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教育与金融知识读后感(有没有关于《房地产经济学》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12 10:11: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4

《金融的本质》读后感《金融的本质》是我2021年读的第51本书,我没有想到在年末的时候还能够再读到一本书。这本书是从12月21号决定开始要读,其...

房地产教育与金融知识读后感(有没有关于《房地产经济学》的读后感)

《金融的本质》读后感

《金融的本质》是我2021年读的第51本书,我没有想到在年末的时候还能够再读到一本书。这本书是从12月21号决定开始要读,其实也就是花了5天的时间就读完了它,它是一本理解难度不大,同时会让我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08年的次贷危机是怎么发生的一本书。本书作者是08年次贷危机时的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这本书让我对美联储的背景、使命、金融危机下的做法等等有了一些认识,读完这本书再去读其他的次贷危机相关的书籍,会更容易理解。
手上这本书是中英双语版,4讲内容一共160页左右,我一共生成了18张卡片,从卡片数量来看,带给我的知识点不少。第1讲介绍了美联储成立的背景以及使命,第2讲介绍了二战之后的美联储,第3讲是美联储对于金融危机的政策反应,第4讲是危机带给美联储的启示。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在这样体系的国家之下,最初是没有中央银行来调控和监管美国金融。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的40多年里,美国前前后后经历了6次大的银行体系恐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承担起央行职能的机构呼之欲出,它就是美联储。

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主要是肩负着两大使命:①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缓解甚至阻止金融恐慌和金融危机。②维持经济的稳定,保持低通胀和经济稳步增长。最开始美联储也不是独立运行的,直到1951年,美国政府才第一次明确承认美联储应当被允许独立运行。从美联储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来看,主要分为三个:①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节利率,给经济升温和降温。②金融工具。主要是向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贷款来给市场提供流动性。③金融监管工具,不过在这本书里没有过多的提及。

要说起大萧条,不得不提的是1929年发生的大萧条。当时美联储只有成立16年,在这一次的大萧条中,甚至有一些束手无策。也正因为大萧条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和问题,让美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而面对后续的金融危机,能够很快的让美国重回经济复苏。
1929年的大萧条并不局限于美国,它是全球性的,世界各地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倒闭,世界主要经济体经历了萧条和衰退。分析大萧条的成因是复杂的,包括但不限于一战的后续影响、金本位制、股市泡沫以及金融恐慌蔓延等。在经济逐步从大萧条中恢复回来之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货币政策变得过于宽松,并最终导致了通货膨胀。当时经济理论和实践认为通胀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制衡关系,如果让通胀略高于正常水平,可以保持长时间就业增长和失业的减少。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还处于通货膨胀阶段时,尼克松总统引入了工资与物价管制政策---禁止企业提高价格。由于这一政策让日益激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为的压低了通货膨胀率,使得在取消这一政策后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大幅飙升的现象。同时由于这一政策带来了太多的经济问题,对美联储后续调控宏观经济,留了非常多的难题。

在经过了沃尔克主席强硬的努力下,经济逐步恢复,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6年间,美国GDP和通货膨胀更趋稳定,这一时期被称为大缓和时期,直至次贷危机爆发。
专门研究经济泡沫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从1998年就开始存在,针对房价持续上涨,当时有两种解释,第1种解释是认为技术泡沫的中间阶段刺激了股价的飙升,同时也导致了房价的飙升。另一种解释是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平息之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大量积累外汇储备,美元资产包括房产被充当外汇储备。从时间轴上来看,外币流入美国的时间节点恰好是在1998年初。

房地产泡沫的日益恶化总有破灭的一天,2008年的次贷危机的整个事件链源于房价下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现恐慌情绪的传导流向。房价下跌之后,住房抵押贷款债务拖欠,导致雷曼兄弟公司的商业不动产投资出现亏损,公司最终出现资不抵债,在这个局面下雷曼兄弟融资出现了困难,企业现金流丧失了流动性,最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破产意味着雷曼兄弟公司之前发行的商业票据变得一文不值,那些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票据的基金公司招到了挤兑,恐慌情绪在票据市场迅速蔓延。为了尽快平息市场恐慌情绪,当时美联储向银行提供贷款银行购买货币基金资产,来稳住货币基金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财政部启动临时担保计划,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最终在政府机构的努力下,平息了挤兑风波。

从这个事件链上可以看出来,金融危机并不是发生在银行和储户之间的,而是发生在经济交易商与回购市场,货币市场基金与商业票据之间。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美联储作为最后的贷款人,有必要也有义务向市场提供充分的流动性。根据白芝浩原则(1873年《伦巴第街》),缓解金融恐慌的最佳方式是为那些缺乏资金的机构提供流动性。根据联邦储备法案第13条第3款,在非常时期和紧急情况下,美联储可以为银行以外的实体提供贷款。

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于像雷曼兄弟这样,持有大量住房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商业不动产的公司来说冲击极大。贝尔斯登和美国国际集团就是其中的两家典型,2008年3月也就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半年,美联储的一笔贷款促成了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收购,避免了贝尔斯登破产。而2008年10月美国国际集团濒临破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集团,它与美国和欧洲的金融体系以及全球性银行联系紧密。如其破产,金融危机势必更加快速地蔓延到全球范围,且变得失控。当时美联储在顾全大局的考虑下,为其提供了850亿美元贷款,平息了潜在风险。同时也让美国开始思考如何让“大而不能倒”的公司,影响最小地破产。
让美国经济尽快恢复到增长的渠道上是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作为央行,主要能应用的工具是货币政策。传统的货币政策是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即升降息。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则是使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也就是量化宽松。

在08年次贷危机之后启动了两轮量化宽松,第1轮是2009年的3月份开始,第2轮是2021年的11月份。量化宽松带来的影响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了2万多亿美元规模。美联储购买国家或者政府支持企业证券后,投资者不得不转向其他类型的证券,从而降低了证券整体的收益率。基金保持低利率,更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这正是美联储要的。从这个角度上面来看,面对金融危机必然会出现量化宽松这一非传统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的手段,是以金融监管为基础的,如果监管和干涉都不能够达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才会去实施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虽然是强有力的工具,但他其实没有办法解决存在的所有问题。美联储可以提供经济刺激,可以提供净利率,但货币政策本身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财政问题及其他影响经济的重要问题。可以说美联储在一次次危机下反思和完善机制,正是美联储的高公开频率和高透明度,塑造了美联储的声誉,在金融恐慌、金融危机期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在思考,一次危机之后的措施往往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了伏笔,与此同时,体制机制也在越来越健全和完整,经济恢复节奏也可以被政策更好地引导。金融真是有意思。

有没有关于《房地产经济学》的读后感

如题,是谢经荣、吕萍、乔志敏写的《房地产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根据其中的一小结,或者一段,或者一章后的阅读,写的一篇读后感!本人现在非常的需要这篇读后感,如果有人有的话,不要藏啊!最好是原创!!!不要写的太文学,我的作文水平一般。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Principles of Economics,作者:N. Gregory Mankiw。依我看来,这是一本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的好书,若你对经济学知之甚少,则尤其如此。我看的这个版本是它的第三版中文版,由梁小民翻译,分上下两册。现在最新的英文版已经是第五版了。我现在只读完了它的上册,即前十七章。我打算先暂停一段时间,看看其他的书,然后再继续学习它的下册。
我这个人是比较缺乏经济头脑的:不会赚钱、不会投资、也不会花钱。从小,周围就没有真正懂经济学的人,所以没有受到过这方面的熏陶。因而对我来说,就不是单纯看看投资一类的书就可以学会赚钱的了,需要从头开始,首先培养自己最基础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读完这本书,果然收获不小。很多以前不是太明白的一些现象,现在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大到国家的经济,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对谁有利,对谁有弊;英国当年为啥要搞圈地运动;小到个人经济,比如我的工资是如何被制定的等等。以后我会慢慢把这些想法都整理记录下来。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开篇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着这十大原理对各种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论述。在这里,我就以重新复习一遍这十个原理的方式来作为自己的读后感吧。这十大原理中的头两条不单适用于经济学领域,而是对我们所做的任何决定都适用,所以我在这里对这两条做了评论。其它条目领会得还不够深,要过些时候单独写评论。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一条作为十大原理之首,是因为每个人即便从未学过经济也会对它有最深刻的体会。经济学中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这个权衡取舍引出来的;而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也正是在于帮助人们在权衡取舍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我想大家应该都有过和我同样的体会:欲望很多,能得到满足的却很少。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一个最熟为人知的权衡取舍。而我自己也是每天面对各种权衡取舍:早饭吃包子还是油条;多花点时间工作还是多花点时间锻炼身体;平时多学计算机还多学习经济;是买房还是投资;是愁眉苦脸地计划将来的每一步路,还是干脆啥也不想又傻又开心的过日子。
2.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假设我现在开始考虑是应该出去做搬运工还是去上大学,去当搬运工可以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而上大学没有收入还要交学费。这样看来,还是当搬运工比较合算,但这是在没有计算成本之前。做搬运工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就是因为没有去上大学而失去的一切,其中之一就是毕业后的工资收入。假设你这辈子工作30年然后退休,则做搬运工的成本是大学毕业后一辈子的收入,至少3百万元;而做搬运工的收益顶多只有它的1/3,收益减掉成本其实是亏损了2百万元的。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有机会上大学就千万别去做小工。
上大学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不单是学费,还包括因为上学而失去的工作机会。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出去工作能赚到的钱数大不不同,因而人与人之间上大学的成本也有着天壤之别。比如说我,假如不上大学,也许就只能当搬运工,这个成本是非常低的,那当然是上大学比较合算。但比尔盖茨没有上完大学,就去开了一家软件公司并且占领PC机操作系统市场,收益相当于大约1000亿美元。这个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他来说显然读完大学是不合算的了。基于同样的原因,没有选择上大学的还有 Apple 的总裁,Oracle 的总裁,众多的体育明星等等。
在金钱方面,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不平等的,贫富之间差距巨大。但有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基本平等,比如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比如时间,大多数现代人都拥有60~80年。
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做权衡取舍又是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时间这东西在不同的情形下,所对应的金钱是大不相同的。对于穷人来说,时间并不值钱,对于富人则正好相反;对于同一个人,时间剩得越少,越剧的它值钱。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实习生,一个月有500块钱就可以乐得屁颠屁颠的;而当他即将去见上帝的时候,哪怕花5万块钱延长一天的生命,也觉得值得。
我要去城里的另一边,可以打的,也可与坐公交。也就是说,除了舒适之外,更要在50块钱和多花费在路上的一个小时的时间之间权衡取舍。对于我来说,50块钱还不是一个可以想都不去想的数字,不过我经常这样说服自己:算了,就花50块钱吧。到我快死的时候,这50块钱也许连1分钟都买不来;而现在能买来1个小时,已经很合算了。
有些权衡取舍非常容易做决定,因为成本比较低。比如是取鱼还是取熊掌。我决不会在饭桌上为这个问题多费脑筋,无论选什么,成本都不高。有些决定就难做了,比如当生和义不可得兼,取生还是取义?无论取什么,其成本都大的

房地产相关书籍或文章的读后感或是学习心得

房地产相关书籍或文章的读后感或是学习心得最好能详细点的不要网址,实在是没时间去找!如果答案满意的话,我会追加分的!
《你在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们到底在为谁工作?”这是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曾有的疑问。有些人因为薪水少、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任务繁多、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原因而自卑、埋怨、发牢骚,把干工作当成一件十分苦恼的差事,应付了事。这样的工作心态让他们活得并不开心,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长期的郁闷使人的精神萎靡,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没有了精神之柱,整个人也就消沉了,更别谈实现自我价值了。
这些天,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我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约翰·洛克菲勒说了这样一段话:“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能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这段话对我的影响很深,它让我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工作,而且需要努力的工作。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需要有一个目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勤奋工作。在我认为,当你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也就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时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实现人生目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能不能让自我价值得已实现,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最为重要:
第一、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只有工作才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只能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实现的;有工作的机会,才能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力,有展示自已的机会。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我们自已实现目标而做的。所以说要珍惜工作机会,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到最后只能像书上所说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第二、认真工作才能让你不断的去思考、去学习、去总结经验,这是比物质更丰富的财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积累过程,知识和经验积累得越多,才能战胜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困难,才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才会有越挫越勇的气势,才能离实现目标更近。因为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机会,通过努力实践,才能更好的把握机会,实现理想。
第三、对工作要充满热情,把工作当成一个使命来完成。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我们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一种价值。如果对工作没有热情,那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不仅不进步,还很有可能倒退,最后被社会所淘汰。
第四、对待工作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做到一丝不苟、尽心尽职。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不能死板,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善恶一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能认为迟到几分钟无所谓,就拖延时间;不能因为几张复印纸无关紧要,就随便浪费……事无大小,这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竭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将会让我们活得更加有意义。
第五、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体会乐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一本书上见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个愤世嫉俗、心中无法平静的人,求见作家海伦·舒克曼,向她请教如何解除令人不快的念头。海伦只回答:“从今天起,请你每天写下一件令你感激的事。”刚开始这个人得思索很久,才能想出今天有什么好感激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对大自然的美好产生了感激,进而他发现,有许多人和事值得他感谢。到了后来,他看见这世界上一切都是赐予,一切都是光明,他的胸怀无限开阔,从此他的愤恨也消失无踪。所以说,我们应该怀有感恩的心去工作。是父母、师长、国家的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恩惠,我们就应该更努力的工作。不管环境如何,作为员工都应该恪守职责,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忠诚于自己的企业,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去分析和抨击别人,去指责别人,重心要放在如何能尽善尽美的干好自身工作,并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好好的、认真的干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因为工作就是学习,从学习中处理业务。学习人际交往,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把现在的工作当作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一份使命感和成就感。
总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努力的工作,来回报父母、师长、单位和国家。只有通过完成出色的工作才能让自己实现理想,实现自我价值。最后,在工作中不要找任何借口。让我们点燃对工作的热情,发挥团队精神。绝不拖延,要立即行动。机遇来了一定要努力把握。如果记住这些,我相信我们会有大的成就的,每天都会有新的进步。衷心的说上一句:如果你热爱你所从事的职业,那么请不要放弃,去称赞、感激它并和你的职业在一起。因为,这是你的生活方式。

老师让找八篇和金融相关书籍的读后感

不需要太长1000~1500字就可以 多的话帮忙删减一下 找到后 发到 知道 我会在线下载 然后问题下方给我回复 , 收到邮件后 合格 补加100分
《投资学》读后感
投资”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学科,上学的时候读的就是“投资经济管理专业。当然那时候的投资学不能和如今的投资学同日而语。博迪先生的《投资学》(第四版)也曾断断续续读了三四遍,间或又读了弗朗西斯先生的《投资学:全球视角》,现在手里的是博迪先生的《投资学》(第六版)。
投资不同于投资学,投资包含了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但所有的投资的基础资产都是实物资产,金融投资的金融资产为建立在实物资产之上的虚拟资产,投资学其实是研究金融资产投资的一门学科,培养的是金融投资家和金融投资经纪,至于实物投资的学科是企业创业、商业、工商企业管理,培养的是企业家、商人和职业经理人,当然也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
《投资学基捶内容简介:面向中国读者,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最新案例,回答了如何进行正确的投资、如何规避投资行为中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如何正确地管理投资,以及如何科学地把握投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系统地介绍了一系列进行投资分析的基础概念和工具,详细阐述了组合管理方法、衍生金融工具、基础分析等投资学的核心内容。以清晰的脉络、简洁的语言、扎实的基础,实现了科学性、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有机融合。网上提供了与《投资学基础(第11版·中国版)》各个章节配套的练习题和补充材料(英文),供您学习。之后温习知识。在第10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风险”和“投资须知”专栏;丰富了课后习题的题型;为备考CFA的考生提供了部分习题。《投资学基础(第11版·中国版)》可作为大学财经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非金融专业学生的教材及MBA学员培训课程的参考读物,同时还适合所有对投资管理和理财管理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投资学基础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以学生为中心,假设他们是投资经理人,为他们提供操作性的信息和知识,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和研究。本书是一本简明的投资学基础教程。配合教学需要,作者介绍了现实经济中的主要投资品种,用便于应用的方式组织内容,并配有丰富的案例和习题。为便于读者学习和实际操作,除了传统的习题和核心词汇之外,作者还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专栏,比如: “网络工具”——教你如何使用一些财经网站的特定功能。 “Excel分析”——教你如何使用Excel工作表,这可是学习投资必备的技能! “实际操作“——向你解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 “测试你的投资潜能”——众多CFA考题考考你! “网上有什么?”——这是为你布置的任务,期待你利用因特网独立解决!
投资学基础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本书第11版正是在重新审视金融危机为投资学领域提出的新挑战的基础上,补充了各种投资工具在危机中的表现分析、一个合格的金融分析师应该怎样预测投资收益和规避投资风险、从金融危机中的鲜活案例投资者应该汲取怎样的经验教训等新内容。考虑到2008年秋天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第11版重新诠释了’ETFs在人们日常投资活动中的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和金融环境的改变和不断扩展的在线交易对投资活动产生的影响。这些新内容对于增强投资者的实战技能、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和判断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书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需要和最新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投资分析的基础方法和相关工具。与第10版相比,本书的实战性、操作性、可读性、时效性更强,对各种投资组合管理方法的配合和比较也做了更为透彻的分析。学习本书既可以按照各章的顺序向前推进,任课教师和读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任意调整顺序进行有重点的教学和研读。第11版每章后面的课后习题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相关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认真完成这些练习后,读者会受益匪浅。

《金融学——从入门到精通》读后感

一直觉得金融是一个既复杂,又自己非常遥远的话题。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读关于金融类的书籍,但是源于自己想要做好理财的计划,这类的书籍也不得不被搬入读书的计划清单。

原本这本书也是一个自己做理财做的比较好的小伙伴推荐的;这本书从放入读书计划清单到真正被翻开阅读,前前后也大概持续了3到4个月。

之所以有这段时间的拖延,也是没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因此总有觉得比这个好的书籍替代了一直放在清单计划中的书籍。

全书共517页,从我们最常听说的GDP,GNP等开始讲解,用了最通俗易懂的案例和概念告诉我们,其实金融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是关于金融的知识。

看完这本书比较大的一个感触就是,金融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各种交换,只是这个分属不同的细粒度。

因为我是源于想学理财的需求,而翻开的这本书,因此我觉得这本书的好处是,我们想要执行理财计划的每一个会涉及到的专业词汇,在这本书中都有讲解,并且是从发展的起源开始讲,以及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来选择投资的一些建议。

如果单从没有什么理财概念,也没有一些金融相关的专业知识,那么无疑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书籍;如果本身有一些金融的专业知识基础,那么这本书也可以做为一本理财指导的大方向进行研读。

通过读这本书,我的最大的感触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在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才会能发挥它本来的作用,就像古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事情都是需要有这样的过程,才能像着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去转变。

39th
本文标题: 房地产教育与金融知识读后感(有没有关于《房地产经济学》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34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红楼梦读后感5篇600字(《红楼梦》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怎样与父母沟通读后感(《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三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