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读后感(《幼儿园游戏》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23 23:58: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幼儿园游戏》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

幼儿游戏读后感(《幼儿园游戏》读后感)

《幼儿园游戏》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游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游戏》读后感1

  大二的时候接触了我人生中第一部关于幼儿游戏的书籍,这本书是由我校周桂勋老师参与编写的《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并且这本书是作为学前教育的我们的必修课。经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改变了以往不注重幼儿游戏的教学思想。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但对于此观点的理解,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只停在于表面。但是学习了周桂勋老师上的这门课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几个字的含义。我觉得身为一名幼师,这本书值得学习。值得反复阅读。 这本书共有六章的内容,分别是幼儿游戏概述、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的计划与组织、幼儿园游戏的现场指导、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评价幼儿园不同类型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本学期我们又开设了由周桂勋老师主讲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所以我便将前者《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以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的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这一条例突出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条例的内容从‘幼儿园游戏的计划与组织’这一章节完整的给我们展现出来了;

   第二,《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其目的在于创造与幼儿相适应的游戏生活环境。 这一要求在书中也有明确指出,如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幼儿园游戏的现场指导等章节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的发展要身心健康发展,不能只重视死板的教育方式,而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让幼儿健康成长;

   第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教师也明确提出教师要支持与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书中论述了游戏的组织指导以及现场指导。

  最后,《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指出儿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在我看来,这些权利的出发点便是使儿童健康快乐的长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游戏就是基础。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创设更好的教育生活环境。

《幼儿园游戏》读后感2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因素,引导儿童开展多样的游戏活动。董旭花老师主编的`《幼儿园游戏》详细地列举了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开展的特点和观察指导策略。

  细细品读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平时对幼儿的游戏观察指导太过于粗糙。首先,游戏观察应当明确观察目的,避免盲目观察。教师可根据要观察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其次,再幼儿对于游戏环境合游戏伙伴熟悉后再开始观察,避免因陌生环境等因素对幼儿造成干扰。而且应当多次、持续性地尽心观察,以保证观察锁的结果能够准确代表幼儿的发展水平,不能仅通过一次或者一天的观察就妄下结论。

  在游戏观察时,老师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扫描观察、定点观察、追踪观察灵活运用。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生活经验,从而为制定以后的游戏计划提供基础材料。再制定游戏计划时只有考虑到幼儿已经有的经验合兴趣需要,以幼儿为中心设计游戏,讲预设游戏的目标设定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才会去的好的游戏效果,使幼儿获得最佳发展。另外,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教师还能够了解幼儿游戏所需的最佳游戏条件,如:时间、空间合游戏材料。

  幼儿在园时老师要细心指导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短信等指导家长合孩子在家进行亲子游戏。亲子游戏具有情感性、教育性的特点。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参与和观摩亲子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情绪和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家长认识到亲子游戏的意义。亲子游戏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倾向,但家长缺乏亲子游戏资源和对游戏的自主创编、生成能力,幼儿园可以为家长介绍与孩子年龄相适宜的亲子游戏内容,提供游戏资源,引导家长提供一些半成品玩具、自然物、简单家用物品成为游戏材料。

  游戏伴随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书上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表达内心感受,疏导内心困惑、悲愤、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手段。幼儿心理治疗是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的。常用的方法有儿童故事治疗、结构式游戏治疗,幼儿中心游戏治疗。公平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团体游戏治疗。幼儿园里的孩子各有各的性格,有时会遇到一些性格偏执的孩子,这时老师不放试试游戏治疗的方法,让孩子再游戏中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研究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我能够将书中的内容结合实际应用到实际游戏知道中去。

《幼儿游戏之旅》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参与的一项研究性游戏学习所著的作品。全书以蓝、红、绿三色为基调,因为色彩最直观、最形象,这三种色彩的协调,能调出最美的颜色。同时这三种色彩代表三种不同的寓意。蓝篇是他们学习整合的历程,作为全书的整个基调,是全书的基础。红篇是他们三年来总结出的一系列丰富的游戏活动主题。绿篇则记录了在幼儿、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如何实现互动的一个全面反映。

  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红篇。生动鲜活游戏主题为我打开了幼儿游戏的一扇明窗。他们的游戏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地观察——访问倾听——研究记录——交流汇总这一系列严谨的探究过程串连,俨然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整个游戏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如他们提出爱心邮局的主题,其中就整理出了对人、对物、对人的活动的几大调查方向,通过个人、亲子、集体调查来收集资料,然后再将收集的资料转化为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情节始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幼儿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加强教师、家长、社区、社会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这样孩子的游戏既寓教寓乐,又始终保持神秘新鲜,让旁观者能直接、客观地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之处。而一个教育角度的改变并不是读几本有用的书便万事OK了,应付诸于自身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

  在学习陈鹤琴的基本思想中,有一条是"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暗示性、小团体式……的教学法。"陈鹤琴认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凡是当作工作做就是痛苦的,当做游戏做就是快活的"。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幼儿园里的课程很容易游戏化的",所以幼稚园的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导法。陈鹤琴还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幼稚园的课程应采用暗示性的教学法,通过语言、文字、图画、动作进行暗示,尤以教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最为重要。陈鹤琴主张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他认为幼儿的年龄不齐,智力不同、兴趣不一致,应当区别对待、分组施教,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有所长进。他所提倡的多样化的教学法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具有科学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更是对游戏情有独钟,每次一说到要玩游戏他们就很开心,会问老师:"我们今天要玩什么游戏呀?"上课时,每当我拿出小动物,跟他们说:"今天小猫要和你们玩个游戏,你们想不想跟它一起玩呀?"他们就变得很开心,很认真地和小猫玩游戏;有时,孩子们还会想出很多不一样的玩法,他们在游戏中慢慢掌握了知识,而且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直玩,每次都会有一些新鲜的.东西从他们的小脑袋里冒出来。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唱《小汽车》这首歌,因为前面我刚刚给他们讲了《汽车轱辘辘》的故事,孩子也刚刚玩了小汽车的游戏,我就把前面的游戏延伸到音乐教学中,这时我当司机,开着小汽车带他们去"儿童乐园"玩,孩子们排好队乖乖的等"司机"把车开到他们面前,然后一个个有秩序地"上车",彻底改变了以前一涌而上、你推我挤的局面。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最重要的是从歌曲中孩子们明白了上车要排队和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等交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用这首歌让孩子们排好队出去做“开汽车”的游戏,每次他们一听到"小汽车,嘀嘀嘀…… "他们就会很快地排好队唱着这首歌一起出去游戏,有的时候我请他们自己来当"司机",他们也会自己唱这首歌。

  综上,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游戏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戏是儿童成长的基本需要,绝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小事。游戏可以健体,可以益智,可以促进儿童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象陈鹤琴先生提倡的那样重视儿童游戏,鼓励儿童游戏,帮助和指导儿童合理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篇一:《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最近在线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来说,为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虽然这条路很漫长又迷茫,还看不到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这样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责任。

  篇二:《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这几天,我阅读了《学前游戏论》中的“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中的评价”这一节。对如何在幼儿游戏中进行评价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认识。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在学前儿童教育实施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是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检验、评价教师指导组织游戏的能力和效果、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它能够推动学前教育中游戏的科学实施和开展。只有在评价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游戏发展的特点和水平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对儿童的教育和游戏的实施及教师指导才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以往老师组织游戏评价,常常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游戏评价,是将幼儿强行的拉入老师的思维中来,老师通过对游戏目标的把握、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去抓住符合教育目标的游戏内容或突发事件来展开游戏评价。而这些可能是孩子对游戏兴趣之外的东西了。实际上老师也知道: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游戏评价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但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评价中,老师常常会因为缺乏方法在评价中遭遇瓶颈:分享快乐和经验一般总是围绕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有什么高兴或成功的事,解决了什么矛盾等问题来展开。久而久之,这种游戏评价也会失去魅力,幼儿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评价漫不经心。评价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我联系自己的角色游戏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1、开门见山型:在游戏后的讲评中直接点题。当老师在游戏中发现了有价值的内容时在游戏中先和幼儿产生互动,以游戏者的身份丰富该游戏中幼儿的经验,这样在介绍时幼儿就会显得不紧张,也会乐意分享介绍。然后在点评时直接点题,采用“渲染”的方式开头:“今天呀,XX和平时不一样了,你们看,XX多了些什么呢?”从而引起幼儿的关注并急于聆听不一样的`地方。

  2、情感宣泄型:让孩子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引发经验交流。当大家都热衷于自己的游戏情节时,可以用:“今天你有什么事想告诉大家呀?”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游戏的回忆,不管是开心事和不开心的事情,在聆听幼儿的介绍中,及时捕捉到“闪光点”,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幼儿发现问题,自主讨论,自主得出结果。

  3、经验回放型:让孩子回忆平时的生活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在讨论某一个游戏情节时,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回顾,引起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幼儿自主意识到某一游戏该如何正确进行。例如:针对小吃店服务员服务不周的情形,在点评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去饭店吃饭就是站着的么?”针对小吃点没有点菜单的情况,点评时又会以“你们平时去饭店吃饭,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点菜的呢”,从而让幼儿乐于说、急于说,在诉说中进行自主创设。

  4、及时干预型:在游戏的过程中,直接用语言引导与儿的游戏。当发现孩子游戏中的问题时,老师直接用语言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看到超市的物品未放整齐时,老师会说:“今天的超市怎么这样乱呀?”帮助幼儿回忆参观超市的情景,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又如:当警察在随意奔跑时,老师会问:“警察叔叔,你在忙什么呀?”通过询问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回归游戏的思维。

  5、情境再现法:对幼儿的游戏情境再现,共同总结经验。

  让孩子对于游戏的情节进行再表演,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视觉感知中,自己去欣赏同伴的模仿过程,自己做出判断,通过相互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积累游戏的经验,从而增强对游戏的兴趣。

  不同的评价方法,帮助老师以合适的身份评价游戏,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关注幼儿的游戏,倾听孩子的需求,这样就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推动游戏发展的进程,孩子可以更多地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玩得更快乐。当老师改变了游戏的评价方法,让孩子投入到评价中来时,他们已经成为了游戏主人,此时他们的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最喜欢的游戏,孩子也就是在这样的快乐游戏中前进着,同时推动着游戏发展的进程。

  篇三:《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一、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解读

  着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时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得是否好,关键要看孩子是否体现了自主性,是否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而不是看一日生活时间表上是怎样安排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儿童游戏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幼儿在游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儿童”的现象,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游戏”、“本体性游戏”、“自由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幼教界扩大影响。

  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曾经一度有不少幼儿园教师误认为自主性游戏,只在创造性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适用,而其他游戏还是抓在教师手里。其实,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并无分类,我们不可能让他们感觉到玩角色游戏就可以随心所欲,而其他游戏则是教师教的游戏。这样势必会影响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我眼中的幼儿自主性游戏

  (一)自主与规则

  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教师面对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困惑多多。让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儿童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相对立而存在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关键要看规则的提出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如果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学会遵守,而如果规则的提出不被儿童所理解,那他们可能很难接受或拒决接受,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不同年龄班“自主”与“规则”的培养重点是不同的。

  (二)自主与指导

  以前我总是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三)愉悦与教育

  关于游戏价值问题,我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儿童就是在游戏成长的,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经验,也在游戏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游戏的愉悦和教育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材料提供与儿童的需要满足

  在自主性游戏中常常会给教师带来这样的困惑:要让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选择游戏的材料,就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让儿童随心所欲地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其结果是材料选了一大堆,儿童却表现出无所事事不能顺利地玩游戏。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儿童兴奋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儿童更倾向于玩独自的或平行的游戏,使同伴交往的机会减少。儿童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当儿童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儿童有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再次游戏的愿望,参加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当我们希望儿童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促使儿童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三、我的一点尝试

  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是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将建构游戏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形成相应的项目主题,系统地应用于建构游戏,便于幼儿接受,能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的行为,并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提升创造力。对于教师来说:加入生活化的主题内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需要老师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预设适合大班幼儿的生活化内容,以顺应孩子的发展,以推进游戏的进程。在建构区游戏中开展生活化项目主题,对已有建构游戏进行再创造和再构建,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方位的系统调整和接纳,在不断积累建构经验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预设和指导能力,实现双向推动。

   我的一些措施

  1.随兴趣点而创设

  幼儿对于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游戏感兴趣,愿意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们要追随幼儿,敏锐地觉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即时需要,生成有潜在价值的建筑主题,把握教育契机。

  2.随探究点而创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提取顺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探究点,并创设“立体”的游戏情境。

  建构区游戏还在日趋完善、持续着。作为融合全班大多数幼儿兴趣所致的游戏,每个幼儿都在参与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自得其所“玩中学、玩中获”。游戏充盈于身心,充盈于思想、情感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又冠之以教育的意义与安排,通过教师的巧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1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这本书,从书名来看可分为“幼儿园”、“游戏”、“组织”、“指导”,这四个词。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能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

  游戏——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和心智的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在不同时期,对于游戏的认识不尽相同,我个人觉得《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这本书在儿童游戏方面的介绍是很全面的,很值得一看。记得前两天看优慕课时,丁海东教授说过“聪明的孩子爱玩,爱玩的孩子聪明”这句话是事实,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最简单最基本而又最高效的一种活动!

  组织——在这里,可理解为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安排幼儿进行安全的、愉悦的、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

  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在这里,“指导”一词指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如遇到困难时,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活动应提供必要的教导、引导,使儿童在游戏中有所玩、有所学。

  这本书从“幼儿园”、“游戏”、“组织”、“指导”这四个人词来命名可谓开门见山,将全书的主要内容指出,独具匠心。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希望你也能从这本书中看到孩子的世界,也能成为“孩子王”。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2

  学前期(0~6岁)是特殊的游戏期,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应当创造条件,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保护他们游戏的权利,让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那应该怎样组织幼儿游戏呢,我利用寒假时间学习了《幼儿园游戏与指导》一书。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一书共有八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了游戏的文化含义、游戏的概念与特点以及幼儿游戏的价值。第二章分析了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和分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和实践以及寓教于乐、融合幼儿园课程和游戏的方法。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以及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积木游戏等区域活动组织与指导的方法。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户外活动环境的创设和组织与指导。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教学环节、过度环节等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方法。

  第六章讨论了玩具与游戏材料的运用与选择。

  第七章介绍了观察、分析与评价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方法。

  最后一章介绍了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包括早期的、现代的游戏理论。

  通过学习本书的学习,我了解了游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性质、特点和分类;认识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含义,掌握了寓教于乐、融合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方法;学会了在幼儿园游戏中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及时更换游戏材料,确定正确合适的游戏规则,在游戏中要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观察指导,在游戏后要对幼儿进行总结评价。幼儿的学习要在游戏中进行,心中有游戏,手里有游戏,能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幼儿环境,在幼儿一日生活的不同环节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积极对幼儿进行指导和观察。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3

  大二的时候接触了我人生中第一部关于幼儿游戏的书籍,这本书是由我校周桂勋老师参与编写的《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并且这本书是作为学前教育的我们的必修课。经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改变了以往不注重幼儿游戏的教学思想。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但对于此观点的理解,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只停在于表面。但是学习了周桂勋老师上的这门课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几个字的含义。我觉得身为一名幼师,这本书值得学习。值得反复阅读。这本书共有六章的内容,分别是幼儿游戏概述、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的计划与组织、幼儿园游戏的现场指导、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评价幼儿园不同类型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本学期我们又开设了由周桂勋老师主讲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所以我便将前者《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以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的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这一条例突出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条例的内容从‘幼儿园游戏的计划与组织’这一章节完整的给我们展现出来了;

  第二,《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其目的在于创造与幼儿相适应的游戏生活环境。这一要求在书中也有明确指出,如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幼儿园游戏的现场指导等章节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的发展要身心健康发展,不能只重视死板的教育方式,而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让幼儿健康成长;

  第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教师也明确提出教师要支持与引导幼儿的游戏活动,书中论述了游戏的组织指导以及现场指导。

  最后,《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指出儿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在我看来,这些权利的出发点便是使儿童健康快乐的长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游戏就是基础。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创设更好的教育生活环境。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4

  暑假我看了《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本书,共有八章。这本书主要阐述了游戏的含义及其特点和游戏的价值,它从区域活动到户外活动,从环境创设到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到儿童游戏的理论,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内容很全面。

  读了这本书,使我更加明白游戏在幼儿园的重要性,游戏对幼儿的重要。幼儿视游戏为生活,幼儿喜欢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一日生活中都是游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幼儿的游戏是自发性、无外在目的的、自主的、充满幻想的、轻松愉快的、注意过程体验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小班的幼儿游戏发展就更加明显了,月月在玩滑梯时,金豆要过来插队,月月告诉他:“要排队。”金豆点点头,就去后面排队了。孩子在玩得时候就知道了,玩游戏的时候要排队。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游戏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发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应怎样扮演好什么样的角色,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下面就区域游戏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教师善于观察有助于设计游戏内容。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变化和需要是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的方式来表达。通过观察,能够让我们直接了解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能更好地选择和设计游戏内容。

  二、教师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游戏,有助于幼儿游戏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的心情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不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以免影响幼儿游戏的真实情感。我们可以采取提供材料、平行游戏、语言指导、肢体语言等方式参与游戏,为幼儿游戏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我们班的茜茜在搭积木时,总是把小的放在下面,大的放在上面,所以她的积木就老是搭不高,搭不稳。于是我就坐在她的旁边搭积木,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这样我的积木就能搭的高高的。”茜茜看见了,也学着这个方法搭积木。我在旁边示范,孩子在不知道不觉中就学会了把积木搭高搭稳的方法。

  三、活动后的讨论、总结有助于游戏结果的体现。

  幼儿注重游戏的过程,而教师注重幼儿游戏的结果,通过适当的总结,我认为有助于让教师了解游戏是否适合幼儿,设计的游戏内容可以得到直接反馈,从而提高幼儿能力的发展。在总结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建构结果,如绘画、角色反窜、情景讲述的方法进行,使游戏内容能更加鲜明的体现出来。区域活动时,我发现一一总是拿不到新玩具,针对这个情况,我在区域活动结束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小朋友告诉我,他总是玩不到新玩具,怎么办?谁有好办法?”经孩子们商量以后,决定做一个表格,玩过的画对号,没有玩过的画圈圈,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谁玩过了,谁没有玩,下次玩时,让没有玩过的小朋友先玩。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建立了游戏规则。

  四、所有的活动必须在绝对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第一。

  幼儿园是提供同伴交往的场所,也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教师是最佳的引导者。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程度也不相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一直进步。比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响,有意注意的时间段,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平行游戏法特别适用于小班。但小班幼儿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合作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幼儿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挑战性的规则游戏,幼儿从无目的到事先设计好方案,从由老师带着玩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打扮游戏角色再进一步发展带领别人玩,从摆弄物品、旁观游戏到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再结合、合作游戏。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指导他们游戏的时候才能做到有针对性,贴近幼儿实际情形,才能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内容、游戏技能和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

  我们要根据幼儿游戏的水平发展特点为幼儿设计游戏,给予适合的指导,让孩子们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5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游戏的多重含义、特征和分类,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游戏安排、常规与组织形式,游戏的观察、记录和评价,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的分类指导,民间游戏、亲子游戏、手指游戏、电子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以及游戏精神的探讨,内容全面且丰富。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的'表述。这些政策法规都重点强调了游戏才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合作,分享等一些基本的能力和习惯,游戏又以无比的魅力,唤起孩子们极大的热情特有的情趣、快乐的情绪、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孩子们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表露出浓厚兴趣。还有在《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到要尊重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尊重儿童的尊严与权利原则正符合了《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中提到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权利,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氛围,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

  总之,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后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高度重视,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6

  这次薛薇老师的直播让我感悟很深。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用游戏把孩子的天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孩子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将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根据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合理分配孩子创造性游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与参与,老师在其中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孩子在老师的交流,指导下慢慢地拓展,每个孩子的想象是无限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教师应该将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而不是以教师为主导去操控游戏。在游戏中要起到引发幼儿自主自发学习的作用,给儿童一个和谐、自主的游戏环境。幼儿教师对于游戏的现场指导,当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时,幼儿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沉着冷静的解决纠纷,推动幼儿游戏情节的进步发展。各种不同类型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要求幼儿教师应全面了解各类游戏,如特点、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与价值等方面的知识,使每个游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通过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让孩子更加充分的认知事物,参与其中,慢慢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从而在游戏中获得愉悦,并让孩子慢慢了解并接触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场景。游戏是更能够吸引孩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生活来源于社会,学习来源于生活,老师讲得非常棒,感谢老师的分享。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7

  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活动也是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的。幼儿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在游戏中,幼儿的动机是“我要玩""我要学",因此幼儿身心总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与发挥,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发生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所以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幼儿的学习游戏化,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与好感,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日有长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增长知识,就好象春风化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第一合理安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在园,教师可利用幼儿的晨间活动。饭前饭后、离园前及其它环节的零碎时间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例如: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他们正规集体教学的时间较短,那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游戏活动;相反,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他们正规集体教学的时间长,相对于他们进行游戏的时间就会缩短,但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应保持在两个小时左右。第二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只有丰富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会动地玩,在玩中学。第三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

  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第四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做游戏活动的旁观者。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该沉默,不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孩子们心理,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失败,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做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当孩子们分配角色,安排任务时,教师应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服从游戏组织者的分配,教师是作为幼儿的游戏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変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童趣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做游戏活动的引导者。当孩子们在游戏中碰到了他们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以幼儿平等身份,发表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供他们参考,不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当个别幼儿游戏碰到困难了,教师应象同伴一样,问问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但教师的意见、建议必须是一种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游戏是儿童的权力",是人类对自我解放的追求经过漫长的历史之后而得出的结论。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不能只是为将来而活着,他们也为现在而生活,他们应当分享用儿童期的生活,拥有快乐的童年"。儿童的游戏不应是成人的施舍,而是天经地义的。总之,教师在儿童游戏过程中可“"教"很多东西包括游戏本身的技能也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教"。在学前儿童的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儿童,促进儿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职责。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8

  通过聆听薛威园长的讲座,我明白了,让幼儿游戏,不同于,成年人的玩儿,幼儿一日生活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游戏,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幼儿园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也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认为,儿童只有在游戏中心情才是愉悦的,儿童愉悦中游戏,游戏的同时又能培养各种基能,游戏不仅保证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又能使心情愉快,可见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和孩子们多游戏,培养爱游戏,会游戏的性格习惯。

  创造性游戏环境要合理利用和划分空间,做到错落有致流向清晰,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体也是游戏环境的缔造者师,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习惯,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交往与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这次的培训活动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努力做一名孩子喜欢的人民教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9

  活泼好动、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学前的孩子们就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的。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带着孩子们漫无目的的玩游戏。游戏怎么玩,如何设置,如何才能锻炼孩子的能力,怎么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完善人格,这个是我们老师真正需要做的。

  薛老师特别强调了创造性游戏的概念:创造性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换言之,我们的游戏设计要以幼儿为主体,围绕幼儿展开,而现在有的游戏设计都背离了最初的出发点,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这是不合理的。其次就是要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去设计,所设计的哪一个环节是要锻炼孩子哪方面的能力等,这个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为我们的游戏活动设计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还需要及时修改、调整。有了这些作为理论支撑,我觉得我们的游戏会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好。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篇10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育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此次培训我更了解到了游戏的重要性,更知道如何更好的去开展游戏活动。

  一、游戏以其内在趣味性,诱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游戏中孩子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超过平时,幼儿的自身潜能也极大地激活了,他们的思考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超出平常。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游戏,使教学活动游戏化,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教学,孩子们能将教师的要求转化成自觉的学习,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知识,是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在游戏里,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游戏是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它以独有的魅力,让幼儿心灵得到畅游,心智得到成长,品格得到培养、性格特征优良……

  二、将游戏与集体活动教学有机的整合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劳动和生活,孩子们在游戏中,或许是从头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发、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开展传统的游戏活动。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十分简单的材料。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可使游戏开展起来,却能给我们带来多少童年的欢乐。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幼儿园中善于运用游戏活动,对幼儿是一种"快乐教育",能给幼儿提供更多寓教育乐的发展机会。

本文标题: 幼儿游戏读后感(《幼儿园游戏》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641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野火集读后感2000字(《野火集》读后感800字)亲爱提奥读后感(求3篇五年级学生的读后感 400字左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