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别儿童入京读后感(《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人生态度)

发布时间: 2024-12-15 22:04: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南陵别儿童入京赏析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

南岭别儿童入京读后感(《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人生态度)

南陵别儿童入京赏析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后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今属安徽)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开头两句是说,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诗的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这两句是说,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衣服。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这两句是说,放情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诗人接着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为了欢庆奉诏,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显然,诗人的情绪也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所以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两句是说,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欢乐的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诗人又很自然的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以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末二句是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诗情经过一层层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写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因为诗人自负甚高,其后的失望也就越大。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点,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有正面描写,又有烘托。通过匠心独运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鲜明。

南陵别儿童入京翻译及赏析

  《南陵别儿童》通过对李白从山中归家的事情进行描述,表达自己被召回京的喜悦之情。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翻译:

  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有很多像会稽愚妇轻买臣一样轻视我,但是尽管轻视我,我今天也辞家西去长安。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注释:

  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嬉笑:欢笑;戏乐。

  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

  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

  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

  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

  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

  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赏析: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后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今属安徽)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开头两句是说,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诗的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这两句是说,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衣服。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这两句是说,放情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诗人接着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为了欢庆奉诏,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显然,诗人的情绪也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所以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两句是说,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欢乐的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诗人又很自然的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以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末二句是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诗情经过一层层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写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因为诗人自负甚高,其后的失望也就越大。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点,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有正面描写,又有烘托。通过匠心独运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鲜明。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阅读|赏析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嘻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 ***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在唐人所选唐诗的本子里,如 《河岳英灵集》、《又玄集》,都题作 《古意》,因此有人怀疑现在的题目是后人所加,且系误加,李白是否曾寄家南陵 (在今安徽东南部),是个疑问。不过我们抛开题目,仅从诗的内容来看,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第一,诗中说:“余亦辞家西入秦”,说明诗写于被征召西入京师长安的时候。李白一生受召入京只有一次,在唐玄宗天宝元年或二年 (742或743),这可以确定诗的写作时间。第二,诗人这时或在游历山水,或正隐居山中,听到征召诏命,遂由山中归家,与儿女辞别,所以诗中说:“白酒新熟山中归”,即从山中归来,这可以指示写诗时的环境背景。至于辞家的地点是否在南陵,不影响对诗意的了解,可以暂且存而不论。

李白从早年起就怀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留别王司马嵩》)为此,二十五岁那年,他离开蜀中家乡,”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谋求政治上的出路。可是一连奔波了十七、八个年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人已四十出头,却一无所获。虽然他始终怀有乐观的展望,坚定的信心,却也不免常有一种失落的悲酸:“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现在居然喜从天降,得到当朝天子的征召,多年的渴望与追求化为现实,希望的火光已把前程照亮,如何不令人欢腾雀跃呢? 于是诗人在辞家登程时,写下这首狂喜的诗。

时间正当秋季,这本是最易逗人伤怀的节候。早在战国时代,宋玉的《九辩》 就以悲秋而为后人倾倒。然而“人逢喜事精神爽”,与悲秋伤逝者截然不同,进入诗人眼帘的一切,都那么顺适,那么宜人。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片丰收喜庆气象。你看,“白酒新熟”,用丰收的新谷泡制的秋酿已经飘香,那黄鸡呢? 饱食秋黍,也催得肉满膘肥:“黄鸡啄黍秋正肥。”酒曰 “白酒”,可以感受到酿制淘漉之醇;鸡曰“黄鸡”,可以想见那肥满鲜亮的光泽。酒可供饮,鸡可成肴,自然可以“呼童烹鸡酌白酒”,招呼童仆置办一席家筵了。白酒黄鸡,算不上山珍海味,但也称得起清酒丰肴,连那小儿女也嘻笑地拉扯着大人的衣襟围坐上来了。史载李白头房妻子许氏生有姐弟二人。据诗人《寄东鲁二稚子》诗知道姐字平阳,弟名伯禽。该诗中说姐姐“折花倚桃边”,是十多岁光景,而弟弟“与姐亦齐肩”,年岁相去不远。该诗写作晚于本诗七、八年,据以推算,姐弟这时正是三、五岁的天真烂漫的孩童。他们的欢快,是因为爸爸从山中归来呢?还是因为眼前的一桌美餐呢?是因为得知爸爸被征召的消息呢? 还是本自浑沌无识仅仅是受到爸爸情绪的感染呢? 不管因由何在,小儿女的情态无疑成了李白欢悦心情的有力烘托。于是诗人歌舞狂饮起来:“高歌取醉欲 *** ,起舞落日争光辉。”饮之不足而歌之,歌之不足而舞之。“ *** ”,这里有自贺之意。“争光辉”是与落日争光辉,也就是要赶在日落之前,舞得尽情。歌曰“高歌”,不引吭高歌,不足以畅情;饮曰 “取醉”,不狂饮至醉,不足以泄欢;舞则与日争时,不如此亟舞,不足以抒心中狂喜。歌舞豪饮把诗人的兴奋之情推到 *** 。

诗到这里为止只是勾画诗人的狂喜之态,使人们感受到他那一团兴奋的情绪。下面方才切入本题,点明狂喜的因由,使人不禁有山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原来是得到皇帝的征召,可以向君主游说,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了。不过这种机遇本该早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来到,如今人过中年,不能不使诗人感到“苦不早”了。然而正因为如此,不更应该只争朝夕吗? 自当尽快辞家上路了。“跨马”、“著鞭”四个字,把诗人从政的急切心情活现在纸上。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用了朱买臣的典故。据《汉书·朱买臣传》 记载,朱是会稽吴人,贫穷好学,靠卖柴度日,直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发迹,妻子提出离婚。他劝妻子说: 我五十岁一定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再忍耐些时日,将来定会好好报答你的。妻子不听而去。后来朱果然做了中大夫、会稽太守。李白把朱妻称为“会稽愚妇”。这是诗中费解的一句。古今注家多释事而不及义,即客观地摆出故事,而不言其意旨所指。也有人以为是诗人借此嘲笑轻视自己的世人,但以 “会稽愚妇”指称轻蔑者,终觉用典不类,迂曲不顺。按曾与李白相识的魏颢所作 《李翰林集序》 云:“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终娶于宗 (按为宗字之误)。”据此,诗人这时大约正当刘氏与他离异之后的时期。李白虽然不象朱买臣那样穷,但长期漫游无成时,也常落到“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的境地,有与朱相类之处,而妻子的离去,就更为相合了。所以这两句实是借买臣故事以写实,并抒家庭不幸之愤。另外从本诗中看,只是与儿女言别而无与妻相别之意,也很象当时并无妻子的光景。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李白诗集中另有《别内赴征三首》,其二云: “出门妻子强牵衣”,则明言既有妻又有子了。但是明人朱谏在《李诗辨疑》 中指出,这三首诗涉及的地理,彼此乖谬不合,又用白玉楼、翡翠楼、金梯等词语,亦与李家境况不切,认为这组诗当是“效白而为之者,或他人之诗而误入于此”,颇有道理。三首诗很可能是伪作或错置,不足为证。朱妻与朱离异后,朱终得入京而获得发展,所以诗人这里的“余亦辞家西入秦” 中,实包含着对前途光明的展望与信心。

大约正是长年浪游的酸辛、家庭不幸的压抑、光明前景的昭示,逼出末尾两句强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前一句显露出诗人 *** 奔越的个性和壮浪纵恣的文笔风格,后一句宣告与四十多年草间人的生活绝裂,将踏上实现政治抱负的途程,意气直干云霄。诗在最 *** 处戛然而止,留给人们的却是无穷的回味。

李白并非无学,但他一向以才情为诗,以宣泄见长,学为才用。这首诗也不例外。我们感受到的是一股感情流,一股直贯全诗首尾的奔腾喜悦之情,语言似不经意写出,完全为表现感情服务,成为感情的附庸,几乎使人不觉得文字的存在。此其一。诗人虽不琢炼文字,有似率尔成章,然而全篇诗语清通洗炼,绝无赘词长语,这是有丰富才学为基础才能达到的文字高境。此其二。贯串全诗的雀跃之情,并非直露地倾述出来,而是通过诗人一系列情态与心态的描写体现出来。人们不是从诗中听到诗人述说他的感情,而是从诗人情态与心态所表现的鲜明形象中感受到诗人那狂喜之情,不知不觉地随着诗人的情绪而心潮汹涌,表现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此其三。李白诗以宣泄感情成章,文随情转,难言章法,但感情亦自有推激起伏,别成一种格局。如本诗前六句以写歌舞狂饮为主,却并不一步到位,而是层层推衍,由白酒黄鸡到呼童备筵再到歌舞取醉,有如从漫坡登山,渐至高处。而此六句只写狂喜之情,不点明狂喜之因,至七、八句才陡然揭开,有似已到山之高处,却迎面立一峭壁悬崖,不能不翻跃而上,章法腾挪不平,并有山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妙。而此下每两句一折,愈激愈高,直导致那最强音。所以全诗不仅于山回路转中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境地,还将我们高置于一座奇峰之上而结束,妙不可言。此种尤为李白所独有的造诣。此其四。

李白诗词《南陵别儿童入京》原文译文赏析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好时我从山中归来,啄着谷粒的黄鸡在秋天长得正肥。


  呼唤童仆为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着牵扯我的布衣。


  一面高歌,一面痛饮,欲以酣醉表达快慰之情;醉而起舞,闪闪的剑光可与落日争辉。


  苦于未在更早的时间游说万乘之君,只能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西去长安,只愿青云直上。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注释】


  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嬉笑:欢笑;戏乐。


  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


  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赏析】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后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今属安徽)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开头两句是说,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诗的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这两句是说,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衣服。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这两句是说,放情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诗人接着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为了欢庆奉诏,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显然,诗人的情绪也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乎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所以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两句是说,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欢乐的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诗人又很自然的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像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以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末二句是说,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诗情经过一层层的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写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因为诗人自负甚高,其后的失望也就越大。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点,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又兼采比兴有正面描写,又有烘托。通过匠心独运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鲜明。


  扩展阅读:李白身世之谜


  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特别是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从历史的尘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于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明末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接着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


  延至当代,才有《中国青年报》1985年7月28日所载兼葭《李白身世之谜》,转述台湾学者罗香林认为:李白乃李建成之后。韩维禄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论证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孙。持同样观点的徐本立1990年发表《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亦认为李白应为凉武昭王十二世孙、太祖李虎七世孙、高祖李渊五世孙、太子建成玄孙。而朱秋德的《论李白的宗室情结及对其人生诸要素的影响》(《丝路学刊》1997年第4期),更对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诸要素作出一番综合考察和评价,以期接近历史本来面目。


  李白的研究者们主要引据的是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阳冰《草堂集序》作于李白同时,其中的身世内容当出自李白口授,范传正作《序》时有李白孙女陪范主持其祖父迁墓之事。


  朱秋德在他的文章中说:“李白作为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的人生悲剧是命定的,是谁也无法解救的。祖先的血脉周流其身使他渴望有所作为,但祖先蒙受的罪孽又使他不敢有所作为;建功立业而又害怕暴露身世使他的精神和行为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间首鼠两端。他的一生就是在这种矛盾中,在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枷锁中度过的。他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人,而这镣铐世人看不见,只有他自己知道。”

求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的解析求大神帮助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解析】 天宝初年,李白奉唐玄宗征召进京,此诗是离别儿女时所作,诗中毫不掩饰喜悦之情。关于"南陵"在东鲁还是在宣州(今安徽)之南陵?已如注释。另一个问题是:诗人只言"别儿童",而用"会稽愚妇"之典故,显然有所指责。詹锳《谈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一期)认为此诗是"把刘氏比作'会稽愚妇'"。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天宝元年(742),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这不仅点明了归家的时间是秋熟季节,而且,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显示一种欢快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为下面的描写作了铺垫。 接着,诗人摄取了几个似乎是特写的“镜头”,进一步渲染欢愉之情。李白素爱饮酒,这时更是酒兴勃然,一进家门就“呼童烹鸡酌白酒”,神情飞扬,颇有欢庆奉诏之意。显然,诗人的情绪感染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此情此态真切动人。饮酒似还不足以表现兴奋之情,继而又“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一边痛饮,一边高歌,表达快慰之情。酒酣兴浓,起身舞剑,剑光闪闪与落日争辉。这样,通过儿女嬉笑,开怀痛饮,高歌起舞几个典型场景,把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这里诗人用了跌宕的表现手法,用“苦不早”反衬诗人的欢乐心情,同时,在喜悦之时,又有“苦不早”之感,正是诗人曲折复杂的心情的真实反映。正因为恨不在更早的时候见到皇帝,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跨马扬鞭巴不得一下跑完遥远的路程。“苦不早”和“著鞭跨马”表现出诗人的满怀希望和急切之情。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诗从“苦不早”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晚年得志的朱买臣。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贫贱,离开了他。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诗中的“会稽愚妇”,就是指朱买臣的妻子。李白把那些目光短浅轻视自己的世俗小人比作“会稽愚妇”,而自比朱买臣,以为象朱买臣一样,西去长安就可青云直上了。真是得意之态溢于言表! 诗情经过一层层推演,至此,感情的波澜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因为描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了解李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其特色。诗善于在叙事中抒情。诗人描写从归家到离家,有头有尾,全篇用的是直陈其事的赋体,而又兼采比兴,既有正面的描写,而又间之以烘托。诗人匠心独运,不是一条大道直通到底,而是由表及里,有曲折,有起伏,一层层把感情推向顶点。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变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
采纳哦
本文标题: 南岭别儿童入京读后感(《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人生态度)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88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罗克查娜读后感(有关英国作者笛福的资料和鲁滨孙的资料\])罗克查娜读后感(有关英国作者笛福的资料和鲁滨孙的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