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造车的读后感(越人造车的寓言故事)

发布时间: 2024-06-03 12:42: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7

越人造车的寓意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越人造车的寓...

越人造车的读后感(越人造车的寓言故事)

越人造车的寓意

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

越人造车的寓意

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

越人造车的注释

①越:越国。
②“辐(fú )”与下文的“辊(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③败:破败。
④尝:曾经。
⑤诸:相当于“之于”。
⑥固:本来。
⑦相属:一下接着一个。
⑧绐(dài):欺骗。
⑨顾:理会。
⑩终不知其车也:终究未知好的车子应该是怎样的。

越人造车的寓言故事

有一次,一个越人到晋国去游玩。野外空气新鲜、风景美丽,他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到了晋国和楚国交界的郊野。忽然,不远处的一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过去。“咦,这不是一辆车吗?”这个越人马上联想起在晋国见到过的车。这东西确实是辆车,不过毁坏得很厉害,所以才被人弃置在这里,这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子毁坏,輗(ni)也折断了,车辕也毁了,上上下下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但这个越人对车本来看得不真切,又一心想为没有车的家乡立一大功,就想办法把破车运了回去。
回到越国,这个越人便到处夸耀:“去我家看车吧,我弄到一辆车,是一辆真正的车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去看车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一睹为快。几乎每一个人都听信了这个越人的炫耀之词,纷纷议论着说:“原来车就是这个样子的啊!”“看上去怕不能用吧,是不是损坏过呢?”“你不信先生的话吗?车一定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对,我看也是。”这样,越人造起车来都摹仿这个车的形状。

后来,晋国和楚国的人见到越人造的车,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讥讽说:“越人实在太笨拙了,竟然将车都造成破车,哪里能用呢?”可是越人根本不理会晋人和楚人的讥讽,还是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辆辆的破车。

终于有一天,战争爆发了,敌人大兵压境,就要侵入越国领土了。越人一点也不惊慌,从容应战,他们都觉得现在有车了,再没什么可怕的,越人驾着破车向敌军冲过去,才冲了没多远,破车就散了架,在地上滚得七零八落,越国士兵也纷纷从车上跌落下来。敌军趁乱杀将过来,把越人的阵形冲得乱七八糟,越人抵挡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败如山倒。可是直到最后,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败在了车上。

越人造车的故事告诉我们,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因为每个人擅长的东西各有不同,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

越人造车的释义和出处

越人造车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 。
出自:方孝孺-越人造车
原文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朽而轮败③,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④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⑤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⑥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⑦。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⑧己,不顾⑨。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译文
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 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于是用船载回去,并且告诉乡亲们,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越人不信他们的话,没有理会.到了有外敌侵略越国的时候.越国就用这样简陋的车去御敌.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
作者: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本文标题: 越人造车的读后感(越人造车的寓言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83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水浒传三十五回读后感(水浒传第35回读后感 至少要1000字 急)汉乐府民歌有所思读后感(汉乐府二首读后感(东门行 怨歌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