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读后感(京剧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7-28 11:00: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8

京剧观后感,京剧观后感篇一:京剧观后感,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

《京剧》读后感(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

   京剧观后感篇一:京剧观后感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

  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中国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笔记。

  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节目-------《变脸》出现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汉后,表演开始了,音乐响起了,只见那大汉两手空空,在宽阔的舞台上随意游走,就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他缓缓的走到了舞台中央,“唰”一下,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把我们从呆滞的目光中托出来,似乎觉的还不够,他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好似要与我们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脸又变成了另外一张,使我们不禁鼓掌起来,赞叹起来......

  继《变脸》之后,令我们为之赞叹的应该是《金猴贺喜》这个节目了,五个猴子中有一个年仅八岁的表演者不由让我们赞叹有加,年纪虽小,但表演天赋并不比其他猴子差。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翻跟斗的时候,我数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个!!想想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翻了那么多筋斗,做了那么多特技,他在台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谓“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是我国四大名剧之一,它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注:蓝色字体是改动后的痕迹

   京剧观后感篇二:京剧读后感

  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 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京剧观后感篇三: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京剧《沙家浜》观后感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By yaodanni

《穆桂英挂帅》读后感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期欣赏了京剧《穆桂英挂帅》看后感受颇深.在欣赏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戏剧与叙事文学的不同。比如,小说家笔下的人物,是一定要通过语言来交代其外貌模样的,而戏剧则用不着。角色往台前一站,外貌、形体、服饰甚至气质,立即呈现在观赏者面前。戏剧也省略了背景和环境的交代,舞台上的布景、灯光可以很直接地把这些展示出来。叙事文学的载体是文字,而戏剧是把人物的行动,按照实际发生时的样子,具体、生动、直接地演示出来,并且能多方面地展示角色的行动和情感状态。
概括的说来,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以模拟性动作,以情感而非理智的力量,当着观众,展示人生中的矛盾和矛盾演绎的过程。而在特殊情况下,剧本可以没有,演员照样可以进行即兴表演;舞台也不一定正式,演员进行艺术活动的地方往往就成了舞台,因此,有人演,有人观,是戏剧存在的两大基本条件。
戏剧艺术占据了一个既是基础性的、又是高层次的重要地位。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妇,或一个未经世故、天真烂漫的儿童,读不懂散文或小说,却都能欣赏戏剧艺术,甚至会唱两句,或做出几个摹拟性的表演动作。戏剧艺术已普遍地深入到各阶层,构成了他们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政治观点的重要的参照系统,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人格理想的源泉。
具体说来,戏剧艺术的美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戏剧属综合艺术的一种,它综合了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的元素,集中了编剧、导演、演员、美术设计、音响效果等各类专门人才的智慧和才能。戏剧艺术所创造的形象是时间和空间、视觉和听觉、直观和想象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影象,而且是运动着的直观形象。因而,欣赏戏剧艺术,等于同时集中而又广泛地接触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各种艺术,其美育的功用是全方位、深层次、综合性的,因而能全面地提高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
2、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戏剧艺术所引起的观众共鸣的程度,在所有艺术中位于前列的,这在悲剧中尤其明显。戏剧通过美丑的强烈对比,激发审美主体(观众)的自我意识,使人们在客观世界和主体自身内看到美与丑,强化对美的事物的憧憬、追求和维护,对丑的事物的憎恶、嘲笑和鞭挞,并且赋予这种美丑之间的斗争以直接的行动性。
3、心灵的净化作用。悲剧具有使观众“恐惧”和“怜悯”这样两种情感的“净化”作用——这是两种存在于人类天性中的软弱低劣的情感,通过悲剧中的崇高感对观众产生心灵净化作用,引导观众消除内心深处潜藏的那些低劣卑下的思想感情,而向往高尚、伟大的精神品格,从而充实和完善了观众的人格。
4、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喜剧是戏剧的一大类别。它寓庄于谐,以笑为手段,否定,嘲讽假、丑、恶,肯定、赞扬真、善、美。欣赏喜剧作品,不仅可使人心情欢畅,培育乐观主义精神,而且会引起人们对人生、对社会的严肃的思考,并从中悟出某种哲理,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文标题: 《京剧》读后感(京剧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697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皖南事变读后感300字(皖南事变(4)读后感500字)《寂寞》冰心的读后感(有关【寂寞】冰心 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