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洪录506读后感(《钱德洪录》-3 从“不及格”到别人眼里的“优等生”)

发布时间: 2024-05-20 14:24: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8

钱德洪录原文译文原文德洪曰:昔南元善刻《传习录》于越,凡二册。下册摘录先师手书,凡八篇。其答徐成之二书,吾师自谓“天下是朱非陆,论定既久,一旦反...

钱德洪录506读后感(《钱德洪录》-3 从“不及格”到别人眼里的“优等生”)

钱德洪录原文译文

原文
德洪曰:昔南元善刻《传习录》于越,凡二册。下册摘录先师手书,凡八篇。其答徐成之二书,吾师自谓“天下是朱非陆,论定既久,一旦反之为难”。二书姑为调停两可之说,使人自思得之。故元善录为下册之首者,意亦以是欤!今朱、陆之辨明于天下久矣。洪刻先师《文录》,置二书于外集者,示未全也,故今不复录。其余指知行之本体,莫详于答人论学与答周道通、陆清伯、欧_崇一四书。而谓格物为学者用力日可见之地,莫详于答罗整庵一书。平生冒天下之非诋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惟恐吾人不闻斯道,流于功利机智以日堕于夷狄禽兽而不觉。其一体同物之心,终身,至于毙而后已。此孔孟以来贤圣苦心,虽门人子弟未足以慰其情也。是情也,莫见于答聂文蔚之第一书。
此皆仍元善所录之旧。而揭“必有事焉”即“致良知”功夫,明白简切,使人言下即得入手,此又莫详于答文蔚之第二书,故增录之。元善当时汹汹,乃能以身明斯道,卒至遭奸被斥,油油然惟以此生得闻斯学为庆,而绝无有纤芥愤郁不平之气。斯录之刻,人见其有功于同志甚大,而不知其处时之甚艰也。今所去取,裁之时义则然,非忍有所加损于其间也。
译文:过去,南元善在浙江绍兴刻印《传录习》分为上、下两册。下册收录了先生的八封书信。其中在《答徐成之》两封信中,先生说:“赞成朱熹的观点,排斥陆九渊的观点,长期以来已成定论,想要改变,十分困难。”这两封信就是为了调解朱陆之争,使人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而明白这一点。因此,南元善将这两封信放在下册的开头,用意非常好。今天,世人已明白朱陆之辨的内涵。我刻印先生的《文录》时,把两封信置于《外集》中,主要是有些观点还不够完善,因此,现不作收录。关于其他知行本体方在的论述,在《答人论学》、《答周道通书》、《答陆清伯书》、《答欧_崇一》等四封信最为详尽。在《答罗整庵书》中,明确道出了格物应是学者平常所做的工夫。先生平生面对世人的诽谤和诋毁,在万死一生的逆境中始终不忘讲学。他老人家深忧我们这些弟子不了解圣学而被功利和技巧所迷惑,以至毫无知觉地沦为禽兽夷狄。先生终生兢兢业业地追求与天地万物溶为一体的境界,直至死而后已。
这种孔孟以来圣贤所独有的良苦用心,并不因学生和亲人的劝慰而有丝毫的减轻。以上所述先生的情怀,在《答聂文蔚》的第一封信中作了详细的表露。这几封信,均按南元善原本刊刻而收录。先生在《答聂文蔚》的第二封信中,详尽地揭示了'必有事焉’即为'致良知’的功夫,论述明白简洁,使人很容易找到工夫的下手处,所以也增录进来。南元善当时的处境极其艰难,仍以讲授_明学说为己任,最终遭受奸臣排挤。但他仍然认为,他接受_明学说是一生最大的幸事。因而,他没有分毫的忧愤和悔恨。人们都知道,南元善刊刻的《传习录》,对于有志于学的朋友帮助很大,但不知他其时处境的艰难。我的去取是依据今天的需要,并不是对南元善所刻的《传习录》旧本有什么不满。

《钱德洪录》-3 从“不及格”到别人眼里的“优等生”。

原文:

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练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学生觉得自己在静坐中有所长进,便问先生看法。先生回答,很多人每天忙于俗事,内心浮躁,所以需通过静坐,修“静”的功夫。但往往因为静坐,感受到这种“静”带来的内心宁静与,喜悦。于是开始喜静而不好动,这就又陷入了一个“枯木”的误区。如果动是“过”,静是“不及”,那这就是从“过“到了“不及”。需理解“动静之事”都只为“良知清澈”,这才是为学根本。
这让我想起我的学习经历。
在接触盛和塾和东方书院前,我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但认真的每天读,每天写,却非习惯。从前年开始,当读书学习已经变成了生活一部分,我开始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与人谈起任何事情,都能说出“非同一般”的见解,甚至经常让人朋友觉得我”境界高,心性高”,因为这种外界的褒奖,以及日常看事情似乎越来越能透彻,困惑越来越少,于是我更加努力的围绕人生的目的,人生志向,修身养心,读书,反思,总结。
而这带来的结果是,与人相处时,本来说一件事,我就开始总结其中的道理,书中的语句,成语张口就来,说话也是一套一套的。在一次团建中,当我又开始“讲道理”时,有伙伴直接指出了我的问题:能不能少讲道理,多做事啊。让我反思,我为什么要读书学习?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刚开始读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自我提升,更好的做人做事。而近一两年的学习,我似乎陷入了“学习为大,其他事情靠边站”的误区。
三十多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奋斗做事的年纪,而我每天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在学习,健身,以及与自我提升相关的事上。但每天时间精力有限,事情又很多,当我陪孩子拼积木时,惦记着朋友咨询家庭矛盾问题;吃晚饭时,惦记着学习群打卡的事;陪孩子跑步时,惦记着跑步里程配速的问题,我每天都很忙,忙到记不清有多久没有陪孩子到公园游玩;记不清多久没有好好陪父母唠唠家常;记不清有多久没有好好陪妻子逛逛街;我从自己的学习中,看到了自己的“自私”。
君子,学习是为了自我提升,为了更正确,更好的做人做事,而小人,学习是为了他人的目光,为了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我学着学着,就学成了“别人眼里的我”,而背离了学习之初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这种学习上的“不及”到“过”,让我感到不安。我深知学习重要,而家人更重要,事业同样重要,通过学习,去做好事,同时好好做事。改进方法一堆,只是我的践行远远不够,莫要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选自白老师讲话~立志要趁早

立志要趁早
公元1508年,阳明先生因得罪朝中掌权太监被贬谪到当时条件艰苦的贵州龙场,做驿丞。在人生绝境中,他放下了荣辱得丧,放下了生死挂碍,不断地叩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一天深夜,他突然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原来天理不在事物中,天理在我的心中,道即吾心。[1]这便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大事件——“龙场悟道”。阳明先生地位卑微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与世隔绝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

此后,当地群众在龙冈山上为阳明先生建立了龙冈书院,慕名前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不辜负学子们的拳拳求学之心,阳明先生作《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对学子们提出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条教规。
明代官员、学者施邦曜在《阳明先生集要》一书中就此文有评曰:“不独可为初学规则,夫人而立志不渝也,好学不倦也,改过不吝也,责善若不及也。作圣之功,尽于此矣。”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当很多人回望人生,悲叹自己一事无成的时候,常常会埋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环境不好,可是,有几人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份警醒。无志者,天才可归于庸碌;有志者,垄亩亦可飞鸿鹄。立志要趁早,等到老来无成,悔之晚矣!
•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一个人的心是什么样子,他的生命就是什么样子。心中充满阳光,生命就会充满力量。“立志”是阳明先生教我们的第一步。你的立意有多高,你的道路就能走多远,这是阳明先生所讲的“立志”的本意。我们立志成圣成贤,未必最终能成圣成贤,但若没有一个足够高远的理想,何以让这颗平庸之心庄严起来,何以有力量抵挡那么多的诱惑?单靠蛮力,怎能在滚滚洪流中站稳脚跟?
• 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荒废懈怠、虚度光阴的人,不能获得成功,理所当然。不过,还有一种人,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看上去与虚度时光的人恰恰相反,可是最终也劳而无功,一事无成,这是为何?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坚定且高远的人生志向作为引导,人生就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不知最终会去向何方。此处不明,耽搁了多少英雄汉!
•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勤学不仅仅是努力学习,其本质是学会明辨是非。只有我们立志于圣学,明辨大是大非,我们的努力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否则,即使我们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其结果也可能是南辕北辙。
•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传习录·钱德洪录》中记载了阳明先生与弟子这样一段对话,阳明先生对弟子说:“最近你们在学问上没有长进,都是因为没有立志。”一位弟子说:“老师,我愿立志。”阳明先生说:“不是说你不立志,但你立的不是必为圣人之志。”这位弟子又说:“我愿立必为圣人之志。”阳明先生接着说:“你要真立必为圣人之志,心上就不会还有私心杂念的挂碍。”弟子听后,惶恐不已,冷汗直流。
今天我们有这么多纠结,这么多烦恼,如何能够成就一番大事?如果你能坚定不移地立志成为“最高道德的典范”,过去重如泰山的问题,也就变得轻如鸿毛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如何能够令你烦恼?
• 不以聪慧敏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阳明先生的再传弟子,明朝大儒吕坤曾对人的资质做过这样的划分:“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我们这个世间真的不缺少“聪明人”。他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陷于利益的算计,总是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另一种“愚钝之人”是什么样的呢?他勤恳谦和,一诺千金。踏踏实实本本分分,他们也许在技能及其他方面不如“聪明人”,但是他们的人生光明磊落,少于算计反而过得充盈美满。
你愿意成为哪一种人呢?
本文标题: 钱德洪录506读后感(《钱德洪录》-3 从“不及格”到别人眼里的“优等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57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优点放大镜读后感(优点放大镜里边形象小姐读后感)梦想加油站读后感庞婕蕾著(梦想加油站读后感4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