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读后感300(《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0-12 10:09: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8

易中天诸子百家读后感1000字的就行,大家帮帮忙。,感悟人生——,先做人而后做事,有感于易中天老师解读诸子百家,孔子之仁爱:克己复礼,非礼...

诸子百家读后感300(《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读后感)

易中天诸子百家读后感

1000字的就行,大家帮帮忙。
  感悟人生—— 先做人而后做事
  有感于易中天老师解读诸子百家
  孔子之仁爱:"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历代君臣民众之间众说纷纭,或被争议,或是尊崇,或是非议.其思想的精髓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身边开始,奉献出点点滴滴一颗爱心,是典型的的理想主义.让世界充满爱,是很美好的愿望,但当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太遥远时,这理想不就成了幻想和空想了吗?当这些空想被统治者看明白的时候他们谁还会去信呢?但他们更会把这个空想的紧箍咒套一个个在劳动人民的头上: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麻痹他们,愚弄他们,不也正是那头驴头前边的那一把永远也吃不到的草吗?让我们甘愿做牛马和那头笨驴,如此看来,这东西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不很值得推敲吗?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另一面让别人去说吧,比如那个于丹,呵呵,挑一把草,你骗谁?还不如那头笨驴,不屑一顾.
  感觉自己人生路,在懂事至今一直遵循这个无形的法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每十年百分之二十的依次递减.我不以为自己在放弃仁爱的原则,是在逐步成熟.
  孟子之义: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激励人生,这是孟子的思想精髓.和孔子之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是不同于动物的,是有感性和理性的,也就是说应该有原则立场的.尽管很欣赏这个义字,但总觉得还是幼稚的很,和当时所处的时代之昏庸残暴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十四岁后,就开始逐步形成这种思想理念,但这种理念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在现实中的失败让我开始怀疑自己,于是不在盲目冲动,可以说自己是在失败中成熟起来.故这种思想理念在三十年的社会经历中也在逐步的淡化,但江山易改,有些天性秉性是不好改的.
  墨子之得力行:一腔热血,博爱,行侠仗义.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墨子的聪明才智,从攻宋就可以看的出墨子不但有德,更有才,试想墨子空有侠肝义胆没有真本领,那他的一腔热血,博爱,行侠仗义有靠什么去实现呢?有怎么能实现呢?"得力行",有"力"才能"行".
  十八岁成人之后,知道了知识就是力量,无论做什么,没有知识,任何美好的愿望和努力都是徒劳的,于是开始不断的学习,不管当时是不是有用,但只是不想"老大徒伤悲",二十年过去了,感觉自己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学以致用,很是自慰.
  韩非子之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赤裸裸血淋淋揭露现实,与儒家相反不要仁爱和礼让,靠刑法和权术,但它是一把双刃剑,革命者和阴谋家野心家都用.现在看到了韩非子的思想使我想到了弃医从文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们真的站在很高的位置,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___社会本质,就连革命先驱孙中山都没有看透的东西,在这两个为人面前实现的淋漓尽致,一个用笔杆子令统治者闻风丧胆,一个用枪秆子把统治者打的落花流水.
  当今社会不说不是个丰衣足食的好社会,但为什么百姓们对自己的生活仍然没有信心呢?当全民下海经商,全民子弟上大学,全民动员捞钱,全民奔股市的时候,这个全民"全"在哪?"全"了谁?真是"全"了吗?因为他们还没有做到安居乐业,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饮水,污染,疾病,车祸,矿难,假货......那一条能让我们快乐过好每一天呢?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惑如何?不惑又如何?当看到了我的一篇<<高度重视>>之后你就什么也不说了.真的.
  老子源于军事辩证法,后逐步引申为政治辩证法哲学辩证法和生活辨证法,讲的是水的哲学,弱可胜强,柔能克刚,无为而治,与世不争,才做到以其不争天下莫与之能争,正稍微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
  庄子的艺术人生观:真不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顺其自然的好,无名无利也无用,比如,树成材了要砍,不成材了长的反倒茂盛;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易老师引的太少了呀,还有很多呢:什么鹤立鸡群;什么假清高装正经;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胳膊扭不过大腿.....
  于是庄子的艺术人生观是多么是有人性呀,怎么就没几个人看得懂呢,呵呵,不是不懂,是这世道没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呀,染也的染,不染也的染,要么把你当那个两千年的老龟供起来,呵呵,于是才有了庄子宁愿活着在泥里打滚也不愿意供起来,多么浅显的道理呀,为在泥里打滚庆幸吧.
  荀子的解蔽篇说孔孟弊于天而不知人,说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自知者不怨人,自命者不怨天,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荀子的辨证真的令人佩服,所以他在最后当了压轴戏了.
  呵呵,时也,世也,命也.此一时,彼一时也!
  天上看人,是多么的渺小,你敢说比蚂蚁大?
  地球这个尘埃.有点风吹草动就风气云涌了!
  苍茫宇宙,太阳的光能照几时?
  先做人,后做事,为自己把自己的气喘得有点意义,做两件对自己、对别人、对生命、对自然有意义的事吧。

诸子百家散文 读后感 1K

原文看不懂 译文看了又搓不出10个字 搜索不到……
在写以下文字之前,我需要先来解释一下何谓“诸子百家”,虽然这样做显然有点多余,不过为了能更好的表达我的文意,我只好给它下个个论了。
诸子百家应该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所谓“士”,他们的身份尽管各有不同,但活动的基本目的大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可是“士”阶层中,大多是统治阶层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有的本身也出身贫贱,因此和人民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的。他们对历史的动向、社会的矛盾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多多少少看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和人民的力量的强大,因此在他们的言论和著述中,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进步要求。他们代表着不同统治阶级的利益,提出许多中心问题,例如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把社会引向何方的问题等等,开展了热烈的争辩。他们游说诸侯,提出各种政治主张;著书立说,总结社会斗争经验,相互辩论,形成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相互攻击中,由于不同学术思想的相辅相成、相生相长,共同促成了各种学说的发展。殷周古文再也不能完成记录这样复杂的学术思想的任务了。为了更好的表达这种复杂的学术思想,使她更具有说服力,文学语言在水到渠成下迅速发展……
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社会条件下,学术思想勃兴,诸子的散文有了突飞猛进的蜕变。
由于时代久远,现今流传下来的著作似乎不多,远远没有百家之说。就我所知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其中又以《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具有代表性。(老子的学说《老子》以及以吕不韦为首的《吕氏春秋》我不是很熟悉,不敢妄论。就算以上六部著作,我也仅仅敢对前三部频频乱点,至于后三部只是窥猎而已。)
《论语》的作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我们尊崇至今的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第一个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仁”。(对此,好象现今的知识份子是褒贬不一的)他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说:“仁者,人也。”樊迟问仁,他答以“爱人”。又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但他又把这“仁”具体化到体现君臣、人伦关系的“礼”上去,因而又有了极大的局限性。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的言行片段。内容几乎无所不涉,包括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各个方面。《论语》当作理论文看,是一种萌芽;作为语录看,又是一种典范。《论语》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上。它的风格雍容和顺,简练含蓄,没有战国时代文章的锋芒。这是由于孔子的时候,还没有战国时代那样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著书辩论的风气。所以说,文化与时代背景是紧密相连的。
《论语》的语言特点是多方面的,成功的原因也较复杂。首先,由于孔子丰富的社会实践,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使他在《论语》中留下了不少形象而具体的格言。这些格言,含义丰富,概括了很多宝贵的生活经验。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仁不让于师。”“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速则不达。”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确实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才使人觉得亲切具体,对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论语》语言口语化,有幽默风趣,富于启发性。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的长者风范。对于同一个问题,因为问的人不同,时间场合不同,孔子往往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因人施教,实在是做的很出色的。(这点恐怕不会有很多人否定的)
孔子非常注重语言的修养,最善于运用语气词。《论语》中不少语句,富有诗意。常常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极为复杂丰富的内容,意味深长,能引起人对现实的联想。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子罕》),短短一句,正是对坚强性格的颂扬,给人以进取力量和美的感受。后来中国的诗画常取松柏作题材,寄托诗人不向现实妥协的感情,这是多少受了《论语》的影响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更具有诗的意境。读来不免扩大了眼界,开阔了胸襟,引起我们很多对古往今来人生世界的联想,也表达了孔子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另外,《论语》里还有一些极为简单的小故事,以生动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人物的性格,鲜明精确,费笔不多,却耐人寻味。如《子路、会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不过二百多字,描写了五个人物,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和修养。(很难想象现在要我用不到两百的篇幅来如此生动的描写这样五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至于孔子在文化上的贡献,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与文章立意不符,我也不赘言。
接着谈谈《孟子》。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孔子后的一个儒家大师。由于时代的不同,他的思想主张都比孔子积极鲜明,富于战斗性。《孟子》文章的风格,锋芒毕露,感情强烈,有战国时纵横家的气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仍处于理论文的发展阶段,基本上还是对话语录体。
孟子的时代,正是“秦用商君,富国疆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强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这么一个列国间混战最激烈的时代。当时贫富极为悬殊,所谓“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孟子:梁惠王》),就是当时两种生活的对比。统治阶级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为达到他们的所谓:“大欲”,进行着连年不断的战争。孟子此时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了,自比周孔。他说:“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锋芒盛极一时。他从政的热情很高,不苟同世俗,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但在政治上,他和孔子一样是失败的,其原因亦同司马迁所说的“迂阔而远于事情”,所谓“持方柄而欲内圆凿,岂能入乎?”(我个人对孟子其人不是很赞赏,他有很多思想的局限性和落后的成分很明显,如:“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都是。他强调性善,企图从爱出发来建立唯心哲学体系,模糊了阶级对立的实质,后来被统治阶级用来欺骗人民,起了反动作用。)
《孟子》七篇是他政治理想不得实现时,和学生一起写成的,所以文章充满感情,愤世疾俗,嬉笑怒骂,大有山摧河决不可阻挡的气势。《孟子》文章的特点约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感情激烈,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巨大的讽刺力量。对于所厌恶的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挖苦,毫不留情,如:“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梁惠王》)寥寥几句,梁襄王的愚蠢可憎、孟子的厌恶心理都表达的非常真切。
构成《孟子》散文气势的又一特征,是他灵活多样的辩论方法。他往往能根据行文中思想感情及逻辑的发展,揣摩对方情况,控制主动,把握辩论方向。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或虚设实击,先擒后纵;或先来个小小的迂回,造成蓄势,然后展开攻击,紧迫不已,表现了孟子的机敏和智慧。(也可以理解为孟子其人心胸狭隘,得理不饶人)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被他生逼出来的。常说行文如用兵,孟子的文章,确实体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
其次,善于运用比喻,巧妙、确切而有趣,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读者的印象,加深读者的理解。例如:“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都已经是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语句了。
《孟子》中,也有些寓言故事,善于刻画人物,可以看作是后来小说的萌芽。如齐人有一妻一妾、陈仲子哇鹅肉、宋人拨苗助长等,不论是说明一个道理,揭发批判一种现象,都很深刻,有认识价值,也有美学意义。其中,对人物行为,心理的描写很细致传神。
孟子文章对话体较多,但于对话当中,往往顺别写一下人物行动,使文章变的灵活起来,从而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而《孟子》的语言,不但有气势磅礴的一面,也有诙谐风趣的一面。
最后一点,是孟子语言的鼓动性,很容易煽动人们的情绪。可以说,孟子是个文人,更是个政治家,纵横家,哲人,但他是用“理”而非“利”去说明问题的。
孟子的社会地位不及孔子,但散文影响却比《论语》大的多,尤其是在气势和战斗性这一点上。唐以后的古文家就我看来,几乎无不喜爱学习《孟子》散文。
庄子名周,宋国人。(我个人最偏爱的古人之一)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大体上是庄子的亲笔,外篇,杂篇系庄子的门人或或学所作。整部《庄子》的思想和文章的风格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庄子出生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的时代,他自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受了暴君宋康王的统治。庄子愤世疾俗,对现实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他说:“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备,奚可得邪?”(《山木》)“方今之世,仅免刑焉。”(《人间世》)他还尖锐的指出:“窃钩者诛,而窃国者为诸侯。”(《人间世》)真是一语道破了社会的实质。而他对于世俗之徒,追逐富贵权势之辈,也加以无情的嘲骂。对于趋势应世的学问,庄子也加以讽刺,特别是对于“俗儒”、“贱儒”的揭露,更比比皆是。这些都是我认为都该给予肯定。
但他的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他一方面对现实极为不满,另一方面却又极力寻求内心的调和和自我麻醉。他以为以道观之,无所谓生死、存亡、荣辱、是非、善恶之分,幻想一种超原始的“混沌”,和最朴鄙的“同与禽兽居的生活。这些思想虽然为很多人以及世俗所批判,但我个人并不觉得有什么过激,毕竟他这些思想源出己身,回归己身,不会对他人造成什么伤害和影响。说白了,你可以就当他有点书呆子气,或是精神幻想症,但他绝对不值得人民大众对他批判。(呵呵,好象离题了)
《庄子》的论说文学真有“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之威,其论辩罕以逻辑力量取胜,而是以高妙奇特、汪洋恣肆、变化多端的议论取胜。他的论说文字有巨大的力量,使人读了赞叹不已,就连对手也不得不自惭形秽,屈服在其天才之下。《逍遥游》、《齐物论》、《秋水》等就是最好的例子。庄子是有意用寓言故事来作文章的。他善于把各种事物人格化,使一切东西都成了代他立言的乌有先生。《庄子》寓言的特色是想象的奇幻和无比的丰满。而庄子的寓言故事,幽默、辛辣、有巨大的讽刺力量。
《庄子》中脍炙人口的寓言很多,如西施病心、庖丁解牛、井蛙海龟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庄子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和想象力的丰富。
庄子之驾驭语言,逸笔妙致,姿态横生,可谓无往而不胜。
《庄子》比喻总是十分大胆而富于创造性,如:“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逍遥游》)《庄子》文章流畅、有节奏感、骈句很多,又用的很极好。
后世隐逸诗人,山水田园诗人都颇受他的影响。在我看来,《庄子》实在不亚于当时任何一部散文著作。
以下三人及其作品,因涉猎未深,只好匆匆带过。
墨子,鲁国人,生当孔子之后和孟子之前。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反对礼乐而信鬼神,是但是和儒家思想对立的一大学派。墨家重质,而否定了形式的作用,但他们的文章在理论文的发展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开辩论文之先河。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后学所作。其文章逻辑性及说服力都很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说理,如《公输》、《兼爱》、《非攻》等篇。他的文章是从实用的争论进而到概括性的辩难,代表了说理文的一个进展,不过墨家学说,汉以后好象就逐渐消失,其影响也不算大。
荀子名况,战国赵人,活了好象有百岁上下,一生从事政治教育活动和著书工作。荀子是战国末年最大的儒者。他也主张尊王道,举贤能,这和孟子相同;但他又兼称霸力,法后王,提倡性恶论,又和孟子相反。他的文章表现了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比喻及辞藻丰富多彩,语言简练明确,如《劝学》便是很好的代表。不过从说理文来讲,不论语言、结构都没有什么创造性的发展。
韩非,荀子的学生(为荀子另一个学生秦国的李斯所杀),天生口吃,但善于著书。有爱国思想。曾屡劝韩王行法、术,不听,愤而著书十余万言,结果大受秦王赏识。他的思想集中地反映了统一的要求,摆脱了一切旧思想的束缚,把刑名、法、术、势四种思想结合起来,构成统一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思想体系。
他的文章风格,严崤峻刻,干脆犀利,体现了法家的特点。他是先秦诸子说理文的集大成者,理论文到韩非,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
像《难一》、《难二》、《难三》、《难四》几篇,其辩论的方法,别家倒也有用过的,但是,绝对没有人能像韩非这样有气魄的,你能想象整篇都用这一种形式“或曰”“或曰”地讲下去是什么效果吗?他不但不让人觉得单调,而且说理性很强,这也是说理文的一种发展。
总之,春秋战国的诸子散文不仅本身有着巨大的成就,而且一直影响着后来的历史家、古文家、诗人等,其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渊海。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是书的哦!!
读易中天《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有感
《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这本书是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做的同题系列演讲的底稿。视频的内容我是看了一遍,书是一页一页边读边思考,感觉收获很多很多。易中天的这部《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没有前几部演讲反响大,但我个人感觉这是他系列演讲中的最好的,最有学理和哲思的华彩乐章。
我们这个民族拥有其它民族无法企及的智慧与辉煌,文明的源流如滔滔江水,亘流不断。而春秋战国,既是中华文明的上游之源,也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因为它用着智慧碰撞的火花照亮我们这个民族前行的荒径,它以人文关怀作为最终的思想诉求,闪烁着耀眼的理性光芒。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讴歌那个时代,赞颂那个时代的先贤都不为过。
严格说来如果自己没有细读过《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这些文化典籍就没有资格谈论易中天先生的《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这部书。《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也可以让我们成为阅读先秦经典的“拐杖”,使我们更加准确把握诸位大师不同的思想内涵和各流派思想演进的轨迹。
易中天先生以儒道之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作为讲述线索和切入点是非常巧妙的,通过各家的思想的相互比较使我们各家思想脉络更加清晰,也从另一个侧面厘清中华思想文明是一个兼容包蓄、百川归海式的整体。儒家来讲,孟子跨越式地发展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义的概念;荀子对老子思想的吸引,对法家思想的启迪使其成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的思想独树一帜,但从字里行间细细揣摩,还是有老子、荀子、墨子的思想的成分。
我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的读后感想
在我看完了作家易中天的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易中天给了那些
先秦的思想家们,做了一个比较新颖的解释与论述,其实我觉
得易兄书中对孔孟两人的看法应该是对。孔子和孟子虽然被后
世的人们称为「至圣」与「亚圣」不过我想他们也应该是人,
竟然是人,活著总是要生活的,所以也会有食、衣、住、行的
生活型式与欲念,只不过他们跟普通人比起来,较会念书和作
学问罢了,孔子也曾经对他的学生说过:「吾犹人也。」关於
这点,在论语中就有记载,不过孔子本人除了学识之外,也懂
得如何对人对事,孟子曾经称赞孔子而讲了一句话,他说孔子
是「圣之时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是个识时务的人
,不管他在任何的场合,他总是会晓得如何看情况说话,懂得
如何自处与因时进退,决不贪图富贵与利益,该做官的时候就
做官,该离开的时候就离开,该隐居的时候就找了个清闲的地
方隐居了起来。孔子不仅对自身是如此,对他的学生也是如此
,而且孔子人懂得如何「因才施教」,他会因为学生的个性与
资质领悟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劝说与教法,所以他带给我的
感觉就好像是一个态度不错、有点开明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
他本人不是一个读死书、教什麼内容照著书本念的人,他应该
是一个注重学习精神与道理实践的人,能把体会出来的道理运
用在实际的小生活当中,所以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不简单,而且
我觉得他是一位好老师喔!
读《易中天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有感
看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有以下的收获:
一、儒家:
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我们可以继承的观点:仁爱、正义、自强
致命缺点: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当到最低等级的时候,就没有多少了。
易中天教授对儒家的总结:儒家关注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核心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二、墨家
主要代表人物:墨子
我们可以继承的观点:平等、互利、兼爱
致命缺点:墨家每天都参加劳动,过着苦日子,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们主张劳动换来成果,可是有人不愿意这样做,所以他们的观点不受到人们的推崇。
易中天教授对墨家的总结:墨家关注社会,给我们留下了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三、道家
主要代表人物:杨朱、庄子、老子
我们可以继承的观点:真实、自由、宽容
致命缺点:道家主张“无为”,他们的思想是隐士的哲学。
易中天教授对道家的总结: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四、法家
主要代表人物:商殃 、韩非
我们可以继承的观点:公平、公正、公开
致命缺点:太残酷。
法家是儒、墨、道三家的继承者,也是他们的批判者,还是新学说的主张者。法家对于三家,是都有继承,也都有批判的。与其他三家不同的是 其他三家主张退回到过去,而法家则主张勇敢的面对未来。
易中天教授对法家的总结:法家关注国家,给我们留下了治国理念——公平、公正、公开。
先秦诸子中,墨家关注社会,道家关注人生,法家关注国家,而儒家的关注点则落在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和谐处世的文化上,儒家为中华文化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易中天教授说:先秦诸子的各方观点,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旦我们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并且和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进行链接,我们就会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谐”。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800字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学思想的盛世,诸子百家,学派林立。他们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提起诸子百家,就不得不说说“儒墨法道”四家。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他们是“隐士”,儒家提倡“仁爱礼仪”,他们是“文士”,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他们是“武士”。而法家提倡“严刑峻法”他们是“谋士”。这四家的思想各有不同,正是因为思想的不同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争辩。

  墨子 一书中提到“四非”。有我们熟悉的“非攻”,还有“非儒”。很显然墨子很排斥儒家,他们之间的隔阂,必须从“爱”说起,墨子和孔子虽同生于春秋战国,但年龄之间的差距却是百岁有余,在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们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缺少爱。这不假,但我们都知道,儒家提倡“仁爱”,墨家提倡“兼爱”,按照理论讲它们应该和谐相处,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儒家的 仁爱 是有等级划分的,上至国君,亲人,下至动物,植物,他们虽然都给予每一种生物爱,可是这种爱的层次与多是都是不一样的。而墨家的兼爱,则与仁爱不同,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平等的爱,就是说你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个人都平等。

  从理论上讲,墨家的说法更符合我们现在社会的要求,但从实际行动上来说,几乎与不可能画约等号,但是墨子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思想,他又在兼爱的基础上加入了利益的诱使,鬼神的威胁。儒家的孟子对此则是不屑一顾,墨子的兼爱与事实不符,而自家的仁爱更能被人们接受。于是这场由“爱”引发的思想之争,就这样拉开了。对于此,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爱应该博爱,应该兼爱。我们应遵循着党和国家的脚步。但同时,人是一种有思想,有私心,有欲望的高级动物,自是不可能做到待人平等。所以相比之下,儒家的说法,更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也并不是否认墨家的兼爱,只是要求太高而已。

  儒家和墨家都是思想大家,他们传承下来的是不朽的经典,他们的思想既可以救世,也可以爱人,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微信公众号搜索 精典说说美文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求鲍鹏山新读诸子百家读后感

南昌(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yì)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t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cān)騑(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天人)之旧馆。层台(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lǘ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迷(弥)津,青雀黄龙之轴(通:舳zhú)。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襟)俯(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mià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zhé)以(而)犹(相)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爱)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晨)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本文标题: 诸子百家读后感300(《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34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理想国读后感总结(理想国读后感范文)最后一只天堂鸟的读后感(《鲸》读后感_25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