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思想录》读后感,其实我最开始接触到帕斯卡尔这个人是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上,我那时只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压强理论的创始人。后来我对...
帕斯卡《思想录》读后感
“正如我们在败坏着精神一样,我们也在败坏着感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过完自己的一生,总要与别人进行交往,并逐渐形成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因此好的交往或者坏的交往就可以形成它们,或者败坏它们,而一点也不影响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假如我们从来就不曾形成或者破坏过它们的话,我们也就无从作出选择。这构成了一个循环,能摆脱这个循环的人就能拥有幸福。
“当我们想要有效地纠正别人并指明他是犯了错误时,我们必须注意他是从哪个方面观察事物的,因为在那方面他通常总是真确的;我们必须承认他那方面的真理,然而也要向他指出他在另一方面所犯的错误。他对这一点会感到满意的,因为他看到自己并没有错误,只不过是未能看到各个方面而已;人们不会恼恨自己看不到一切,然而人们却不愿意自己犯错误;而这也许是由于人天然就不可能看到一切的缘故,是由于人天然就不可能在自己所观察到的那一方面犯错误的缘故,因为感官的知觉总是真确的。”我们每个人不管你多厉害,总会或多或少犯一些错误,所以我们看到别人犯错的时候,就要承认他确实有那方面的能力,同时指出他在哪个具体细节上出了错误。如果我们恰如其分地指正他的错误,那他一定会很乐意接受的,毕竟我们不可能都尽善尽美,总会犯一些错误。这样我们就会进步得更快。
帕斯卡尔的思想及其深邃,不可能马上就理解个通透,所以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感想。
沉思录读后感6篇600字
轻轻地,我把那个绿本子合上了,可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手中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书,心里塞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敬爱的温总理那么喜欢这本书,现在终于懂了,它不仅能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而且能让我们深刻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沉思录 读后感 ,希望你喜欢。
沉思录读后感1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却没有一般的哲学书的晦涩难懂,毫不浮华说教。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是对自我的剖析与告诫,因而绝对真诚坦白,读来口有余香。哲学书就象钻石,不同角度它都能折射出美丽的光华,不同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领悟。
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我认为可以作为理解《沉思录》的一把金钥匙。正如书中所讲,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碰到任何事情首先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学会友爱,持之以恒,真诚对待每个人。在用心工作的过程中,收敛自身戾气,牢记“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每日三省,心平气和去听取并尊重他人不同意见。以诚待人、以实树人、以信用行事、以友爱容人,人人相互信任,个个真诚向善,人际关系融洽,社会自然充满生机活力!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也引进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有人总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发泄怒气、怨气,展示霸气、傲气,鼓捣恶气、邪气,伤人伤已;有人总为欲望左右,见利忘义,说假话,办假事,造假货,搞假绩,丧失做人的尊严和良知;有人心胸狭隘,专好琢磨人,从不琢磨事,喜好品头论足,甚至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有人不辨事理,总认为自己遭遇不济,却不能够自省,而是一味迁怒于社会,从而丧失理智,残害无辜,做出灭绝人伦的事来……如此种.种,究其根本便是没有明白做人的道理,不知道如何做好人,无法达到平和理智,诚实宽容的`人生高度,迷失在人性的歧途里。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皇帝,在鞍马劳顿之余,常不断自省,不断向内锤炼,虽历经时空变迁,给人留下甜美、忧郁和高贵的魅力。
沉思录读后感2
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己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 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感3
古罗马思想家爱比克泰德在他的《沉思录》中写道:“与人交往要小心。对你在与谁交往这件事,要留心在意。”他之所以强调与人交往要小心、慎重甚至要有所警惕,我理解主要有以下三层含意。
一是交友要慎重,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影响。他说:“人类善于模仿他人。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接受他人的兴趣、观点、价值观以及思维习惯。你与他人交往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且总有一种会发生。或者你变得像你的同伴一样,或者你让他们改变思想观念,与你一样。就像一块未燃烧的煤接触到一块正在燃烧的煤,或者前者使后者熄灭,或者后者点燃前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慎,遇人不淑,是年轻人常常遇到的杯具。我的主张是:让有影响的人影响你,这是交友之道;让你去影响有影响的人,这是成功之道。
二是交友要选择,绝不能随波逐流。他说:“不要因为有些人对你友善,你就应该与他们在一起消磨时光;也不要因为他们找到你,对你或你的事感兴趣,你就应该与他们交往。让谁当你的朋友、同事或邻人,一定要经过选择。所有这些人对你的命运都会产生影响。世上到处都是令人愉悦的、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只结交那些能够提升你,能激发你身上最大优点的人。”这就是说,你与什么人交往,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对待孩子,做父母的不要过于在意其学习考试成绩,但一定要关注其与什么人交往,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好朋友是谁。
《左传》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高贵而有理想的人,是不会随随便便交朋友的。我认为,有些人越是想结识你,越表明他们根本不值得你去结交。只有那些不想结识你的人,才值得你去用心结交。交友不如己,不如不交,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攀高枝的势利。
沉思录读后感4
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能够经过双眼看世界,可是有个死角就是自我,所以看清自我、与自我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我,与自我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我,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我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忙人们去过更加完美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我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我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我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异常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期望别人指导的,不仅仅要使行为高贵,并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沉思录读后感5
在寒假里,我阅读了《沉思录》这本书,读后感(汤霏)。两千年前,一位罗马皇帝在他的马背上驰骋沙场的过程中,写下了这本《沉思录》,这是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在一场战役之前,他的知心朋友们请求他离开前留下他自己的箴言,于是这本书才得以流传后世。现在,我的手上也拿着这本书,一个古罗马皇帝是不会想到两千年后他的个人想法会变成一本中文书。两千年的人世变幻,却并没有改变人心的真实渴求。现代人的生活与古罗马皇帝的生活毫无相似之处,更何况是万里之外的中国。但是,无论时空如何变迁,即使回到万年之前,原始人在篝火边看着用他们的文字符号编写的《沉思录》时,也会若有所思的。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该书有许多闪光点、以下几点对我有很大启示:
1 、博采众长,传承美德。 正如他在《沉思录》中指出的,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 也要以此为鉴,学会 善于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弘扬美德。
2、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 《沉思录》作者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们仍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关系结构中,首先的原则就是友爱。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沉思录读后感6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书记载了他与自己的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这是一本好书,好书可以让你读得越多,收获的越多,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本书来自于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马可?奥勒留,一位卓越的罗马帝王哲学家,他没能阻挡罗马帝国的轰然倒塌,但是却用自己一生的思考,为无数寻求生命更深层境界的人,铺设了灵魂的阶梯。用他的《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这是一本哲学书,崇高却不失质朴。它不如尼采的哲学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灵鸡汤》《苏菲的世界》等速食类哲学著作琅琅上口,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n年前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觉得这话说得好,有大师风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忽然对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沉思录读后感6篇600字相关 文章 :
★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
★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篇
★ 沉思录读书心得感悟5篇
★ 世界名著读后感6篇600字
★ 沉思录读书心得3篇
★ 沉思录读书心得体会5篇
★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800字
★ 沉思录读后感范文500字
★ 沉思录读书笔记500字
★ 《思想录》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思想录》法 帕斯卡尔 笔记
真正的雄辩会嘲笑雄辩,真正的道德会嘲笑道德;这就是说,判断的道德,它是没有规则的,是嘲笑精神的道德的。能嘲笑哲学,这才真是哲学思维。2021.2.27
错误往往来源于看不到全面。人们不会恼恨自己看不到一切,然而人们却不愿意自己犯错误;而这也许是由于人天然就不可能看到一切的缘故,是由于人天然就不可能在自己所观察到的那一面饭错误的缘故,因为感官的知觉总是真确的。2021.2.27
我们总是被艺术感染,特别是戏剧,然后想要将那种使我们感到纯洁的东西带入生活,但鲜有人能成功。2021.2.27
雄辩是以甜言蜜语说服人。所有的辩论都是荒诞可笑的,毫无意义。2021.2.27
当人们不理解事物的真相时,能有一种共同的错误把人们的精神固定下来,那就最好不过了,例如人们把季节的变化,疾病的传播等等都归咎于月亮;因为人之大患就在于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怀有不安的好奇心;他犯错误还远远比不上那种徒劳无益的好奇心那么糟糕。2021.2.27
你愿意别人相信你的东西吗?那你就不要提它。2021.2.27
甜言蜜语的人,品格恶劣。2021.2.27
我若不以物质或能量等任何方式存在于已知空间,那么我在哪儿?或者我存在吗?2021.2.27
唯有我们认为能够报答的恩情才是惬意的,超出此外,感激就要让位给怨恨了。2021.3.13
石头可以认识自己吗?若人是纯物质的,他能认识自己吗?若人能认识自己,那么是精神认识的吗?精神认识的是作为物质的肉体,还是精神本身?人的组成方式,是肉体与精神的组合吗?2021.3.13
对于一个聪明人,他人指责自己不聪明,自己并不会生气;而当他人指责自己的推论有毛病时,自己就会生气了,因为自己非要偏爱自己的智慧有甚于所有别人的智慧不可,而这一点却又是艰辛而困难的。但一个不聪明的人的感觉,却永远都不会有这种矛盾。 2021.3.13
正因为人的想象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假荒谬的,才使其成为人生最有欺骗性的那部分。想象力使人蒙受光荣,而理智则使人蒙受羞耻。2021.3.13
仅仅愿意遵循理智的人,在一般人的判断里,就是蠢人。而我们又必须根据世上最大多数的人的判断来下判断。因为这样才会讨人喜欢,所以我们就必须整天都在为了想象之中的好处而辛劳;并且当睡眠消除了我们理智的疲劳之后,我们又得马上爬起来去追求这类过眼烟云,去伺候这位世上女主人的颜色。这就是错误的原由之一,但它还不是唯一的。2021.3.13
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幻想,使我们认知错位,偏离真相。2021.3.14
第一个人认为自己觉察到了真理并宣扬,第二个人听到了第一个人的真理就将之作为自己的真理。因为我们(天然?)是爱好真理并憎恶愚蠢的,如果第一个人的真理是错的,我们都会一个接一个的错下去,因为我们懒惰的不愿意思考。2021.3.14
如果有人有某种兴趣想讨我们的喜欢,他们就会避免向我们做出他们明知是我们不高兴的事;他们对待我们就正像我们所愿意承受到的那样:我们仇恨真理,他们就向我们隐瞒真理;我们愿意受奉承,他们就奉承我们;我们喜欢被蒙蔽,他们就蒙蔽我们。这就是形成了每一步使我们在世界上得以高升的好运道都会使我们越发远离真相的原因,因为人们最耽心的就是害怕伤害那些其好感是极为有用而其反感又是极其危险的人物。2021.3.14
我们并不惧怕苦恼与忙乱,因为它转移了我们的思想并使我们开心。人们喜爱热闹与纷扰,而孤独的乐趣是一桩不可理解的事。2021.3.15
为了消遣而打猎的人所追求的只是打猎而非猎获品,就如我们无法忍受生命的白白流逝而让它以另一种方式白白流逝,这无疑充满着无助的痛苦。2021.3.15
消遣使人幸福。如果人不能继续消遣,那么就会开始思想其自身,愁苦接踵而至。2021.3.15
人善于躲避苦难,将自己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而不是解决苦难的根源。2021.3.15
最能使我们深入认识人类之可悲的,莫过于考虑一下他们终生所处于的那种永远的激动状态的真正原因了。2021.3.15
我们想用消遣,让我们开心的在不知不觉中走到死亡。2021.3.15
如果真有上帝存在,那么他也只能看着我们这些被愚昧的智慧所蒙蔽的物种在颠倒与错乱之中享受着掌控真理的优越感,而他什么也不能做。2021.3.15
我们可以轻易的,威风凛凛的跳入陷坑,但要让我们稍微聪明一些却几乎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2021.3.15
从那些看到自己没有信仰而陷于悲伤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上帝并没有照亮他们;然而其余的人,则我们看到了有一个上帝在使他们盲目。2021.3.15
法律,公德,还有你信奉的真理,都是经不起思考的,都是极其荒唐的。正因为此,我们才不会怀疑它们,有东西在作怪,让我们被蒙骗。2021.3.17
习惯让没有扈从,孤单一人的国王仍是令人尊敬与畏惧的2021.3.17
世袭制度避免了王国内部更加惨烈的权力争夺,其他进行世袭的体系也大致如此。你还能坚定地说我们在进步么?其他方面呢?你看到了什么?2021.3.17
我们所爱于别人的只不过是那些假借的品质而已,并非灵魂的实质。被人爱,追捧也不是足以让人飘飘欲仙的鸦片。2021.3.17
无知是人类真正的领域,所以他们可以将一切都判断的很好。科学有两个极端。一个发现自己是纯粹的天然无知。另一个极端则是伟大的灵魂所到达的极端,遍历人类所能知道的一切之后,才发现自己一无所知,于是又回到了他们原来所出发的那种同样的无知。然而这却是一种认识其自己的,有学问的无知。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就自命不凡,假充内行。这些人搅乱了世界,对一切都判断不好。2021.3.17
理智之命令我们,要比一个主人更专横的多;因为不服从主人我们就会不幸,而不服从理智我们会成为蠢材。2021.3.17
骄傲可以压倒一切可悲。人要么是隐藏起自己的可悲;要么是假若他揭示了自己的可悲,他便认识了可悲而光荣化了自己。2021.3.17
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内战。二者的战争让他永远是分裂的,并且是在自己反对着自己。2021.3.17
在已经证明了人的卑贱和伟大之后,现在就让人尊重自己的价值吧。让他热爱自己吧,因为在他身上有一种足以美好的天性;可是让他不要因此也爱自己身上的卑贱吧。让他鄙视自己吧,因为这种能力是空虚的;可是让他不要因此也鄙视这种天赋的能力。让他恨自己吧,让他爱自己吧:他的身上有着认知真理和可以幸福的能力;然而他却根本没有获得真理,无论是永恒的真理,还是满意的真理。
因此,我要引人渴望寻找真理并准备摆脱感情而追随真理,只要他能发现真理,既然他知道自己的知识是怎样地为感情所蒙蔽;我要让他恨自身中的欲念,欲念本身就限定了他,以便欲念不致于使他盲目作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在他做出选择之后也不致于妨碍他。2021.3.17
人人都是天然彼此为仇的。我们在尽可能地运用欲念,好使他为公共福利而服务;但这只不过是伪装,是仁爱的假象,因为它归根结底只不外是仇恨。2021.3.17
每个人对于他自己就是一切,因为自己一死,一切对于自己就都死去了。由此而来的是,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对于所有人就是一切。所以我们绝不可根据我们自己来判断天性,而是必须根据天性。2021.3.17
如果说活着而不去探求我们是什么,乃是一种超自然的盲目;那么既信仰上帝而又过着罪恶的生活,便是一种可怕的盲目了。2021.3.17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判断人是否愚笨的唯一标准,因为人只能被自己蒙蔽灵智。2021.3.17
宗教的价值在于其可作为人心灵的驿站,可以让人得到安宁。但这会让人在温水里失去开拓的勇气,当我们感到安逸时,或者我们取得重大发现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应该思考自己是否陷入了一种无法再有作为的安逸之中。2021.3.18
预言是悲悯的劝告,预言实现了就表明我们处于一种不进步的循环之中,对此,我们不应感到惊奇和欢欣。2021.3.18
人对奇迹所怀景仰,全然来自恐惧。当代科学将奇迹之原理揭示之后,没人有再为奇迹惊叹了。2021.3.18
当宗教告诉你有一个上帝等着你去触碰甚至超越,它就欺骗了你。因它暗示你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主宰一切,暗示上帝是一个人。2021.3.18
《名人传》各个章节的读后感
贝多芬传:贝多芬传、思想录、关于音乐、关于批评 四个部分的读后感。只要求一部分1-2句就行了 很急啊。。。。。跪求了~~~!!!!!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中;法国大革命前不可设想一位作曲家会有这样的人生观.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写于1800年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的黎明,显示出与古典时期的客观性截然不同的音乐态度.所作唯一歌剧《菲岱里奥》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剧作曲家(总的说来,他拒绝为维也纳每年写一部歌剧的邀请,是明智的),但他创作了歌剧的最大杰作之一.《菲岱里奥》提出了贝多芬最珍视的种种信念.一位忠贞而有胆识的妻子从西班牙压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于被处死;这一题材由于在德国歌唱剧的朴素背景上展开,更为激动人心.《菲岱里奥》与《魔笛》(据说这是贝多芬唯一真正欣赏的歌剧)一起成为德国歌剧剧目的基石,但其主题的普遍性超越了音乐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奥》增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2中的慢乐章,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