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对怒斥八国联军阅读(答得详细点!!)1900年,八国联军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
妙对怒斥八国联军阅读(答得详细点!!)
1900年,八国联军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在上首,趾高气扬的谈论着;而清政府的官员却低三下四端坐在下首,正虔诚地等待着洋大人们提出“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做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 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首部的特点,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翻后仰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对答。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魍魉和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坏人,而它们的旁边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应对完毕,侵略者瞪目结舌,哑口无言。请回答下列问题:1.八国联军的代表个个前仰后合狂笑的原因是什么?2.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膛目结舌,哑口无言的原因是什么?3.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 ,揭露了 ,表达了 。1,原因:清政府软弱无能,中国这片土地已经可以任由他们宰割抢掠。同时那位洋人运用中国的对联形象地说明了此时,八国联军军势强大,可以在中国这片古老的领土称王称霸。
2,原因:各侵略者听到此对联后,认识到自己理曲,是侵略者,是受到中国人民仇视的,这里还不是他们太过嚣张地地方。
3,主要讲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和谈时,中外两方对对联的小故事,揭露了八国联军嚣张的侵略气焰与丑恶嘴脸,表达了作者对外国侵略者的嘲弄与愤慨。
2,原因:各侵略者听到此对联后,认识到自己理曲,是侵略者,是受到中国人民仇视的,这里还不是他们太过嚣张地地方。
3,主要讲的是八国联军侵华和谈时,中外两方对对联的小故事,揭露了八国联军嚣张的侵略气焰与丑恶嘴脸,表达了作者对外国侵略者的嘲弄与愤慨。
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感想
感想:
清政府向来都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只顾自己享乐,却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清朝的军队大都软弱无能,贪生怕死。在武器上,跨入20世纪的清军早已在此方面实现了近代化,甚至部分军队的武器优于联军。杨村战役之后,西方各报纸来自前线的消息已被封锁,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甚至有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所以武器的落后并非为失败的真正原因。清朝的所有军费大都被慈禧用来干其他的事情,而并非发展军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守将大都逃跑,慈禧也向西安逃去,致使守城官兵大都未开一枪,弃城而不顾,致使北京城沦陷。
值得注意的是,袁世凯的万余天津小站新编精锐陆军在整场战争中并未参战,甚至隔岸观火。南方各省亦联合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致使整场战争变成了北京的皇族势力与列强之间的较量。
简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26年),以当时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入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签订的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李鸿章为协办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出兵八国外,另外又加上三个国家——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西班牙帝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
《辛丑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
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影响:
给中国影响
政治方面。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其中英、日、荷三国将庚款余额修改偿付办法。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另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方面。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
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化方面。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其中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这也是联军劫掠北京的铁证。《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以遭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国联军大肆损毁丢弃,甚至将《永乐大典》书册用于修建工事之用;《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册数万。翰林院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和文史典籍。
生活方面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当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全城禁止随地大小便。这种全城禁止,纯以武力威慑为后盾。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见到“另一国人士为了宣扬他们清洁的信条,射杀任何在公众场所便溺的人。
给东北亚影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上矛盾的激化升级,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对远东局势来说,1900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
给各国影响
1900年,亚非拉各殖民地政府响应英国召唤,协同八国联军北伐中国。在此期间,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国之战不仅是澳大利亚殖民军的首次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风起云涌,迅速占据各国媒体的主要版面。但对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六个英属殖民地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即将水到渠成的联邦成立。经过多年的政治角力后,1900年3月,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代表齐聚伦敦,进行联邦成立前的最后磋商,联邦宪法草案随即于7月份提交英国议会审核。
此时,北京形势迅速恶化,作为列强中的带头的老牌帝国,英国此时面临两难选择。远东局势糜烂如此,为维护英国利益和权威,其势不能不出兵,但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此时却无兵可调。因为英军的主力部队被牵制在南非,正在那里与荷兰人鏖战,史称“布尔战争”。布尔战争也牵扯了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向南非投放了两千五百人的常规部队和三千五百人的民兵。
作为英国最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印度军队也已被大英帝国调往世界各地,以填补英军主力开赴南非后留下的防卫空虚。此时东亚告急,英国只能转向其它殖民地(或类殖民地)挖掘军事潜力,连刚刚组建不久的威海卫“华勇营”,也被征召前往京津地区参战,与香港军团、新加坡军团及若干印度军团一道,组成英军主力,参与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战斗。
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地区的唯一“白肤色国家”,是英国所谓的真正子弟兵。英国政府征询了澳大利亚各殖民地的意向,各殖民地政府痛快地表示,只要“祖国召唤”,他们将立即派兵参战。多国联军纷纷来华作战,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俄之间、俄日之间、英法之间等国在华既得利益矛盾凸显,暗流涌动。
清政府向来都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只顾自己享乐,却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清朝的军队大都软弱无能,贪生怕死。在武器上,跨入20世纪的清军早已在此方面实现了近代化,甚至部分军队的武器优于联军。杨村战役之后,西方各报纸来自前线的消息已被封锁,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甚至有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到:“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所以武器的落后并非为失败的真正原因。清朝的所有军费大都被慈禧用来干其他的事情,而并非发展军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守将大都逃跑,慈禧也向西安逃去,致使守城官兵大都未开一枪,弃城而不顾,致使北京城沦陷。
值得注意的是,袁世凯的万余天津小站新编精锐陆军在整场战争中并未参战,甚至隔岸观火。南方各省亦联合与列强签订“东南互保”条约,致使整场战争变成了北京的皇族势力与列强之间的较量。
简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26年),以当时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入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签订的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李鸿章为协办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出兵八国外,另外又加上三个国家——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西班牙帝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
《辛丑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
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影响:
给中国影响
政治方面。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八国联军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后来美国向清政府减少了约1千万两白银的赔款。退款主要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公费留学生,清华大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其中英、日、荷三国将庚款余额修改偿付办法。这一方面间接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另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方面。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
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样巨额的赔款是紧接着《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之后,可谓雪上加霜。中国这时战争不断,内忧外患,早已国库空虚,国民总产值低落,要付清4.5亿的战争赔款只有分期偿还,并且还向有关各国银行借债还贷用以支付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为了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规定,以海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但这两项税收为清朝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基本上能够左右中国财政。赔款共分39年才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翻一倍多,也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跌入低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翻不了身,经济实力极度落后。
《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比较特别,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又被要求一律停止科考五年。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人民生活更加贫困。中国因而彻底掉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文化方面。 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因而造成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史资料典籍(其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失窃、破坏,损失无法估计!其中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紫禁城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这也是联军劫掠北京的铁证。《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以遭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里,1900年被八国联军大肆损毁丢弃,甚至将《永乐大典》书册用于修建工事之用;《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册数万。翰林院内收藏了许多珍贵图书、孤本、宋版书籍、文史资料和珍贵书画,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和文史典籍。
生活方面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当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全城禁止随地大小便。这种全城禁止,纯以武力威慑为后盾。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见到“另一国人士为了宣扬他们清洁的信条,射杀任何在公众场所便溺的人。
给东北亚影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在战争中,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上矛盾的激化升级,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对远东局势来说,1900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的本质。
给各国影响
1900年,亚非拉各殖民地政府响应英国召唤,协同八国联军北伐中国。在此期间,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国之战不仅是澳大利亚殖民军的首次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风起云涌,迅速占据各国媒体的主要版面。但对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六个英属殖民地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即将水到渠成的联邦成立。经过多年的政治角力后,1900年3月,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代表齐聚伦敦,进行联邦成立前的最后磋商,联邦宪法草案随即于7月份提交英国议会审核。
此时,北京形势迅速恶化,作为列强中的带头的老牌帝国,英国此时面临两难选择。远东局势糜烂如此,为维护英国利益和权威,其势不能不出兵,但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此时却无兵可调。因为英军的主力部队被牵制在南非,正在那里与荷兰人鏖战,史称“布尔战争”。布尔战争也牵扯了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各殖民地向南非投放了两千五百人的常规部队和三千五百人的民兵。
作为英国最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印度军队也已被大英帝国调往世界各地,以填补英军主力开赴南非后留下的防卫空虚。此时东亚告急,英国只能转向其它殖民地(或类殖民地)挖掘军事潜力,连刚刚组建不久的威海卫“华勇营”,也被征召前往京津地区参战,与香港军团、新加坡军团及若干印度军团一道,组成英军主力,参与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战斗。
澳大利亚,作为亚太地区的唯一“白肤色国家”,是英国所谓的真正子弟兵。英国政府征询了澳大利亚各殖民地的意向,各殖民地政府痛快地表示,只要“祖国召唤”,他们将立即派兵参战。多国联军纷纷来华作战,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俄之间、俄日之间、英法之间等国在华既得利益矛盾凸显,暗流涌动。
妙对怒斥八国联军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世界上最深的伤害,不是背叛也不是不喜欢,而是极致深爱之后的逐渐冷漠。
本文标题: 读妙对怒诉八国联军读后感(读完《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你有什么感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54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