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立德修身的故事读后感(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6-23 02:31: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8

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因为有深厚的,文化,支撑。要让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厚一点,除了欣赏原文之外,不妨也来欣赏传统美德,故...

古代立德修身的故事读后感(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因为有深厚的 文化 支撑。要让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厚一点,除了欣赏原文之外,不妨也来欣赏传统美德 故事 读后感 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篇一
暑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杀猪》一文, 文章 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旁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 日记 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怀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篇二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 教育 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篇三
记得肖复兴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地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的飞翔。”这段时间以来,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德书》。

这本书让我逐渐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本中书通过了很多的 神话故事 以及诗篇,还有寓言、童话等引人入胜的丰富内容,让我充满好奇心,睁开了秩嫩的双眼,展望人生中的道德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拥有许多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看了《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子的故事。我觉的季文子虽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穿的是久洗的旧衣;吃的是普通饭菜;住的是简陋的屋子;坐的是瘦马破车。他还经常叮嘱家人说:“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好了。”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保持着一贯的节俭作风。要知道,节俭难,而三十年如一日地节俭更难,更何况是堂堂一国之宰相呢!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以他们的光辉榜样赋予“节俭”更丰富、深刻的意义。唐朝的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诤臣,曾先后二百多次上书指谪唐太宗的过失,他提出欲“求国之安”必“戒奢以俭”的观点。__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子;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更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身居显赫之位而以俭为本,以俭自约,读后不由令我们肃然起敬。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节俭”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美德。“戒奢以俭”是“修身齐家”必不可少的一个要诀,更是“治国平天下”必不可少的“法宝”。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决不能只顾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目的,而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还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是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日本,参观了日本屈指可数的大财团“丰田”公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几块砖,十分惊奇。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笑着解释说: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用水量。节俭,是丰田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在水箱中放砖头,按中国人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气”,而日本丰田公司正是靠这“小家子气”发“家”致富,走向成功,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

“勤俭自强”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只喊着要学生们弘扬美德、勤俭节约;要让勤俭节约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的一生。

中华德育故事读后感200字

观看了中华德育故事之后,深感这些动画不仅是当代教育孩子最好的资料,也是我们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人都应该学习的。而且看其完美以及珍贵程度,更可作为传家之宝!
我们让孩子观看《中华德育故事》,有人说太枯燥了,一言一行都是很说教的,都是大道理,离我们生活太远了。200年传统文化的断代让我们失去了是非判断,100年西方教育的借鉴带给我们的是叛逆、青春期、崇拜自由新潮的短暂愉悦。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四处借鉴,别人说好,我们就应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效果怎么样?大家都在实验,当小白鼠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失败了。可是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暂和宝贵,人生不能重新来过,我们的孩子耽误不起。现在无论是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还是政治家都在探讨一个问题--思想的作用力。人家都在给植物和动物听古典音乐了,我们的孩子在听什么?对一杯水说美妙的话和粗鲁的话结晶都不一样,我们在对孩子说什么?所有的幼儿教育家都在呼吁家长要读一点心理学和国学,我们还在看什么?
小孔融四岁知让梨,引导无数人称赞。但是他的宽容大度以德化怨都是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感化出来的。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幼小的苗木,只有通过不断修整才能成为有用的木材,年幼的孩子只有通过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才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大文豪欧阳修幼年丧父,家里贫寒,母亲却用炉灰荻草教其写字,欧母以朴素和淡薄教育孩子廉洁,欧阳修官至宰相却仍旧恪守节俭。孩子从小受着这样的熏陶长大势必会审查克己。2021年,我爸是李刚;2021年,我爸是李双江成为社会焦点,一时间让人恍然明白为孩子创造过于舒适安逸的环境成为养育低能、弱智、危害社会人的温床。拼爹不如拼孩子,一个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一个孩子教育失败了那就是百分百的失败。所以家庭教育关系孩子一生的前途命运,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警觉。给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大多数的时候大道理才是真道理。
家庭是孩子教育启蒙的第一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启蒙教育的第一堂课。细细想一下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往往都是传承父母的,而且根深蒂固。科学研究0-12岁的孩子是塑造好品行和好习惯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一阶段的教育,孩子的一生都会受到影响。在众多的早教、家教资料中我们该如何选择和甄别,这里有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养树重在养根,育人重在育心。”“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如果我们只是心里一味的想着想要一个听话懂事知礼的孩子,却不用正确的人生道理去引导,就像我们天天幻想有好的工作却不去努力一样。童蒙养正保持孩子的清明天性,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是否善恶道德观已刻不容缓。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再加上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对孩子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洗衣做饭亲力亲为,家里活更是全部包揽,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了或者耽误学习了,以至于孩子自理能力差、自私自利、缺乏抗挫折能力,所以有的孩子都上高中了连衣服都不会洗,有的孩子在家里像大爷一样,烛台倒了不再扶的,父母让拿个筷子碗都不愿意,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行窃、抢劫、卖器官,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作奸犯科的更是屡见不鲜。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也必然是个无德无行的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定是一个心怀感恩的人,这样的人才会体谅帮助别人。德育故事里面很多孝顺父母的故事,孩子在这样的故事中成长学到的也都是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同学,从而扎下德行的根基。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并不能弥补精神上的缺失,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的环境让我们迷失了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烦恼。
我们整天在思考:孩子早恋了怎么办?打架斗殴怎么办?学习成绩差怎么办?领导总是找各种理由扣我们的工资怎么办?工作很忙很累却得不到认可怎么办?除了工资不涨啥都涨的社会还让不让人活?原来初中的内容现在都放到小学的课中学了,内容越来越难、科目越来越多,学习怎么这么难?公交车上没人给老人让座,被让座的老人攻击让座的好心人,小孩被车撞了司机和过路的无人理睬,明明是绿灯往前行时还是会发生交通事故,人民公仆中也会有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现象,讨饭的乞丐、化缘的和尚真假难辨,这样的现实让我们情何以堪,又该何去何从呢?德育故事给我们找到了答案,学习古代圣贤为人处事,从我心做起。
在国外,很多地方都成立了孔子学院,弘扬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德育故事更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提倡中华德育故事的最终目标是让家庭、学校、社会,孩子、大人、老人,家长、教师、医生等都来学习德育故事,从我心做起,带动社会良善风气,真正使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孝顺父母、兄弟和睦、讲信用、讲道义、坚持本心、勤俭节约、谏言、忠于上级、廉洁奉公、
勤学好问、乐于助人。
愿德育故事的美德种子,洒遍人们的心田,结出人间美善和谐的硕果!

《立德树人》读后感600字

《立德树人》是中小学传统文化读本,里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结晶,是亿万优秀中华儿女在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创立并传承下来的。其中“生有涯,知无涯”这一课让我百感交集,感触良多。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学海是没有边际的,没有止境的。我们一辈子要学的,实在太多太多。学海无边,只有靠自己用刻苦作舟,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习怎样才能学好?知识怎样才能掌握?读书的'路径怎样才能被发现?只有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人才可以,只有发奋立志的人才可以。

知识就像无影无踪的风,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流,就像无处不在的空气。就算是知识渊博的孔子也有不懂的时候,就算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不要因为一些困难就阻挡了你通往彼岸的桥梁。世界上有许多名人,知识的大坑很深,但都离不开一个“勤”字。难道我们不可以吗?坚持,勤奋,刻苦你就可以,你就可以成为小才子,小才女。

所以,我们要“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将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有理想,有才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利国利民的栋梁人才。
本文标题: 古代立德修身的故事读后感(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182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父母与孩子读后感600字(家庭教育读后感600字)阿扣正传读后感(阿Q正传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