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九到第十回读后感(西游记第9 10回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30 23:46: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9

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

西游记第九到第十回读后感(西游记第9 10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游记》第九回中说了件有趣的事,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唐太宗梦见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没空斩龙。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打了个瞌睡,梦斩老龙。老龙王最终还是一命呜呼,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觉得龙王该斩,一是瞧不得别人能干,嫉贤妒能,无事生非;二是为了私利,忘忽职守。倒是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辨好坏,一味地做老好人,令人大跌眼镜。

  《西游记》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阅读它的同时获得不一样的启迪。有的人喜欢其中人物的性格;有的人喜欢其中孙悟空降妖除魔时的风采;有的人喜欢它整体的剧情;有的人研究它的历史背景;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某种预言。但依我来看,《西游记》就是一部小说,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只不过从中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罢了。

  《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是十分成功的。唐僧师徒、众神、妖魔鬼怪都个性鲜明。

  唐僧乃是金蝉转世,是十世修来的好人,吃一口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老。他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没有什么神通,自然就成了妖魔鬼怪下手的对象。唐僧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就是希望能造福众生,使天下太平。他就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胸有大志,但力量微薄。万水千山,妖魔到处都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他就需要收徒弟。这就同一个国家的治理绝不能靠一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唐僧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仁慈和执着。在取经的路上他遇到千难万险,每次都几乎丧命,但他从没因为困难而停滞不前。唐僧的仁慈是无人能比的,他曾因为仁慈错把孙悟空打死的白骨精当成人,并将孙悟空赶出师门。虽然这样,但我认为这种仁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毕竟善良比恶毒好,仁慈总比残暴好。待人宽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路上全靠他降妖除魔,才能使唐僧最终到达西天。

  孙悟空这个人物地反封建的杰出形象。从学本领到大闹天宫,他始终是以理为重而不畏强权的人物。封建等级观念在他面前无比脆弱。他敢直言玉帝的过错,敢于大骂那些无用的神仙,敢于三番五次地找如来论理。也许有人想说孙悟空做事不想后果,但我认为我们就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过多的考虑后果而使某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完成。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少一种勇于面对勇于创新的精神。如果因为后果不好就不做的话,那我想至今不会有人登上珠穆朗玛峰,没有人到达过南极点,也没有人登上过太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那种精神,那种不畏强权,万事理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

  再讲讲玉帝吧!玉帝犯过很多错,有些是小错,有些是大错。小错暂且不提,但有些大错也真值得思考一下。有一节中,他为了惩罚一个犯了错的郡侯,使该地三年不落一滴雨。土地荒芜了,树也枯死了。百姓饿的饿死,病的病死,只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带着家人逃荒去了。一个人犯下的罪,却要千千万万无辜的人来替一个人抵命。这个玉帝实在不该。别人都说神的心胸是开阔的,可玉帝却因一些小错而不原谅那个郡侯,这难道是心胸开阔的表现吗?我认为,我们应该以玉帝为戒,时时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人,万事理为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判断是非。犯了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假思索,不加改正,怕的是下次犯同样的错。

  如来佛祖这个人物也塑造的.别具特色。我想他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应该是他法力的高强和他那张时刻保持笑容的脸,如来佛的法力无疑是《西游记》中最强的。他只是略施法术就破了孙悟空的法术,还将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之久。他那张永远保持笑容的脸使他变得温和,而不象有些大仙一样整天板着脸。他那张笑脸和别人的不一样,他的脸上包含了热情、关怀和铁面无私。他关心众生,关心一路拜佛求经的唐僧师徒。他的铁面无私更是令我感到震憾,可以大义灭亲地将自己的亲娘舅打回原形。

  谈完了人物塑造,又来说说《西游记》整体。我在前文中写到,《西游记》本身是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的,我觉的作者首先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自由。孙悟空就是这个愿望的具体体现。他为了自由,可以大闹地府、龙宫、天宫,可以说整个神的世界被他闹了个底朝天。孙悟空之所以这样无法无天,这是因为他不想受别人的制约。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这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享受,是一种幸福。其实我们常常觉得累就是因为被一些东西束缚而造成的。科学家累吗?学者累吗?军人累吗?肯定累,单他们的累只是肉体上的累,几天就能恢复。而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累是在精神上,是累在灵魂里。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那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已经被逐渐消磨了,人类变得麻木、无知、残暴。我们应该找回人类祖先的伟大精神——追求自由的精神并且开拓进取,寻找更大的自由。一部《西游记》指出了做人的道理,指出了为官之道,指出了人类发展的道路:力量源于《西游记》,精神源于《西游记》,成功源于《西游记》。

;

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50字?

前面说到,唐僧走上取经之路都是佛祖一手安排的。那么为什么经只能取不能传呢?这一切就得从500年前说起。首先我们要理顺玉帝、太上老君、佛祖三者的关系。
势力一: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开天辟地的始祖,道教的创始人之一,《西游记》中年纪最大的就是他了。道教是当时九天十地的第一大教,但问题是他不是玉帝的臣子,他与玉帝的关系类似于中世纪欧洲教皇与国王的关系。玉帝住在九天之上的凌霄宝殿,太上老君住在三十三重天外,应该说他的地位应该比玉帝更高。太上老君的战斗力如何,书中未提及到,但是台上老君有许多法宝,件件都能要各神仙的命,例如青牛精用的金刚圈,弹指一挥间卷走孙悟空的金箍棒与天兵天将的兵器,真是一圈在手打遍天庭无敌手。除了发明各种厉害的兵器,太上老君还是一个炼丹高手,吃了延年益寿百毒不侵。值得一说的是天庭的诸多神仙都与他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势力二:玉帝。玉帝是诸神之首,九天十地的管理者,是天地至尊。
势力三:如来。如来是佛教教主,住在西牛贺洲,三派势力中唯一一个住在地上的人,佛教兴盛到极点,光成佛的就有三千,各种菩萨使者揭谛不计其数。
我们再看看三者之间的关系。太上老君是本土的宗教领袖,玉帝是政治领袖,如来是宗教的后起之秀。太上老君作为天庭宗教第一人,他要做的是维持现状,打击反派势力,维护自己的最高地位。玉皇大帝作为政治领袖,但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太上老君的压力,太上老君手里的宝贝件件都能废了玉皇的天兵天将,而且道教的势力已经渗入到朝堂之上,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但是玉皇为了追求权力的最大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来一场宗教革命削弱道教的势力!
就在玉皇最焦急的时候如来出现了。当年天地初开,有一灵物唤名凤凰,凤凰有二子,一个是孔雀一个是大鹏,当如来修炼到最后一劫的时候被孔雀吃下肚子,后来如来在孔雀肚子里成佛,破开孔雀的肚子,事后要杀孔雀,却被诸佛拦下,最后尊称孔雀为母。出家人本来就以慈悲为怀,可如来却一成佛就要杀生,要不是诸佛拦住早已经杀生了。随着佛教的壮大,如来的野心也膨胀了,不甘心当一方诸侯。与道教抗礼,代替道教成为第一大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另一边精通帝王之术的玉皇大帝,也绝不会让一方势力独自壮大,势必会扶持另一股势力或多股势力与之抗衡。而佛教就是玉帝扶持起来对抗道教的,刚好这又是如来的毕生追求,于是两者一拍即合。
那么玉帝与如来会怎样在太上老君不注意的情况下开始自己的计划呢?又是怎样操作的呢?

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200字

西游记第九回读后感200字
《三国演义》第九回前半部分写到董卓误入王允等人设下的“禅让”圈套,结果被吕布诱杀。读者在为这个恶贯满盈的西凉军阀“死于非命”而拍手叫好的同时,也难免发出疑问。董卓为何如此轻易地上当呢?此前向董卓出尽馊主意的谋士李儒也未能加以劝阻呢?
董卓受诛一事在《三国志》和《演义》中略有不同,但都是撒好了网等他来送死。此时的董卓权倾朝野,自以为没有人能动得了他,误入“渔网”也自在情理之中。《演义》中写到董卓得意洋洋地去接受禅让了,途中种种不利的征兆也被李肃说成是改朝换代的新气象了。之后《演义》中用了一段很隐晦的话“……(董卓)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李儒此时“抱病在家”,岂不怪哉?
我不能不把目光放在李儒身上,《演义》中他为董卓出谋划策,是董卓集团中唯一被提到的谋士。李儒究竟出了哪些馊主意呢?大致有四条,一、废少帝立陈留王;二、鸩杀少帝、何后和唐妃;三、议焚洛阳,西都长安;四、缓和紧张的董、吕关系。可以看到除了第四条外,其余三条都是有悖于天理人伦、不得人心的。甚至可以说李儒的这些馊主意直接导致了董卓集团的倒台。试问,一个集团的核心谋士怎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呢?
因此有必要探究历史上是否真有李儒其人。《三国志》中没有关于李儒的记载,而在成书较晚的《后汉书》中也只有有郎中令李儒被董卓派去毒杀何后这一例,说道“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鸩,曰:“服此药,可以辟恶。”此事记载在《皇后纪第十下》中。因此李儒是否真实存在很难有定论。
我们可以猜测罗贯中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将有“鸩杀何后”这一历史污点的李儒塑造成董卓集团核心谋士,完成了这一艺术形象的嬗变。而且李儒这一形象的塑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说是十分成功的。因为董卓(包括其西凉军团)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武勇有余,而智谋不足。李儒的出现,对西凉军团的暴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更深入地刻画了军阀的禽兽行径,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
这也就解释了李儒“抱病在家”的真实原因,作者由于情节发展的需要不得不要李儒在病床上一声不吭。这也使得原本这一血肉丰满的“反派形象”在艺术性上被打折扣。

西游记第九,十,十一回读后感100字

4位粉丝
推荐于 2021-02-15
西游记读后感(第九回―第十一回)
第九回:这篇文章写的是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第十回:晚上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本文交代了前因后果,说明为什吗要派唐僧去取经,引出唐僧、观音寻找取经人的下文来。
第十一回:整篇文章主要写唐太宗还魂后的事情,太宗和玄奘初遇的情景,引出了下文,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 143
编辑于 2021-11-25
展开剩余3%
查看全部2个回答
5条评论
热心网友1
666
查看全部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成人高考语文_2021年自考报名查询_学历教育助学平台
成人高考语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教育/电大函授,报名时间,报名流程,报考院校,报考条件,报名截止日期等信息在线查询
广告2021-12-05
西游记第十回读后感,西游记第十一回读后感
唐太宗来到六道轮回处,崔判官送他到超生贵道门还阳并叮嘱他回去了要开水陆大会,超度那些无主的孤魂。回到阳间后,唐王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唐王欲间献瓜果,阎王大喜,经查生死簿方知刘全和他的妻子李翠莲有登仙之寿,故让刘全回阳世,因其妻尸骨无存,阎王就帮她借尸还魂(借了阳寿将尽的唐王的御妹李玉英),刘全一家生活美满!唐王令各处官员推举圣僧主持水陆大会超度亡灵,但接到命令的傅奕说他不信佛,萧瑀就与之争辩坚持信佛敬佛。
5赞·125浏览2021-11-30
西游记第九回感悟感悟100字
第九回 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第一回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bai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 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第五回 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 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观音又荐二郎神。二郎神与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悟空。众神押其回上界。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 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佛。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第八回 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7赞·900浏览2021-10-23
西游记第十一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十一回主要讲述了 唐太宗来到六道轮回处,崔判官送他到超生贵道门还阳并叮嘱他回去了要开水陆大会,超度那些无主的孤魂。回到阳间后,唐王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唐王欲进瓜果给阎王,死了妻子的刘全甘愿牺牲自己去阴间献瓜果,阎王大喜,经查生死簿方知刘全和他的妻子李翠莲有登仙之寿,故让刘全回阳世,因其妻尸骨无存,阎王就帮她借尸还魂(借了阳寿将尽的唐王的御妹李玉英),刘全一家生活美满!唐王令各处官员推举圣僧主持水陆大会超度亡灵,但接到命令的傅奕说他不信佛,萧瑀就与之争辩坚持信佛敬佛,唐王也觉得萧瑀说的句句在理,故推出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因陈玄奘是金蝉转世且佛法方面的修行较高,故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小说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539赞·7,424浏览2021-06-08
西游记第十一回感悟
西游记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禹正空门,写唐太宗在地府阅历轮回事实,并从地府还魂后之事,他恪守诺言,大行善事,使得唐王朝根基坚固,福禄绵长,让囚犯回家与亲人作别,把数千宫女放出配了军士,这些善事,大得民心。西游记作者说教色彩极为浓厚,启发人生社会思想意义随处可见,如本回开头即有诗曰: 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 当然,西游记更多的是用形象的故事来教育人类个体生命: 却说太宗又传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狱中重犯。时有审官将刑部绞斩罪人,查有四百余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领应得之罪。众犯谢恩而退。又出恤孤榜文,又查宫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出旨配军。自此,内外俱善,有诗为证,诗曰: 大国唐王恩德洪,道过尧舜万民丰。死囚四百皆离狱,怨女三千放出宫。 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善心一念天应佑,福荫应传十七宗。 西游记作者更重视人生实际上的积善成德,而不是饱读圣经,却言行不一: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本回还写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李翠莲借唐太宗妹妹还魂事: 正嚷处,只见四五个女官,两三个太监,扶着他,直至殿上。唐王道:“你可认得你丈夫么?”玉英道:“说那里话,我两个从小儿的结发夫妻,与他生男育女,怎的不认得?”唐王叫内官搀他下去。那宫主下了宝殿,直至白玉阶前,见了刘全,一把扯住道:“丈夫,你往那里去,就不等我一等!我跌了一跤,被那些没道理的人围住我嚷,这是怎的说!”那刘全听他说的话是妻之言,观其人非妻之面,不敢相认。唐王道:“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见,捉生替死却难逢!”好一个有道的君王,即将御妹的妆奁、衣物、首饰,尽赏赐了刘全,就如陪嫁一般,又赐与他永免差徭的御旨,着他带领御妹回去。他夫妻两个,便在阶前谢了恩,欢欢喜喜还乡。 上文刘全夫妻本来都已经死亡,李玉英之死乃是因为她拔自己的钗环斋僧,被丈夫斥责为不守妇道,自缢身亡,刘全因为妻子上吊身死,悔恨交加,发誓杀生成仁,为唐太宗到地府进瓜,此种善行赢得冥王同情,让刘全夫妻还魂享受人生。而其妻死亡时间已久,尸体不存,故借猝死之太宗御妹身体还魂。 西游记本回写的第二个小故事是相良夫妻积德行善,虽然在阳间是个穷人,在阴间已经是个富豪,唐太宗在地府时曾经借他们的几库金银救济那无数的冤魂苦鬼,所以还魂后按照冥王之意归还其金银,然而相良老夫妻坚辞不受: 太宗见了本,知相良不受金银,道:“此诚为善良长者!”即传旨教胡敬德将金银与他修理寺院,起盖生祠,请僧作善,就当还他一般。旨意到日,敬德望阙谢恩,宣旨,众皆知之。遂将金银买到城里军民无碍的地基一段,周围有五十亩宽阔,在上兴工,起盖寺院,名“敕建相国寺”。左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镌碑刻石,上写着“尉迟公监造”,即今大相国寺是也。 唐太宗召集大臣商议敬佛传道之事,大臣意见不一,各有其理,然太宗最后相信佛是圣人,慈悲为怀,不可毁弃,故传下旨意要大臣们推荐天下德行高尚、知识渊博的高僧,这时候,玄奘法师第一次出场: 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星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 西游记写到第十一回,取经的师徒四人已经全部亮相,而唐僧则是刚刚露面,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从这几回文字可见,唐太宗在西游记中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形象,另外,他的几个大臣,尤其是魏征,也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且有历史记载的基础,但这些君臣言论都带有了神话的意味。
297赞·4,411浏览2021-11-27
西游记第8回读后感100字
我最喜欢的书要数《西游记》了。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里面又加上了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 只因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别什么是妖怪,什么是普通的凡人,孙悟空与唐僧彼此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解。 比如说,《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没想到却错以为行凶杀人。 只因为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却没有,所以彼此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误会。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
54赞·13,008浏览
“电子阅读”是个什么鬼?
根据文中提到的唐僧为您推荐
点击下载了解更多详情
下载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读书阅读器_免费下载_点击进入
根据文中提到的玄奘为您推荐
点击下载了解更多详情
下载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正在加载
评论
本文标题: 西游记第九到第十回读后感(西游记第9 10回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76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朝花夕舍读后感600字(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6篇))习爷爷的七年知青读后感(爷爷初一作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