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去读后感1500(《风流去》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1-06 02:30: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5

风流去读后感600字简朴的封面上印的是那一个个曾经光辉的人名,历史的车轮碾过了一切,似乎这一切只剩下“风流去”的叹息。墨子之剑侠墨家,一个神秘的...

风流去读后感1500(《风流去》读后感)

风流去读后感600字

简朴的封面上印的是那一个个曾经光辉的人名,历史的车轮碾过了一切,似乎这一切只剩下“风流去”的叹息。
墨子之剑侠
墨家,一个神秘的流派,自“秦时明月”中对墨家机关的大肆渲染,愈发引人注目。墨子作为墨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其功甚微。记得学《公输》的时候,我曾经被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深深折服。想一代宗师为拯救一小国努力如此,怎叫人不为之动容?更不消说他在劝说公输班时所用的“不可谓智、仁、忠、强、知类”其来势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不可挡。而面见楚王时他干脆言白“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还需要言语吗?墨子已经用他的行为诠释了那个时代的“侠”字,这便是侠义的艺术。
此风流者,舍他其谁?
东方朔之滑稽
提起东方朔其人,似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概念,我曾通过几篇文章里对他稍有了解。东方朔一般是通过讽刺的方法让帝王明白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冒死直谏,这点似乎与三国中的贾诩相像,这家伙很聪明,一直活到77岁,为什么呢?他懂得退让。唐朝魏徽虽然是冒死直谏为太宗谓为“人镜”名垂青史,但更多这样的人却被君主杀的杀贬的贬。在这种情况下,东方朔却能够独善其身,玩弄官场于鼓掌之间,其人不可谓不强悍!而究其音,还是与他的滑稽脱不开干系。他表面上玩世不恭,仅仅是个混饭吃的家伙,但实际上则是一个懂得保全自己同时为国效力的高手,这便是做人的艺术。
此风流者,舍他其谁?
孔融之礼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我小时候一直听到我长大,给我灌输的思想从来都是“孔融是个好孩子,懂得礼让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风流去》却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孔融让的不是梨,是为了被表扬。鲍鹏山提出:“孔融家里很有钱,梨肯定是不少,说不定他就吃腻了梨呢?其次,说不定他是为了被表扬才让梨,小孩子就喜欢被表扬,相比之下梨又算得上什么呢?”此番点拨,令我大为震惊。原来这个典故还能这样理解!不过孔融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想其在被人评论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时候竟能迅速反击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实在是令人大呼痛快,这便是语言的艺术。
此风流者,舍他其谁?
合上书页,叹息“风流去”之时,我的脑海中涌出另一个句子:“数真风流,还看今朝。”是啊,该过去的总会过去,未来,依然掌握在我们手中。

《风流去》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风流去》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曾经的我,读阮籍与嵇康,一直敬佩嵇康一曲荡气回肠的《广陵散》,慨然赴死留下千古绝唱,不屑阮籍不过嚎啕大哭或是一醉不醒,即便那是乱世之中的无可奈何;曾经的我,信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信“士可杀不可辱”……

  而学过《史记》,读过《留侯论》,再看,才明白究竟哪一种更有价值。

  看司马迁评伍子胥“故隐忍就功名,非烈大夫孰能致此哉”,是司马迁自知不能够以死明志,自知一死便无法文采表于后,自知自己的死是无法改变后世的,遂在《史记》中述往事,颂逝者,扬高贵之德,将自己之爱之恨融在笔尖,用自己的血泪洗礼过往功绩。

  看苏东坡评张子房“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志甚远也”,是苏东坡面对一贬再贬的生活困境,依旧满眼满脑都是“纵横忧患满人间”而生发出的.自我感悟与自我激励。

  其实嵇康的死也是一样,他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名节,更是为了唤起埋在人心底的正义。

  然魏晋的黑暗比他预计的更深更厚,更加难以撕碎。纵是一曲《广陵散》响彻云霄,也不曾激醒当世的人们,却是在他死后,阮籍写了“劝进表”,向秀也走入了司马昭的阵营。可惜啊!

  竹林七贤虽是以“任其性,适其情”著称于世,实则除却嵇康,其余很少于民有益,于国有功。阮籍的一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也是在说自己吧,他也清楚当自己为才貌双全未嫁而亡的兵家之女而哭即为人称颂之时,哭自己无明主可报之心却鲜有人知。自己活一世,却终未成事,甚至连自己曾经当作信仰的东西也未曾坚持下去。到底,也是没有把自己坚持活下来所为实现的愿望变成真。可悲啊!

  其实,生存还是毁灭,从来都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关键在于为什么而生,又为什么而死。二者选其一时,看的是自己选哪一种做法更有意义,影响更大。有人为至理而死,便必要有人为其而活。没有活着的人去响应逝者的号召,去践行逝者的理想,逝者才是白死了啊!

三千弟子七十二贤(《风流去》读后感之二)

荀子当过三届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齐国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所以一直有这情怀,为了解决儒学的传播和儒生的就业难问题,老人家以80+.高龄前往秦国。真心不易,学子当珍惜。
在孔子的时代,儒学弟子毕业之后,工作相对还是很好找的。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说法,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我们常常以此来支撑孔子的因材施教,弟子成才者多,然而真的是这样吗?3000个学生的高中三年级,倘若只考上72个985院校,我们都不敢说这所高中很牛逼啊!

下面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位——颜回、子路、子贡。

一、孔门弟子首徒颜回

颜回,字子渊,鲁国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最得意的门生(没有之一)。

这样一位好学生,老师(孔子)说他是不迁怒、不二过【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同学说他能举一反十【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老鲍说,颜回极有可能死于神经衰弱;在我看来,颜回还有可能深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颜回应当是痛苦的,我记得曾经有一道公务员考试面试题,大意是说过分的夸奖是一种痛苦。每个人都说你很帅,每天早晨坚持六点起床晨练,风雨无阻,那么长此以往,哪怕有一天你起晚了一刻,也会万分自责。

颜回始终只能是个好学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殊不知,最好的学生,是超越老师,在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与老师重逢。

二、子路侠影闪耀长河

提起子路这个名字,我会想起,张飞、程咬金、牛皋、李逵等人。

子路是他的子,名叫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其后胤因避战事迁往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小老师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

孔子开了四门学科,其中政事科以子路最佳,可见子路并非是一莽夫,而是一位极其耿直、较真、可爱的人。

香艳的“子见南子”故事发生后,子路很不满。孔子解释说:“我刚才并没有直接见到南子的面,如果见了,也会以礼相答。”南子是在帷帐中与孔子相见的,南子在帷帐中向孔子行礼再拜,孔子听到环佩的声音很清脆。子路依然不高兴。孔子以为子路不相信,便发誓道:“如果和我说的不一样,上天都会厌弃我!上天都会厌弃我!”也只有子路才会如此,也只有对子路孔子才会如此。

子路在卫国孔悝作家臣。卫国发生叛乱,子路本不在城中,可以避免牺牲,且没有任何道义上责任,但子路还是义无反顾地进城,并要求新立的国君不要重用参与叛乱的自己服务的孔悝,在得不到答应的情况下,放火焚烧蒯聩和李悝所登之台。当蒯聩派两名武士攻击子路时,子路以一敌二,可见其勇。系冠的缨被对方的刀剑击断,本应不顾,以保命为主,他遵循礼之君子不能没有冠,也不能掉了冠,用手结缨,被敌人杀死。或许是师生心心相惜,当孔子听说卫国发生内乱,马上说:“嗟乎,由死矣!”

孔子本人应该是很喜欢子路的,至少我很喜欢【子路为孔子侍卫,故辱慢之人不敢有恶言。是以恶言不闻于孔子】

三、儒者为商诚信子贡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子贡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

子贡善于经商,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至今仍有"端木遗风",即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且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子贡完成了颜回无法完成的使命,在当时,鲁国大夫孙武公开在朝廷说:子贡贤于仲尼。大臣子服景伯把话转告子贡,子贡谦逊地说:“譬诸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手之云,不亦宜乎?

其人成就尚如此、谦虚亦尚如此,微子贡,吾谁与归?

《风流去》读书笔记(下)

上一次写《风流去》的读书笔记,从老子写到了商鞅,那今天就抽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人物。

       我们都知道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跟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但最终他们都背叛了儒家,变成了法家。

       在韩非子看待,通过教化人性来实现和平统一,压根不可能,人与人的感情只是利益关系而已,所以通过法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最大程度的约束人们。然而,韩非子不断的强调利,自己最终却死于义,他为了保全韩国,向秦王进言。还写了一篇《说难》,表示自己知道这事很危险,最终,被杀。这把他亲手打造的双刃剑最终伤到了自己。

       前面讲的都是诸子百家,但是到了韩非子之后,诸子时代就结束了,李斯的登场更多的预示着政客时代的到来。据说,李斯当了宰相之后,消息传到荀子耳朵里,荀子并不高兴,而是替李斯担心,他知道这个学生的弱点。他也是富有远见的大政治家,力主郡县制,解决了封建诸侯的问题,保证了大一统的实现。但同时李斯也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司马迁称李斯为鼠辈,做事没有底线,首鼠两端,最后也也是死于比她更没有底线的赵高手里。

       张良起初是韩国贵族子弟,韩国灭亡后,张良散尽家财刺杀秦王,失败后开始隐姓埋名,后来太公学习了太公兵法,再后来遇到了刘邦,帮助刘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张良对于坐江山的事情毫无兴趣,他的目的只是复仇,所以完成目标后,就开始了归隐田园的生活。

       贾谊是一个天才,却生在了不需要天才的时代,贾谊入仕两年提出了大量的富有远见的政治主张,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抵抗匈奴,倡导农业,建立道德根基。并写了《过秦论》《论积贮疏》《六术》《忧民》等重要的文章,以他的能力,是完全可以跻身中国一流政治家的行列。只可惜,汉文帝也是被一群开国老臣扶持上位的,朝堂之上已经没有了贾谊说话的机会。

       汉武帝喜欢说大话同时有喜欢听人说大话,东方朔就是这么一个会说大话,会哄汉武帝开心的人,在汉武帝眼里,东方朔是不太会说正经话的人,所以当东方朔临死前劝汉武帝远离奸佞之人的时候,汉武帝说,原来你也会说一些正经的话啊。

        东方朔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认识到“士”的时代已经过去,“优”的时代已经到来,想要保全自己就只能以“优”的姿态出现在皇帝身边。

        说起司马迁,大家都知道,是《史记》的作者,曾经为了给李陵求情,被汉武帝下令处死,后来为了保全性命选择忍受了宫刑,试问面对没有完成的《史记》他又怎么能拂袖而去呢?在生存和死亡面前,司马迁用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做了回答。

       以上就是樊登老师重点讲解的一些人物,当然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都在其中,陈平、陶渊明、魏晋名士等等都在其中,作者用这种用一系列人物串起来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有肉个性十足的历史,本书值得一看。
本文标题: 风流去读后感1500(《风流去》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54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论狡猾的读后感(狡猾的乌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写爱国书籍的读后感800字([热门]关于爱国主义的读后感900字(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