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李延平读后感(抗战英烈李延平:领导东北抗联西征的英雄军长)

发布时间: 2024-05-16 02:31: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1

抗日时期的英雄抗日时期的英雄的姓名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北京南苑,赵...

抗日英雄李延平读后感(抗战英烈李延平:领导东北抗联西征的英雄军长)

抗日时期的英雄

抗日时期的英雄的姓名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1937年11月9日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 1937年11月21日 河南周家口
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 1937年11月21日 浙江湖州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 1937年11月26日 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 1937年11月30日 安徽广德(自杀)
萧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 1937年12月12日 江苏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 1938年2月22日 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 1938年3月17日 山东藤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 1938年3月28日 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 1938年4月22日 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 1938年5月9日 山东蒙城
李必藩中将,23师师长 1938年5月14日 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 1938年5月14日 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 1938年6月 山东荷泽冯家场
付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 1938年9月23日 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 1938年11月3日 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 1939年1月13日 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 1939年3月7日 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 1939年3月7日 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 1939年3月26日 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 1939年5月6日 江西龙里
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 1939年5月18日 河北迁安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 1939年1月9日 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 1940年1月3日 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 1940年1月25日 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 1940年2月3日 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173师师长 1940年5月9日 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 1940年5月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砦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 1941年5月9日 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 1941年5月12日 山西悬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 1941年5月13日 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 1941年9月16日 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 1941年9月6日 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 1941年9月24日 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 1941年9月25日 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 1941年9月27日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 1941年9月29日 山西东峪
朱世勤中将,暂30师师长 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 1942年5月4日 山东潘庄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 1942年5月26日 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 1942年6月23日 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 1942年7月 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 1942年8月 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3年2月21日 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 1943年2月21日 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 1943年5月 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 1943年7月4日 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 (追授),暂5师师长 1943年11月15日 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 1943年11月21日 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 1943年12月1日 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 1944年5月5日 安徽颍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 1944年6月10日 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 1944年9月7日 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追授),131师师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追授),31军参谋长 1944年11月10日 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 1945年5月13日 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 1945年6月 浙江孝丰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左权,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山西辽县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罗忠毅,新四军6师参谋长,1941年11月28日,江苏溧阳
彭雄,新四军3师参谋长,1943年3月17日,江苏连云港
彭雪枫,新四军4师师长,1944年9月11日,河南夏邑八里庄(死于国共冲突)
陈昭礼,全国战地动员委员会委员,少将, 1940年8月13日,在崇安吴公岭(死于国共冲突)
东北抗日联军
李学忠,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吉林省抚松县
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吉林省蒙江县
夏云杰,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6日,黑龙江省汤原县
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吉林省蒙江县
陈荣久,第七军军长,1937年3月5日,黑龙江省饶河县
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黑龙江省桦川县
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黑龙江省勃利县
李延平,第四军军长,1938年11月20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黑龙江省五常县
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黑龙江省穆棱县
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1939年8月24日,吉林省安图县
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吉林省蒙江县
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1940年4月8日,吉林省蒙江县
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1940年5月21日,黑龙江省饶河县
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1940年7月20日,黑龙江省德都县
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1940年12月1日,内蒙古阿荣镇
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12月8日,吉林省宁安县
汪雅臣,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1941年1月29日,黑龙江省五常县
魏拯民,第一路军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吉林省桦甸县
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1941年9月20日,内蒙古莫力达瓦旗
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12日,黑龙江省鹤岗
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1942年8月3日,黑龙江省庆城(现黑龙江省庆安县)
数字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据日本厚生省1964年调查后统计,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不包括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和美英协同歼灭的约16万日军。)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中日战争中,共129名日本将官阵亡,只有其中3名是阵亡于与八路军会战中。)除此,由共产党领导的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根据地民兵在内主要以在日本占领区内游击战为主。
据统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总共歼灭日军52.7万,此外还歼灭118万伪军。远远超过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八路军、新四军〕的歼敌数量。相比之下,八路军、新四军人数较少,条件较差。国民革命军作为当时中国正规的政府武装,战绩突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
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东北的抗日英雄都是谁?

四大东北抗日英雄人物:杨靖宇、周保中、冷云、赵尚志
  东北四大抗日名将
  杨靖宇
  1940年2月22日,弹尽粮绝、孑身一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辽宁省濛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路上,拦住四个进山砍柴的中国人,与其中一名叫赵延喜的人谈了话,请对方回到山下给自己买双棉鞋和一些吃的。这个叫赵延喜的中国农民答应了,回到屯子里,迎面碰上日本特务李正新,后者也是个中国人,不过是个日夜都想帮助日本人抓到杨靖宇以领取赏金的人。赵延喜一见李正新就害了怕,把发现杨靖宇的消息讲了出来,李正新马上带他去日本警察所。第二天早上日军赶到,杨靖宇壮烈殉国。
  时常想念的不是英雄的死。英雄死去已六十余年矣!时常会设身处地地想到将军死前的内心。他肯定是觉得应当相信中国人才主动走出来与赵延喜见面的。他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没有。他有理由怀疑这个中国人是否可以信赖,但他没办法怀疑每一个中国人。这一刻,这一个中国人就成了他为之奋斗牺牲的所有的中国人。可偏偏这个中国人没有给他带来棉鞋和食物,却引来了日本人。
  周保中
  时不时地会想起周保中。1937年冬,数万日军对东满和下江(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第二路军展开大围剿。周保中指挥第四军第五军向西突围,自己则率领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向东走,潜入乌苏里江东岸的密山。过了一些日子,因为西征部队失利回到勃利,他又率领自己的小队伍在一天一夜之间,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风雪严寒,从密山走回了勃利。
  不看地图的读者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时常想起这件事。看地图你就明白了,从密山到勃利,是从黑龙江省的东部走到中部,直线距离就有二百公里。
  老实说开头我从一位老抗联口中听到这件事怎么也不相信。因为即使你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要在一天一夜间走完二百公里山路也是难以想象的。我不相信这件事,就到《周保中游击日记》里去查证。果然,我在一则写于1939年11月的日记里查到了同样的记载。
  周保中将军真是个奇人。哪怕是日寇围困得铁桶一般、第二路军的前途最黯淡的日子里,也没有中断逐日写日记的习惯,他仍然坚持记下当日的战况、军情甚至自己对许多事情的思考。这样一个人,生死肯定早已置之度外,却在记日记这件事上头,认真、执拗得令人惊讶。
  可以想象他根本不是为自己写日记。置身于每日生死未卜的战争中,他和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不需要这些日记,他要写给的只能是时间和历史。
  冷云
  冷云是八女投江中的八位女烈士之一,是她们的领导者。1938年5月,七万名日寇对抗联第二路军实施“重点讨伐”,抗联第四军和第五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决定两军由吉东地区向西方五常一带作长途突围。第四军和第五军的女同志也被合编成一个妇女团,随主力西下。冷云以她渐渐表现出来的干练和坚定,当了这个团的指导员。
  冷云她们经历困难突破敌人的重围,到达了自己的根据地边缘。可就在第二天拂晓,日本人包围了她们的宿营地。一个名叫葛海禄的汉奸向日寇告了密(又是汉奸)。但是日本人首先发现的并不是冷云等八姐妹,而是和她们隔开一段距离宿营的以师长关书范为首的男同志。这时冷云她们只要自己不暴露,或许就有机会脱险。但是冷云没这么做,八姐妹决定将日本人引开。原因是很简单的:关书范是师长,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师的指挥所,面对敌人时,她们有责任保护师长和他的指挥所。于是她们首先向日本人开了枪,日本人被引过来,将八姐妹逼到了江边。关书范被枪声惊醒,带着男同志突围出去。冷云八姐妹子弹打完之后,在投降、被活捉和投江之间,冷云带着她的姐妹们选择了后者。
  故事讲到这里,都是众人皆知的情节。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并且因此时常让我想起冷云的是:正是这西征归来途中的最后一场战斗,击垮了师长关书范的信心,回到二师不久,他就下山和日本人谈判,接受收编。同时还自告奋勇地回到队伍里来,要说服第五军军长柴世荣和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也和他一起接受日本人的收编,也就是投降!
  一直难以释怀的正是这件事:冷云八姐妹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出的竟然是一个变节分子。这是她们事先绝对不会想得到的。如果冷云八姐妹死后有知,她们会后悔吗?她们是不会问这个问题了,问这个问题的是我们。我们这些后人原来也鲜有人知道这个,可是自从读了些史料,知道了真相,这颗心就不可能不为这个问题一直疼着了。于是我就再也忘不了冷云八姐妹的牺牲。
  赵尚志
  1938年1月1日凌晨,在我北满抗联西征嫩江遭受重大损失、五万名日伪军加紧布置对北满联军的最后一次“讨伐”的前夜,北满抗联总司令(时称东北抗联总司令)、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赵尚志越过冰封的黑龙江,前往苏联方面“求援”,随即被扣押,从此失去自由。一年六个月之后,他终于被释放,率领一支小部队返回东北,而此时整个东北的斗争环境和我军内部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赵尚志因“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开除党籍。
  赵尚志怎么办呢?赵尚志可以有许多选择。他可以选择申诉,向当时代表中共中央领导东北抗联的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申诉。他也可以破罐子破摔,既然你们东北抗联不要我,我干脆就这样待下去好了。凭他的威望和功勋,没有人会不让他继续待下去。当然还有最后一种选择,那就是你们可以不要我,但是我却不能不抗日!
  赵尚志没有选择申诉,也没有自暴自弃,性如烈火的他选择了后者。他在攻击鹤立县日伪梧桐河警察署时误入日伪特务的包围圈,壮烈牺牲。
  赵尚志直到最后,也没有实现随着他的归来,东北人民会一呼百应,再次掀起一波新的抗日大浪潮的愿望,却实现了自己的另一个心愿。这个心愿是: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抗日战场上!
  赵尚志死后被运到日伪鹤立梧桐河警察署,日本人欣喜若狂,叫来了当时已经投降日寇的原东北抗联第九军军长李华堂辨认尸体。李华堂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曾是赵尚志抗日路线的追随者和赵尚志本人的崇拜者。在一间冰冷的房子里,李华堂一眼就认出了面前的死者就是他矢志追随多年的抗日英雄赵尚志。尽管有不少日本人跟着,他还是哭了,大声喊道:司令,你也这么着了吗?你也这么着了吗?他大哭号啕,被日本人强拉出去。
  时常想起这一次的会见。李华堂当时要对赵尚志表示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他有没有想到过,赵尚志才是真正的英雄,虽死犹生,而他自己虽然活着,其实已经死了吗?
  一天走在长安街上,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在我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下面,是不是都躺着一个我们时常想念却又时常想要告别的烈士。如果他们的鲜血没有渗入地下并且也不会凝固,我们这块土地上是不是早就血流成河,我们的也包括我自己迈出的每一步是不是都会在这条血河里激起汹涌的浪花。

东北海伦抗日英雄.

东北海伦抗日英雄.
杨靖宇: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周保中: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杰出领导人。
李兆麟: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
徐鼐霖:东北沦陷后,坚持不与伪政权合作,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李红光:抗日英雄。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一师师长兼政委,我党最早建立的抗日武装一日东北工农把日义勇军第一军第四纵队(又名磐石工农抗日义勇军,通称磐石游击队)创始人之一。
李学忠 第二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第二军一部在抚松县东岗大碱场密营与敌人发生战斗,李学忠在战斗中牺牲。
史忠恒 第二军第五师师长 1936年10月 史忠恒率部在图佳铁路老松岭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夏云杰 第六军军长1936年11月26日率部队在汤原西北活动时,遭伏击,身受重伤,牺牲。
王德泰,第二军军长1936年11月率军部及第四师一部在今靖宇县小汤河活动时,遭敌袭击,壮烈牺牲。
曹国安,第一军第二师师长1936年12月21日率部在长白县七道沟附近与伪靖安军激战中壮烈牺牲。
宋铁岩,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第一军第一师建立在本溪县和尚帽子的密营遭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宋铁岩壮烈牺牲。
陈荣久,第七军军长1937年3月5日率部在小南河与日伪军激战中英勇牺牲。
周树东,第二军第四师政委1937年4月24日率部在安图县大沙河附近与安图县伪治安队交战,英勇牺牲。
李福林,第三军哈东游击司令1937年4月在通河与敌作战中牺牲。
郝贵林第三军第四师师长1937年7月率部在勃力青龙山一带活动时,遭到日伪军的攻击,激战中壮烈牺牲。
张甲洲 (张进思) ,原巴彦游击队长1937年8月28日在抗联独立师接应下,由富锦赴独立师营地途中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王仁斋,第一军第三师师长1937年10月率部于清原大扬堡附近遭敌人袭击,壮烈牺牲。
金 根,第八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12月3日在桦川县七星砬子被叛徒杀害。
马德山,第六军第一师师长1938年4月率部在萝北与敌激战中牺牲。
金正国,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桦川县李贵屯牺牲。
张相武,第四军第一师师长1938年5月27日率部途经富锦县国强街基附近遭敌包围,壮烈牺牲。
刘曙华,第八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在勃利县通天沟遭叛徒杀害。
常有均,第三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4日率远征部队到达海伦后,在通北一撮毛活动时被叛徒杀害。
吴景才,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0月在方正县老道庙与敌作战中负重伤,不久牺牲。
李延平,第四军军长1938年11月20日在五常县一面坡西南方错草顶子宿营时,被叛徒杀害。
徐光海,第六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23日在宝清县张家窑与敌作战中牺牲。
王光宇,第四军副军长1938年12月在五常县九十五顶山牺牲。
雷 炎,龙南指挥部第四支队长1939年2月16日率部在海伦与望奎交界的李洛涿屯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
王克仁,第五军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与五军主力部队在突围中于穆棱泉眼河伏击前来追击的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
侯国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副指挥1939年8月24日在率部队攻克安图县敌军重要据点大沙河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李文彬,第二路军五军三师师长1939年9月13日率部在宝清遭敌袭击牺牲。
冯治纲,第三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1940年2月4日率部队在内蒙阿荣旗任家窝堡与日军战斗中牺牲。
杨靖宇,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在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
曹亚范,第一路军第一方面军指挥1940年4月8日在今靖宇县龙泉镇西瓮村圈不幸被叛徒杀害。
王汝起,第二路军一支队支队长1940年5月21日率部队在大饶河县大岱河伏击伪军的战斗中牺牲。
赵敬夫,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1940年7月20日日伪军偷袭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驻地德都县朝阳山,在抗敌战斗中牺牲。
张兰生,中共北满省委委员1940年7月20日与赵敬夫在同一次战斗中牺牲。
高禹民,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政委1940年12月1日第三路军第三支队在阿荣镇鸡冠山与敌遭遇,战斗中,高禹民牺牲。
陈翰章,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1940年12月8日在宁安县镜泊湖南湖头小湾湾沟被日军包围,激战中壮烈牺牲。
汪雅臣,第十军军长1941年1月29日在五常县石头亮子与敌战斗中壮烈牺牲。
张忠喜,第十军副军长1941年1月29日与汪雅臣在同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韩仁和,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第一路军参谋兼警卫旅政委1941年2月8日在宁安县镜泊湖上湾沟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魏拯民,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第一路军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在桦甸县牡丹岭突围时壮烈牺牲。
郭铁坚,第三路军第九支队参谋长1941年9月20日率部在莫力达瓦旗郭泥屯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赵尚志,第二路军副总指挥1942年2月12日率小部队在袭击鹤岗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遭混入队内的特务枪击,受伤被俘后英勇牺牲。
许亨植,第三路军总参谋长1942年8月3日到巴彦、木兰、东兴一带检查工作后,在返回总指挥部途中于青峰岭被敌包围,壮烈牺牲。
陶净非,第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42年8月陶净非率小部队执行任务时牺牲。

抗日战争牺牲的英雄有哪些

1、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2、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

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

3、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

“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

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

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4、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

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

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5、八女投江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 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

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集体沉江,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抗战英烈李延平:领导东北抗联西征的英雄军长

抗日英烈李延平(1903—1938),吉林省延吉县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2021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李延平烈士简介

李延平烈士1903年3月9日出生在吉林省延吉县城郊的一个贫农家庭。幼年进本村私塾读书,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13 岁时,到当地一家皮铺当学徒。后在亲友的资助下,到哈尔滨学开汽车,学成后因找不到工作,又返乡种地。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目睹了日军的种种暴行,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1932 年1 月,追随胞兄李延禄到黑龙江省宁安县,加入抗日救国军,任军部参谋。3月中旬,参加了在南湖头墙缝一带伏击日军上田支队的战斗。他因作战顽强又机智灵活,担负了追歼上田支队残兵的重任。他率一支小部队在日军的必经之路,借春天风大草干,火攻日寇,打得敌人溃不成军。6 月,加入中国 *** 。7 月,任命为执行特殊任务的绥宁游击支队支队长,活动在东宁、密山一带。不久,他率领游击支队智取绥宁公司,缴获步枪六十多支及许多军用物资。1933 年2 月,李延平率领游击支队第二分队伏击了伪军车队,缴获了三汽车物资,全部分给了当地群众。同年冬,李延平被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35 年冬学习结束,李延平重返东北抗日战场,接任抗联第四军代军长、军长职务,在勃利、桦川、宝清等县坚持抗日斗争。他和原军长李延禄率领部队袭击了驻守在勃利和桦川交界处二十五金矿的日伪军,毙伤敌伪军七十多人,缴获步枪七十余支,战马百余匹,子弹一万多发,并占领了二十五金矿。1936 年6、7 月间,李延平率部成功地袭击了宝清七区伪甲所,缴获步枪六十多支。8 月,李延平率领部队在宝清、富锦地区开展工作。他们通过群众 *** 、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教唱革命歌曲等活动进行抗日宣传,并组织群众开展反对日伪征召所谓“国兵”等斗争,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此同时,四军还积极争取具有爱国心的地主、乡绅的支持,获得他们捐助的大量粮食和钱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四军在这一带开辟了新的抗日游击区,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抗联四军在李延平的领导下,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壮大,1937 年1 月,根据上级指示,部队编成四个师、十个团,共两千多人。

同年8 月,李延平因长期行军作战,营养不良,患了重病,在宝清县凉水泉子山里养病。不料被敌人探知,几十名敌伪军偷偷摸来,李延平沉着指挥部队,一边战斗,一边布置转移,终脱险境。同月,率领四军及部分第五、第六军官兵,攻打凉水泉子,歼敌百余人,缴获轻机枪三挺、步枪百多支。

1938年春, *** 吉东省委和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制定了打通北满与南满等地抗联及抗日军队联系的西征计划,李延平担任联合西征部队的主要负责人。7 月12 日,他率第四、第五军主力部队攻打苇河县娄山镇,缴获敌人机枪两挺,步枪百余支,弹药万余发,及大量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而我军无一伤亡。这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群众,震惊了敌人。此役之后,西征部队遭到日军重兵的围追堵截,处境艰难。8月中旬,西征部队历尽艰辛,到达五常县。10月,李延平率领四军在五常县南磨石顶子活动时,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激战中,他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李延平烈士生平经历

李延平,1903年3月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城郊一个贫农家庭。10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915年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916年去附近一家皮铺当童工,谋生10年,后因皮铺倒闭而失业。1928年,去哈尔滨学开汽车,学成后因找不到工作而返回家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李延平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一心投军杀敌。1932年1月,他跟随胞兄李延禄1931年12月由 *** 延吉中心县委派到王德林部队工作的 *** 员投身部队。

1932年2月8日,原东北军第六十三团第三营营长王德林率队伍在延吉县小城子举旗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自任总指挥,由李延禄任参谋长。是月,李延禄组织由救国军总部直接领导的自卫军补充团,兼任团长,在补充团内建立秘密党支部,由孟泾清任支部书记。李延平在补充团里先后担任过团部副官和作战参谋。

补充团和救国军“老三营”先后攻克吉林省的敦化、额穆、蛟河三个县城,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32年3月1日,日军决定派第二师团部分部队跟踪救国军向黑龙江省宁安进犯。于是,日军上田支队600余人兵分两路从敦化北上。3月20日清晨,上田支队主力到达宁安县南湖头墙缝。补充团在墙缝组织伏击战,打死日军100人。补充团从墙缝撤出时,李延禄同李延平、史忠恒商定在松乙沟阻击敌人。次日,作战参谋李延平和党员崔永贤营长带一支部队到敌人必经之地松乙沟埋伏。23日,上田支队主力果然进入松乙沟。李延平和崔永贤利用春风大,草木易燃的自然条件,以火攻击敌人,寻机袭击。刹那间,乌烟弥漫,火光冲天,日军顿时乱成一团,再次被打得焦头烂额。这就是有名的“火烧松乙沟战斗”。日军上田支队在宁安与天野部队会合时,已损兵三分之一以上。

1932年5月,李延禄和孟泾清用书面向 *** 吉东局汇报工作,称赞李延平等同志工作积极,表现很好。在补充团里,李延平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协助李延禄团长努力工作,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得到党组织和士兵们的好评,于这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 。

1932年末,日军分兵三路进攻救国军。即:从牡丹江沿哈绥线向东宁进犯;从北边向八面通、绥阳进犯;从延吉向汪清绥芬大甸子进犯。12月28日,李延禄率领补充一团和二团三营500人、十七团500人从伊林上车抵磨刀石,阻击从牡丹江进犯的敌人。

在日军大举进犯之下,救国军节节败退,有的投敌,已无协调作战能力。李延禄率领突围部队到五虎林以后,补充团党支部按照绥安中心县的指示,立即改编部队。1月4日,李延禄召开全体官兵会议,宣布将部队改编为抗日游击总队,李延禄任总队长,孟泾清任政治委员,张建东任参谋。抗日游击总队共有800余人,编为四个团、一个游击支队,李延平被任命为游击支队的支队长,率领三个分队作战。

1933年2月,李延平率游击支队到东宁县活动。他们在群众中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很快得到群众的欢迎。有一天,李延平获悉,次日有敌军运输车通过万丈沟一带。他立即率领第二分队选择有利地形埋伏好。第二天,果然看到敌人的满载布匹和棉花的三辆汽车,在九名伪军的护送下沿着公路缓缓开来。汽车进入埋伏圈后,他一声令下,游击支队突袭敌人。伪军有的当即被打死,有的交了枪,物资全部被缴获。当游击队把缴获全部物资分给当地群众时,群众高兴地说:“抗日游击队真是为国为民的好军队呀!”

1933年冬天,李延平离开密山去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里学习。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军事知识,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1935年底,李延平回国后,在吉东特委工作了一段时间。1936年2月下旬,李延平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代理军长兼一师师长。

1936年4月,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5月23日,抗联四军和三军联合夜袭宿营在桃山的日伪军“讨伐队”400余人。郝贵林率三军四师袭击敌人宿营地,李延平率四军部队在小六站敌人逃走的路上伏击。在战斗中,打死日伪军20余人,自己无伤亡。6月20日,为了开辟新游击区,李延平率军部、卫队连、七团共200余人同三军四师主力150余人一起向宝清地区东征。7月15日,东征部队到了宝清县莲花顶子一带。李延平率队一方面打击反动地主武装和伪警察,一方面向群众大力进行抗日宣传。8月5日,抗联部队收缴七区大排队武装,争取了该区20多名甲长和乡绅等,为部队捐助了大量粮食和钱款。此后,李延平率二、三师在宝清、富锦地区开展斗争活动,开辟了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他派出指战员到李金围子、杨荣围子等地采取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召集群众开会、教唱抗日歌曲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抗日觉悟,在反对敌人的“集团部落”政策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他们全力保护群众的利益打击亲日地主武装,深受群众的欢迎。在此基础上,四军在大叶子沟修建密营和被服厂。是年冬天,四军军部和警卫连在密营里进行冬训,提高部队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李延平亲自讲政治课和军事课,传授侦察和绘图等知识。被服厂的20余名战士日夜为部队做棉衣,保障了部队的冬装供应。

在李延平的带领下,四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满怀胜利之情写了一篇题为《我们是 *** 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诗歌:

我们在各个战场上都打胜仗。

为了从祖国领土上赶走日本法西斯,

同志们不断地战斗在寒冷的疆场。

脚下雪花越铺越厚。

霜雪凝成的冰溜越挂越长。

严寒不能把英雄们吓倒,

千万个神枪手挥动着步枪。

冻得麻木的手继续射击,

尽管血水脑浆溅满了衣裳。

把抗日游击战争进行到底,

胜利的火花闪耀着一簇簇红光。

1937年,李延平率一、二师同五、六军部分队伍一起在富锦、宝清地区开展游击活动,这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七七事变发生后,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大侵华战争,巩固其东北战略后方,挖空心思地“讨伐”抗联部队。从秋天开始,敌人调动日军、伪兴安军、伪靖安军向四军活动的富锦、宝清一带进犯,形势日趋严重。这年9月,李延平应缴参加在依兰四道河子召开的吉东省委常委工作会议。为了加强对吉东地区抗联部队的协同作战,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会议决定成立抗联二路军总指挥部,整顿四、五、七军。11月30日,在宝清大叶子沟四军密营里召开了由周保中、李延平、王光宇等参加的吉东省委常委、四军军部联席会议,讨论落实四军整编方案、干部配备、整顿部队等问题。根据会议精神,四军缩编为两个师,由李延平任军长,王光宇任副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李延平在整顿部队过程中,一方面严肃处理企图叛变的 *** 飞、满景堂等人,另一方面派一批青年到二路军总指挥举办的教导队训练班学习,以便充实连队政工干部。通过整顿,进一步提高了官兵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各部队多次主动出击打击了来犯之敌。

1938年初,日军调动六万多兵力大举“讨伐”活跃在伪三江省的各个抗联部队。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圈,扰乱敌后方,开辟新区,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让四、五军西征,确定西征部队总负责人为吉东省委书记宋一夫。5月27日,由李延平、王光宇率领的四军和五军二师西征部队从富锦出发,经七天行军进入勃利县境,然后向穆棱前进。由于敌人防范严密,尾追而来,西征部队向五河林进发途中决定分兵两路行动。李延平和王光宇率领骑兵袭击林口阜龙岗大屯,缴获枪20余支和粮食、马匹等物资。他们在行进中,不时与敌人遭遇,部队也受到一些损失,于6月25日到达牡丹江莲花泡。6月末,四、五军西征部队在牡丹江五军后方召开干部会议,决定西征部队向五常、舒兰远征。7月2日,由李延平、王光宇率领的四军一、二师和由宋一夫、紫世荣率领的五军二师西征部队夜袭三道通,缴获大量粮食和30头牛马。接着,西征部队经过四道河子、三道河子、穿过300里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后到达苇河县北端。7月12日拂晓,西征部队攻打楼山镇。该镇驻有一个伪军守备队、一个白俄铁道守备队和数十名伪警察。在战斗中,活捉伪军中队长等六七人,一批武器和物资,自己无一伤亡。楼山镇战斗的胜利,鼓舞了群众,扩大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影响,同时使敌人大为震惊。

楼山镇战斗后,宋一夫、李延平、王光宇率西征部队继续向五常行进。7月25日,西征部队攻打珠河县元宝镇附近的集团部落,补充了一些给养。但是,在激烈的战斗中,有40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7月29日,西征部队夜袭一面坡南沙镇,未能取胜。由于在日夜行军中不时进行遭遇战,部队给养日益困难,而弹药不足和伤亡增加,更是使西征部队面临种种难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队内不时发生掉队和逃跑现象。尤其是西征部队主要负责人宋一夫携公款逃跑,在队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8月,西征部队到了五常县冲河地区。为了行动方便,四、五军分开活动。此时,四军西征部队已不足百人。8月15日,李延平和王光宇率队攻打冲河附近的一个集团部落,得到了一些给养,但随即遭到敌人的追击。在战斗中,马国臣团长等64人被俘,部队被打散,一师师长曲成山叛变投敌。此后,李延平和王光宇带领十多名战士继续在五常、珠河一带活动,以便寻找抗联第十军部队。

1938年11月20日,李延平和王光宇带领七名战士在珠河县一面坡西南错草顶子宿营。到了半夜,彭子贵、冯国珍和苗喜春等三人偷出李延平的手枪,打死军长李延平,打伤副军长王光宇之后逃跑投敌。

抗联四军老干部彭施鲁在《回忆东北抗联四军历史情况》一文中写道:“1938年春天,根据二路军总指挥的决定,四军离开自己较熟悉的区域去开辟五常、舒兰新区。李延平知道这一任务非常艰巨,征途中充满危险。但是,李延平、王光宇却是非常愉快、充满信心地率领四军主力踏上了征途。在沿途遭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决斗争勇往直前,终于在西征途中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表现了中国 *** 党员的高尚情操,这是特别值得我们东北人民永远怀念的。”

本文标题: 抗日英雄李延平读后感(抗战英烈李延平:领导东北抗联西征的英雄军长)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481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艾玛打雪仗绘本读后感(《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逆行先锋读后感怎么写(如何向逆行先锋学习 写一篇读后感)
    Top