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闻人邦英邦正书读后感(《寄闻人邦英邦正》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5-17 11:52: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寄闻人邦英邦正》读后感,学习了阳明先生的这篇文章,感悟颇深。1、“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作为儿女需要尽责任养家,照顾父母,怎么能不求仕...

寄闻人邦英邦正书读后感(《寄闻人邦英邦正》 读后感)

《寄闻人邦英邦正》读后感

    学习了阳明先生的这篇文章,感悟颇深。1、“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作为儿女需要尽责任养家,照顾父母,怎么能不求仕禄啊?就是不考科举,不拥有财富呢?想拥有财富,但如果你不能够精通你的科目,你的专业,而且还抱怨自己的命不够好,仕途不平,这是没道理的。比如我们办企业的,首先必须努力让企业盈利,而不是追求虚名、浮于伪道,必须去尽责任练好内功,获得利润才能回报员工、家庭和社会!
2、一个人只要志向坚定,即使在做事情的时候,那就是在做事上尽心的来追求自己的志向,叫尽心求道。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磨,不能因为得失而动摇了自己的志向。阳明先生说过,不立志天下无有可成之事,所以即使在繁忙劳碌的工作中再辛苦,也不能忘记初心,忘记立志、忘记目标。理在事上明,认为做事影响求道、求道必须闭门修练的想法不可取。
3、“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如果本来就无志向,何来夺志一说?有志者未必能成功,但是无志者永远不会成功。而立什么样的志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的人立志于功名利禄、吃喝玩乐,贪求物质享受,其结果也必然是物欲横流、迷失自我,有的甚至滑落到犯罪的深渊。而拥有光明的、正向的、利社会助他人、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的志向,则必然可以得道多助,获得成功。
4、“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世俗难革而易流。”美好的东西,不容易得到,但是得到了也很快会失掉的。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华也很难以得到,即使来了也很容易逝去的。所以立志要趁早,要抓住大好的时光,不能耽搁。成功也是很难持久的,很多企业家经历了辉煌之后昙花一现,很快就盛极而衰。其根本原因也是缺乏持续的志向、偏离了大道,自我膨胀,违背了企业发展的规律,或者懈惰不思进取,放松了自我要求,导致企业被变幻莫测的市场淘汰。

《寄闻人邦英邦正》 读后感

文中有一句话:“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最让我印象深刻,这句话的简单的意思就是家境贫寒,又要供奉老人,怎么能不去求取功名利禄,但是求取功名利禄不去尽力认真学习,却去责怪老天没有让自己获得功名利禄,这已经失却了天理了。

前半句“家贫亲老,岂可不求禄仕”让我想起之前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老二苏明成,甜言蜜语便可以把自己的老妈哄得晕头转向,觉得苏明成最孝顺,经常偷偷补贴老二,老二夫妻俩也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给父母买东西,但直到后来看到了苏大强的账本才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苏明成实际上打着孝顺的名义,光明正大的啃老。“啃老”这个词在近些年来越来越不陌生,因为现在多数家庭中仅有一个孩子,多数孩子都是众星捧月版的长大,聪明伶俐,但也容易好吃懒做,做什么事情都是嘴上说说,不去坚持,做不好了就拍拍屁股走人,把责任都推在别的人或者事情上。身而为人,肩上就有众多的责任需要去扛起来,家里的父母是责任,工作是责任,国家也是责任。

后半句“求禄仕而不工举业,却是不尽人事而徒责天命,无是理矣。”让我想起了一个网络词语“积极废人“,指的的是那些嘴里说着要积极去干什么事情,给自己贴上各种“积极向上”的标签的人,实际上却是什么也不做,只是营造出一种让人觉得这个人很积极向上的假象。说着要看书,但拿着书不到10分钟就开始拿起手机刷各种新闻,说要运动却躺在沙发上吃着零食,因为网络及交通的发达,我们越来越容易得到一些事情(例如看书不用去书店,手机上就可以看),我们常常觉得等会干这件事也行,反倒不容易坚持,注意力也会随着各种爆炸式的网络信息而容易分散。

昨天看到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这句话和文中的意思基本一致,很多事情只有坚持才能看到效果,太轻易放弃,必然看不到最后的结果。

去年元旦去爬山,大雪纷飞让山路更难走,每走一步都怕自己摔下去,沿路看到一个又一个返回的人,心里的信念并不是很坚定,但幸好有同伴在前面走着,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就想着追上他们,连续冒着风雪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自觉很坚强的我,也差一点哭了,只能走十米,休息十秒,一步步的挪动,但最后在山顶看到了翻滚的云海,美丽的雾凇,就觉得什么也值得了。那次爬山是我所有过程中最深刻的,体验感最强的旅行,之后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起那次爬山途中近乎崩溃的我,也会想到最后的那片云海,我会告诉自己,在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也许就会不一样。

杜娟18日读《寄闻人邦英邦正》有感

2202150408杜娟18日读《寄闻人邦英邦正》有感
          一遍功夫一遍巧,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让人振聋反馈:“若是原无求为圣贤之志,虽不业举,日谈道德,亦只成就得务好高之病而已。”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圣贤之志,即便是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整天在那里大谈道德之事,也只是积养出一个好高鹜远,百事无成的毛病。

        阳明先生写给他表弟的三封家书,篇篇都值得的我们回味和学习,尽管我们不能够咬文嚼字的去理解和转化吸收,但是在五百年前阳明先生已经把时间给我们进行了周密部署,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着两件事做的,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那真是其乐无穷!

        如果我们还继续认为没有时间读书学习的话,那就需要我们去做深刻的反省?扪心自问我的志向在哪里?

      立志坚定,随事尽道,只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感恩![合十][合十][玫瑰][玫瑰]

      反复揣摩史老师讲的认知纬度,反思之前对认知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觉得一贯爱学习求上进,不随波逐流,有知识,认知即便不优秀自然也不会太差,听了史老师的讲解对认知维度和知识维度有了清晰的辨识,明白了知识纬度并不等同认知纬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认知纬度不同,自然会导致认知层次的不同,收获的人生也一定不一样的。

      为自以为的“高维知识“和学习后才知道的“低维认知”汗颜,庆幸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我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自己知道不知道”的觉醒,重新认识自己,决心洗练自己,突破原有认知,打破固有思维,改变惯有习性,拓展认知边界。

      聆听景老师学习群的语音回应解惑,顿觉有拨云睹日之感,把志向落实在俗常时时事事,“随事尽道”,在事上磨炼,拔高标准和底线,才能让志向不悬空。越学习越觉得提升境界和胸襟的途径,唯有全部的精神心思都凝聚在所立的志向上,把信念融结为志向的载体,笃定正行、正念,从而以志向引导真知、真行,才能真正的在致良知的大道上行稳致远,蜕变成长。

      以上浅显心得,请老师指正,与同学共勉![合十]
本文标题: 寄闻人邦英邦正书读后感(《寄闻人邦英邦正》 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50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等你回家读后感70(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读后感)印度王子和山中仙女读后感(印度王子和山中仙女的故事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