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四部曲在这一段时间全部看完了,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2001是很早之前看的电影,当时看...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
2001是很早之前看的电影,当时看完就觉得很不错,也推荐了许多人看,和他们说是宇宙类型科幻电影的代表,而且电影是在78年美国登月之前就拍好的了.确切的说,我对航空航天的兴趣也只限于看看小说和电影,神舟刚进行了舱外行走,我们的水平也就如此,幻想来幻想去也只能停留在这样的低水平.克拉克在2021太空漫游里面写到了中国在轨道上造了飞船钱学森号,并且在俄国列昂诺夫号之前就到达了木卫三欧罗巴,虽然登陆之后被欧罗巴的原始生命毁了,无人幸存,张博士给弗洛伊德博士的信号却是人类发现欧罗巴存在生命的第一条讯息.
在看过2001太空漫游电影之后这么久,在图书馆发现2021太空漫游的书的时候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而在翻开2021书的时候,猛然发现还有2061和3001,就别提多高兴了,在很迅速的把2021看完之后就直奔图书馆借了2061和3001回来看.
整套书看完,令我最感兴趣的还是3001中提出的惯性加速.我表述不来,理解不来,但是书后面的解释却让我觉得有无限可能.当我们以很大加速度运动的时候,比如在地面上的车中,我们是肯定会有感觉的,但是如果你是从很高空中落下,你有一个g的加速度却觉得和平时一样,书中所说的这种惯性加速,就能提供给人很大的加速度,而不让人感受到.我们知道,现在很多超音速飞机,火箭驱动飞机,都能达到几个g的加速度,而飞行员能够承受的加速度也只有那么几个g,并且还会伴随有一定时间的黑视,这又让我想到第一次玩X-Plane时,游戏模拟黑视现象让屏幕一片漆黑,让我措手不及.这个惯性加速的想法真的非常诱人,我觉得大学基础物理学是远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无奈我的专业课程似乎是不会涉及到这些内容了.
2021和2061都有很多对中国人的描写,2061中建造那什么号的就是一个香港人,克拉克估计到了很多科学上的发展,和一些世界格局的变化,但是他没有预料到苏联的解体和香港,澳门的回归,读后感《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中国的逐渐强盛倒是预料到了,不过我个人认为他对中国的了解还是很浅薄的,因为他居然说一个在2061年的港人首富在大学时留辫子来体现他的爱国,我想既是这本书写在了改革开放之前,这种错误也是不能允许的!
从2001到3001,我觉得2021的小说最好看,2001的电影最好,2061和3001没有被拍成电影,我想与小说创作时代宇宙科幻题材的小说与电影作品已经层出不穷了有关,毕竟这几本书不仅仅是小说.
看完这套书,我觉得么,自己对科学幻想的喜爱有些回归到小时候的水平了,说实在,已经很久很久不会有这一类的幻想了,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已经有很大的退步.和舍友开玩笑说,看这套书,增加一下自己对理工类的喜爱之情,对自己的学习,学科更喜爱些.
其实这段主要也就看了这几本书,前天把2021的电影看了,太差了,删去了小说中的许多地方,改动了很多地方,让我觉得我有必要把2001的书也看看,可能2001的电影也被修改了.昨天看了《无畏上将高尔察克》,突然对俄国那段时间的历史有些感兴趣,十月革命之前的俄国历史,还真很难找,苏维埃的政权已经建立,沙皇也下台,一战,内战,事情老复杂的,电影中红军也都是一律的土匪像,虽然大部分是工人阶级和水手.那段时间的国外历史太缺乏,毕竟同时期的中国是被无限蹂躏中的.今天去图书馆想找这个时期的俄国文学作品看,却发现找苏联作品明显是太迟了,托尔斯泰又太早了,就不知道能看什么了,在历史区找,也没有发现有详细介绍这段历史的书籍,在苏联史学家编的世界通史中稍微看了一下这段历史,觉得一定写的不客观.就没有借.今天还借了其他几本书,都不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先读读看吧. 〔太空漫游系列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探险家”太空漫游》读后感
大姐家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我正在匆忙的上班,没有去陪伴,很是惋惜。总想把最好的的一切都给我的小外闺,买了手镯,买了衣服还觉得不够,总觉得世间的一切最好的是她,她也值得最好的。
我买来买去,最多的是书,现在的她,真正达到了手不释卷,总是拿着一本书让你念,或者让她的姥姥给她念。
上班累的一天的时候我也会觉得疲惫,但是因为爱,因为觉得陪伴太少,还是坚持给她念。读者我们熟悉的古诗,念着我们歌颂的古诗。
自从得到太空漫游这本书,我觉得拓展孩子的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从简单的咿呀学语、蹒跚走路到现在的风驰电掣的走路,我们总是想把更好的知识、教育、物质给她,可是想想给她最好的欢乐与陪伴。
天空总是给人美好的想象,蓝天白云就是白天的样子,但是夜晚呢
想象力,是一个人创意的开始。尤其是孩子的想象力,我们怎么能够扼杀呢
探险者的的世界,是没有尽头,就是像太空一样,没有尽头。本系列讲述了在人类历史上最惊险、最刺激、最有趣的冒险活动,这些真实发生的冒险故事有的是对未知空间的探索、有的是对古文明的考察、有的是对历史谜案的追寻,整套书包含了丰富的全彩手绘图,帮助小读者了解真实的现实世界都经历了什么样有趣的历程,解答他们心中对历史和科技的许多疑问!
本书围绕太空这个主题描述了人类从过去梦想进入太空,到现在的成果的探索过程,列举里程碑式的事件,并进行详细的讲解,配合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解析了譬如宇宙飞船的构成、太空中生活的方式、太阳系的构成等问题,最后还展望了探索太空的美好前景和生活在火星上的架设场景,让读者们细致地了解宇航和太空的种种知识,并引发对这一主题的强烈兴趣。
太空浩瀚无垠,充满令人向往的未知之谜。就在20世纪以前,冲上云霄还仅是人类的美好愿景;而现在,我们建造了太空实验室、国际空间站,登上了月球,探测了火星……就是儒勒•凡尔纳,估计也从未想到:离他的时代不到一百年,人类竟能如此深入地了解太空!
让我们登上时间飞船,从人类最初的太空旅行梦读起,追寻人类为探索太空走过的足迹——火箭技术、远离地球和重返地球的过程、太空竞赛、飞船内部结构……;“阿波罗号”“哥伦比亚号”“土星5号”“神舟6号”,这些飞船都成就过什么。相信你会乐在其中!
我也相信,孩子的喜欢,才是这本书出版的初衷,外界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也很精彩,只是需要我们的引导。
《2001太空漫游》真相一定远在意料之外?
月球上黑石的讯号直指木星,宇航员们踏上木星之旅,电影进入第二章:Jupiter Mission:18 months later(木星任务:18个月后)。这一章是整个电影旋律上最为紧张的一段,其中的人机大战放到如今的好莱坞电影市场也是相当吸引人的,倒不是说它的特效做的有多好,而是你能在整部电影缓慢冷酷的节奏下体会到血脉贲张的感觉。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HAL9000被看做是飞船上唯一的一名非人类成员,飞船上任何一个部件都在它掌控之下,被赋予拟人化情感,历史上从未出过差错,但在一次未知预测出错后,受到Dave和Frank的怀疑,于是设计杀死Frank和Dave以及飞船上休眠的三位科学家。人与机器之间的对决过程在电影中是一如既往的缓慢,但在看的时候却不知不觉的屏住呼吸。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心里祈祷着Dave一定要获得胜利,不能让邪恶的HAL9000得逞,但是在最后Dave对HAL9000强制关机时,当你听着这个最富人类情感的机器说着”Stop, stop, Dave……I’m afraid….”时,心里一定也会有些触动,HAL虽然没有人类的形态,但已与人类无异了,人们创造了一个高智慧的生命体,最后却不得已要亲手终结,这也许是人类文明高科技发展进程中一个无可避免的悖论。
这部电影的节奏相当特别,“又闷又飞”,说它闷,是因为台词极少,在第25分钟才出现第一句对白,电影开头3分钟和电影中间的一片漆黑,让人有按快进和关视频的冲动;说它飞,是因为冷酷之中的一丝惊心动魄,曾经奏响着《蓝色多瑙河》的星空变成了屠戮场,更为动感的镜头是飞船穿越星闸时扑面而来的奇形怪状的光束,还有飞船穿过的那一片颇为意识流的景象。
本片的编剧之一,亚瑟•克拉克说,“你若看一遍就明白了整部电影,那只能证明我们失败了,我们要提出的问题超出我们的想象”,谁也不能正确的解读这部电影,因为它留下的悬念实在太多,黑石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每一次出现都带来人类文明的巨大转折?黑石携带的到底是信息还是生命?星孩会到地球上去吗?去了地球之后它是成为人类文明的起源还是更高级生命的开始?由于导演拒绝给出自己的答案,这些问题将会成为永远的悬念。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