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食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整理的...
螳螂捕食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整理的螳螂捕食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螳螂捕食读后感 篇1暑假里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其中那篇《螳螂捕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螳螂捕食》这篇文章主要写螳螂是一只食肉昆虫,它的双臂有刺,从不放过任何猎物,谁一旦被它钩到,就没有还手之力。它还有一件“绿衣”掩护自己,不易被发现。在繁衍期间,雄螳螂还会被雌螳螂吃掉,可见螳螂是多么的凶残。螳螂虽然凶残,但我佩服它的勇敢,更佩服它的坚强。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螳螂的胆量很大!无论是比螳螂还大的大灰蝗虫,还是大鄂有力的白额螽斯;不管是有毒的巨蝎,还是力大无穷的冠冕珠,它都勇猛的扑向它们,用它的利爪将它们制服,用它的锯齿将它们津津有味地嚼食得一干二净。
记得在另一本书中,我看到有人将一只小螳螂和一群大蚜虫放在一个笼子里。小螳螂不但不畏惧,而且勇敢地与它们博斗,虽然多处受伤,但是它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念,终于,经过21天的奋力拼搏,蚜虫们气绝身亡、全军覆没。小螳螂在困难面前如此的坚强,这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小螳螂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
螳螂捕食读后感 篇2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螳螂是一个舞蹈家和秘密杀手。我是从这一段了解的:螳螂生来就有一副优美,高雅的身材。不但是这样,它还有一个奇特的东西,那就是长在它前脚上的那对具杀伤力,而且富有攻击性的冲杀和防御的武器。而它这样的身材与它这对武器的差别,实在是太大,太显明了,简直使人不敢相信,它是一种温柔而残酷的小动物。
这些小世界里的奥秘和千年古迷都要我们去解开,所以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将来才可以真正可以解开这些千年之谜。
螳螂捕食读后感 篇3我最喜欢的昆虫就是螳螂,它们的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膀两对,前腿呈镰刀状。
一次,我和我的一位朋友蓝宙宇去抓螳螂,蓝宙宇可是抓螳螂的高手。我们走进了草丛和树林中,只听“啪”的一声,蓝宙宇说:“要是世界上没有蚊子该多好啊!”
我们仔细的寻找着,却没有找到一只螳螂。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只全身都是绿色的螳螂,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它虽然躲在绿叶里,但我还是看的十分清楚。我小心翼翼的把蓝宙宇叫来,生怕它飞走了。当我和蓝宙宇一起回到螳螂所在的境地时,草丛里落下了一只蜻蜓,它的六只脚紧紧地抓着一根又细又长的草,那根草颈上还有很多小米粒似的小草籽密密地镶在上面,就像一棵结满麦粒的麦穗。
起风了,那麦子一样的小草不停地摇晃,那只蜻蜓随着小草一起摇动着。这时,只见螳螂一个挥马刀,把蜻蜓抓住了。我说:“这只螳螂还挺会找机会呢”。在我们谈话的时候,那只螳螂便津津有味地吃它的盛宴了。就在螳螂吃的正香的时候,蓝宙宇一把将螳螂抓住了,呆头呆脑的螳螂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便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一会儿,可能那只螳螂知道自己危在旦夕,把手上的蜻蜓放下,又恋恋不舍盯了蜻蜓一眼,好像在说:“今天我饶你的小命,算你走运”。这只螳螂在蓝宙宇的手心里用力挥舞着它锋利的镰刀,这时,蓝宙宇抓住了它的脖子,它只好乖乖的一动不动了。
“啊!一只花螳螂。”我说。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像是一片枯树叶。我一把抓住它,我的花螳螂只有5厘米长,而蓝宙宇的绿螳螂有9厘米那么长,可是,花螳螂却比绿螳螂少见的很,当然也很珍稀,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花螳螂的寿命比绿螳螂的长。
“冯永康回家了”,远处传来了妈妈的喊声。临走的时候,蓝宙宇叮嘱:“千万不要动螳螂的肚子,动的话它会跟你做生死决战。”“知道了。”我应声说。
螳螂捕食读后感 篇4今天我看了昆虫记里面的螳螂捕食这个故事,通过看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螳螂的一些知识,比如:螳螂是不管在白天还是夜晚,都出来活动。有一次我发现螳螂在吃蝗虫的时候,是先挥舞着大刀的,等蝗虫过来时,一下逮住。吃的时候先吃头,要是很饿,就全吃,要是不是很饿,就光吃头。我还知道在那产卵,是在树枝产卵的,螳螂在卵上弄一些泡沫,干了以后,就可以保护卵了……
看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螳螂的'有关知识,还让我知道了读书是很快乐的,要是没有了书,我们就学不到知识,要是我们读了书就学到了知识,我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螳螂捕食读后感 篇5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的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蝉是怎样脱壳的;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等等。
《昆虫记》里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讲螳螂的,使我对螳螂这种昆虫有了全新的认识。古人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螳螂却是个强者。
首先,螳螂很聪明。它筑的巢穴洞口都是朝南的,这样便于卵宝宝们吸收阳光,快快成长。而且,螳螂妈妈会把卵放在最接近洞口的地方,便于螳螂宝宝能够快速地离开巢穴,离开生死线。
其次,螳螂很勇猛。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任何昆虫甚至是个头比自己大得多的灰蝗虫,它也毫不畏惧,勇敢战斗,直到吃掉对方。
最后,螳螂还是个生态平衡系统的捍卫者。刚出生的小螳螂一律成了蚂蚁、壁虎、野蜂等动物营养美餐,为他们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母螳螂产卵上千,最终只能存活一到两只,所以,年复一年,螳螂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了解了螳螂之后,让我感触很深。我们人类既要学习螳螂的聪明、勇敢,更要向螳螂学习,做一个对自然环境有用的人,而不是破坏生态平衡的人。我们要保护绿化,爱惜水源,而不能乱砍乱伐,人为地去破坏坏境。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昆虫记螳螂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 篇1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的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蝉是怎样脱壳的;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等等。
《昆虫记》里有一篇文章是专门讲讲螳螂的,使我对螳螂这种昆虫有了全新的认识。古人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螳螂却是个强者。
首先,螳螂很聪明。它筑的巢穴洞口都是朝南的,这样便于卵宝宝们吸收阳光,快快成长。而且,螳螂妈妈会把卵放在最接近洞口的地方,便于螳螂宝宝能够快速地离开巢穴,离开生死线。
其次,螳螂很勇猛。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的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任何昆虫甚至是个头比自己大得多的灰蝗虫,它也毫不畏惧,勇敢战斗,直到吃掉对方。
最后,螳螂还是个生态平衡系统的扞卫者。刚出生的小螳螂一律成了蚂蚁、壁虎、野蜂等动物营养美餐,为他们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母螳螂产卵上千,最终只能存活一到两只,所以,年复一年,螳螂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了解了螳螂之后,让我感触很深。我们人类既要学习螳螂的聪明、勇敢,更要向螳螂学习,做一个对自然环境有用的人,而不是破坏生态平衡的人。我们要保护绿化,爱惜水源,而不能乱砍乱伐,人为地去破坏坏境。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 篇2当我读完法布尔的著名:《昆虫记》后,在描写螳螂的著名里,深知法布尔是由螳螂的捕食—爱情—巢—孵化多方面来为读者讲述螳螂的生活习性。
当读到这一段时,不禁令我大吃一惊:“雌雄螳螂制作宝宝的当天,最迟不过第二天,雌雄螳螂就把雄螳螂抓住了,按照它的惯例,先从脖子咬起,然后再慢悠悠的享用,最后吃得只剩下翅膀,连骨头都不剩一点。这可真是一种十分反常的嗜好!”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雌螳螂是多么的残忍,也突出了螳螂何种粗野的习性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先写蟹蛛的厉害之处,再把蟹蛛和螳螂做成鲜明的对比,渲染文章气氛,为下文的螳螂战胜蟹蛛做铺垫,也烘托出了螳螂是第二类狩猎昆虫中的顶尖的杀手。
螳螂外表虽然披着一身绿衣裳,看起来很美丽,但现实中生性却残忍可怕,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 篇3今天,我阅读了一本名扬四海的名著,它就是由法国昆虫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本书活灵活现的描写了许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生动的将一个个昆虫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螳螂》这篇描写昆虫的的文章。
这篇文章讲了螳螂的生活习性和样子,还向我们介绍了螳螂的凶恶与能干,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螳螂的知识。
螳螂看起来像一个温柔的妇女,但是,它真正的性格,却是一个凶恶的暴君。他在平常,会把双手放在胸前,警告那些想要打它的注意的动物,它可不是好惹的。可是当他进攻时,它会张开双臂,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这时,他会趁着猎物发呆时,一个猛扑,把猎物送入自己的口中。
螳螂的性格也很古怪,说它凶恶吧,的确是呀,要不,它怎么会连自己的丈夫都吃,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说它温柔吧,也是呀,它会为造一个巢而几天不捕猎,细心地照顾它的巢,但是,又说它无情吧,也对呀,要不,它怎么会一产完卵,就一声不吭地飞走了呢?说它胆大吧,也不错呀,如果不是那样,那他怎么连凶恶的'黄蜂都敢抓,说它胆小吧,也是呀,要不,它怎么会在出生之后要小心翼翼的,不想被别的昆虫发现呢?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理解了一个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词来形容螳螂那是再好不过了。因为,凶恶的螳螂,在小时候是那么软弱无力,连几只小蚂蚁都能吃掉它,但是,在螳螂长大后,它就所有的昆虫都不怕了,这不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 篇4今天,我看了《昆虫记》里的《螳螂》篇。真没想到,看似温和的螳螂,竟然是一种极其凶猛的小昆虫,连众多昆虫惧怕的蜘蛛也不是它的对手。更让我惊奇的是,它虽然比人小无数倍,但一旦有人去捉它,它会自我保护,原本以为很顺利的人都会被它的暗器伤到了手。螳螂这种凶狠的小生物,我原本以为它只会吃别的昆虫,看了《昆虫记》以后我才知道,它竟连自己的同类也吃!!!而且吃的时候跟吃蝗虫、蚱蜢一模一样,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旁观的螳螂也没有一个上去阻拦,反而跃跃欲试,一旦有机会,它们也会做同样的事。螳螂尽管很凶猛,但它们在还没孵化或孵化没多久的时候,却很容易受蚂蚁、蜥蜴、野蜂等天敌的伤害。真是有所长则必有所短啊!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 篇5我有一套让我百读不厌的书——《昆虫记》,这是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得。最让我喜欢的是第10本中的一个故事《霸王镰刀手》螳螂“阿郎”。螳螂“阿郎”有着锋利的“镰刀”,有力的四肢,轻盈的身体,还有着非常非常大的胃口。在比赛时,他不仅仅把所有的选手打得落花流水,还把强大的蝗虫也吃掉了,无论蝗虫怎样死死挣扎,依然无法逃出阿棠的魔爪。最后连裁判竹节虫也不例外。而凶猛无比的螳螂“阿郎”却被一个弱小的螳螂小姐“阿棠”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法布尔继续观察,只见“阿某”小姐爬到“阿郎”的身上,慢慢地把他吃掉。原来,“阿棠”小姐生小宝宝时,要充分的营养,所以她只能把他的丈夫吃了,给她补充营养。我想: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昆虫学家,这么细密的东西也会被他发现,真厉害!
俗话说:“好书就是好朋友。”我已经和这本书交上朋友了,你呢?
昆虫记螳螂读后感 篇6今天我阅读了昆虫记之螳螂扑食的内容部分,通过仔细阅读其中对于螳螂的描写,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螳螂的习性与它的所作所为。
简单来讲,《昆虫记之螳螂扑食》先是从螳螂的外形部分加以描写,指出了螳螂身体各个部分的形态特征,尤其是那对前腿就是一对可怕的镰爪,假如螳螂看到经过的小昆虫就会用这对前腿夹住昆虫然后捧到面前一口一口地咀嚼吃掉。除了对螳螂外形加以描写以为,《昆虫记之螳螂扑食》还从螳螂的生活习性入手,指出了螳螂为了生存可能吃掉同类,是非常可怕的动物。
读完《昆虫记之螳螂扑食》,我对于螳螂的了解又增加了很多。结合实际生活我感受到,生活当中我们不应该受到一些外表美丽事物的诱惑,一些外表看似非常美丽的东西往往是最具威胁、最叫人可怕的。
总的来说,《昆虫记之螳螂扑食》是很值得我们多去观察的,因为人类从昆虫当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我们最终目的还是学习知识以应用生活。
《昆虫记之螳螂》读后感?
俗话说:“好书就是好朋友。”我已经和这本书交上朋友了,你呢?
昆虫记螳螂的习性读后感?
当读到这一段时,不禁令我大吃一惊:“雌雄螳螂交配的当天,最迟不过第二天,雌雄螳螂就把雄螳螂抓住了,按照它的惯例,先从脖子咬起,然后再慢悠悠的享用,最后吃得只剩下翅膀,连骨头都不剩一点。这可真是一种十分反常的嗜好!”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雌螳螂是多么的残忍,也突出了螳螂何种粗野的习性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先写蟹蛛的厉害之处,再把蟹蛛和螳螂做成鲜明的对比,渲染文章气氛,为下文的螳螂战胜蟹蛛做铺垫,也烘托出了螳螂是第二类狩猎昆虫中的顶尖的杀手。
螳螂外表虽然披着一身绿衣裳,看起来很美丽,但现实中生性却残忍可怕,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
《昆虫记之螳螂》读后感
【前言】“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时进行研究,你们让昆虫变得既恐怖又可怜,而我则使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法布尔
现在是周末,大多人们都在休息。当人们在百果园里嬉戏打闹、当人们围着马场跃跃欲试时,我独自一人,在一座小山坡上,观察着昆虫的一举一动,小山坡上发生的事情比牧马场和果园里的事情更加有趣。
已经是黄昏,天气还是那么炎热,青虫仍在啃食树叶,但是它往往会被打乱,并且被迫停止。在浓密的茶树的枝叶里,会时不时有一两只蝗虫跳来跳去,发出“沙沙”的声音,但小蝗虫对于通体透绿,嘴巴像吸盘的青虫来说,却是一个警钟---在小蝗虫发出哀号的一瞬间,螳螂准确无误地捉住了它。
让我们看看螳螂是如何吃掉蝗虫的吧:小蝗虫瑟瑟缩着,被惊呆了。螳螂痉挛似地惊跳起,突然摆出可怕的姿势,恐怕即使是电流激荡也不会产生这么迅速的效果。它的转变是如此突然,架势那么吓人,经验不足的观察肯定会马上吓得跑开。就连我这个把昆虫当作自己家人的人也被惊吓住了,差点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
谢天谢地,我没有错过这个机会,看看吧,螳螂先是把两片外翼张开至于肚子垂直,然后像放蚊帐一样地把几片纱翼张开。像小鸟被蛇吞食一样被吓住了,蝗虫不敢跑,也许是出于某种本能吧!至于蝗虫为什么不跑这个问题嘛,可以问问法布尔,或者留给比我更能干的人来做吧。
整个过程可能从转身到活捉只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我无法用我的手表来计时,因为光按“开始”和“结束”就得用几秒钟呢。
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人们看到被捉住的蝗虫腿和翅膀张开----这是飞行和跳跃的动作,就会误认为是蝗虫来不及跳开就被捉住了,人们往往因为观察不仔细而进入这个误区,其实只要眼睛锐利一点儿就可以避免,其实这样的情形是蝗虫被捉住时绝望地挣扎造成的后果。
喔,前面忘记说了,由于蝗虫给青虫一个警示:快跑!再加上螳螂对青虫不喜爱,还有我观察昆虫---尤其是螳螂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在写下这篇螳螂的记叙文之前,我是没有看见螳螂捕食青虫的场面的,原谅我吧!
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是我乡下和运气特别好的几个城市朋友却看见了,下面我用用他们的话来描述一下吧!“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螳螂把矛头转向了青虫。这些可爱的蠕动着大肚子的小青虫丝毫没有危险感,而螳螂却发现了它们呢的行踪---靠一种未知的感官。螳螂捉住了其中的一只,把它开膛破肚,然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我亲爱的昆虫们啊!如果哪个人说我描写你们不详细,那你们,你们就把我摘自《昆虫记》的前言给他们看吧!然后再加上一句:我想你们应该更喜欢看,也看不懂的“枯燥无味”的火星书吧?
螳螂可以说是最难对付的昆虫,因为你想活捉它,没有耐痛之感和经验是绝对不行的,你们可以参考一下我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没有比螳螂更难对付的昆虫了。我忘了法布尔给我的知识---昆虫是复眼。结果我手一抓,咔嚓被划出了道口子,但是被地母(又名鼻滴虫)咬过,被刀片割过的我忍住了。提醒一下,大家在螳螂割你的手时一定要忍住了。不然一用力会把它捏死的,我被它折磨着:镰刀、大额、腿、翅膀……能用的东西全部都用来攻击我的手了,就连那大肚子,也在不停地颤抖,试图摆脱这个“魔爪”。我突然遭受了它的重击,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结果笨手笨脚地使出这只螳螂的外翼留下了一道1毫米的伤痕,我心里非常内疚。但是如果有人批评我下手太重的话,那么,我建议让他们来试一下,让他们尝尝被多种工具攻击又有力不能发时的滋味。
我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螳螂安静地在我小时候的依靠---玩偶布老虎上,只是偶尔切换了一下位置。下面我会在我写文章的时候做一个实验,不过我还是先描述一下它的外观吧!大额有三层,旁边有三个助牙,应该是起辅助作用。嘿!我的运气真好!我刚写到这个地方,它就做出了这个动作----用大颚舔屠刀,这时辅助牙起了大用场,可是该死的反光是我搞不清是三颗还是五颗,中间的一层和下面的一层大颚在极速运转。舔完后,它用屠刀擦擦那双有一个黑眼带,上面有两个黑眼圈的眼睛。这时我看见了它真正的大颚,是两个辅助牙,并且是兔唇,最下面那个被我认为是辅助牙的东西其实是兔唇最下面的一部分,它似乎很喜欢做这样的动作,所以有时候会舔舔第二排腿(第一排腿是它的屠刀),舔的时候用第一排腿夹着。至于第二排腿和第三排腿我就不想写了,谁想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话,那么就请他捉只蝗虫观察一下,然后想象一下把那个小小的吸食换成钩子会是个什么样子。肚子以及翅膀应该和蝗虫一模一样,因为我现在正一手捉只蝗虫、一手握笔,一只眼睛看螳螂、一只眼睛看蝗虫,眼角的余光检查自己是否写错别字。Please buy 《昆虫百科全书》to look,thanks!
这里唯一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我的螳螂是只雌性修女螳螂,它的胸部有两个类似人类乳房、所以被误认为是它的乳房,但是当它把屠刀给收起来时,你会发现:那只不过是连接前爪和身体的工具。
我把它从玩具老虎上拿开,它发疯似的寻找着它那原来的“家”,东窜西窜,竟窜到我的帽子里,弄得我哭笑不得,只好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脱下来---避免不伤害着它,最后把它放回原处。
现在来讲我的实验:节腹泥蜂能够在3千米以外的地方回窝,但如果把窝给移动一米,它将在自己的窝的原来的位置上面寻找着,对新窝全然不顾,最后绝望的飞走。我在螳螂的身上也做了这个实验,实验过程同上,只不过这次它钻到了我的裤兜里而不是帽子里,然后我把老虎移动一点儿---他能看见也能过去并且不太困难的地方。它仍在原地搜索着,不过只犹豫了一小儿,就爬上它的“新家”,我暗暗为它高兴:加油!小螳螂,我看好你!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它爬到了原来的位置,却“六亲不认”,找了个新的地方安了“家”,现在它正在休息。
我写这篇关于它的记叙文的时候,它时不时回头望我,有时像法官,那严厉的眼神,有时是惊奇,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忧伤与哀愁……
(我的绝对原创,无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