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读后感(一年级六一儿童节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8-02 10:09: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谁有冰心《六一姊》嘀读后感?冰心在1924年于美国青山沙穰疗养院写就的《六一姊》似乎是信手拈来,自然天成,无斧凿痕迹。这篇短小说寄托了一个远在异...

六一读后感(一年级六一儿童节读后感)

谁有冰心《六一姊》嘀读后感?

冰心在1924年于美国青山沙穰疗养院写就的《六一姊》似乎是信手拈来,自然天成,无斧凿痕迹。这篇短小说寄托了一个远在异国他乡的青年女子对故乡的怀念和无以名状的乡愁。如果说冰心赋予她作品中人物的色彩还算亮丽的话,那么她对于人物所生活的背景涂抹的却是一片灰色:“凄黯消沉”的“山坳海隅”,“呜呜的海风”,“暗灰色浩荡摇撼的波涛”,“阴郁压人的西南山影”,这灰色的断语是经冰心感情过滤后留下的评价,代表了冰心在当时中国压抑环境的基本看法。不能不说冰心是五四运动造就的优秀爱国青年,她对祖国疮痍的至哀至痛,对普通百姓的至真至爱,透过这明暗两种色调的对比,鲜明地呈献在读者面前。
热爱冰心的读者大多是首先被她作品中流露的真情所“俘虏”。这种真情,不是一种浮华艳丽的装饰物,而是渗透在作品的细胞里、贯穿在作品的骨血中的神经中枢。冰心在《六一姊》这部早期作品中,充分调动了这个神经中枢。看得出来,她绝非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被“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亲情驱使,在思绪起伏时挥笔成篇的。一个“真”字,构成了这部小说艺术魅力的核心,从这个核心扩展开去,形成了小说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由于真,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记述童年的友伴,不仅准确传达出六一姊的音容笑貌,而且把情境变迁描画得入情入理,亲切自然。冰心幼时在海阔天空的烟台生活了七八年,六一姊的原型是她在这段生活中相识的伙伴,是在她寂寞的童年生活中采过光采、留下痕迹的小女孩。作者以第一人称作文,又以真实的地点为背景,去写真实的人物,使人如闻其言,如见其行,真实可信。六一姊的天真活泼、早熟乖顺和知情达理在真实生活背景的衬托下,活灵活现地凸现出来,不仅令作者想起了自己童年的往事,而且带引读者同情同感,仿佛见到了活脱脱的六一姊。
由于真,作者在刻划人物时,用笔自然,不事雕琢。作者用朴素无华的口语娓娓述说了九岁、十一岁、十四岁时的六一姊,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符合客观,顺乎情理。六一姊不是什么新女性或风云人物,而是旧中国塑造出的普通女子。作者没有脱离时代拔高这个人物,而是如实地裸露出时代烙在她身心上的印记。冰心似乎是用平平常常的语言写出了平平常常的六一姊,却感动了平平常常的读者,这的确靠了“真”的力量。冰心不仅给了六一姊丰富的内涵,使这一形象血肉丰满,而且她用于描述人物的白话语言清新流畅,无疑给五四后的中国文坛助长了改革的声势。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感染的深浅决定于三个条件:一是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二是这种感情传达有多么清晰,三是艺术家真挚程度如何。而托翁认为,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艺术家的真挚”(见《艺术论》)。冰心正是这样一位真挚的作家。她“栽下平凡的小小的花,给平凡的小小的人看”,(《冰心全集》自序)她以自己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源自心灵深处的真挚情感。她的内心,犹如真情洋溢的大海,她的笔下,是浸泡在这大海里的她所熟悉的人和事。在九十年代的今天,《六一姊》又一次给我们以启示:生活是创作之本。首先要认真扎实地生活,真切投入地感受,才能远离虚假的空中楼阁,避免脱离实际的创作倾向,使写出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永久生命力。
5
本文标题: 六一读后感(一年级六一儿童节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75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甜甜的泥土读后感二百字(甜甜的泥土读后感 假如我是王小亮)包拯家训的读后感(只有37个字的“包公家训”中蕴含着什么道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