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读后感(【悦读】“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发布时间: 2024-11-14 05:54: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5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家庭教育研究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翻译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诗印在她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有本事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读后感(【悦读】“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家庭教育研究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翻译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诗印在她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的封面。在她看来,“这首诗值得每个母亲(也泛指父母双亲)去传诵和牢记”。
《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 与你相守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
孩子有自己的见地
给他一个栖身的家
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
你无从闯入 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
昨天已经过去
生命向前奔涌
无法回头 川流不息
你是生命之弓 孩子是生命之矢
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
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
送往无际的未来
爱——是孩子的飞翔
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家庭生活中的“控制”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而且我发现,家长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控制越容易发生。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某些父母能力非凡,事业成功,社会地位出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很用心,可他们的孩子却懦弱、笨拙、自卑、消沉,没成为出色父母的“翻版”,却几乎是父母形象的“反面”。
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正在于父母的强势。
有位重点大学的教授,她自己当年从农村考大学进入城市,一直读到博士。老公是她大学同学,也从农村考上大学,能力非凡,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他们有一个儿子,叫晓航,已上大学。
本来这该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但现在一家人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儿子晓航虽说是上大学了,可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勉强上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学校,这已经让父母深感失望。更糟糕的是,从第一学期开始,他就有几门课考试不及格,到第二学期有更多科目不及格,且开始不去上课,整天打网游,几乎不和同学交往。父母没收了他的电脑,他就到网吧,通宵不回宿舍。到学期结束时,不参加考试,以至于学校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这样下去,就要开除。
当这位母亲先给我写邮件陈述孩子的情况时,我就有强烈的直觉,估计是他们对孩子的管理出了问题。待她专程来找我咨询时,经过细致地了解,我几乎看到了孩子的现状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全部的因果关系。
父母在学业上勤奋、工作上自律,践行了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变人生的箴言,于是,他们要把自己的行为全部推广到孩子身上,错误也就从这里开始了。
据教授说,她从儿子一出生,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认为这是一个男孩儿成长为男子汉必备的条件。所以从孩子稍懂事起,就为孩子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行为规范,如果孩子不听话,妈妈爸爸就会提出批评,生气了也会打孩子。
学前阶段,晓航都表现得非常听话,也很聪明,显得比同龄人出色。上小学后,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她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规定必须几点钟到几点钟写作业,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半个小时,阅读不少于一个小时,必须几点睡觉,考试错误率不许达到百分之几以上。
开始孩子还表现得不错,每天都能按照家长的规定去做计划中的每件事,成绩也不错,总在班里前几名。但孩子的自觉性好像一直不能培养起来。日复一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催促和监督之下才能完成,没有一件事不磨蹭,从早上起床、吃饭到晚上写作业、洗澡直至睡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变得逆反,似乎凡父母的主张,他都要抗拒。
比如在选择课外班方面,家长觉得孩子太内向懦弱,为了培养男子汉气质,给孩子报了跆拳道班;考虑孩子经常在学习上不专注,为锻炼他的专注力,报了围棋班;听说游泳最能强健身体、塑造体形,又给孩子报了游泳班;同时,为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又单独请一位老师教孩子吹萨克斯。选择这些课外班,家长都是再三考虑过的,晓航却一个都不接受。这些不如意的表现,尤其惹得他爸爸生气。
晓航父亲做事雷厉风行,是位系衬衫纽扣都会想出不同的方法以节省时间的人。他在外是出色的总经理,无意中回家也常常当“总经理”。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在“检查工作”和“发号施令”,交流方式总是很武断;并常常以自己当年读中小学时的上进和自觉来教训儿子的不自觉不上进。
晓航一直惧怕爸爸,从不主动和爸爸说话,父子间的对话仅限于提问和简单回答,宛如上下级。
我几乎要跺脚叹息,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转机,可惜又被家长破坏了
不管怎样,晓航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能保持在班级前几名,所以初中也进入了一所不错的中学。
家长原以为晓航进入中学能在学习及生活方面变得主动些,但事实却更不如意。他不但各种好习惯没养成,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平庸。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家长动过很多脑筋,设计过很多奖惩办法,这些方案在制订时也征得过孩子的同意,可到最后都由于孩子的不配合,执行不下去,在和家长的一次次争吵冲突中,不了了之。
当时晓航唯一感兴趣的是电脑游戏,家长规定每天只能玩一小时,事实却是他完全不按事先的规定行事,每天都找借口拖延下机时间,常常需要父母强制关机,为此又没少发生冲突。
为了分散孩子对网游的痴迷,他们建议晓航去参加一些其他活动,父亲还在百忙中抽时间陪他一起去打篮球。这个细节做得比较成功,晓航很快喜欢上了打篮球。因为他家就在大学校园里住着,校园里有几处随时开放的篮球场,晓航在球场上新认识了几个同龄朋友,感觉很能玩到一起,班里有几个爱打篮球的同学也不时地来找他一起去打球,这让晓航很快对电脑游戏失去兴趣。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晓航又对篮球太迷恋了,陷入玩起来就不管不顾的状态中,除了周末两天要打,寒暑假整个假期,几乎天天要去打。
家长又开始焦虑,觉得他花在球场上的时间太多了。自从不玩电游后,晓航在学校的成绩排名虽然进步不少,但离理想的名次还差很远,父母认为他如果能再用功一些,名次还会大幅向前进步,于是又给他规定,不管平时还是假期,每周只许打一次,每次只许打一个半小时,包括路上的时间。
孩子每次到球场前都答应按时回家,却总不兑现承诺,妈妈就会生气地跑到球场,强行把儿子叫回来。这弄得孩子非常不高兴,说妈妈弄得他没面子,同学们也都玩得不爽,他以后没法和别人玩了。
说到这里,教授沉默了一会儿,语气有些痛悔地说,可能我当时做得有些过分了,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一直表现得胆怯,那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同伴交往机会,那段时间确实看到他和同学往来得很好,脸上似乎也有了自信,可我没在意这事。后来,大家确实不再找我儿子打球了,我当时心里还暗暗有些高兴,认为马上要上高中了,3年关键期,少玩点也没什么,如果他能在学习方面多用些功,上一所好大学,进了大学再打篮球、再交朋友也不晚。
听到这里,我也几乎要跺脚叹息,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转机,可惜又被家长破坏了。不过,不需要我再说什么,显然教授已意识到自己的过失。
在教授接下来的陈述中我得知,晓航不打篮球之后,重又陷入了对电游的痴迷,父母强行关电脑,他就玩手机。为了玩手机,会在卫生间蹲两个小时,经常需要强行叫出来。高中几年,几乎全部是在和父母的冲突中走过,学习成绩每况愈下,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只上了二本线。
报考大学专业时,晓航想学计算机,但父母觉得他学计算机不过是为了满足玩电游的欲望,将来不好找工作。于是硬说服儿子报考了父母上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因为父母现在研究的领域和从事的行业就是这个,将来好为他安排工作,妈妈还建议儿子将来报考她自己的硕士和博士。
为这事,他们又和孩子发生冲突。父母认为选专业的事,是一辈子的大事,关系到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绝不让步。父亲更是一着急说出这样的话,“就你这样子,将来能自己找到工作吗?还不得我帮你的忙!”
最终孩子屈服,只提出一个条件,不在本地上大学,一定要到外地上大学,这一点父母原本也不同意,后来勉强同意了。
这种控制力主观愿望是好的,客观上却形成对他人自由意志的剥夺
孩子进入大学后,父母以为接下来只是需要为他的工作铺路了,却没料到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督,完全失控。现在看来,学业基本上不可能完成,很难毕业。毕业不了,就找不到工作,将来怎么办呢?
说到这里,这位好强而成功的教授流下了作为一个母亲的伤心的眼泪,她哽咽着说,我小时候家长根本不管,全凭自觉,可我的孩子,我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却这样。你说,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是取决于教育还是他的天性?
她这样发问,显得有些幼稚,和她刚才流露的理性及自我反思很不符。也许她潜意识希望我说出是取决于天性,那样她可能会稍有安慰,失败感会有所减轻。但我知道她事实上心中已有答案了,她已意识到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所以,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点破和正面强化。所以我在安慰过她后,坦率地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
我说,天下没有完美家长,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犯错,你们当然也不例外。家长犯少量的错误是正常的,犯得多了,就是问题。你们对孩子犯了很多错误,所有的错误概括起来,其实都是一个,就是家长太强势,不给孩子自由,也不给他自信。你的孩子降生在一个物质优裕的家庭,却一直戴着精神枷锁成长。
教授脸上现出难以接受的表情,我停止说话,给她茶杯中续上水。沉默了一会儿,感觉她对我刚才的话在情绪上有所消化,然后继续说。
你说你的家长“根本不管”你,也许你认为这是一种不尽职,但从教育的角度看,恰对你是一种成全。当年你们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在精力或教育意识上的不到位,客观上减少了对你们的控制,恰为你们的自由成长提供了空间。你们像撒落在原野上的种子,在没有重大外力破坏作用下,凭借着适当的雨露和阳光,即一些良好的教育契机,比如遇到过几个不错的老师,在学习上获得过成就感,或偶尔发现了阅读的乐趣,有较充足的玩耍时间等,你们的潜能于是得以充分发挥。
而一些学历较高或事业很成功的家长,像你和你的先生,作为社会人,十分优秀,作为家长,太强权了。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你们不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能量,就有可能对身边的人形成超强的控制力。世间万事,过犹不及,虽然这种控制力主观愿望是好的,可在客观上却形成对他人自由意志的剥夺。
你儿子从小到大,需要事事听命于家长的指令,没有玩耍的自由,没有时间安排上的自由,没有发展爱好的自由,没有选择专业的自由,家长几乎安排了他的一切,也不允许他犯错误,甚至不在乎他的面子……
你们以为这就是教育,以为父母给孩子付出了很多,为孩子创造了好条件,其实你儿子一直生活在一种半窒息状态中,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一直没有机会成长,只能慢慢萎缩。上大学前,只是因为父母的支撑,才能勉强应付学业。高考几乎耗尽了他原本不多的能量,一旦离开家,远离父母的操纵,又面对不喜欢的专业,他肯定无力管理自己,心理和意志出现崩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意外。
教授的表情有惊讶有迷茫更有痛苦。我知道,我说得越到位,她此时越会心如刀绞。但能看得出,她理解了,只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所以我们沉默着对饮了一杯茶后,我又补充了下面的观点。
现在,“富二代”或“官二代”成了“问题青少年”的代名词,社会习惯于把原因归咎于他们的父母为富不仁或为官不仁,这种归因太简单。我相信绝大多数“富二代”和“官二代”孩子是好的,数一数我们听说的“问题青少年”,就可以知道他们在群体总量中占的比例极小,只是媒体把他们放到聚光灯下,放大了他们的影响。
去掉偏见,客观地说,很多富人和官员是我们社会的精英,他们绝不会蠢到故意纵容自己的孩子放肆和堕落,恰恰相反,他们会比常人更期望孩子优秀,更害怕孩子出问题。如果有些人的孩子出问题了,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一个原因,更多的恰是被管制过度了。父母能量越大,对儿童自由的剥夺越多,出现的后果就越严重……作为优秀的社会人,这是生产力;作为强权家长,则是破坏力。

“有本事”家长为何会培养出“没出息”孩子

接受孩子在某些地方的平庸是家长的必修课,要知道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何必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人上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格健全,快乐善良的孩子,不是顶着高压不断运行的机器。——潘妈今日语录

最近闺蜜小樊挺苦恼的,小樊家有个可爱的女儿,小名饭饭,饭饭什么都好,就是成绩总是很差。

小樊特别不理解:“孩子爸爸在公司大小是个总经理,手底下管着几百人,我也是研究生毕业,我们两智商都不低,怎么孩子学习就这么吃力?都不要求她名列前茅了,现在都掉到车尾去了……”

小樊平时对孩子是比较严厉的,任何事情都会有计划表,并且要求孩子严格执行,如果没有完成目标,就会有相应的惩罚。饭饭刚刚上小学时还是成绩优异的,但是慢慢地成绩就掉下去,还产生了厌学和拒绝沟通等现象。

在和小樊的谈话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和孩子爸爸也算得上是有本事的人,为什么孩子就这么没出息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段时间比较火的新闻:复旦的王德峰教授分享自己儿子的故事。

王德峰教授是非常优秀的一位老师,人称“复旦哲学王子”,在学术上的造诣非常之高。在儿子出生时,一家人就对儿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儿子能够获得比自己更加高的成就。一家人小心翼翼地安排关于儿子的成长计划,从最好的幼儿园上到重点高中,希望儿子能够考上复旦。

没想到最后儿子差点没考上大学,知道高考成绩的那天,王德峰教授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四平路上兜了三圈,突然发现原来自己长久以来,一直莫名其妙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了儿子身上,儿子并不想去复旦也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所幸反省的还算及时,一家人好好沟通后,孩子也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现在已经在伦敦商学院深造了。

这算是一个完满的结局,但是我们想想,如果王德峰教授没有发现问题所在呢?如果一家人没有改变,孩子会不会就像饭饭一样慢慢变得越来越差?

其实没有没出息的孩子,是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对,才让孩子变得“没出息” :

01

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

对于严厉教育,我认为《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给出的定义很好:“所谓‘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的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就像我的闺蜜小樊这样,对待孩子完不成目标,总是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只会让孩子慢慢走向极端。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责;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

许多严厉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都自卑、暴躁、怯懦,心中发誓绝不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但是当自己成为父母后,还是会打小孩,因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正常的。这就会不断地构成一个家庭的恶性循环。

前苏联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过:“ 如果家庭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 。 ”

可能你会问,如果孩子总是犯错,还屡教不改,难道也不应该批评,打骂吗?那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的孩子,你就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提的要求不合理,不切实际?我是不是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对待我的孩子?

得体的手段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教育的路上,没有一种错误的手段可以达到正面的效果。



02

强权教育不可取

一些学历很高或是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父母,作为 社会 人,十分优秀,但是作为父母,太强权了。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不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能量,就有可能会对身边的人形成超强的控制力。

就像王德峰教授自己后面反省的那样,很多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你要学什么才艺,你要上什么补习班,你今天一定要运动……

在你眼里是最好的安排,但是在孩子眼里就是一场接一场的酷刑。很多强权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外总是唯唯诺诺,毫无主见,总是听从家里的安排,不敢去争取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每天活得限制又压抑。

虽然我们对孩子的控制力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在客观上却形成对他人自由意志的剥夺。

我们有时候需要还给孩子一些自由,让孩子慢慢学会为自己做主 。

孩子想学哪种才艺,孩子想学什么专业,孩子喜欢什么衣服,孩子想参加什么活动……

孩子在慢慢长大,我们要相信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和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理解、欣赏和建议——请注意,仅仅是建议,而不是披着建议外衣的“说服” 。

03

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在教育上,我认为是“规矩太多,不成方圆。”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以各种各样我们成人难以理解的方式去 探索 世界,但是很多家长给了孩子太多的管制和约束。

小航的妈妈从小就给小航定下很多规矩:每天必须几点完成作业,放学必须几点就到家,从二年级开始必须自己洗衣服,摔倒了决不能哭,吃饭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小航的确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是也异常的偏执,我影响最深的事情就是奶奶在给孩子葡萄的时候掉了一颗,小航一定要奶奶把掉了的葡萄接上去,奶奶说接不上去了,他不依不饶,哪怕是换一串新的葡萄也不行,一直苦恼,最后只能以一顿暴打结束小航的无理取闹。

幼儿园的老师也反映,孩子虽然很聪明,但是孤僻,不合群,不怎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也是没有几分钟就发生冲突,最后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

孩子作为人的自然天性从开始就被压抑,规矩的框子已经将孩子的心理挤得变形,那么孩子所体现出来的拒绝合作,冷漠,偏执,几乎是必然症状。

我们总是对孩子说很多的:“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太多的“不能”把孩子框的死死的,磨灭了孩子的天性。

要记得—— “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哲学家弗洛姆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生物,应该拥有着最天真,最烂漫的笑脸,快乐地做着那些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梦。

顺从孩子的天性,维护孩子的内心秩序,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才是我们父母应该做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温暖,纯良、开朗、乐观,勇敢的人。



END

好了,对于父母很优秀,孩子很差劲,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悦读】“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今早读到的这章,虽然以前也读过很多次,但唯有这次,最震动,大概是心静了缘故:

“一些学历高或者事业很成功的家长,作为社会人,十分优秀,作为家长,太强权了。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不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能力昂,就有可能对身边的人形成超强的控制力。”

为什么以前父母不怎么管我们,可现在我们却优秀呢?因为:

“也许你认为这样不尽职,但从教育的角度看,恰对你是一种成全。当年你们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在精力或教育认识上不到位,客观上减少了对你们的控制,恰为你们的自由成长提供了空间。”

“父母能量越大,对儿童自由的剥夺越多,出现的后果越严重……作为优秀的社会人,这是生产力;作为强权家长,则是破坏力。”

真是振聋发聩!

想起有一次我在年级里调查父母以前的学习情况,几乎绝大多数孩子都说父母不是班里第一,就是年级第一,甚至是全校第一或全市第一。但班里特别优秀的孩子也就那么几个,或者说情况层次不齐。

我自己也是。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的班主任,很容易把自己的强势带回家,带给孩子。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灾难,是破坏力!

所以要改啊!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理解和欣赏,需要的时候给建议。

部分“有本事”的家长为什么会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呢?

引言:人们的印象中,当家长比较成功的时候,就容易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这样的话孩子就更容易成功。但是有些时候事情却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部分“有本事”的家长为什么会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呢?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首先大多数情况下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本事都是以金钱来进行衡量的,也就是说一个越有钱的人或许就会被判断为越有本事。但是这个金钱的获取途径以及里面掺杂了怎样的因素,却很少有人考虑。一个人在偶然的情况之下获得了大笔的财富,但是本人的品格和性格却没有什么优势,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就是自己的本性。就算自己有钱帮助孩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从这些教育资源中获得任何的帮助,而且还一直受到父母不好的影响,那么很容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偏差。另外的话有钱之后就更容易肆意挥霍,有一些孩子也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就会养成了骄纵的性格,这样的话就会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实际上不管是成功还是不成功,都只是一个家庭的个例。但是如果说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导致那些不能够有能力的孩子没有成功的话,那就说明了对于整个社会都是有影响的,毕竟社会是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的。所以说还是希望教育资源更加的分配均匀,这样的话在那些贫困地区出生的孩子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并且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大之后为社会做出贡献,不至于一出生就注定要去打工,这对于个人成长也是非常有障碍的。

什么样的家庭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读后感

具备丰厚知识底蕴、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可以培养出孩子优秀的读后感。

父母想要孩子具备优秀的读后感要求父母有一定的知识素养、知识底蕴。孩子看完书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此时父母要引导孩子与外界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孩子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应当给予肯定,当观点有失偏颇时要及时否定并纠正。做到这样的前提就是父母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底蕴。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读后感是因为家庭氛围好的话可以激发孩子和父母的互动,孩子得到肯定后会更有兴趣和欲望进行后续的阅读。

所以,具备丰厚知识底蕴、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可以培养出孩子优秀的读后感。

本文标题: 有本事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读后感(【悦读】“有本事”的家长为何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68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摘抄一个读后感300字左右(读后感的作文300字)成长匆匆 母爱相随的读后感600字(母爱伴我成长作文600字左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