积了一些口碑,在工作中也不断累积经验,为下一个机会创造了条件,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
结合目前单位的一个工作状态,因疫情原因,今年摩配组的订单相对以往减少了很多,一部分年龄较大的仓库员工已有放假三周,办公室同事的手头工作也会变少,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在没有太多的工作的情况下,如何看待这件工作轻松的事呢及如何去做呢?~
有伙伴可能也和我曾经的想法一样,我好幸福,每天工作都轻松,如果有老板邮件,只要回复应付下就可以,其他时间就可以窜窜车间,或是外面散散步来打发时间,或是有哪个同事发起八卦新闻,大家围观或讨论下,真有我当想的状态,车间逛逛,仓库里吃吃东西.直到最近我才意识到那真的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负责和时间的浪费,如果当初我在工作之余把空闲的时间,用来学习一些想要扩充的技能或硬本领,尤其是趁年轻的时候.
如果头脑意识不到这个点,行为也是无法去改变的,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把自己拯救出来.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它是由三位作者联合出版。没错,是三位作者,是作者美国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将其在哈佛对毕业生演讲内容,经其他两位协助:詹姆斯(克里斯坦森的学生)和凯伦(《哈佛商业评论》优秀的编辑)一起整理出。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在没有读完这本书之前,你若问我“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我可能被这直戳灵魂问题给震住,我不知道如何从何答起,如何能回答好。“衡量”,它是指量度物体的重量和容积,或者是斟酌事物的轻重得失,那放在一个人的一生,你能衡量吗?你怎么衡量你的人生?
读完本书后,我知道如何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
以下是我从本书学到的新知:
1、人生是能被衡量的,是从三个维度:个人品德、个人情感幸福以及个人的事业评价自己的一生。
个人品德方面:问: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不犯罪?
答:达到任何目标时,你都要清楚你是想一直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始终会坚持内心某些原则。抵制“在这个情有可原的情况下破例一次”诱惑想法。有了第一次的破例,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破例。向道德让步的开始,就是你远离初心的开始,逐步走向歧途。所以遇到道德问题,你知道该如何做对你的选择。对,100%坚持坚守原则。
个人情感幸福:问:如何确定你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
答:与家人,朋友之间保持长久的亲密和关爱的关系是我们幸福的源泉,这个不用说,大家内心能感受到。
那滋养这种良好的关系,首先是要投资,投资你的时间。(好钱和坏钱理论,告诉我们,留点时间给家人及朋友,你会收到“好钱”。)
其次,设身处地站在他/她的角度为他/她着想,不要努力错位,给予对方真正想要的,而不是你认为的。所谓“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最后,以发展的眼观维护情感关系。过去不代表未来,过去你与家人和朋友处在某阶段关系,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一些改变。因为人在不断成长,思维在升级,家人或者朋友的关系变化需要你用更智慧的方法解决。比如,当父母想知道你最近的生活状况(前提是你远在外地工作繁忙),你可以利用生活朋友圈媒介,每日发动态,让父母放心。(我个人觉得朋友圈不必要对父母屏蔽,毕竟父母是你最亲的人,让最亲的人关注你是幸福的。)
个人事业:问:你如何确定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答:首先,你要确定你所做的工作是你热爱的。记住“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你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这是动因理论神奇之处。
其次,平衡好人生目标追求和偶然机遇,灵活应用周密战略与应急战略。使用周密战略,说明你目标很清晰,基于对内外条件的了解,以及找到事业的出路。而使用应急战略,是你还在摸索过程中,你在一次次尝试中寻找机遇。
最后,用心配置好资源。不管是你是已经确定好一生的事业还是在寻找过程中,你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做好分配是关键。你在乎什么,决定你会往哪分配资源。
迭代了短浅的旧知:
1、我过去的认知,工作是第一,个人情感方面靠后,先把工作做好,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再寻找爱情,再花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片面的认知,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2、以往消极的对待: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不全心全意。我短浅的觉得当下不是我热爱的,使出80%力气就好。纠正:当你未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请先做好当下。不要将就,跟随自己心,找到所爱的工作,是美好的,在寻寻觅觅过程中,你不要失去热爱的态度,认真完成手头的事情,是对未来的所爱做铺垫,也是对你自己负责。
3、“一次而已,下不为例。”对待一些特殊情况,我抱有的想法。我没有意识到一次的破例,一次的违规,会承受沉重的代价,再为自己的未来错误买单。不要尝试这变异的一次,坚持自己的使命。
接下来,我会如何去做?
1、我重新分配我的时间资源,将20%时间分配到家庭和朋友,20%时间放在个人情感方面,30%时间放在个人学习成长中,30%时间放在工作中。
2、跟随自己的内心,找自己热爱的事业。在寻找过程中,继续做好当下,同时,蓄积能量,应对不期而遇的机会。
3、坚持原则,不动摇。有时候,好奇心是一瓶毒药,不尝试违背最初的使命。
最后我整理了本书一些我特别喜欢的金句:
1、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解决的方法。上帝只帮助懂得自救的人。
2、与工作不满对立的并非是工作满意,而是没有不满,工作满意和没有不满是两回事。
3、如果我们问对了问题,通常都会很容易找到答案。
4、任何一个战略——不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个人生活战略——都是从数百次日常决定中产生的,他是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是关于如何分配人、财、物的决定。生活中每一个有关如何分配精力和金钱的决定,都表明你真正在乎什么。
5、好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归类和解释,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做出预测。信息和数据只代表过去,根据过去的信息并不能预测未来。好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解释将要发生什么,甚至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就能告诉你将要发生的情况。
6、父母给我最好的礼物不是他们问我做了什么,而是他们没有为我做什么。
7、通向幸福婚姻的道路是找到你想让她幸福的那个人,她的幸福值得你付出。为彼此做出牺牲是加深友谊,建立幸福家庭和美满婚姻的根本基础。
8、以100%的坚持坚守原则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实现。如何你从未越界,那么你的道德界限就足够强大;如果你破例一次,那么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
9、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所以你不能把它交于偶然来决定。它需要你深思熟虑、精心地去构想,选择和管理。人生目标的确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事件、
10、如果你花时间来寻找你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保证,那将是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希望和我一样,有真正想知道人生如何度过的朋友们,拿起书阅读番。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最近我终于把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完了。这本书并不厚,大道至简,但却给了我很多深刻的思考。
结合书中的一些观点,以及我最近在学习的 时间管理 课,我开始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每隔一段时间迭代优化目标,每天做目标拆解和时间规划,目标拆成一个个可执行的任务,任务细致到具体截止时间,复盘反思做的不好的地方,这样实践下来,收获不菲。
目标更清晰了,时间利用率更高了。下面进行详细的复盘。
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或者事业吗?你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快乐吗?做什么事能够让你感到 兴奋 ?
我还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工作机会多,月薪相对于其他行业算是很不错了。当时的我刚步入社会,渴望技术成长,想要赚更多的钱,升职加薪,更加看重 物质上的追求 。
再到后来,工作了几年,职位上升了,不再是初级工程师,薪水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心态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发现发自内心想去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这份工作给钱更多,也不是因为这份工作的稳定性更好,或者社会地位更高。
真正激励我的东西发生了改变。
如果有两个薪水差不多的offer,我会更倾向于找一份能够提供挑战性的工作,能够获得公司的认可,做的事情具有价值,能够获得个人的成长,工作让自己快乐和有激情。在这个阶段,我明显的感觉到,多几千,少几千一个月,影响不是很大,这些钱既不能让我财富自由,也不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现在心态上更加富足, 不以物质为导向 。
这段时间来,我一直在总结自己的过去,详细列出过去一直做的不太好的地方,以及做的还不错应该继续坚持的事情。一个无意间飘过的气馁的情绪,一股涌上来的挫败感,一个无意识的放弃的念头,都紧紧抓住,琢磨复盘和写下来,记录到底思维方式哪里出错了,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对自己不设限,和乐观积极地规划和执行未来的目标。
我这么做,是为了更加了解自己。我认为记录下来,能够更好的梳理清楚。
「复盘」这个词,我已经从很多渠道看到无数次了。我终于把它重视起来,并提到每日必做的一个事项。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一天都把时间花到哪里去了,不妨来个复盘。如果你不知道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也不妨来个复盘。
我很喜欢生财有术的圈友许范范的这张图,表面上大多数人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力水平都大差不差,但是冰山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差异,每个人的价值观、动机都不同,也许我们自己都没有过深入了解过,稀里糊涂的, 所以在做决定时会不够坚定,做完决定后又后悔。
(图来自许范范:《创业团队如何招募面试到合适的小伙伴》)
我从去年底开始加入了一些星球,大概泡了三个月,明显感觉自己的思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曾经可能比较”丧“,对未来不清晰也没有什么期待,通过星球和星主的链接,开阔了自己视野和认知,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以及链接到一帮优秀的朋友,一起共同进步。
我最近想的比较清楚的一些事儿是,我不想通过各种方法快速提高收入,也不想如何快速成为行业精英,以及如何快速赚到大钱。
我希望给自己多一点的时间,在自己的主营赛道上,更多一点耐心,做的比同行再好一些,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和极限。
也许就像张哥(stormzhang)说的,投资自己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我相信很多人都制定过计划,但是计划都没有怎么被执行,就不了了之了。
我就是这样,从初中就开始做计划,但是计划永远没有执行完成的,导致我一度放弃制定计划,因为根本执行不下来,干脆就不做计划。
想到什么去做什么,毫无规划可言。可想而知,浪费了我很多年的时间。
未来不是你想要的样子,你却如此期待,很扎心,却很真实。如果你还没有制定自己的人生战略/规划,你真的应该花点时间了解一下,然后进行一些不完美的尝试。完成大过完美。
我最近在看《绝非偶然》这本书,齐俊杰说,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公司去运作,然后问自己:
公司需要战略规划,需要“资源配置”到正确的方向上。 如果你的资源不是用于已经定好的战略上,那么战略就不太可能实现。
运营好一家公司,运营好个人的时间,可能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
我最近看到好几位大佬都提到算清楚账的重要性,创业,开公司首先要先自己算一笔账,算账能力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账算清楚了,战略和规划才有意义,人、财、物等资源向战略上倾斜,最终才能实现盈利目标。
算账的过程其实跟书里面提到的 发现 -- 驱动计划 具有一些共性。
⭕️ 发现- - 驱动计划
假设你要做电商,想要获得月入2万的利润收入,做成这件事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比如店铺定位是什么,面向人群是是谁,他们的消费能力怎么样,客户从哪里来。怎么用最小的成本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了,预测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对于个人而言,算账就是算清楚自己有哪些时间,有什么资源和能力,想要做什么方向的事情。如果没有规划,没有目标,时间就会在每日的重复、忙忙碌碌中白白流逝。
( 战略=想做∩可做∩能做 虎嗅:《企业到底该如何制定战略》)
你一定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有自己擅长和可以提升的方向。如果觉得对自己不是非常了解,新建一个文档,把星球分享的项目手册看一遍,感兴趣的都列出来。然后对照这个图,筛选出最想做以及能做可做的那件事。比如对自媒体IP感兴趣,但目前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写作,逐步提升一步步接近目标。
作者还提到另外一个话题,我认为跟我加入的星球的价值观是很像的 -- 真诚,正直,利他。
很多人都认同这个价值观,真正自己去做决定做事的时候,是否能够想起这些原则,并一以贯之地坚守原则?
书里提到,100%做一个诚信的人,比做98%的诚信人,要简单的多。为什么呢?
比如在校的同学,觉得抄一次作业不要紧,自己时间安排不过来情有可原,就破例一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稍微改一下答案交上去了。还有考试的时候作弊,论文东拼西凑抄过来的等等,做的时候可能也没有太想清楚后果,就这一次,下不为例,就这么去做了。
职场上可能有些岗位可以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刚开始觉得钱不多,拿了也没关系,也不会被发现。这些决定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长此以往,小积累往往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人的一生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只做一次,一次产生的结果影响不大,也就是边际成本看起来比较低,这事很诱人,就破例一次做了。但是这一次之后,发现深陷其中。有可能因此而全盘皆输。
只要有一次打破了自己的原则,就会有下一次,就很难做到100%的诚信。所以有自己的原则和信条,就从始至终坚持它, 从未越界,就说明底线足够强大!
关于人际关系,亲情友情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我们最容易牺牲亲情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想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密的朋友关系,最重要的是 投资时间 。很多人远离了自己的家乡,来到北上广深大城市,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每年如果能回家10天,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也就只有300多天能够陪在父母身边。
想要过上有幸福感的一生,
这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向上的动态的过程。
一些粗浅的认识,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和反馈!感谢阅读!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是朝着与目标(渴望丈夫的爱与关注)背道而驰的方向走。因为见面少,所以会向丈夫诉说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委屈、辛苦、不开心,当然也免不了抱怨(婆家)。可是自己却天真的以为我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可以与之抗衡,忘记了孩子是天然忠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因为没有为未来投资,所以要面对因此带来的不幸后果:丈夫对我的评价是眼里没他、心里没他、看不起他、不体谅老人、高高在上、强势。我寻求爱与关注的方式无异于“触碰逆鳞”,结果自然是“求而不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选择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亲密关系间表达爱、传递爱中,我相信我的婚姻状态必将是顺遂心意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行端正,长大之后即使不在身边,也会让父母为之感到骄傲。这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塑造/设定一些价值取向,让家庭成员在解决问题或者面临困境的时候本能地遵循这个特定的价值取向,不需要父母时时在身边指导或监督。因为每个人只需要以自己的习惯的方式去做就可以了,家庭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了他行为。作为一个妈妈,我想传承给孩子的是善良、力量和爱,希望孩子在爱的滋养中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拥有力量活出自己的惊艳生命。
作为父母在为孩子提供资源、学习新技能的同时,更需要懂得孩子也需要被挑战,需要解决困难的问题,需要培养价值观。如果父母一味地“忙于提供”而忽略/没意识到孩子是否真正参与进去的经历时,事实上父母并没有达到训练孩子取得成功所需的应用能力。孩子在自己准备好学习时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在父母准备好教导他的时候。当孩子的抗拒行为,带给我的负面情绪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的状态,透过情绪觉察自己,寻找源头:我焦虑的是什么?我不允许和不接纳是谁?这个抗拒的行为触动了内心深处的哪部分“伤痛”?是的,我焦虑的源头是小时候自己面对功课时的笨拙不被母亲接纳,那个“抗拒”的行为触动了“曾经被否定、不值得、不允许的小孩”。是的,小时候的我已经长大了,我现在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值得、也能够爱自己。我要改写命运轮回的魔咒。我爱我自己,我也爱我的孩子。当一切都回到爱中,问题的解决也就有迹可循了。
在我产后抑郁时期曾无意识的给孩子传递了一些负能量,目前最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向引导孩子,给孩子植入正向信念,帮助孩子的心智得到正向的发展。协助孩子在成长中完成“必要的工作”,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经验生命)。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提醒了我:真正激励我的力量(动力因素)是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让我意识到过程比目的更重要,清晰了自己在时光流逝中,丢失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记得初心、看见初心、守住初心”。因为,即使目前依然在“爬坑”,但是“爬”的心路历程已有所不同,一切都在悄悄然的发生着改变。每一次经验/情绪都是“礼物”,是最好的安排,不是偶然的发生,经验的每一步都算数,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达到最好的自己而设计的,我们终将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
在出席聚会的同学中,有离异的,有表面光鲜亮丽,实际负债累累的,总之真正生活幸福的同学少之又少。
这可是哈佛大学,世界名校呐!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可能都是顶尖人才,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这样不尽人意,那其他的普通人群呢?
其实,生活过得是否幸福和从那个名校毕业未必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作者提到,成年人的生活幸福与否和选择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直接说来,就是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是真心喜欢的,自己认为这个工作是否是有意义的。
作者认为,直击灵魂的工作,是不计较财富得失和社会地位的,这就要求本人必须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如何度过这一生。
书中的这一部分观点与《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中观点相反,这本书中讲到,只要我们对一件事全情投入,当取得一定成就时,其兴奋感,使命感会逐渐而生。
我个人的想法是,不能单纯的去追求让自己兴奋的职业,毕竟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不如先解决生存问题,做好本职工作,只要不是极其厌恶和排斥的,都可以做好。
另外就是很多人会以此为借口,总是不愿意好好的踏踏实实的工作, 他们会以此为借口,认为这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当你真正去问他喜欢什么的时候,他未必都能说得出口。
共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