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郭沫若读后感50字郭沫若山茶花的感悟50字求《山茶花》-郭沫若的赏析:《山茶花》短小凝练的篇幅中,包含着整个采花、插花、养花、赞花过程,语...
山茶花郭沫若读后感50字
郭沫若山茶花的感悟50字求《山茶花》-郭沫若的赏析:
《山茶花》短小凝练的篇幅中,包含着整个采花、插花、养花、赞花过程,语言凝练简洁,结构完整。文字清丽流畅,一气呵成。
短小凝练的篇幅中,描述的意境含蓄淡远,妙趣横生。状物抒情,融情于景。文中描写从山中带回居室作装点的山茶花时,以茨实、秋楂、铁壶作陪衬,主次分明,景致错落有致。楂子、茨实衬着山茶花,同插在铁壶里,挂在壁间。透着精致、恬静之感。恰似一幅淡致幽雅的静物画,给人以淡远、清幽、宁静、平和之感。然而,作者的描写并不使静物画因物静而呆板。“鲜红的楂子”,“嫩黄的茨实”,“浓碧的山茶叶”,“黑色的铁壶”,“苔衣深厚”,“白色的鲜花”,画面色彩缤纷,明丽畅快,给人以跳跃、灵动之感。小小居室里漾着缕缕清香花气,山茶花中那静中带动的灵性跃于纸面。静物画中的灵动秀气,山茶花的清香灵气,无不显示着作者那欢悦的心情。看着洁白的山茶花,闻着缕缕清香,不由惊叹:“啊,清秋活在我壶子里了!”
读完《山茶花》,不由得不对作者那状物、抒情之本领深深折服。细事微物,小小一株,山茶花,经作者描述,竟变得如此趣意盎然。小小一株山茶花,竟寄寓着作者那满腹情怀:追求平和,珍重美与青春!作者对美和青春的珍重与激情在山茶花的灵动秀气中呼之欲出。山茶花的灵气与作者的才气珠联璧合。
《山茶花》短小凝练的篇幅中,包含着整个采花、插花、养花、赞花过程,语言凝练简洁,结构完整。文字清丽流畅,一气呵成。
短小凝练的篇幅中,描述的意境含蓄淡远,妙趣横生。状物抒情,融情于景。文中描写从山中带回居室作装点的山茶花时,以茨实、秋楂、铁壶作陪衬,主次分明,景致错落有致。楂子、茨实衬着山茶花,同插在铁壶里,挂在壁间。透着精致、恬静之感。恰似一幅淡致幽雅的静物画,给人以淡远、清幽、宁静、平和之感。然而,作者的描写并不使静物画因物静而呆板。“鲜红的楂子”,“嫩黄的茨实”,“浓碧的山茶叶”,“黑色的铁壶”,“苔衣深厚”,“白色的鲜花”,画面色彩缤纷,明丽畅快,给人以跳跃、灵动之感。小小居室里漾着缕缕清香花气,山茶花中那静中带动的灵性跃于纸面。静物画中的灵动秀气,山茶花的清香灵气,无不显示着作者那欢悦的心情。看着洁白的山茶花,闻着缕缕清香,不由惊叹:“啊,清秋活在我壶子里了!”
读完《山茶花》,不由得不对作者那状物、抒情之本领深深折服。细事微物,小小一株,山茶花,经作者描述,竟变得如此趣意盎然。小小一株山茶花,竟寄寓着作者那满腹情怀:追求平和,珍重美与青春!作者对美和青春的珍重与激情在山茶花的灵动秀气中呼之欲出。山茶花的灵气与作者的才气珠联璧合。
山茶花 郭沫若 阅读理解
山茶花——郭沫若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 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 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 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1: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好几种色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是一种“牧歌的情绪”,尽管没有深刻的人生领悟和生活哲理,但是,由于作者抽取的是心底的材料,因此十分传神。本诗最大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用两个词语概括。3:仔细品味这一首诗,说一说“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这句话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本诗最后一句“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与何其芳的《秋天》一诗中的哪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注意,这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天伴我学的第14课里的阅读,你们就帮帮我吧~~很急啊!!!谢啦1.画面色彩缤纷,明丽畅快,给人以跳跃、灵动之感 透露着作者那欢悦的心情
2.凝练 简洁
3.点明 深化主题
4.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另附 何其芳 秋天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凝练 简洁
3.点明 深化主题
4.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另附 何其芳 秋天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郭沫若作品的读后感
请各位大侠帮帮我,写一篇郭沫若作品的读后感,随便是哪篇作品,只要是郭沫若的,500字左右谢谢谢谢谢!!!!!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我看《女神》
内容提要:《女神》收集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在内共计五十七首,基本上是作者留学日本时所作。笔者选取其中包含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诗作,分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让读者领略郭沫若早年诗歌的汹涌澎湃。关键词:郭沫若、女神、浪漫主义、爱国。 正文:1914年初,一位青年登上开往日本国东京的轮船,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去寻求真知、掌握实干。距离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过去两年多了。然而,就在轮船启程的上海黄浦江口,外国的军舰仍在肆无忌惮地游弋着;一队队的中国劳工,在红头阿三的监督之下,背着一袋袋货物在码头边来来去去。落后的耻辱、自强的愿望,重重压在青年心头。 他就是郭沫若。积郁在心底的感情,自1919年后半段开始,像潮水一样迸泻出来。一种对祖国的热情歌颂、对旧社会黑暗的强有力呐喊与控诉,凝铸成了一首首满含深情的动人诗篇。这种感情是多元的,因为诗人的心思是复杂的。 首先是对祖国不顾一切的、疯狂的爱。在《晨安》诗中,作者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扬子江、黄河、万里长城、帕米尔高原乃至于喜马拉雅山,都成为了诗人招呼的对象,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尽皆囊括。“年轻的祖国”“新生的同胞”“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作者透过这一系列鲜明宏大的意象,畅快展示了一个幅员广阔、名胜众多的大中国,一股对祖国满腔热忱之情油然而生。《炉中煤》是另一首情感充沛的机警小诗,作者巧妙地借煤的燃烧自比,而将中华古国比作一个“年青的女郎”,其大胆奇丽的想象使人眼前一亮。“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希望祖国体谅我的拳拳之心,让我为国效劳吧!”诗人正是在表达这一层意思,而顺着他的笔触,一个崭新的、焕发生机的美丽土地便会呈现在我们面前。郭沫若是学医的,他顺理成章地借助了燃烧这种剧烈的化学反应有力地诠释了“炉中煤”这个温暖鲜亮的题目。此外,《黄浦江口》也是值得关注的作品,这首写在1921年4月3日的短诗在总共的十二句中频繁使用感叹号,“平和之乡哟!”“我的父母之邦!”首尾呼应,体现了作者留日两年短暂归国探亲时,重见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时的欣喜,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不过,美好的遐想过后,诗人看到的依然是一个金瓯残缺、民不聊生的神州大地。这种急转而下的情绪突出表现在写完《黄浦江口》的第二天所作的《上海印象》一诗中。“我从梦中惊醒了!Disillusion(幻灭)的悲哀哟!”好个“惊醒”“幻灭”,笔者立马感觉到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哀。诗人继承了他一贯的丰富感情、细腻口吻,却营造了一个阴森恐怖的氛围,以致于诗中竟出现了“尸”“骷髅”“灵柩”这些死亡意象,不加掩饰也无需掩饰。俗话说:爱之深望之切。诗人内心深处还是在表达爱,不过得加一前提:改造社会、变革制度。在《浴海》一诗中,郭沫若痛快淋漓发出了“趁着我们的血浪还在潮,趁着我们的心火还在烧,快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新社会的改造,全赖吾曹!”这样激荡的口号,这就是一个无畏的敢于破坏旧秩序的志士、一位高唱激昂战歌的勇士!在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的时候,在许多热血青年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彷徨的时候,郭沫若的诗作已经旗帜鲜明打出了暴力、革命、破坏等标语。“一切政治(社会、宗教、学说、文艺、教育)革命的匪徒呀!万岁!万岁!万岁!”(《匪徒颂》)、“不断的破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诸多诗篇正是在阴霾笼罩下身居异国的爱国主义者最嘹亮的呼喊,而在《巨炮之教训》这首政治气息浓厚的诗中,作者把前进的道路寄托在了社会主义上(“列宁先生却只在一旁喊叫,‘为阶级消灭而战哟!为民族解放而战哟!为社会改造而战哟!’……”)这种很超前的民主主义意识,在万马齐喑的旧时代,实在是很难得的。郭沫若回忆说,他最初选择医学,是想拿它“来作为对于国家社会的切实贡献”,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是想借文学“鼓动起热情来改革社会”。其实,笔者认为,郭沫若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头脑。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他便迅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中算是很早的了。这种成熟政治观念的一些端倪便体现在《女神》诗集的很多篇章里。 对祖国的爱是神圣的,而对人民大众、全世界就更显得无私与博大。前文中提过的《晨安》除了描绘中国的壮美河山之外,还以大量笔墨抒写了苏伊士运河、红海、尼罗河、金字塔、恒河、太平洋、沉思者雕塑等圣地胜景。诗人把自己放在全世界的面前,以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的身份向全世界致意,这样的胸襟与独到的眼光在之前的中国诗人群体中是难以寻觅的。而在著名的抒情长诗《地球,我的母亲》中,诗人反倒展现了性格中天真烂漫的一面。在梦一般的诗境中,作者伪装成了一个孩子,“赤裸着我的双脚”“在你的背上匍行”乃至于“永远和你相亲”。并且将工人称赞为“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农民称颂为“全人类的褓母”,再次从一个角度凸现了博爱磅礴的气势与不可阻遏的伸展力。诗集中最后一首《西湖记游》之《雷峰塔下》里,诗人以惊世骇俗的笔吻写下了“他(老人)那筋脉隆起的金手,我想去跪在他的面前,叫他一声:‘我的爹!’把他脚下的黄泥舔个干净。”比起春秋五霸重耳年轻时流亡途中接受一位农人递过来的泥巴的经典事例,郭沫若又一次在艺术上达到了飞跃,也是他对工农阶层热爱的最为崇高的表示了。作为一名平凡的知识分子,郭沫若为后来的臧克家、艾青、郭小川等诗人开了一个风光的头。从此以后,工农的形象开始融入中国现代诗歌的范畴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郭沫若的爱如同那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鸽子》一样,洒遍全中国、沟通了整个地球。 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充分倾诉在了《凤凰涅磐》这首镇书之作上。祖国的悲惨现实铺设在前、为前途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紧接在后、最终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原原本本呈给了观众,大幕便应声而落。郭沫若变成了一个出色的导演,将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分配给了诗中的各个元素。他的指挥棒一起,真挚的感情有了、绮丽的想象具备了、大胆的自我形象也存在了。《凤凰涅磐》是郭沫若情感勃发的最高潮,仿佛一首高亢的《我爱你,中国》就在耳旁回荡。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始于诗集《女神》,终结于戏剧《屈原》。纵观他解放后的诗作,多以歌功颂德为中心、宣扬新社会新风尚的风雅之作,着实乏善可陈。以至于后代评论家不客气地说他已经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御用文人。笔者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有尽头的,倒不如忘却郭老后半生政治唱和的日子,将奔放的《女神》连同后来的《星空》《前茅》《恢复》诗集一道熔炼于自己的胸臆中,永远留存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形象吧! 二零零六年五月十六日
内容提要:《女神》收集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在内共计五十七首,基本上是作者留学日本时所作。笔者选取其中包含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诗作,分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让读者领略郭沫若早年诗歌的汹涌澎湃。关键词:郭沫若、女神、浪漫主义、爱国。 正文:1914年初,一位青年登上开往日本国东京的轮船,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去寻求真知、掌握实干。距离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过去两年多了。然而,就在轮船启程的上海黄浦江口,外国的军舰仍在肆无忌惮地游弋着;一队队的中国劳工,在红头阿三的监督之下,背着一袋袋货物在码头边来来去去。落后的耻辱、自强的愿望,重重压在青年心头。 他就是郭沫若。积郁在心底的感情,自1919年后半段开始,像潮水一样迸泻出来。一种对祖国的热情歌颂、对旧社会黑暗的强有力呐喊与控诉,凝铸成了一首首满含深情的动人诗篇。这种感情是多元的,因为诗人的心思是复杂的。 首先是对祖国不顾一切的、疯狂的爱。在《晨安》诗中,作者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扬子江、黄河、万里长城、帕米尔高原乃至于喜马拉雅山,都成为了诗人招呼的对象,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尽皆囊括。“年轻的祖国”“新生的同胞”“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作者透过这一系列鲜明宏大的意象,畅快展示了一个幅员广阔、名胜众多的大中国,一股对祖国满腔热忱之情油然而生。《炉中煤》是另一首情感充沛的机警小诗,作者巧妙地借煤的燃烧自比,而将中华古国比作一个“年青的女郎”,其大胆奇丽的想象使人眼前一亮。“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希望祖国体谅我的拳拳之心,让我为国效劳吧!”诗人正是在表达这一层意思,而顺着他的笔触,一个崭新的、焕发生机的美丽土地便会呈现在我们面前。郭沫若是学医的,他顺理成章地借助了燃烧这种剧烈的化学反应有力地诠释了“炉中煤”这个温暖鲜亮的题目。此外,《黄浦江口》也是值得关注的作品,这首写在1921年4月3日的短诗在总共的十二句中频繁使用感叹号,“平和之乡哟!”“我的父母之邦!”首尾呼应,体现了作者留日两年短暂归国探亲时,重见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时的欣喜,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不过,美好的遐想过后,诗人看到的依然是一个金瓯残缺、民不聊生的神州大地。这种急转而下的情绪突出表现在写完《黄浦江口》的第二天所作的《上海印象》一诗中。“我从梦中惊醒了!Disillusion(幻灭)的悲哀哟!”好个“惊醒”“幻灭”,笔者立马感觉到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哀。诗人继承了他一贯的丰富感情、细腻口吻,却营造了一个阴森恐怖的氛围,以致于诗中竟出现了“尸”“骷髅”“灵柩”这些死亡意象,不加掩饰也无需掩饰。俗话说:爱之深望之切。诗人内心深处还是在表达爱,不过得加一前提:改造社会、变革制度。在《浴海》一诗中,郭沫若痛快淋漓发出了“趁着我们的血浪还在潮,趁着我们的心火还在烧,快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新社会的改造,全赖吾曹!”这样激荡的口号,这就是一个无畏的敢于破坏旧秩序的志士、一位高唱激昂战歌的勇士!在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的时候,在许多热血青年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彷徨的时候,郭沫若的诗作已经旗帜鲜明打出了暴力、革命、破坏等标语。“一切政治(社会、宗教、学说、文艺、教育)革命的匪徒呀!万岁!万岁!万岁!”(《匪徒颂》)、“不断的破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诸多诗篇正是在阴霾笼罩下身居异国的爱国主义者最嘹亮的呼喊,而在《巨炮之教训》这首政治气息浓厚的诗中,作者把前进的道路寄托在了社会主义上(“列宁先生却只在一旁喊叫,‘为阶级消灭而战哟!为民族解放而战哟!为社会改造而战哟!’……”)这种很超前的民主主义意识,在万马齐喑的旧时代,实在是很难得的。郭沫若回忆说,他最初选择医学,是想拿它“来作为对于国家社会的切实贡献”,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是想借文学“鼓动起热情来改革社会”。其实,笔者认为,郭沫若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头脑。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他便迅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中算是很早的了。这种成熟政治观念的一些端倪便体现在《女神》诗集的很多篇章里。 对祖国的爱是神圣的,而对人民大众、全世界就更显得无私与博大。前文中提过的《晨安》除了描绘中国的壮美河山之外,还以大量笔墨抒写了苏伊士运河、红海、尼罗河、金字塔、恒河、太平洋、沉思者雕塑等圣地胜景。诗人把自己放在全世界的面前,以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的身份向全世界致意,这样的胸襟与独到的眼光在之前的中国诗人群体中是难以寻觅的。而在著名的抒情长诗《地球,我的母亲》中,诗人反倒展现了性格中天真烂漫的一面。在梦一般的诗境中,作者伪装成了一个孩子,“赤裸着我的双脚”“在你的背上匍行”乃至于“永远和你相亲”。并且将工人称赞为“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农民称颂为“全人类的褓母”,再次从一个角度凸现了博爱磅礴的气势与不可阻遏的伸展力。诗集中最后一首《西湖记游》之《雷峰塔下》里,诗人以惊世骇俗的笔吻写下了“他(老人)那筋脉隆起的金手,我想去跪在他的面前,叫他一声:‘我的爹!’把他脚下的黄泥舔个干净。”比起春秋五霸重耳年轻时流亡途中接受一位农人递过来的泥巴的经典事例,郭沫若又一次在艺术上达到了飞跃,也是他对工农阶层热爱的最为崇高的表示了。作为一名平凡的知识分子,郭沫若为后来的臧克家、艾青、郭小川等诗人开了一个风光的头。从此以后,工农的形象开始融入中国现代诗歌的范畴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郭沫若的爱如同那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鸽子》一样,洒遍全中国、沟通了整个地球。 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充分倾诉在了《凤凰涅磐》这首镇书之作上。祖国的悲惨现实铺设在前、为前途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紧接在后、最终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原原本本呈给了观众,大幕便应声而落。郭沫若变成了一个出色的导演,将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分配给了诗中的各个元素。他的指挥棒一起,真挚的感情有了、绮丽的想象具备了、大胆的自我形象也存在了。《凤凰涅磐》是郭沫若情感勃发的最高潮,仿佛一首高亢的《我爱你,中国》就在耳旁回荡。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始于诗集《女神》,终结于戏剧《屈原》。纵观他解放后的诗作,多以歌功颂德为中心、宣扬新社会新风尚的风雅之作,着实乏善可陈。以至于后代评论家不客气地说他已经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御用文人。笔者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有尽头的,倒不如忘却郭老后半生政治唱和的日子,将奔放的《女神》连同后来的《星空》《前茅》《恢复》诗集一道熔炼于自己的胸臆中,永远留存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形象吧! 二零零六年五月十六日
本文标题: 山茶花郭沫若读后感(求泰戈尔《山茶花》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96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