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的失乐园赏析《失乐园》运用《圣经》题材,塑造了叛逆者撒旦的形象。《复乐园》借基督受难的故事,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革命的坚定态度...
米尔顿的失乐园赏析
《失乐园》运用《圣经》题材,塑造了叛逆者撒旦的形象。《复乐园》借基督受难的故事,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作者对革命的坚定态度,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不及《失乐园》。《力士参孙》是诗体悲剧,描写为敌人包围的参孙,虽然被挖去双眼,但仍坚毅不屈,最后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王政复辟的愤怒。
生活在欧洲社会的转折时代,约翰·弥尔顿经历了英国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当时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对清教徒资产阶级革命家残酷报复,疯狂迫害,不少人经不起斗争的考验,投降变节。弥尔顿虽屡遭迫害,生活艰苦,然而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始终不丧失其鲜明立场,不改变原有的革命信仰,不放弃先前的革命原则。在黑暗的时代,弥尔顿不畏强暴,以笔为旗,决心重振诗才,以暮年之力,克服双目失明的重重困难,用口授的形式,由他女儿和外甥笔录,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三部作品:史诗《失乐园》(1667年)、《复乐园》(1671年)和诗剧《力士参孙》(1671年),对复辟王朝进行勇敢的挑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坚定信念。
《失乐园》长约1万行,分12卷,故事取自《旧约》。夏娃和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乐园。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卷5、6),于是被打到地狱里遭受苦难(卷1、2)。此时他已无力反攻天堂,于是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居住的乐园(卷3、4)。上帝派遣拉法尔天使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他(卷7、8)。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还是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卷9)。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卷10),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告诉了他们(卷11、12)。
《失乐园》是诗人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标志着诗人创作的高峰。它高度地凝聚着诗人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亲身感受。面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黑暗现实,弥尔顿愤嫉邪恶,向往光明,形象地体现了自己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和坚持反抗的斗争精神。当时,纵使革命处于低潮的年代,人们依然可以从他的《失乐园》中,感受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光辉战斗。
《失乐园》虽然取材于《圣经》故事,实际上是植根现实生活,运用宗教题材,曲折地表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精神的政治诗篇。诗人借用了《圣经》中的词句、热情和幻想,反映的则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动人情景。作为革命家的弥尔顿,并不执守传统的宗教观念,图解教义,敷陈诗章;相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能从思想内容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宗教题材以必要的改造和革新,塑造出非同寻常的典型形象,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艺术地展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正如鲁迅所说,弥尔顿取《旧约》事作《失乐园》,“用天神与撒旦战事,以喻光明与黑暗之争”。在《失乐园》里,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代表,也是英国清教徒老祖宗的体现。弥尔顿在刻画这两个形象时,借古喻今,赋予人物以一种新型的思想意识。
在弥尔顿以前,人们历来都把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事件,视为道德堕落的标志,当作人类不幸的渊源。由于他们不听凭上帝的旨意,盲目追求知识,沉溺于爱情生活,因而被逐出乐园,从此也使人类蒙受男耕女织、劳累不堪的苦难。如果单从情节着眼,《失乐园》中也不乏这类描述,但这只是作为一个清教徒的弥尔顿按照传统认识特地这样安排的,它并非是诗篇的真实含意。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走错了道路,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亚当的堕落是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将由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遭失败。
弥尔顿继承了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接受了17世纪新科学的成就,同时对它们采取批判的态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无限制的享乐。他肯定人的进取心、自豪感,但否定由此演变出来的野心和骄傲。他肯定科学,但认为科学并不是一切,假若有科学而没有正义和理想,人类不会得到和平与幸福。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弥尔顿在思想上批判骄矜的撒旦,感情上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一样。在描绘地狱一场时,弥尔顿虽然口口声声说撒旦骄傲、野心勃勃,但在对话里,在形象上,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命者。这个形象十分雄伟,在凶险的地狱背景衬托下,他的战斗决心表现得更鲜明。撒旦说:“战场上虽然失利,怕什么?这不可征服的意志、报复的决心、切齿的仇恨和一种永不屈膝、永不投降的意志———却都未丧失。”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可磨灭的记录,是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诗中的上帝却显得冷酷无情,缺乏生气。
在《失乐园》里,弥尔顿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诗人的革命热情和高远的想象使他雕塑出十分雄伟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恶、死亡等,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如地狱、混沌、人间等。他的诗歌风格是高昂的。诗中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运用了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和雄浑洪亮的音调等。在结构上,《失乐园》承继着古希腊、罗马史诗的传统,成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
生活在欧洲社会的转折时代,约翰·弥尔顿经历了英国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当时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对清教徒资产阶级革命家残酷报复,疯狂迫害,不少人经不起斗争的考验,投降变节。弥尔顿虽屡遭迫害,生活艰苦,然而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始终不丧失其鲜明立场,不改变原有的革命信仰,不放弃先前的革命原则。在黑暗的时代,弥尔顿不畏强暴,以笔为旗,决心重振诗才,以暮年之力,克服双目失明的重重困难,用口授的形式,由他女儿和外甥笔录,创作了举世闻名的三部作品:史诗《失乐园》(1667年)、《复乐园》(1671年)和诗剧《力士参孙》(1671年),对复辟王朝进行勇敢的挑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坚定信念。
《失乐园》长约1万行,分12卷,故事取自《旧约》。夏娃和亚当因受撒旦引诱,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违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乐园。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骄矜自满,纠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战(卷5、6),于是被打到地狱里遭受苦难(卷1、2)。此时他已无力反攻天堂,于是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挠撒旦。撒旦冲过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居住的乐园(卷3、4)。上帝派遣拉法尔天使告诉亚当面临的危险,同时把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告诉他(卷7、8)。但是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还是受了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卷9)。上帝决定惩罚他们(卷10),命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把人类将要遭遇的灾难告诉了他们(卷11、12)。
《失乐园》是诗人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标志着诗人创作的高峰。它高度地凝聚着诗人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亲身感受。面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黑暗现实,弥尔顿愤嫉邪恶,向往光明,形象地体现了自己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和坚持反抗的斗争精神。当时,纵使革命处于低潮的年代,人们依然可以从他的《失乐园》中,感受到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光辉战斗。
《失乐园》虽然取材于《圣经》故事,实际上是植根现实生活,运用宗教题材,曲折地表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精神的政治诗篇。诗人借用了《圣经》中的词句、热情和幻想,反映的则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动人情景。作为革命家的弥尔顿,并不执守传统的宗教观念,图解教义,敷陈诗章;相反,他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能从思想内容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宗教题材以必要的改造和革新,塑造出非同寻常的典型形象,刻画出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艺术地展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正如鲁迅所说,弥尔顿取《旧约》事作《失乐园》,“用天神与撒旦战事,以喻光明与黑暗之争”。在《失乐园》里,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代表,也是英国清教徒老祖宗的体现。弥尔顿在刻画这两个形象时,借古喻今,赋予人物以一种新型的思想意识。
在弥尔顿以前,人们历来都把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的事件,视为道德堕落的标志,当作人类不幸的渊源。由于他们不听凭上帝的旨意,盲目追求知识,沉溺于爱情生活,因而被逐出乐园,从此也使人类蒙受男耕女织、劳累不堪的苦难。如果单从情节着眼,《失乐园》中也不乏这类描述,但这只是作为一个清教徒的弥尔顿按照传统认识特地这样安排的,它并非是诗篇的真实含意。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在于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走错了道路,丧失了乐园。夏娃的堕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亚当的堕落是由于溺爱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堕落是由于野心勃勃,骄傲自满。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将由于道德堕落、骄奢淫逸而惨遭失败。
弥尔顿继承了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接受了17世纪新科学的成就,同时对它们采取批判的态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无限制的享乐。他肯定人的进取心、自豪感,但否定由此演变出来的野心和骄傲。他肯定科学,但认为科学并不是一切,假若有科学而没有正义和理想,人类不会得到和平与幸福。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弥尔顿在思想上批判骄矜的撒旦,感情上却同情他所处的地位,因为撒旦受上帝惩罚,很像资产阶级受封建贵族的压迫一样。在描绘地狱一场时,弥尔顿虽然口口声声说撒旦骄傲、野心勃勃,但在对话里,在形象上,撒旦又完全是一个受迫害的革命者。这个形象十分雄伟,在凶险的地狱背景衬托下,他的战斗决心表现得更鲜明。撒旦说:“战场上虽然失利,怕什么?这不可征服的意志、报复的决心、切齿的仇恨和一种永不屈膝、永不投降的意志———却都未丧失。”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可磨灭的记录,是卓越的艺术成就。而诗中的上帝却显得冷酷无情,缺乏生气。
在《失乐园》里,弥尔顿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诗人的革命热情和高远的想象使他雕塑出十分雄伟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恶、死亡等,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如地狱、混沌、人间等。他的诗歌风格是高昂的。诗中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运用了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和雄浑洪亮的音调等。在结构上,《失乐园》承继着古希腊、罗马史诗的传统,成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
弥尔顿《失乐园》的思想内容?
《失乐园》是描写人类堕落的长篇史诗,讲述了人祖亚当和夏蛙在伊甸园中原奉纯真无邪,因魔魁撒旦的诱惑而反抗上帝的旨意,以致干堕落致罪的过程。诗中的主角是撒旦(也以恶魔之名出现)是第一个背叛上帝,发动天国叛乱的堕落天使,他的同伴也是破逐出天国的天使。为了唆使亚当与夏蛙反抗上帝,撒旦经历了各种危险和考验。在这部复杂的作品中,人类失去乐园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清教主义,对撒旦的描写则倾注着他的革命思想,正是那些歌颂叛逆者的响亮诗行构成了诗中最动人的篇章。
如何评价弥尔顿的《失乐园》?
在弥尔顿的《失乐园》里,弥尔顿表现出高超的艺术。诗人的革命热情和高远的想象使他雕塑了十分雄伟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恶、死亡等,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如地狱、混沌、人间等。他的诗歌风格是高昂的。诗中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和雄浑洪亮的音调等。在结构上,《失乐园》承继着古希腊、罗马史诗的传统,成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
弥尔顿的小说《失乐园》大概讲些什么?
一、《失乐园》讲述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
二、作品简介:
《失乐园》是英国政治家、学者约翰·弥尔顿创作的史诗。
《失乐园》讲述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
该作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进入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同时,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相互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上也反复出现过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过失乐园的悲剧。
《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三、创作背景: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然而,这个时期的封建王权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弥尔顿作为清教徒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社会改革和时代变迁的转型期,他作为一名革命主义者,愿将自己的喜悦和经历奉献给他深爱的祖国。他反对王权专制为史诗巨作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660年王朝复辟后,这时的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变得衰老、落魄,希望用他的诗能表现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实现的雄心壮志。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用隐蔽的讽喻和满腔的革命激情写下了《失乐园》。
《失乐园》选择的主题来自英美文学思想的根基—《圣经》。《失乐园》的大部分创作是在封建王权复辟后完成的。但是弥尔顿从19岁就开始思考主题的选择和史诗的内容。《失乐园》的主题节选于《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
四、作者简介: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文学6年。1638年,弥尔顿到欧洲游历。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弥尔顿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并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弥尔顿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1649年,革命胜利后的英国成立共和国,弥尔顿发表了《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以巩固革命政权。1660年,英国封建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被释放,此后他专心写诗。
二、作品简介:
《失乐园》是英国政治家、学者约翰·弥尔顿创作的史诗。
《失乐园》讲述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
该作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进入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同时,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相互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上也反复出现过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过失乐园的悲剧。
《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
三、创作背景: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然而,这个时期的封建王权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弥尔顿作为清教徒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社会改革和时代变迁的转型期,他作为一名革命主义者,愿将自己的喜悦和经历奉献给他深爱的祖国。他反对王权专制为史诗巨作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660年王朝复辟后,这时的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变得衰老、落魄,希望用他的诗能表现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实现的雄心壮志。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用隐蔽的讽喻和满腔的革命激情写下了《失乐园》。
《失乐园》选择的主题来自英美文学思想的根基—《圣经》。《失乐园》的大部分创作是在封建王权复辟后完成的。但是弥尔顿从19岁就开始思考主题的选择和史诗的内容。《失乐园》的主题节选于《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
四、作者简介: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文学6年。1638年,弥尔顿到欧洲游历。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弥尔顿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并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弥尔顿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1649年,革命胜利后的英国成立共和国,弥尔顿发表了《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以巩固革命政权。1660年,英国封建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被释放,此后他专心写诗。
本文标题: 弥尔顿失乐园读后感3000字(如何评价弥尔顿的《失乐园》)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23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