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元好问)译文赏析,摸鱼儿,元好问,系列:古代抒情诗,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
《摸鱼儿》(元好问)译文赏析
摸鱼儿 元好问 系列:古代抒情诗 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要令这『大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眼前的这一刻,才知道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的男女还要更是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单,万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处,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作仪仗的音乐是排萧与建鼓合奏,乐工们坐在鼓车中演奏,乐声响彻云霄。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 汉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经无济于事。女山神因思君而再悲啼,而死者依然不会再归来! 双飞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死后化为一坏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坟,纵情高歌,尽情的喝酒,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1205年(金章宗泰和五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摸鱼儿·雁丘词》思想感情
《摸鱼儿·雁丘词》的写作背景摸鱼儿
金·元好问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评语:
元好问在为殉情于他面前的两只大雁写下这首词时,不会想到它成了现在男女失恋时的自我慰籍之语。经过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广为人知,看到痴男怨女的总代表李莫愁毅然跳进火坑时,夫复何语?爱情真是一个火坑?不管怎样,要感谢那两只大雁,感谢它们引出了这首经典的问情妙词!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欣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有个背景,词人当时只有十六岁,对于爱情自然很懵懂。他在前往应州考试的时候,在路上听到一个捕雁者说,两只比翼双飞的大雁,被他射下一只后,另一只大雁竟然从空中撞下来,不愿意独活。大雁的殉情,给年轻的元好问极大感触,他买下了这对死去的大雁,并为之建造了坟墓,名为“雁丘”。根据这个故事,他写下了这首词,还将经历作为序言,一同留下: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上阙是写大雁的故事,词人直抒胸臆,以自问自答开篇:请问世间什么是爱情,竟然让它们以生死来对待!不管南北多少路途,它们都比翼齐飞,不离不弃。不管是寒来暑往,它们依然恩爱如初。爱情有多快乐,分离的时候就有多痛苦。到现在,才知道它们比世间痴情男女更痴情。它们应该在说,前程路漫漫,千山万里,晨风暮雪,失去了挚爱,形单影只地独自生活又有什么乐趣?
在下阙中,元好问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却是以此衬托大雁殉难的痛苦。汾水一带,是当年汉武帝寻欢作乐的地方,那时候锣鼓喧天,钟乐齐鸣,是何等的热闹。如今却是冷烟衰草,一副萧条的景象。汉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山神为之悲鸣,死者却无法复生。两只大雁的深情让上天也感动。我不相信,这样的灵物会和普通莺燕一样化作黄土。它们会留下身后名,长存于世,等待文人骚客的纪念。狂歌纵酒,来此访寻祭奠这对情侣。
这首词以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它并不复杂,却将诗人对于大雁的惋惜之情和对于爱情的歌颂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尤其是第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成为了千百年以来无数人反复吟诵的名句。也许爱情就是这样一杯毒药,能让人舍生忘死,却无法抛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