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船中的文明》读后感(读《航船中的文明》)

发布时间: 2024-06-24 06:45: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先生第一次乘夜船从绍兴府桥到西兴,乘坐的是精神文明的船。因为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航船的规矩是男女分座。“男人女人都...

《航船中的文明》读后感(读《航船中的文明》)

读《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先生第一次乘夜船从绍兴府桥到西兴,乘坐的是精神文明的船。因为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航船的规矩是男女分座。“男人女人都是人”,亦或是“一堆生的”,凭你怎么伶牙俐齿,只得服从规矩,“妇者,服也,这原是她的老本行”。

“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这正是我们班光荣,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见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这样,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就那样,无法改变。

我们庆幸生活在当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不再是要乘船,私家车,高铁,飞机,任你挑。“男人女人都是人”,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才是我们的光荣。

航船中的文明的点评

朱自清的散文以描写景致著称,这是其散文中最优美的部分。朱自清正以其实践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但记叙性较强的散文,也表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
文章一开头,就向读者交代了,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书的“我”以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尽管那些“士大夫虽也搴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抵挡不住那“物质文明”的引诱,竟“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全跑到“满身洋油气”的汽油船上去了。那些高唱“昌明国粹”的人都跑到哪儿了?作者为了证明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国粹将亡”的事实,抓住了航船上所发生的两件戏剧性的场面,抨击了在这“礼义之邦,文明之古国”竟会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
作者因为乘的是“夜航船”,所以暮色袭人,加上“我”的近视,没看清那船上“来了”的女人的面貌。这样,作者就可以省去对那女人的外貌描写,而笔墨集中在她的“尖锐的语言”上。那女人带有“少年的妇女所常有的”尖锐的语音,那“尖锐的语音竟致劳动区区的执笔者”,那“尖锐的语音”也将“竟致劳动区区”的读者了。那“尖锐的语音”有力地向“航船里精神文明”提出抗议,也向那“文明之古国”里存在的野蛮礼教抗议。
航船上又来了一个“不识相”的女人。“她是带着男人来的,——呀,带着男人!”正是“祸不单行”。竟在这“规规矩矩”的航船上,会发生这种不“规矩”的事!这高叫“一堆生”的女人,在“四面楚歌”般的嘲讽声里,“只得服从”了。
中国人有幸徘徊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航船间,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因为那里有“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这就“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了。“在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这正是我们的光荣”。作者以平静的语调“称赞”了航船的“精神文明”,实际上是对“卫”旧礼教之“道”者的莫大的讽刺!
《航船中的文明》,不像《荷塘月色》那么秀美,也不像《背影》那么沉重,此文写得活泼,幽默,作者运用“漫画”式的语言达到了尖锐的讽刺的效果。

航船中的文明的主要内容

《航船中的文明》是一篇记叙散文.作者在不到两千字的行文中,辛辣地讽刺了所谓“国粹”和所谓“精神文明”.文章一开头,就向读者交代了,作者“因急于来杭”只好乘“很苦的”“精神文明”之夜航船,航船上除了曾读过几年...
本文标题: 《航船中的文明》读后感(读《航船中的文明》)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200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梦圆飞天读后感300字(梦圆飞天读后感)《应聘》的读后感(《50年前的那次应聘》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