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诗经读后感1《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青年对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的痛苦和想像求而得之的喜悦。掀开《诗经》页,映入眼帘的这首《关雎》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听着似从遥远的天穹飘来的吟咏声,一幅幅美妙的画卷随之在舒展开来,我好似又回古老的年代,正沿着碧草青青的河床地向上行走着,走进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中,小岛正伫立在河湾的,若隐若现。是声音远远地,欢快?难道这传说中的雎鸠鸟吗?思绪陷入美妙的遐想之中,爱情的故事便姗姗而来…
诗经读后感2诗经里的植物,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就存在了。它们经历了无数战乱,看着无数朝代兴起、灭亡。每一粒种子,都是岁月的沉淀。在无数次面临灭绝的灾难到来时,它们都努力的活了下来,活到了现在,让我们见到了他们的模样。如果植物也有宗亲,那“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少女手中有荇菜,它的后世说不定就在我们面前,安静、坚毅地长在那里。
这是一本不正经的写植物的`书,很久之前,人们赋予了它们不一样的名字,各式各样的含义;今天,我们可能依旧在用这些名字,可是却忘了名字背后的故事。不知道哪个思念远方丈夫的女子在树下、在河边发出的忧思…
但是,不知道是这本书的问题,还是转换成电子版时出现了纰漏,有很多错别字,很影响阅读。
诗经读后感3“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
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
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
诗经读后感4古人有古人的诗,我们有我们的教材。古人之所以用诗歌教学,是因为它们真实也不失优美,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而《诗经》一书从千万本古文中被精挑细选后成为了贵族教材,想必有多么优美。
古代的诗文真是精彩。如《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写出了水草上结满了白霜;《满江红》中“壮怀激烈”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悲壮情怀。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如果多读古文,自然会出口成章。
诗经读后感5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不让家长和老师操心;也要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学习时更要抓紧时间,讲究效率。比如:在托管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在校时间,最好在学校把作业全部完成,然后再干别的事情。在家也是一样,不要让家长催促,应该自觉主动地做到快速、认真、高效地完成作业,写完就可以安心地去玩。
诗经读后感6不知何时开始读《诗经》,但今天终于读完了,由于同时读三本书,在家读《沈从文散文集》、在办公室读《中国人的修养》和《诗经》,导致比较零散,不系统,没有连贯性。
加之古文功底薄弱,离开注释基本读不懂,连一知半解都达不到,所以,《诗经》虽美却不能领会,能记住的还是常见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两句。感受是:中华经典需多读多背;不能同时读多本书。
诗经读后感7《诗经》给人一种神秘、古老、穿越千年的美感。它美在自然纯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只有娓娓道来的清新自然。
读一篇《诗经》,仿佛看到青石板上的涓涓细流;仿佛嗅到流转千年的竹筏依旧的清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朦胧婉约美,淡淡的清香如一杯清茶,回味了几千年。我常想:千年之前的当年,一见倾心的伊人该是多么的美丽动人,素心相赠,在水一方的伊人,又是否明白?
读《诗经》,心的上空一片晴朗,阳光如桃花般的明艳动人。
透过《诗经》行走在这些字里行间,我学会了如何更淡然的去领悟人生内涵,更深刻的理解人生哲理。
诗经读后感8“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读《诗经里的植物》,长见识了,世间的植物也像人一样,表字、郡望、职官、谥号都具备了。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颜如木槿,体态柔美,举手投足,无不优雅,待人接物,无不贤淑。木槿花朝开暮谢,却独具风韵气质,这许就是我一直想种一株的原因了。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这些稚嫩真实的文字中不知藏了多少懵懂纯粹,浮华激情。
诗经读后感9《氓》的女主人公在性格阴柔之美以外,还有几分阳刚之气,而《采薇》中的征夫阳刚、自豪在身,但仍然难以抑制自己的思乡之情,昔日的“杨柳依依”与今日的“雨雪霏霏”对比,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x》)的忧惧心理,真有几分阴柔之美。
诗经读后感10《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读了《诗经和礼记》我感受到了诗经很经典,所以流传到了现在。孔子就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不学习?诗经?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学习知识就不懂得为人处事。啊!原来诗歌这么有魅力而又高尚。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感受到了古人的浪漫......我一直不太喜欢背古诗,因为根本就体会不到诗意和优美,所以我要先体会诗意再感受它的优美,抱着欣赏的态度去背古诗,这样我才能叩开诗歌之门,感受诗歌的美好,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诗经读后感11二千年前古人的诗作清纯如稚子,在今天重读这些作品就如同从喧闹嘈杂的都市走进静幽的原始山谷,精神为之清西装革履西装革履爽。
现代无诗,因为无童心,因为无稚趣,因为太多的伪装。现实中童心是不被看好的,人们都现实的变了态,就象盆中的病梅,只为世利活着,那里还有真性情。
诗经读后感12“好物趣者,如我,则是在诗经的广阔世界里,看到其中夹杂的点点妙趣,所谓“思无邪”里一点自然的物性,出于一点好奇的,还想把如小小书签一样轻微的自己夹入其中。”
同样写植物,更喜欢汪老的“返璞归真”式,把花草最本真的面貌还原于读者,“诗经里的植物”如上段摘自作者述,更多是作者自我精神世界具象化于植物,“矫情味”浓了一些,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并不是要比较什么。还是感谢作者给我了一个悠哉文艺的午后,“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诗经还是很美好的,一定会把诗经再细细的品读一遍。
诗经读后感13《氓》的叙事结构模式属于“直线型”的(按照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叙述),在顺叙结构中穿插了“补叙”。《采薇》的叙事结构模式属于“网状型”的,在倒叙结构中穿插了“直线型”。正因为诗歌结构美展现了力学价值,彰显力道,所以成为具有厚度的传世名作。
《氓》除了具有主题美和结构美以外,还具有语言美和音律美等待,只要我们注意比较鉴赏,就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感受。
诗经读后感14所有的植物自有一种光华,人类无能执掌它的内心,只好用自己的心情去阐释,这是一种诡秘的一厢情愿。
《诗经》里的植物,可以使人们更容易想象我们远古文明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但似乎因着这层阅读的心路历程,使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间觉得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
艾蒿、飞蓬、荠菜、旱柳、桑陌、白杨、芍药、郁李、桃花、腊梅、古柏……这些在《诗经》里面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将很多曾经熟悉的美丽推到我们面前,原来我们已经忘记了它们很久,原来我们的童年曾经十分富有。
诗经读后感2500字
诗经读后感2500字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诗经读后感2500字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诗经读后感2500字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千古传诵的佳句,他让我第一次认识了《诗经》。自那以后,我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这是一首情诗,含蓄的表达了古代人的思想情感,这便是我对其的第一印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诗经的美妙神秘的意境。
这首诗歌曲调优美,朗诵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他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人公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诗中描绘的“伊人”也给予了我一种高深莫测,琢磨不透,高贵优雅的气息。
通过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歌比较,我发现了诗经的特点——以抒情诗为主,表现出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涵义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使我感觉诗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体现的巨大艺术魅力。
读了诗经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在诗经中处处都有所体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那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他们仿佛一盏盏黑暗中的明灯,在我彷徨无助时,点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照亮了我前方的路途。
《诗经》,大多是情诗。一直觉得诗是相当沉闷的,拘泥于形式,可却没想到诗也是可以那么美的。用那些简单的、短小的句子,勾出一幅幅明媚的画,也有活力,甚至也潇洒也浪荡也有那些不羁的情爱。
其实真的很难说自己喜欢诗经,因为即使有注释,有辞典,还是很难读懂《诗经》当中的每一个篇章。明白《蒹葭》那种经典桥段那是自然,可是其他,真的却是无能为力。 读《诗经》的时候,真的是花费了不少功夫。去了解一篇篇诗文背后的故事,开始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民族风俗,同时也被那些在现在看来属于天方夜谭的痴情男女。
《诗经》终究还是美丽的,可是却被误解。后人对于它的解释,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的。甚至因为重男轻女而隐瞒或篡改作者的名字,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是这样的《诗经》,却是变得拘泥。可是它却还是依旧美丽,无论是身处那些条条框框之中还是于我们闲来无事的翻阅。每一个人读到它的时候都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心境而对它产生不同的理解诠释。 我最喜欢的篇章,是《诗经》中“邶风”里的《击鼓》一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好美好美的一句话,比起“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更多了一份平淡温馨;比起“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更多了一份羞涩含蓄。
让我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真的是很美,问世间,能有几多人从相识到死去仍是相爱的?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又能支持到最后?从来就不相信山盟海誓,总是笑肥皂剧里面那些人白痴的守着一句誓言始终孑然一身但却被背弃。可是,这句话,我信。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只是最普通的情和爱。为什么要结婚呢,只是因为要相爱的两个人一直在一起。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不重要,即使你变成了老太婆,我变成了老头子,即使你开始长皱纹,我开始发福,这些都可以不重要。因为我不在乎,我在乎的',仅仅是我会和你一直在一起,我们会一起慢慢变老,一起面对所有的所有,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很久很久后的一天,我会发现,慢慢的,我的眼睛变得有点像你的眼睛;你的微笑也变得有点像我的微笑;我们走路的步伐变得一致;我们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像……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是那么的默契,因为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么那么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理所当然,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呢?
诗终究是诗,也许诗是事实,又也许,只是那些古人寄托的美好情感。那些美丽的愿望,那些美丽的惆怅,那些美丽的忧伤,不仅仅是存在诗中的,也让读它的人为之心动。
《诗经》里充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尽管它也许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读懂,尽管有很多人认为不值得。
《诗经》,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书的心灵相遇,也是如此欢欣。任何时候打开《诗经》,都有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扑面而来,那里有初民们淳朴温厚的气息、草木葳蕤的光泽、细致而婉转的相思、隐约而美丽的情怀??诗中邂逅相遇的那些“巧笑倩兮”的良人、“在水一方”的美景,让我如醉如痴。
流;有“颜如舜华”的女子,也有“赠之以勺药”的男儿。你可能“有女同车”,心情大好;也可以“执子之手”,期盼相守到老。大凡热爱文学的人,多少都有点《诗经》情结。但经过三千年来各种各样研究者的诠释、解说,《诗经》愈来愈演绎成一部意识形态的解说词。面对虽文辞优雅,但古奥、晦涩、注解繁复的《诗经》,大多现代人仅浅尝辄止,只知《诗经》美,但不知其所以美,难以领略其中的真味。再一提到《毛诗正义》、《诗集传》一类,就像是宝玉一不留神撞见了贾政,兴致先减了大半。说自己喜欢《诗经》的,多数只是喜欢《蒹葭》、《关雎》等篇章中的个别句子罢了。
走回《诗经》的时代,将心比心,以饮食男女的素朴心来领悟,才能了解《诗经》中的真意。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的岁月风尘,或浅吟低唱,或钟鼓齐鸣,颂声煌煌。与今天诗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时,它既是礼仪,又伴和着最华美的乐章,既高贵也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诗比历史更真实。”那些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句子,都是从曾经鲜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来,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歌唱。《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我们的祖先在田地山野之中、湖泊河流之畔、街巷居室之侧,采摘着快乐、忧伤和梦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些古老文字并没有在岁月风尘里发黄,其所表述的情感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盛开如花。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诗经》之间虽有近三千年的时间阻隔,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怀着素朴之心触摸《诗经》,性情的温度还在,情感的湿度还在。《诗经》不是来自远古的“语言化石”,它像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莲子一样,只要有适宜的阳光、温度和水分,今天的我们仍可以让她发芽、开花。无论“今夕何夕”,若你游走在《诗经》的层峦叠嶂间,总会发现文字背后似乎裹藏着熟悉又亲切的灵魂。
诗经读后感2500字2读《诗经》有感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阅读了《诗经》。终于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智慧。“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有趣。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读后感想。
提起《诗经》,不得不说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风”,“雅”、“颂”。这都是书中的精华。 “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美好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展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出现的开心,更是喜悦于喜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向往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愤怒和失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服侍,尽力地帮助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背誓言,最后从痛苦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反抗。其中《硕鼠》尤为经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劳侍奉统治阶层,而最后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如同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而《相鼠》中的劳动者则是冷嘲统治阶层连鼠都不如!毕竟鼠有齿有皮,而他们连基本的礼仪廉耻尚不知,“不死何俟”!
其次则是“雅”,取自贵族在宴会的奏乐,体现了当时的风气和贵族的生活交际。
《诗经》中有不少宴饮之乐。其中《常棣》赞扬了他们宜室之乐,妻儿和睦的场景。这种话语能够很容易通过奏乐使宴会感染到欢快和睦的氛围。也还有借机抒发朋友之间的不舍之情,《白驹》中“慎尔优游,勉尔遁思”表现主人家的再三挽留,依依不舍。《南山有台》则是借宴会之际宣扬求贤若渴,歌颂先王的主题,“乐只君子,邦家有光”则表现贤才先王的李国邦家之能,高度赞扬求贤的行为。
当时人们喜欢通过宴乐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阅读《国语》之中,较为典型的则是晋公子子重与秦王襄公的宴会对答。还有则是歌颂诸侯的德行功苦,如《桑邑》、《大田》、《甫田》之类。
不同于“风”、“雅”,“颂”则是收录于诸侯的祭祀之曲,以追颂先祖之德,警戒自我以及后来子孙,展现了周朝都有的宗族制度和错综的宗族关系。
《诗经》收录了不少祭祀藉农劝桑的诗歌,如《臣工》,便是典型的藉农祭祀曲,“嗟嗟臣工,敬尔在工”则是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生产。古代不仅重农,更是重视鬼神宗祀,借此宣传先祖之德,来彰显家族的尊贵,以提升家族的声望和长治久安,以《雍》为典例,“宣哲维人,文武为后”便是对文王的赞美之词。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人们对于自家的宗族祭祀尤为注重。一系列的繁重礼仪,充分体现了“颂”在于周朝生活的重要,《雍》便是撤去祭品时所唱。
《诗经》中所采录的“风”、“雅”、“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生动无比的画卷。
流言 张爱玲
关于张爱玲的留言有没有什么读后感之类的秋凉的薄暮,小菜场收了摊子,满地的鱼腥和青白色的芦粟的皮与渣。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俏地掠过。在这一刹那,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罢?(《更衣记》)
“私语”的语境中,充满了这种对身边的人生琐事和寻常图景的发现与感悟、它使作者深深地感叹“活在中国就有这样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诗与胡说》)这种对“珍贵的东西”的捕捉,冲淡与调和着语境中荒凉与“忧伤”的背景。它昭示着构成张爱玲人生信念的真正支撑的,是“走向世俗”的现世精神。张爱玲最终留给我们的形象,是一个孤独的女性留连于店铺的橱窗前细致入微不厌其烦地观赏每一件时装的质地、款式甚至丝边的金线与带端的排穗的形象。尽管橱窗的玻璃映出的苍白的面孔时时使她从心底深处泛上一种苍凉感,但正因为有这种苍凉感作为对照,“生命的欢悦”才愈发楚楚动人。苍凉底色的映衬,无疑给这种入世精神赋予了一种力度。张爱玲曾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自己的文章》)“私语”语境所给人带来的凝重感,或许正由于这种“参差的对照”,《流言》中“深长的回味”,正在于这种既对照又统一的语境之中。
透过张爱玲“嘁嘁切切”的“私语”,更强烈地打动我们的,还是生存在那个“可爱又可哀”的年代里一个孤独女子的感性心理世界,是作者所承载的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太过沉重的负荷,是在动荡的年代里仍牢牢把握“微末”的人生悦乐的生活态度。尽管张爱玲是孤独的,但她并未流于感伤,也并没有着意夸大人生的苦难,而是坚忍地承受个体生存的宿命,平静地呈示一个女性对于“荒凉”世界的直觉和观感,客观地再现人生中一切美好与丑恶的事物。张爱玲以她的《流言》,奏出了四十年代中国散文的一阙华美的乐章。
且行且思的目录
如果·爱
第一辑:我以青春的名义祈祷
倔强下去
寻常咖啡
因为懂得……
梦想是骗子
如果·爱
这个夏天我走了
回到凤凰,回到尘世的乡愁
我在一个南方寂寞的上午
游庐山心情
最后的告别
第二辑:相思沉醉
梦境
隐晦
我无法逃离……
心底空了……
逝者如斯
寂寞河流
来去匆匆的你我……
第三辑:有些人和有些故事
我是一头猪
陌生的母亲
父亲病了
安然怯病
我的亲戚
一个艾滋病女孩最后的日记
落地生根
第四辑:如果我没有家的钥匙
或者无言
女鬼天堂
红尘有爱
暗夜
逝去
爱情的巨画
情人节的记忆
后记
酿雪煮酒
第一辑 静衣呢喃
青瓷之碎
金缕玉衣
杯中之茶
蚌
窗前明月光
那一天
春梦无痕
风语
雪语
谁是谁的海洛音
有情饮水饱
刻着十字的树
秋夜断章
烟花
攀登
翘望九月
你和春天再次邂逅
十公里的守望
为何偏偏喜欢你
锡婚
第二辑 午后咖啡
长出内心的藤
盛夏
做一株根深的树
能饮一杯无
立即行动
海水一次次涌来
花开的声音
别问我年龄
你要有怎样的回忆
爱情嗦螺
爱是宽容
功夫茶的功夫
耳洞通向心灵
泡吧
颈上人生
假日学诗
麓谷沐雪
岁月的印迹
饮酒记
有夏,有温暖
冬天是一只叫蛰的虫子
体重指向人生
第三辑 红尘缠绵
长沙到日土有多远
爱情走过韶山路
幸福交易
怀疑的成本
让春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你是我的回头鱼
我和灰汤有个约会
用一个温暖冬天等你归
那个新年的冷暖
曾经来过
西去的白色奔驰
大哥,你好吗
幸福在厨房
没有可以敷衍的爱
阿烦·打
安全演习
放手
让孩子自己承诺
家庭“红宝书”
我要怎样爱你
红红新嫁衣
新年都说高
外遇
痛外婆
阿Q的钟点工生涯
心怀明月
第四辑 楚江旖旎
惊蜇
木槿
苦艾
胡葱
蘑菇
凤仙花
枫树
芭蕉
伏叫鸡
立夏坨
柴火饭
重回原始生活
陶然乐
春天的盛宴
照亮回家的路
那一片碧蓝
南风兮
夜半无人蟹语时
小满不满
四月天
鬼节记
信则有,不信无
雪落乡间
风月
长沙雪
此弯,彼豌
雪只是一个传说
河西的西
人性玩幽——“香山物语”续集
风儿来了
天涯点水
孤独也是一缕阳光
一声叹惜
老牛皮
假
假公权
从华尔街墓地到母厕
巷论中西
“打不六”的故事
老五的情诗与官文化
文化与本能
智慧升级
大与小
枕头风
伟人与凡人
焦公
赵宁十年
草儿绿了
祛病香山冲
阿美
雅与俗
男女有别及其他
共性
智力
长寿之道
有关克林顿扫厕所
洪七公·弼马温
假如真的有外星人
有趣的话题
三怪遐想
人之初
虞美人
鸟儿醒了
交往原知海无沟
词曲何论
给母亲的告别书
我的诗人小朋友
博爱与幽默
枪手
最后表扬美国人
二00八
登花明楼
创新与快乐
棋遇
密印寺记
沩江风光带赋
从《劝世贤言》反思社会诚信
附录
天地活泼——读黄沃若先生《香山物语》及其他
执著的歌者——读《人性的幽默》
后记
习“诗”笔记
上卷 《诗》温习
绝爱,总是在彼岸
我在某年某月醒来
木槿花开满原野的春天
美得措手不及
恋上你的衣
女子好色
女儿爱上刘德华
送棵草给你
花椒舞会
爱情木瓜
在芍药走过的民间
怀抱春天的女子
如饥似渴
爱情路线图
思念像葛藤一样攀爬
千万次地问
千年之上千里之外
万人迷
结婚狂
男人婆
天真妹
葛布粗裳的温暖
一种花,要误读多少年
下巷 《诗》练习
向阳的山坡(八首)
乡村教师(三首)
一篮春水(八首)
掌灯(八首)
智者(三首)
巫者
狗在山冈上眺望
喜剧人物
鹿鸣
秋至
春天攻城
芬芳
活得如此奢侈
天空湛蓝
摇晃
惊蛰(三首)
命运是一座怎样的山呢
早晨我看到了鸟鸣
城市之上
行书
有女同车
这里那里
一座房子放下了尊严
将黑夜刷黑
是什么让鬼魂变得如此亲切
天空把大地抓得更紧
劳动像阳光一样敞亮
留下最后一点痛
岳色湘声——迎晖诗章
诗友题赠
迎晖诗草
万里江山
诗酒酬酢
情天恨海
牢骚同赏
联苑新枝
赋铭碑记
春赋——以“春水绿到江南”为韵
湘江赋
钟期光上将百年祭
长沙消防教育馆馆志
说食·为黄晋兄撰湘菜酒楼中堂骈文
黄泽军墓碑文(两篇)
谭千秋雕塑碑记
中秋赋——以“月上中天”为韵
诗词评论
寄情性写率真
因生活而艺术,寄情性写率真——沈鹏先生诗词艺术浅探
沈鹏先生诗词近作四首及简评
浅评九四翁覃德令诗
诗词评谈
喜迁新居
石嵝山绝顶万峰仙阁眺太湖
踏莎行·孙儿小豆
并蒂莲
在飞机上
大围山
同学聚会感赋
念友
访菊
游甘田彭氏宗祠
沩江月夜
秋登会龙山顶栖霞寺
中元焚包祭祖
登花明楼
步韵熊东遨先生《初访龙湾即兴》
游黄山
文化访谈
家贫非只官为业,百战归来证古今——访海内外华人世界顶级学者、北师大台湾籍特聘教授龚鹏程先生
势挟风雷搦毫管,书家底色是诗人
98岁文怀沙:恍若云中屈子来
序言及读后感
古道热肠的忠厚长者——序江东先生《片玉集》
都市无奈,且回归林野——序黄晋新著《发现瑶都》
读《心得》浅悟
大众盛宴浮躁开张——漫读檀作文兄《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
沩水吟风
独坐红尘观古巷(读诗笔记)
红尘夜话
大智大悟·苏东坡
率性真诚·白居易
诗筋文骨·陈子昂
忧国忧民·陆游
铁汉柔情·辛弃疾
侠骨萍踪·严蕊
月满西楼·李清照
风舞流云写青天(仿古诗词)
漫游人生吟心篇(新诗随笔)
沩水吟风(组诗)
人间草木(组诗)
倾诉
寻找帕尔那索斯——写给梦中的情人
围墙里有棵板栗树
新葬花辞
天籁之音
女儿红
后记
左文右印
第一辑
长枝无剪伐 留与路人香——缅怀书法篆刻家杨得云先生
《石林宦藏斗漱翁治印》记
博识苍雅 秉气穆渊——雷悦及其篆刻艺术简述
业通六艺 德比三香——记旅台篆刻家洪业德先生其艺其人
宁乡文管局藏印摭述
真真假假白石印
第二辑
崔向君刻“周漾澜”——《养荷轩藏印散记》之一
赵为刻“涟君”——《养荷轩藏印散记》之二
文佐刻“周漾澜印章”——《养荷轩藏印散记》之三
李莹波刻“围吉子”——《养荷轩藏印散记》之四
李砺刻“长眉罗汉像”——《养荷轩藏印散记》之五
陈正国刻“君子藏器”——《养荷轩藏印散记》之六
胡立伟刻“学富五车”——《养荷轩藏印散记》之七
张建明刻“坐拥书城”——《养荷轩藏印散记》之八
附录
我跟欧老学画画
后记
一点异见——狱警读《论语》
狱警读《论语》
勿论人恶
人性之源:把恶看得更充分一些
颜回之死与孔子之生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无知
当仁不让于师
仁,任重而道远
义利先后,品格高下
礼及社会伦理的重构
狱警眼中的人和事
因自制而崇高——有感于吴战宝先进事迹
行走体验生命
城市,不能沦为有钱人的安乐窝
煎豆腐与战职场
面对死亡,不能讳疾忌医
权利源自何处
日记,生命质量运行记录
想不清为什么活着,就想想怎样活着
消费:行消费主义:不行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微笑面对死亡
自我放逐到何处
如何对待他人
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原则
信用就是少用
离开道德涵养的知识分子是个贬义词汇
俗语不俗
物质生活要秉持实用性原则
有想法比写得一手好字更重要
民主遐思(之一——之十)
雀语喳喳
高考零分作文说明了什么
能感动世界,感动不了老师
厅级“县官”能否开创县域发展新局面
大学生应切实提高就业力
法律精神缺失的背后是权力膨胀
霍邱“奖励门”与地方生产总值崇拜
生存证明折射老爷作风
温州“分房门”——权力的又一私生子
知名法学家迷失邓玉娇案缘自真相不明
重庆造假状元伤到了谁
为什么活着——又闻北川灾后幸存人员自杀
一死能了之吗
请活着——512·汶川地震周年祭(一)
请勿煽情——512·汶川地震周年祭(二)
“最后”的国学大师走了
大师“大”在谦逊
孤独是孤独者的选择
后记
荆楚烟云
今古传奇
荆楚烟云
期盼春天
那年那月
金佛的传说
岁月之河
夜读拾趣
想念渔火
天坑
老鼠
冬雪
茶趣
醉书
诗路历程
关于音乐
与酒有关
我与城市撞了一下腰
搬家的滋味
站在故居前的沉思
一窗明月半楼书
倾听鸟声
朗诵故乡
移动的风景
龙门阵
犹忆儿时看电影
深圳遗梦
女人如书
男人如车
宗风拂拂
朋友三题
想起了刘人岛
怀念三爷
在湖南屋脊上边走边唱
香山印象
有谁曳杖过沩山
永远的风景
陌上依稀柳数行
春泛南洞庭
雨中湘西
走马良山
遗憾东鹜山
凤凰走笔
五龙问圣
北京的气息
长风赋
快意江湖
厚土上长出的几朵奇葩
吹皱一池春水
警惕《还珠格格》
击剑吹箫意未平
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个冬天有点冷
动物凶猛
魅力世界杯
善哉游子兮归来
五虎将
十运是个江湖
置之死地而后生
沧海横流
浓浓的故乡情结——在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家里做客
近看吴小莉
“荔枝”红了——记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第六名黄雅莉
超女做客银海花园
守望希望
老树春深——记老画家欧阳笃材
后记
醍醐之旅
醍醐之旅
文明的高度
生活在高处
沐浴书香
天天向上
雪落芙蓉
凤凰伏兮
身在温州
仙岩女儿魂
亲近泽雅
在飞机上看月亮
人到中年读三国
静静的南京
风水无锡
棋局西安
华山为证
布施西藏
慈湖萍蓬
黄河入海流
冬季到东北看雪
飞越赤壁的蝴蝶
穿越地图的电话
置身大漠
漫想“世界工地”
生命起源探究之旅
贵之州
南国之梦——珠江三角印象
开封的铡刀
河南行散记
歌声是最好的丝绸——新疆印象
文明的碎片——新马泰印象
天堂瀑布
胞衣地
后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