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的读后感(急需《外国小说》读后感3篇)

发布时间: 2024-05-20 05:04: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4

一页半稿纸的西游记读后感。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

半张纸的读后感(急需《外国小说》读后感3篇)

一页半稿纸的西游记读后感。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不放过一个妖魔,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他有时爱撒个谎;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他的毛病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诚心向佛,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二)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三)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感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

一页半稿纸的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很受感动。《西游记》这本书主要写了孙悟空不平凡的出生,以及他在花果山逍遥的生活。后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结果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最终孙悟空跟随唐僧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不但敢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争斗,并为自己争来了“齐天大圣”的称号,还不惧怕任何妖魔鬼怪,绝不放过一个妖魔,面对困难绝不低头。
   我还喜欢唐僧,他接受大唐皇帝的命令,前往遥远的西天取经。一路上风餐露宿,困难重重。唐僧面对困难决不放弃。
   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这时我们应该像孙悟空和唐僧一样,迎难而上,才能成功

斯特林堡的半张纸讲的是什么

【作者简介】奥古斯特·斯特林堡(AugllstStrindberg,1849-1912),瑞典作家。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破产商人家庭。一生贫困,为了糊口,当过小学教师、演员、新闻记者、图书馆职员、化学试验员等。一生写过大量剧本和小说。由于斯特林堡身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早期写过不少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如长篇小说《红房子》(1879)和《新国家》(1882),较深刻地揭露了瑞典上层社会的保守、欺诈和冷酷无情。后来他受当时流行的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特学说的影响,用反理性的哲学观点观察世界,许多作品有神秘主义倾向。他的剧本《父亲》(1887)、《朱丽小姐》(1888)、《伴侣》(1890)、《死的舞蹈》(1901)等,描写变态的社会关系,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主张。他把人生描写成本能和欲望的冲突,对生活作了歪曲的反映。1902年,斯特林堡写了《梦的戏剧》,表现作者寻求摆脱痛苦的愿望,但又充满由子痛苦而失去常态的绝望情绪,又成了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斯特林堡的创作道路是一条由批判现实主义转向悲观主义和变态心理的歧路。但是,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从事新闻记者活动时,曾为新兴的工人阶级努力斗争,因而获得工人群众的爱戴。但那时他已病重,不久去世。 《半张纸》和《葬仪》是斯特林堡颇具特色的小说。《半张纸》以一千五百字的简短篇幅,用十来个电话号码展示一幅幅生活画面,表现主人公一生中充满悲欢离合的两年,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选材别致,构思新颖。 《葬仪》借两个旁观者的口叙述了一个善良小人物的不幸一生。小说纯用白描手法,不加渲染,不幸者的遭遇却刻划得细致入微,对旧时代吃人的等级观念作了尖锐批判。 斯特林堡 JohanAugustStrindberg(1849~1912) 瑞典戏剧家、小说家。1849年1月22日生在斯德哥尔摩。父亲是船舶经纪人。1867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曾几度辍学。当过小学教师、报社记者,后在皇家图书馆充当管理员。他在大学时期开始写作剧本,其中反映冰岛神话时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冲突的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受到召见,并获得赏赐。以宗教改革为主题的五幕历史剧《奥洛夫老师》,是他在研究莎士比亚和歌德等人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成功的剧本。长篇小说《红房间》(1879)采用狄更斯的手法,对虚伪、欺诈和腐朽的社会进行了尖锐讽刺和猛烈抨击,在斯德哥尔摩风光的描写上也超过了前人,因此一举成名。这是瑞典文学史上第一部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 斯特林堡在其他社会问题上是激进的,但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却是保守的。他的短篇小说集《结婚集》第一集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持嘲笑态度,而且因其中一段关于圣餐的描述受到法庭控告。他虽然被判处无罪,但精神上所受的打击却十分沉重。1886年写的《结婚集》第二集、用法文写的长篇小说《狂人辩词》(1887~1888)以及剧本《父亲》(1887),都明显表现出他对妇女的歧视。 他还曾创作了瑞典文学史上优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女仆的儿子》(4卷,1886~1909),以描写群岛风光而著名的中篇小说《海姆斯岛上的居民》(1887),被认为是欧洲自然主义剧本典范的《朱丽小姐》(1888)和《债主》(1889),以及中篇小说《在海边》(1890)。在1890年以后的7年中,经济窘迫和婚姻上的不幸使他陷入了神秘主义。从1898年起,他的戏剧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自然主义转为表现主义以及象征主义,如剧本《到大马士革去》(3部:1~2,1898;3,1904)、《死魂舞》(1901)和《一出梦的戏剧》(1902),用幻想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悲愤、伤感和绝望。后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历史剧,其中《古斯塔夫·瓦萨》(1899)在布局和人物刻画方面十分突出。室内剧中优秀的有《鬼魂奏鸣曲》(1907)。他的最后一部佳作是剧本《大路》(1909)。晚年从事语言研究,出版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著作,他还利用自学汉语的知识写了《中国文字的起源》一书。 斯特林堡一生共写过60多个剧本,大量的小说、诗歌和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留下书信7,000余封。他的剧作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又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对欧洲和美国的戏剧艺术有很大影响,对当时的电影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的语言研究对瑞典文学和语言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平实·乐观——浅评《半张纸》 赵文杰 十九世纪下半叶,世界文坛上涌现出一批杰出作家,瑞典的斯特林堡便是其中之一。写于1890年前后的《半张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叙述故事时的平静朴实的文笔和所揭示的主题中的乐观与朝气。 《半张纸》通篇都用几乎是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银行的工作意味着他有丰厚的薪水,事业成功了,又有了美丽的爱情——艾丽丝,于是出租马车、鲜花店、家俱行和室内装饰商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他们订婚、结婚了,并搬进了这套寓所,“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后来,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温柔的修女和医生及善解人意的母亲的出现就不言而喻了。再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药房、牛奶、杂货铺,“家务事都要用电话办理了”。原来女主人生产了。这对于一个即将做父亲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残酷的事实使年轻房客看到“埋葬事”、“承办人”仍然那么心痛,“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他拿起这记满幸福与悲伤的半张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然后昂首而去,一切都这么简单,然而我们却能被它感动,这不得不归功于斯特林堡,他用平静流畅的描绘,客观不加分析地叙述及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年轻房客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使我们学会如何用平实的话写出生动的人和事。 当然,每篇佳作都反映一个鲜明的主题,《半张纸》也不例外。当这位房客重温曾经拥有的幸福和曾经遭遇的不幸后,他没有垂头丧气,“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为什么他能由最初的悲伤、逃避变为现在的乐观、充满希望?“因为他知道他已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这或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赏析《半张纸》 薛广智 《半张纸》这篇微型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最大限度和极为出色地发挥了“线索”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炼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 其实,从恋爱到组成家庭到不幸丧妻丧子,这个过程并不是特殊化的,相反正是在许多普通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一段普通经历,而绝大多数作家所着眼的都不过如此,因此,它被写出来是让读者觉得与众不同还是平淡无奇,就得看作者的创作心思是否高人一筹了。《半张纸》的作者显然是让读者永远都无法忘记他的这种演绎了,半张纸上的一个个名称与电话号码与人生当中的一件件重要的事情相应,留给读者极大的想像空间,又让这些想像井然有序地排列,从而完成“两分钟”到“两年”的投射。一方面表明了人生“长”与“短”的概念之间的较量,另一方面作者表明了一种生活态度,正如他借主人公的口说的那样:“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人生是由很多段组成的,在我们走过一段,失去一段,永远无法再把握一段时,应该回顾它,回顾曾经的努力与得到,将它作为一种幸福放在心里,而不要将悲痛延续,因为还有下一段要走。而许多人恰恰是将一段蔓延及整个人生,“可惜”,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幸福“他将永远无法尝到”,他再活二十年,其价值永远是那两分钟,而作者所提倡的是让人们学会在两分钟内总结和得到“两年”甚至“二十年”那样的人生价值。 小说的内容因为一条好线索而显得丰满,小说的意义也同时因为一条好线索而显得不凡,一条线索的巧妙运用使得小说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这是我们阅读鉴赏和写作学习的时候,值得注意的一点。

半张纸是以什么结构展开的?

设计思想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结构,根据《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单元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结构的构成方式,了解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在结构运用上的异同,能够体悟好的结构所应具有的特点,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教材分析
《半张纸》篇幅极其短小,小开口深掘进,以“小容器,小切口,短时间”演示了“大容量,丰富内容,长时期”,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想象、填实,常常被作为小小说的名篇收入各种选集和杂志,但需要了解的是,它的精神内涵远远超越了一般小小说的容量。
《半张纸》通篇都用几乎是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当这位房客重温曾经拥有的幸福和曾经遭遇的不幸后,他没有垂头丧气,“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一切都这么简单,然而我们却能被它感动,这不得不归功于斯特林堡高人一筹的创作心思。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生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他的这种演绎让读者永远都无法忘记。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高中都学过一些结构安排比较精巧的作品。比如《警察与赞美诗》《项链》《桥边的老人》《墙上的斑点》等,对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学习的难点是如何根据具体的小说内容来确定合适的结构和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本单元教学重在让学生多到具体的作品中揣摩结构艺术的运用,指导学生首先要抓住结构的要点,其次要看它的结构是否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还是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认识情节与结构在概念和功能上的差异。
2、赏析小说的精妙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优秀的小说家是如何根据具体的小说内容来确定合适的结构的。
3、领略斯特林堡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描写方法。提高欣赏短篇小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赏析小说的精妙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优秀的小说家是如何根据具体的小说内容来确定合适的结构的。
课前准备
1、印发资料《谋篇布局》
2、布置预习:课文及话题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父亲是贵族的后裔,船舶的经纪人,后破产。母亲原为客店女招待,遭家族歧视,自称是“女仆的儿子”。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兄弟姐妹多,幼时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一直把自己看作命运、环境和传统的悲惨牺牲品。长期流寓国外,经常穷困潦倒,靠借贷和亲友资助度日。三次婚姻均以破裂告终。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看法。但在斯特林堡的作品中,尽管人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我们仍能感觉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一种寻求生活真正价值的努力。《半张纸》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探讨小说内容。
1、这篇小说采取了倒叙的写法,通过半张纸被注意,引出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 。小说结尾有句话“在这两分钟里重又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请仔细研读第3—11段,概括一下主人公这两年是如何度过的?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初恋的热情、甜蜜
失业的焦虑、恐慌
蜜月的美妙、和谐
将为人父的惊喜、不安
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
2、这个故事共持续了多长时间?这种安排有什么意义 ?
自然时间:几分钟
内部时间: 两年
《半张纸》所记述的故事从外部而言只持续了几分钟的时间, 但是从内部深层而言, 持续了两年的时间。两年时间发生了那么多的变故,这使得人生如梦、人世无常的主题得到有效表达。
3、这两分钟内主人公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主人公未注意到电话机旁墙上的半张纸以前, 面对空空的房间, 决心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他决心要忘却这一切。但是, 当他发现了半张纸, 只用了两分钟就读完半张纸上的十几个电话号码,重温曾经拥有的幸福和曾经遭遇的不幸后,他拿起了这淡黄色的小纸, 吻了吻, 仔细地将它折好, 放进胸前的衣袋里。没有垂头丧气,“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没有了先前的失落、低迷,而是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昂首前行。
4、为什么他能由最初的悲伤、逃避变为现在的乐观、充满希望?
“因为他知道他已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充分表现他面对人生大不幸而不悲观失望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小结: 半张纸在作品中, 不再是冷冰冰的电话纸,而是年轻房客弥足珍重的 情感的象征——充满温情、暖意、悲伤与怀念的纪念物,浓缩了他一生中两年里的最美好的时光。它不仅是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换的契机, 也对主题的深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吻着这淡黄的小纸, 实际上是吻着他的爱人和婴儿; 是吻着逝去的生活
三 、一器难求,探讨小说的结构。
过渡:其实,从恋爱到组成家庭到不幸丧妻丧子,这个过程并不是特殊化的,相反正是在许多普通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一段普通经历,而绝大多数作家所着眼的都不过如此,因此,它被写出来是让读者觉得与众不同还是平淡无奇,就得看作者的创作心思是否高人一筹了。
点拨:结构是一个容器——普鲁斯特非常看重结构:“毫无疑问,有朝一日能成为经典作家的创新者,首先应该是结构家。”在《桥边的老人》中,小说要揭露法西斯叛军的暴行,要表达作者的人道主义忧思,但他不可能面面俱到,铺开来写,于是桥边的老人就成为一个合适的“容器”,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都能在他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内体现出来。
而《墙上的斑点》更是“以小载大”的典型,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是非常漫阔的,倘若随意写来,那就不成篇章,但是有了“墙上的斑点”这个“容器”,就任它如何漫阔的遐思,都不至于散乱。
司汤达短短几个月草成一篇《红与黑》是因为神学院学生的情杀案给了他一个绝妙的“容器”。
1、如果把小说结构比作容器,那么这篇小说的容器是什么?
半张纸
2、小说是如何把两年的生活连缀在一起的?
点拨:作为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熟知一件小道具如何在一场大戏剧中起作用。《半张纸》的艺术特点:以轻为重,以外为内——用“半张纸”这个外部世界的意象作为结构要点,来承载内心世界的波澜。但这个外部意象又只是虚晃一枪,真正的重点还是内心世界。
明确: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家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半张纸”本身也并无多大意义,重要的是在于揭示主人公头脑中的意识。这种表现手法后来在文艺作品中广泛运用,也就是西方现代文艺中的“意识流”。作家对主人公两年来的一切没有作细致的描写,而是采用意识流的方法,循着“半张纸”上所提供的一个个电话号码的先后顺序作为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轨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展开情节,推出高潮,收束结尾。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深化作品的主题。主人公两年间的悲欢离合的人生片段:初恋的热情、甜蜜,失业的焦虑、恐慌,蜜月的美妙、和谐,将为人父的惊喜、不安,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种种人生酸甜苦辣都由小小的“半张纸” 连缀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 成了小说的灵魂。
(点拨:小说的内容因为一条好线索而显得丰满,小说的意义也同时因为一条好线索而显得不凡,一条线索的巧妙运用使得小说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这是我们阅读鉴赏和写作学习的时候,值得注意的一点。)
3、“半张纸”的意义——于方寸之地演示了大千世界
《半张纸》以一千五百字的简短篇幅,却涵盖了主人公两年的生活经历,可谓“惜字如金”。 作家却不惜笔墨, 精细地描绘了“半张纸” 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 甚至连纸上的字迹也一一作了说明,,这样, 半张纸便凸现出来, 像电影特写镜头似的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它是:
(1)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换的关键
(2)结构上贯穿全篇
(3)小说的灵魂,深化主题
四、品读结尾 ,探讨小说的主题。
1、本来,半张纸上记录的一切,主人公都决心要忘却了。但是,到了倒数第3段,他竟然“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你能理解主人公的这个转变吗?结合结尾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面对惨淡而苦难的人生,是从此一蹶不振继续颓唐下去,还是敢于直面而自强不息地继续奋斗?哀莫大于心死,而半张纸恰恰帮助主人公摆脱了这样可悲的局面,使他顿悟了一条人生哲理:生活没有亏待他,他已经品尝过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而有些人连这也没有得到过。于是,他作出了正确的抉择,终于高高地抬起了头。这样,作品的主题不再是睹物思人、低回怅惘、追昔抚今、黯然神伤了,而是主人公从这半张纸上得到了精神安慰,得到了人生启迪,他把半张纸珍藏起来,又去开拓新的人生之路。这不仅是年轻房客的个人际遇,而且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社会问题:我们在遭受创伤之后,仍应该对人生抱积极的态度。这样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从中我们能提炼出怎样的主旨?
小说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生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著追求。
小结:这精妙的结尾,或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五、作业设计
1、训练小说的结构方式之一——切开生活的横断面。
如《半张纸》小开口深掘进,着眼点不在于这个开口,而在于它投射出来的生活记忆。《丧钟为谁而鸣》几十万字的篇幅,只写了前后三天的事,浓缩了主人公的一生。试用 100——300 字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中长篇小说的结构。
2、赏析《半张纸》的人物形象,写300字的读书笔记。
七、板书设计
半张纸
[瑞典 ]斯特林堡
小说内容(空白 想象)
小说结构(小容器:半张纸)
小说主题(以小见大:深刻)
小容器,小切口,短时间——大容量,丰富内容,长时期
本文标题: 半张纸的读后感(急需《外国小说》读后感3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56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忘了与别忘了 读后感(我与地坛忘了与别忘了的感想)大野耐一的第五段读后感(丰田生产方式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