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600字,长征读后感600字【一】,暑期我读了《红军长征故事》,其中有一则小故事让我特别感动。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红军长征...
长征读后感600字
暑期我读了《红军长征故事》,其中有一则小故事让我特别感动。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红军长征途过草地中,有三位小同志生病落队了,只有一位老班长留下来照料他们。不久他们的粮食吃完了,老班长就用缝衣针烧弯了做成鱼钩为小同志们钓鱼,然后煮成鲜美的鱼汤给他们吃。因为钓到的鱼很少,老班长自己却每天吃草根树皮。三位小同志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可是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在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我为红军战士这种高尚的品德所感动!他们是多么团结,互助,无私啊!老班长宁愿自己饿死,也要让三个小同志喝着鱼汤走出大草地。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却把死的命运留给自己。连死都不怕的红军战士们还会怕什么呢!
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和平时代,我们从小丰衣足食。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就我们一个宝贝。有时家里有了自己喜欢吃的好东西,恨不得一口吃完,连爸爸妈妈都吃不上一口。平时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最好我提出的要求爸爸妈妈都能满足。在学校里同学有了困难爱理不理,甚至还会嘲笑别人-------想起这些我顿时羞红了脸,真感到惭愧啊!
毛主席曾经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时多么大的气魄啊!那么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应该怎样学习红军精神呢?我觉得是: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互助,无私奉献。我从现在起要牢记这十六个字,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互帮互助,长大了做一的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长征读后感600字【二】读完这厚厚的一本《长征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写过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
这本书主要讲述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之情,书中也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故事,但讲的是他们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感人经历。还讲述了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甚至是一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的感人故事。如女红军战士张尚文为了不暴露自已十多位战友,她毅然牺牲了自已的孩子。虽然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革命到底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再如……
从毛主席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一些伤病员,而自己却饿着肚子中我感到自己很惭愧。我是一个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围着我转。我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一看到别人拿我的东西,我就会大叫,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伟大精神,值得我去改正我那自私的坏毛病,去学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读后感600字【三】“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这句话是对长征最经典的概括.长征途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令我最感动的两个故事是《金色的鱼钩》》和《吃水不忘挖金个人》.我反复读了很多遍.
《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将自己钓到的鱼熬了一大锅鱼汤,让同志们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享用到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而老班长只吃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有一个同志发现了想要劝阻,老班长赶紧阻止了他,并语重心长的对那个战士进行了一番教育.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值的我们赞扬和学习。
让我再说一说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1939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和他手下的同志们来到了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庄,那里干旱无比.毛泽东见此情景合同自志们一起动手挖井.当地的村民看见后也纷纷拿来挖井的工具,帮助他们挖井.当他们挖到约五米深的时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村民们接着又挖了好几口这样的井.村里的用水就方便了很多.人们为了感谢毛主席便在第一口井前立了一个碑,碑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很多人上小学时都学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很多人第一次来到这口井前,都要打上一桶水,喝上一口,以此来表达对往事的回忆,对毛主席的纪念.如果有时间我也想去看一看那口井,喝一喝这井里的水。
我说的这两个故事第一个《金色的鱼钩》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尝尽种种苦难,战胜了道道险阻,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要以红军老前辈为榜样,学习长征精神,继承光烈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长征》读后感400字
第一章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明错误指挥下,这个时候敌人也步步紧逼。广昌、万年亭、驿前、石城都失守了,这个时候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1930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 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
第三章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因为红军反围剿失利, 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但是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这个时候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都来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在长征前夕,粤系军阀 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 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第五章山河都苍茫了————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第六章橘子也红了————1934年11月 湘南
第七章血漫 湘江————1934年11月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 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第八章恭贺 新年————1935年1月 乌江:1935年1月1日,红军突 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 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 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 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 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九章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残阳 如血————1935年2月遵义: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 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十一章巴山 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第十二章金沙 水畔————1935年5月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第十三章喜极 之泪————1935年6月 四川达维: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 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 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第十四章黑暗 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 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第十五章北斗 高悬————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第十六章天高 云淡————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第十七章 北上 北上————1936年1月 湘西 与川北
第十八章 江山 多娇————1936年10月 甘肃 会宁: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 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七律长征的读后感。600字
《七律.长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红军在战略性大转移时的战
争,而战争是残酷的,红军把经历千山万水的困难都看作是平平常
常的事,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战胜困难。但战争本身就是一
首凄凉的旋律,一条艰难的道路,一幅悲壮的画面!
但是毛泽东写的诗词并没有刻意的去写所经历的艰难的历程,
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流露出了红军无畏的革命
精神主义气概。
通过读这章诗词,使我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能在
温暖的教室里学习和生活,是用生命和血的代价换来的。还体会到
了战争是残酷的,现实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更感慨到了长征中的波澜曲折,知道了红军们勇于为祖国、为人
民,牺牲一切的精神,明白了遇到困难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
,不能退缩,不能气馁,不能害怕!要勇敢地去面对那些艰难的困
难!而对于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而言,懂得了要以“红军不怕远征
难”的精神去翻过一座座“大山”,渡过一条条“大河”,去征服
学习中的困难。还知道我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不虚度时光,不
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我深深地知道红军为人民付出了鲜血,付
出了青春,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总之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红军们用宝
贵的生命换来的,所以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决不辜
负红军们为我们牺牲的一切!我坚信成功的大门一定会为我敞开的
,把握今天,挑战明天!我相信,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
,永攀高峰,就一定无愧于那些红军战士们!
第二篇:
读了《七律·长征》这篇作文后,时我无比敬佩红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红军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的正确引导下,取得了四次胜利。以后,由于在王明路线的错误引导下,第五次"围剿"以失败告终。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全程二万五千里,这期间,红军翻越了连绵起伏的五岭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穿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经过了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条大河,最后,穿越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在长征胜利结束以后,毛泽东同志以及其轻快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满怀豪情的《七律·长征》。这首是浓缩了长征途中的艰险、曲折和悲壮,震撼了我的心灵。
毛主席多次为红军的英勇而慨叹,多次赋诗言声。1935月10月,毛主席在全军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朗诵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我领略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的气质,更让我敬佩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七律长征的读后感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能一日三省,向自己发问,对自己剖析,那么还会有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世上有几人能够严肃认真的面对自己的灵魂呢?“知耻近乎勇”,推及一个政党,有没有勇气不断反省、及时更正所犯下的错误呢?有没有灵活辩证的思想去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而不是僵守旧模式呢?所以说,能直面现实、忠诚灵魂的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鉴于此,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圆满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为中国百姓谋幸福的崇高精神,从中闪现的对于人类自身力量的确认:人是万物之至尊。
长征所完成的不仅仅是战略转移,还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倡导和践行。长征,二万五千里一路走来,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存权、发展权的斗争。人在社会上的存在,不仅仅要贡献义务,还要获得自身生存繁衍的条件,在当时内外夹击、重重压迫的情况下,人要想想获得真正称之为“人”的自由和生活,就必须斗争。长征和革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就其精神内涵则是中国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追求传统的外在体现。
七律长征读后感
这首诗主要写了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历尽了许多艰辛困苦,经过了重重困难,但是他们却能以苦为乐,还时常保持开朗的心态。
读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是多么的勇敢。
有了红军的坚强不屈,有了红军的流血牺牲,有了红军的努力拼搏,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家园,我们才能安安心心的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幸福的学习。
红军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仍然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而我呢,却总是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儿难题,就想放弃了;在生活上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想退缩了。见到困难就害怕,就想往后退,不敢前进了,这是我的缺点。
学过这首诗后,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像红军一样勇敢,要有坚强不屈的精神,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遇到困难就害怕退缩。
我们不仅要学习红军坚强勇敢,乐观积极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红军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安定的生活,我们才能吃饱穿暖,才能无忧无虑地学习进步。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不浪费;我们要爱护环境,不破坏。
红军,你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我们要学习,继承,发扬你们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把祖国的未来建设的更加美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