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为何会被说困在系统里呢?随着外卖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外卖配送的人越来越多。外卖系统依靠算法和大数据,计算配送距离、配送时间和配送路线,...
外卖骑手,为何会被说困在系统里呢?
随着外卖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外卖配送的人越来越多。外卖系统依靠算法和大数据,计算配送距离、配送时间和配送路线,由此指引外卖骑手完成外卖的配送任务。但是系统经常会出现时间缩短的情况,为了能够准时将外卖送到顾客手上,外卖骑手不得已在马路上加速行驶,与时间赛跑。在这个过程中,骑手就遇见交通事故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如今,外卖骑手成为了高危职业,外卖骑手被系统控制,为了生活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这就是外卖骑手被说困在系统里的原因。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深度研究文章发布后,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许多知名学者也出来为外卖骑手发生。平台方作为外卖系统的管理人员,他们公开说明增设等一等的功能。用户在点外卖时可以选择自己可以多等五分钟、八分钟或十分钟的选项,不同外卖平台有不同的时间选项。用户在点击后就可以给外卖骑手更加充裕的配送时间,骑手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先去送比较着急的订单,一定程度上对骑手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进行了保障。
其实这种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的选项并不完全是消费者给骑手带来的压力,而平台给出的解决方案仿佛是把这个责任推给了消费者。外卖骑手反映的是系统配送时间会无故消失,配送路线还包括逆行路线,这都表明系统的设置上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
除了消费者应该给骑手多一些包容外,整体的外卖系统应该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管。让更多人的参与到系统算法规则的制定中,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设置的合理性由此才能实现算法在理性的同时充满温情。
外卖小哥回应“被困在系统里”文章,是否言过其实?
外卖小哥这段时间成了热点话题,原因是个别外卖公司推出了让用户有权利选择多等几分钟的功能,此功能一出让很多网友不买账,同时也展开了一顿口诛笔伐,其中有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被困在系统里的骑手”。大多数都是在指责这个系统的不好,外面小哥此时出来澄清,说这篇文章写的有点言过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事情的大概内容。
事件背景有一篇名为“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的文章在各大平台刷屏了,有很多人为外卖小哥鸣不平,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就是,外卖小哥所用的系统极度不人性化。而引发这篇文章产生的则是一个新闻热点,那就是饿了么想要推出一项新功能,在用户点餐的时候会有一个按钮显示,我愿意多等5分钟到10分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个转嫁责任的行为,让骑手来背了系统的锅,对此这篇文章也有理有据的介绍了很多外卖小哥由于系统不人性化被罚的现象。
外卖小哥的观点外卖小哥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系统固然不是那么完美,但也并非像文章所形容的那么苛刻,如果真的有那么苛刻,恐怕现在没有人再做外卖骑手了,大多数的外卖小哥还是能赚到钱的。
比如文章当中提到雨雪天气堵车等特殊情况外卖小哥迟到也会被扣钱,实际上外卖小哥是有申诉渠道的,如果真的是因为特殊原因送餐迟到了,经核实是可以免受处罚的。
其次还有一些订单无人送的现象,如果卖小哥能够证明自己没有接单,也是可以免去相应处罚。
综上所述,外卖小哥回应被困在系统里的骑手这篇文章主要观点就是并非文章所说的那么严重,程序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申诉渠道可以他们免受罚单。
外卖小哥困于系统,谁不是呢?如何自救?
看的外卖小哥的这种困局,我们或同情、或感慨、或对于资本的愤怒、或对于市场竞争的认可,或对于被压榨的底层人民的无奈。这些场景,总有种特别的熟悉感,其实这和我们每个人都有些像。
骑手们创造了大数据,而通过这些大数据、算法分析、模型反过来“控制”骑手……数字经济时代,个体,似乎不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一个算法的节点,提升效率创造利润,被围困在系统里。
其实,被困在系统里的工作太多了。滴滴司机、销售、服务员、运营、设计等,银行职员要考核吸收多少存款、甚至学校老师为了考评分数高而拼命给学生补课,哪怕是公司的CEO每年的绩效考核,每年利润必须要增长。
各个岗位的KPI考核,让人像陀螺似的从早忙到晚。
程序猿、金融狗、996ICU、007、五加二白加黑、搬砖、社畜……
在社会滚滚洪流中,我们怀念“从前慢”的生活:“记得早先少年时...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代社会讲求“市场竞争“、”效率”、“利润”、“数据”、“GDP”、“企业活下去”。
但,人,究竟是目的还是工具?
其实, 回看人类过去百年 ,这不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才有的问题,这时一个科技与人文斗争的 古老话题。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讲了的就是大机器工业时代下的小工人,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的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
打卡、监控“系统”,不仅上班要打卡、上厕所也要打卡。高强度的工作,员工成了流水线生产作业下的一个机器,职业强迫症一看到螺丝或像螺丝的东西就情不自禁想上去拧一下。
首先,我们不孤单。这不是算法时代所特有的问题,古往今来,个体,参与社会协作,在历史洪流之中,仿若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
孔子说“君子不器”,即不能当成一个器具、工具。
作为个体,我们在明白社会协作分工的同时,也不能丧失信心。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就是个“机械节点”,那么我们就是了。
自救方法无非2个方向——“入世”和“出世”。我在这里肤浅的谈一谈,抛砖引玉,大家也可以留言,一起讨论一起成长!
客观上,每个人都受制于系统,受到系统规则的约束;可是主观上讲,很多人在规则约束下,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带着镣铐跳舞”,并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其心灵上是自由舒展的,并没有“困于系统”。
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 工作恰好是自己热爱的。
当你想做的事情,和社会需要你做的事情相一致的时候,你就是自己的主人!
你可以尽情挥洒汗水,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着!
而,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幸运。
有的人,工作像上坟一样,不开心却又不知出路;
大多数人,工作有欣慰时也有无奈时,个体在滚滚浪潮之中随波逐流,面对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负重前行、咬牙坚持。
可以试试下面几个小事情:
1. 首先,要“信”,相信自己,可以活出自己生命应有的潇洒;相信自己,可以跳出困局的状态;大多数人如此,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困于系统。
2.坚持学习。永远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停止自我提升!我们的认知升级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一个慢慢的积累的过程。“功不唐捐”,一年、两年或许看不出来,十年,一定会有质的差距。 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一年的变化,却低估自己坚持十年的成就。
3.坚持自省。比自律更重要的是自省,拥有自省的能力才能让你走得更远。强烈推荐写日记,静静的和你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坚持每天都写,你会惊奇的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通过自己的生命经历不断咀嚼与反思,并逐步运用到生活中,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实现真正的成长与精进,跳出思维惯性,开拓不一样的人生。
此外,单靠“想”不够的,一定要写下来!人的大脑思维就像电脑的内存,和硬盘来比,容量还是小些。单纯的想,很容易流于表面,无法挖掘内在深刻的问题。
推荐百度搜搜“晨间日记”,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1. 缩减欲望。
如果缩减欲望,感恩于我们所拥有的,不要过多奢求各方面的完美,就会觉得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美好!
追求心灵上的满足、超脱。内心的淡定与平和。
2. 换个角度,世界如此不同!
也有很多外卖小哥,很喜欢送外卖这个工作的,这些小哥是快乐的。看看下图的这个外卖小哥对自己工作的看法:
在资本主义的滚滚铁流下,剩余价值被粉饰为经营利润,劳动成为商品,而劳动人民降低为资本家的奴隶、只会劳动的机器的过程。
有一个词,来描述人类社会的这种经济/政治/哲学现象,即“异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让社会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的同时,却也可能让“异化”劳动变得更为尖锐,人很容易被抽象成为一个算法的节点。
百度百科中对于异化的定义是 :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下,剩余价值被粉饰为经营利润,劳动成为商品,而劳动人民降低为资本家的奴隶、只会劳动的机器的过程。具体来说,异化包括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的异化,生产过程与劳动者的异化,人类的本质与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到哲学高度。黑格尔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并提出人的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学习与拓展:B站一个巨哲学的视频《何为异化?为何人会心甘情愿被资本奴役 还美其名曰:价值实现?》(避雷预警——此视频非常理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Z4y1T7Fk?from=search&seid=557840048788535664
另附一个暖心的动画小短片《异化》,也可以在B站或腾讯视频搜索。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W411Q7wn?from=search&seid=9076334048594941326
外卖骑手之死——这个锅,算法不背,消费者也不背
文/貌貌狼( 微信公众号: 财经 郎眼daily)
本周,一篇《人物》杂志的专访《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屏,对外卖骑手的舆论从来没有哪一次像这次这样一边倒的同情。在这场舆论的喧嚣里,矛头直指“算法”。但这个锅,算法不背。
根据《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中透露出来的逻辑,所能直接得出的“骑手困局”逻辑是这样的:
算法根据 历史 数据决定缩短配送时间,骑手为了避免订单超时只好狂飙、逆行、闯红灯;当骑手完成送餐后,产生了更多的短时长数据,算法根据这些短时长数据决定再缩短配送时间。这样恶性循环让骑手的配送时间越缩越短,算法让骑手越来越陷入困局。
但是,算法的逻辑并没有这么简单。
查阅阿里本地生活智慧物流团队发布的论文《Order Fulfillment Cycle Time Estimation for On-Demand Food Delivery》(外卖履约时间预估)可知,算法的目标是如何让算法更加准确地拟合 历史 数据,而不是尽可能地缩短配送时间。而在设计算法时,算法工程师也同样考虑了天气状况、餐厅出餐时间、骑手等电梯的时间等等因素。
注:由于论文描述较为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该论文完整版。
那么是谁困住了外卖骑手呢?
在一个外卖订单里,它的参与方一共有三方:平台、外卖骑手、叫外卖的用户。三方都具有天然的逐利性。
平台希望更多的订单,更多的利润,也就需要更高效的送餐。因此,平台可能人为地缩短骑手的预计配送时间,利用算法的特性把这个无限循环恶化的 游戏 玩起来。
外卖骑手希望更高的收入,就需要在单位时间里送更多的订单。当正常驾驶电单车无法实现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时,一部分、甚至绝大多数外卖骑手选择了逆行、闯红灯甚至见缝插针式的穿行在车流中。
叫外卖的用户希望更快的收到外卖,当然,不洒漏就完美了。
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时间里,外卖订单平均配送时长缩短了10分钟。也就是说,3公里距离内,20分钟外卖就会送达。
至于算法,它只是在骑手选择了不畏天气困难,甚至闯红灯、逆行也要更快的送单后被采样到了新的数据而已。
当然,算法不背的锅,消费者也绝对不会背。
表面上看起来的善良实际上是在强行绑架消费者。随后,白岩松在新闻1+1里说:“这是平台和监管的问题,不能直接甩锅给消费者,这么做不但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且只会让越温暖越宽容的人越吃亏,这不适合。”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么说没错。但想要彻底的解决外卖骑手困局,单单只有平台整改是不够的。
做个简单的推论,如果平台延长了骑手的送餐时间,骑手是会选择慢慢等红灯、靠右慢慢行驶的送餐,还是会选择“既然时间充裕,我再接两个单?”。
而外卖骑手对交通规则的淡漠几乎令每个行驶在马路上的司机都“咬牙切齿”的“称赞”。
2021年,曾有媒体在广州做过实地拍摄统计。结果显示, 在同一路段, 短短10分钟内,就有9起外卖电动车违章。
一方面,平台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据一位外卖骑手骑手采访时所说,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一部分是出在我们身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少接几单来避免安全风险,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通常为了安全,我们都会戴耳机,以尽量减少看手机,但平台会提示你,这个推单如果多少秒内不看,就会自动拒绝,拒单多了,平台就不会给你派单了,那大多数骑手就都会选择看。
除此之外,为什么外卖骑手完全不担心交通违章带来的后果?曾有一位佛山外卖小哥在短短10天之内,交通违章65起,而他多年累积未处理的违章记录足足打满了29页A4纸。
假设一个人驾驶 汽车 时发现,如果不闯红灯,会迟到,失去500元全勤奖,如果闯红灯,会被扣6分,罚款200。常理来说,即使有300元的利差,他也会选择不闯红灯。一方面是为生命安全考虑,另一方面是扣6分的惩罚是一个过大的代价。
换言之,外卖骑手完全不在乎交通违章,宁愿用交通违章换更多的收入,原因就是违章成本过低了。
非机动车闯红灯处罚50元;在机动车道内通行处罚30元;时速超过15公里罚款50元;酒后驾驶:罚款50元。相比起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这样的处罚或许实在是太轻了。
就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在电视中所说的,外卖行业创造了就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其所带来的交通违规、职业安全、白色垃圾等“负外部性”问题,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在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来加以干预和纠偏,使市场重新回到优胜劣汰的良性秩序之中。
没有政府监管去守住底线,行业发展就会沦为遵循丛林法则的乱战,就会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导致企业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改善外卖骑手的工作条件。
而交通安全隐患,也只是外卖行业“隐秘的角落”中的一个罢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