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读后感(《消息二则》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7-22 02:31:4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7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教案#,导语】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读后感(《消息二则》读后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及知识点

【 #教案# 导语】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是教学重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一、教材分析:

  学习本篇新闻的关键:

  1.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2.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3.语言探究:作者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二、课标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闻。本单元是新闻单元。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我新闻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课标》要求只需初步了解新闻文体,学会读新闻,体会课文洋溢的胜利激情。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如果你的面前同时摆着今天的新闻早报和一本小说,你首选看什么?小说似乎比新闻更好看。但其实,如果你善于读新闻,你会发现其实新闻也很好看呢。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就要教大家如何读出新闻的独特的味道出来。今天这则新闻与长江有关,请看大屏幕。生读大屏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是激发历代文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千八百年之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壮的大幕。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大江之上涛走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搏杀,这是中国历规模的渡江战役。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线崩溃。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师:为了报道这场伟大战争的进程,毛主席写下了这篇新闻《人民解放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读新闻内容:模拟播音员语气自读课文。想一想:

  想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信息,应该只读哪句话?

  想简单了解新闻的大概内容,应该只读哪句话?想详细了解新闻的详细内容,应该读哪几句话?

  明确:新闻结构五部分

  (三)析新闻结构

  1.探究:东路军很烦恼:因为他们被毛主席他老人家安排在了新闻主体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他们不服气,认为自己的位置完全可以往前。你以为这样安排好吗?你能说服他们理解毛主席的安排吗?

  2.学生交流后读大屏幕: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3.明确: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安排。中路军首先发起进攻,所以先写中路军。西路军和中路军一样,所遇抵抗非常微弱,所以接着写西路军。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放在后边单写。

  (四)赏新闻语言

  1.探究:新闻的语言中也有形象、也有情怀。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句)来说。提示:表达准确的动词典雅的文言词语含义深刻的词语铿锵有力的短句热烈澎湃的情感

  2.齐读:注意情感。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五)品新闻滋味

  1.思考: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反复出现,这个词语在许多时候甚至完全可以不用。但是它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谁能把它找出来!

  2.指导朗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六)悟作者情怀

  毛主席之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思想家革命家,而在于他和曹操一样都是能够横槊赋诗的大才子。有一首诗这样描写毛泽东: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啊!你知道哪些毛泽东的诗词?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毛泽东?

  学生欣赏:民族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政治情怀:“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人民情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七律二首送瘟神》山水情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七)课堂小结

  1.伟大的新闻的背后,站立着的是伟大的人。伟大的新闻的底座,乃是伟大的情怀。新闻是一个社会的眼睛和良心,倾听门外世界,关注社会人生。

  2.这样读新闻:读出新闻的结构魅力读出新闻的表达魅力读出新闻的情感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悟-拓—写”四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用一则电视新闻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通过观看大屏幕来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屏幕播放前几天全校师生清明节给烈士陵园扫墓的视频。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那什么是新闻(消息)呢?消息的概念

  1.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2.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3.狭义的新闻报道指的就是消息,新闻学认为,消息的对新进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变动的报道。

  二、读(读教材例文,了解消息的结构)

  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小组合作讨论)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悟(读教材例文,感悟消息的特点)

  结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分析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释题)

  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新鲜性:要求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或者虽不是新近发生,但别人从未报道过。

  4.明确性:简明、扼要。报道事实,突出重点,不全面深入分析。

  五、写(让学生试着写一则消息练笔)

  前几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塔山烈士陵园祭扫,根据此事,撰写一则消息。

  1.学生写作,老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们的问题

  2.学生展示写作成果(通过投影到白板大屏幕上,同学们共同学习、借鉴、点评)

  3.同学们互评

  4.老师点评总结

  结束语: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知识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

  1、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用“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五、课文主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故事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1981年7月9日《人民日报》(原载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二、理解词义

  1.击溃:打垮,打散。

  2.业已:已经

  三、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使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不料”一词有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5、为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此处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何作用?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这些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

  6、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指打破某种状态、限制等,“突破”是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 攻,打开缺口,因此“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很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作者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再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较为”二字用得十分准确。而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一个“很”字,足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四、课文主题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知识点

  一、消息的定义: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短篇新闻文体。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的主角,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常见的新闻形式。

  二、消息的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消息只需报道事实,没有必要把事件的根源及相关问题挖得很深很透。

  三、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

  1、从报道内容上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2、从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上分,可分为: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

  3、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新闻、事件新闻

  4、从篇幅长短上分,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

  我国新闻界较为通行的分法是按写作特点分成四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

  ①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②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③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④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四、消息的结构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

  4、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五、消息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课读后感怎么写、急急急....在线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本文标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读后感(《消息二则》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624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后感 300(读《云雀叫了一整天》有感)屋顶上的猫大人读后感300(读《屋顶上的猫大人》有感 600字 江湖救济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